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有眼光
就在徐柠离开不久,又有几人停在了书店的教育柜台前。
“同志,帮忙拿一本新英汉词典。”一个戴着大框眼睛,夹着包的中年人说道。
他叫孟远方,是市第三中学的英语老师,跟他同行的那几人也是。这几天,市里组织了一个英语教学学习班,他们正打算去,想起还要用到工具书才拐到了这。
营业员熟络的找到词典,放在柜台上。
孟远方突然指着摆在词典旁边的一本书,道:“哎,那是来的新书吗?”
营业员扭脸看了眼,正是徐柠刚才让找的那本。
她对徐柠印象不错,本着帮忙的心思,就把那书也拿过来。
“是新来的书,价钱便宜,买了挺实惠的。”
孟远方拿过那书,英语知识点速成大全?没听说过。
这书装订的有些粗糙,他心里不免轻视了三分,但还是随便打开瞧了眼。
结果,他这一看就是两三分钟,就一动不动的站在那。
旁边的同事都挑好书过来了,看到他这样,不免奇怪。
“老孟,看什么呢?”
“哎,你们看看,这书写的不错啊。”孟远方连忙拿着拿书让几人看。
看这几人一直在那磨蹭,营业员有些看不下去了,道:“同志!这书到底买不买啊?买的话我就开购书小票了啊。”
“买,买!多少钱?”孟远方连忙说道。
“你说的哪本?词典……”
“就我拿的这本,词典不要了。”
“六毛钱一本。”
“这书就六毛钱?……我买两本。”
孟远方这边拿了购书小票,其他几人一看书这么便宜,也纷纷要买。
结果一口气卖出去了六本。
离了书店,几人一边往学习班赶,还在聊着那书。
没办法,实在太新奇了,他们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教辅书。
不像很多书只罗列一大堆知识点,这书在讲知识点的同时,顺便把这门语言摆开了揉碎了讲逻辑,例题也极简洁准确。
看完了,让人有种触类旁通的感觉,很多散乱的知识点一下就串了起来。
这种感觉,实在妙不可言。
教学学习班的开设地点就在实验中学,老师是专门从京城师范外语系请来的大学老师。
这年代,英语人才几乎都集中在大学,中学的英语老师别说科班出身了,就连从专科师范英语专业毕业的也没几个。
省城还好,老师至少懂一点英语,县城跟农村的中学那才叫师资匮乏呢。徐柠记得一个大学学长就说过,他高中英语老师原本是教地理的,刚接手时就会说几句问候语,都是边教边自学。幸亏他高考那年英语分值只有二十,这才没往下拉太多分。
但是,这种情况不可能一直维持,英语分值提升是一定的,今年英语占五十分,明年七十分,到后年就是一百分了。
所以,这样面向老师的教学学习班就很有必要了,每年寒暑假都会举行几次。听课的老师都来自城里各个中学,也有其他城市选派来的,有好几个班。
孟远方几人来到教室,一直到坐下,依然聊的热烈。
“老孟,聊什么呢!?”看几人说的热闹,附近的几位老师忍不住凑了过来。
“今天去书店看到了一本书,讲英语知识点的,人家写的是真好。”孟远方拿出刚买的书,递过去:“你们都瞧瞧。”
教室里有二三十人,都是英语老师,拿着那书传阅起来。
“哎呀,这书我知道啊。”一个中年妇女突然喊了一声,“这是科技出版社的书,当初出版时还让我们看过稿子呢。”
如果徐柠在场,一定能认出来,这位说话的就是他英语老师,胡江霞。不过,这位显然没留意这书谁写的。
班里讨论的气氛更加热烈,不少人都打算着等下课了也去买一本。有的是打算当作教学参考,有的则打算给家里孩子买一本。
正说着,一个瘦小老头脚步匆匆走进了教室,抬头一看到这么热闹,不禁有些皱眉。
“安静!”
老头走上讲台,敲了敲桌子,沉着脸道:“都聊什么呢?也让我听听?”
被这么教训,在座的老师们都有些挂不住面子。
孟远方站起来,满脸歉意道:“董老师,实在对不起。我们正聊一本新书呢,觉得很不错,就有些忘了时间。”
“什么书?”
“就是这本。”
孟远方拿着书,前走几步递了过去。
那位董老师依旧板着脸,拿过书,打开瞧了瞧,稀疏的眉毛很快皱了起来。
看了一会,他抬头说道:“这书哪来的?”
