第2章 练拳
“我大抵是赢了吧。”
楚峰打量着四周,只见微风卷起麦浪,不远处炊烟袅袅升起。
昨晚上不知道是哪位高人与自己对弈,想到自己胜之不武,不由得嘿嘿一笑。只是不知道最后他说的那场机缘是什么意思?
正在他思索昨晚上棋局之际,一个拿镰刀的大婶对着出神的楚峰喊道:“小峰,夫子刚才找你呢。”
嗯???
她能看见我?
楚峰被她吓得跳,连忙蹦到大婶面前,试探性地挥动着手掌。
大婶也是一愣,心想这孩子好好的,怎么就傻了呢?还是得给夫子瞧一瞧。
抓过楚峰挥舞的手,抱着楚峰一路狂奔,口中念道:小峰磕坏脑子了,小峰磕坏脑子了。
楚峰被夹着跑出了田埂,一溜烟就被带进了升起炊烟的小村落。接着穿过一片小树林,一间低矮的木屋出现在他眼前。微风吹动树梢,落日余晖洒在屋子上平添了几分祥和。
二人跑过长满了青苔的石板路,大婶带着楚峰跨过一丛歪歪斜斜的篱笆,推开扇吱呀作响的板门,屋内有个六十来岁模样的夫子正坐在堂前看书。
夕阳从屋外照射进来,映得那老人满脸和蔼。这时他面容看得更加清楚了,须发苍然却并未全白,他蓄发挽髻,一身褐色的长衫,脚下穿着淡蓝色的布制鞋子。
他缓缓将手中的书放在桌上,微微笑了笑,对气喘吁吁的大婶说:“有劳了,妹子。”接着一挥手,她的气息竟然平静下来了。
大婶将楚峰放下,急切道:“夫子,小峰脑子磕坏了,在我面前跳大神,你快看看他。”
夫子抚了抚须,出言道:“不碍事,不碍事。”
大婶听到后,长舒一口气,见楚峰没事。接着出声道:“俺家愣子功课怎么样?有没有听你的话?要是不听话,您就狠狠地打他。”说着,好像愣子已经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撸起袖子就要教训他。
纵然楚峰之前不是个的人,也有被这阵势吓到了。
夫子闻言哈哈一笑,跟大婶说愣子很乖很听话功课做得也好,她才笑着离开。
夫子见她离开,他突然间眼光闪烁,出声道:“楚峰你终于来了,我等你很久了。”
楚峰闻言一阵惊恐,他怎么会知道自己的名字?喊得是这副身体的的名字?还是自己的名字?但是看他的神情很明显是喊自己而不这幅身体。
夫子对他神情的变化置若罔闻,接着拿起书继续看着,缓缓道:“快去吃饭吧,再不吃就凉了,吃完再开始今天的功课。”
楚峰摸了摸自己的肚子,竟然不争气地得咕咕直响。然后说了句自己觉得很莫名其妙的话:“知道了,老头子!昨天的鸡爪子你是不是又偷吃了?”
夫子没好气道:“就惦记着鸡爪子,也不知想想落下功课怎么补。不就是今天说了你两句嘛,至于一天不去学堂吗?”
楚峰冲着他摆了个鬼脸,然后跑向土灶,揭开锅盖。长长的吸了一口,真香啊。
啊?我在干嘛,怎么这么幼稚啊?饶是做鬼多年的楚峰内心有点崩溃。
锅内虽整体是素菜,但旁边还有一个鸡腿,楚峰先抓起鸡腿啃了一口,细细咀嚼,然后又放下。熟练地找到蒸笼,打了满满一碗的米饭。
狼吞虎咽了起来,白米饭塞满了楚峰的嘴,他边吃边喊道:“文老头,你吃了吗?”
“吃了吃了,你赶紧吃吧,吃完做功课!”夫子不耐烦的声音从堂前传到屋厨。
果然不论在哪里,家庭作业都得做啊!楚峰暗自吐槽,也不知这里的教育水平怎么样,自己这辈子最不喜数学的,每次考试都不及格。但愿没有,但愿没有吧!
楚峰吃完后,走到夫子跟前。他没有看着楚峰,而是望向屋外道:“走吧!”
楚峰跟着他走出了屋内,来到了一片较为空旷的草地。
秋风猎猎。
夫子静站片刻,楚峰只觉得他已然变了一个人。如果说刚才的人是一个催着学生交功课的刻板夫子,那此刻的他就是一个出尘的得道高人。
他缓缓出声道:“今日所授的拳法共有六路,严格遵循太极阴阳鱼、五行、八卦、九宫的方位组合确定。若正确走完这套拳,那踩出来的方位,正好是一个太极阴阳鱼、五行、八卦、九宮方位图。”
这个世界也盛行太极阴阳五行这一套?楚峰暗自疑惑。
夫子所练拳法颇具山野蓑衲之风,也有桃源野鹤之态。只见他立如峰稳,动若云悠,一动百动,一静百静。稳稳静者如无极,坚不可摧,牢不可破;悠悠动者似太极,无坚不摧,无牢不破。稳时无物无我,动时得意忘形。
楚峰从那夫子的行拳走架看,这套拳的拳架风格,除松柔、轻灵、沉着、飘逸外,更突出的特点是方位准确,举架短小紧凑,劲路短捷精巧。
看夫子行拳,既飘逸有致,大有踏罡布斗之势,给人以享受,又招招式式,处处隐含杀机,咄咄逼人,令人悚然。
楚峰竟不自觉跟着他练了起来,动作虽有些滑稽,但神情却是十分专注,文夫子看在眼里却是一阵欣慰。
楚峰只觉得每一次挥拳,自己的耳目变得更清晰,且丹田处一阵暖流经过。但此刻的身体就一个竹篮一般,暖流进入又流出身体之外。不明所以的他只能跟文老头有模有样地练起来。
练毕,文夫子跟楚峰说道:“此拳法,若能循径深入,习百遍有百遍之迥异,习千遍有千遍之体悟,习万遍有万遍之升华。”
楚峰点了点头,说出了自己刚才身体的变化和不解的地方。
文老头神神秘秘道:“以后你自然会知道,现在的你的只需好好练这套拳法。若是练不出个所以然来,你小子给我小心点。”
随后文夫子教楚峰识文断字,让楚峰吃惊的是,这个世界的字竟然是汉字的繁体字,不由得升起了他乡遇故知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