“书店买的,刚出版的新书。”孟远方连忙说道。
董老师扶了扶老花镜,连连点头道:“确实是很不错的书,逻辑清晰,理解透彻,完全可以当中学英语课程参考书了。”
如果徐柠也在跟前,一定要说一句:您真有眼光。
徐柠确实没有英语教学经验,但他的水平也绝对不是吹的,正儿八经在国外生活工作过多年,说话根本听不出口音的那种程度。
学术水平上估计欠缺,但只说英语的学习技巧跟对知识点的理解,这会真没几个敢说比他强的。
原本的课程被推到一边,董老师干脆指着书上的一些讲解,跟大家一块讨论起来。
……
另一边,徐柠已经回到了出版社。
姜瑞他们像以前一样,依然在院子里看稿,姜晓雅则乖乖的坐一边写写算算的。
看到徐柠回来,大家也没在意,各自忙自己的。
徐柠心里燥得慌,书没得看,干脆跑到屋里寻摸了一大叠报纸。
搬个小板凳,倚着树一坐,展开报纸看了起来。
一月初,大学开始实行学位制,这个徐柠有印象,他亲身经历嘛。
翻了翻,之后是四月底的一张报纸,边角一条新闻:IBM公司推出了首部个人电脑。
徐柠立刻坐直了,认真看下来,只有寥寥几句介绍。又翻看了其他报纸,内容都大同小异。
“个人电脑啊。”
将改变世界的信息时代,就从这开始了。当然,也意味着星辰大海时代的落幕。
熬了一天,终于到了下班时间,徐柠匆忙把报纸往屋里一塞,跟着大家一块出了院子。
跟背着书包的姜晓雅并列走着,徐柠顺口问道:“复习的怎么样?”
“就那样。”姜晓雅微低着头,有些闷闷不乐的。
从报完高考志愿后,她就很少笑了。
在这年代很多年轻人看来,不能去读大学,人生好像就没了方向。当然,多年后也一样。
毫无疑问,姜晓雅的压力很大。
“你怎么想的?有没有目标,想考哪个学校?”徐柠又问道。
姜晓雅犹豫片刻,才低声道:“我想去首都的大学。”
“去首都干嘛,那边大学分数都偏高,不划算。……哎,你不会是看我要去,跟我学的吧?”
“谁稀罕跟你学。我自己想去的。”姜晓雅白了他一眼,脸侧向一边。
“我不信。”
“你爱信不信。”
徐柠笑了一声,道:“瞧你这样,决心还不小。那我可等着你了啊,先替你去探探路,到时候领你好好转转。”
“我自己有脚,不用你带着。”姜晓雅继续撇嘴。
一路斗着嘴,两人到了家属院。
“哎哟,大作家回来了啊?”
听到一句打趣,徐柠顺着看过去,几个妇女正扶着自行车在树荫下聊天。
“张姨,下班了啊。”徐柠打了个招呼。
“小柠,我听说,你出书了?真厉害啊,这么年轻就能拿稿酬了。”
“啊……是出了本册子。”徐柠心里一咯噔,就知道不妙。
他又解释道:“我把以前的笔记跟学习方法整理了一下,又特意找学校老师看了看,都说可以,这才请姜叔帮忙出版的。不过稿酬还没拿呢!”
“这样就能出书了?比我想的容易。哎呀,我一直想往杂志社投稿呢,正好,有老姜在,我干脆也往他那投稿算了。”
几个妇女七嘴八舌的议论着,没一句难听话,但分明字字带刺。
文化人骂人,果然不吐脏字啊。
徐柠也不搭话了,知道这事确实说不清楚,那个词怎么说的来着,瓜田李下嘛。
况且,人家只想输出情绪,没人想听你解释。除了用实力证明自己,别的再怎么解释都是扯淡。
“张姨,照你的意思,这事是我爸的不对呗?”一边的姜晓雅却忍不住喊道。
人家话里可还说他爹不讲原则呢,她本来就是泼辣脾气,加上气不顺,自然不能忍。
“我可没说,这妮子,今天说话这么冲啊。”
“没办法,我可不会绵里藏针的本事。要不这样,张姨你就出一本这类的书,我一定买一本好好学学。”
话落,那张姨立刻气的面红耳赤,倒把其他人逗得直乐。你说你惹谁不成,惹这丫头,不是自己找难看嘛。
徐柠朝姜晓雅竖了个大拇指,却惹来一个白眼。
轻哼一声,姜晓雅傲娇的继续往家走,徐柠立刻变成小跟班,紧跟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