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五马山寨,死而复生
救出了信王赵榛?
三位华发老臣闻言也是大喜,没能救出皇帝,能救出个亲王也是极好的。
眼下大宋的江山并没有完全倒,至少外面还有一个康王赵构,但一棵独苗到底有些势单力薄,如果再能多一个亲王,哪怕信王赵榛只是个懵懂少年,也是一件好事。
只要他的身份,他的存在,便可以竖起一杆抗金的大旗,能够召集许多怀念大宋的忠义之士。
郭京当然不会说自己是因为茂德帝姬的原因,特意来营救赵榛,权当作是意外之喜,只是不知道……杨再兴那边进展如何?
赵榛是不是真的逃了出去?再就是那伙子义军到底是哪里来的?能不能愿意把赵榛让出来?
眼下这个节骨眼,但凡是姓赵的近支皇族,那绝对算得上奇货可居。
一个时辰后,杨再兴和刘宗杰都回来了,也把赵榛带了回来,然而他们脸上没有半分高兴。
因为,带回来的是已经没有呼吸的青年——赵榛死了。
据说是突围过程中被流矢所伤,此刻胸口上依旧插着箭镞,胸前的衣襟上浸满了暗红的血迹,似乎是失血过多而死。
“天王,我们去的时候已经晚了。”
杨再兴低声道:“一路义军突破重围,从中救出了信王殿下,但是突围过程中遭到了金人的追杀,殿下不幸被流矢所伤,他们也极力抢救,奈何……
等我们赶到,杀退金国追兵,到达安全地段时,信王殿下已经……薨了。”
郭京有些难以置信地看了马车上,没有呼吸的安详青年,难过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怎么会这样呢?
“听义军的人说,信王殿下似是受了什么刺激,他们找到的时候,人已经有些神志不清……也正是因此,金国人也放松了警惕,看管并不严格。”
“嗯!”
郭京淡淡地应了一声,心情沉重到了极点,这意味着在营救之前,赵榛很可能已经疯了,神志不清。
一个刚刚年满十八,稚气未脱,对未来充满期待的青年,好端端地遭受了靖康之变,国破家亡。新婚燕尔的妻子被金国人糟蹋,为全名节自尽而死,目睹惨剧的赵榛当时很可能已经受了刺激。
因此也会格外怨恨金国人,不排除甚至动手想要报复,换来的只是金国人的毒打与凌虐。这一点,从赵榛身上斑驳的伤痕就可以推测。
最终他没能承受巨大变故的压力,神志出了些许问题,也正是因此,金国人放松了对他的看管,才有义军营救他的可能。
如果营救成功,寻找名医诊治调理,兴许还有恢复的可能,但是……一支流矢断送了他年轻的生命。
可悲、可叹!
三位老臣也是长叹一声,陷入了沉默,如果说皇族被俘让人悲愤,但至少还活着,也许还有机会与可能。
但是……
当一位皇子、一位亲王死在面前的时候,仍旧带给他们莫大的冲击,倍感心痛。
“那些义军什么来路?”
“赞皇五马山寨,据说为首的人叫马扩。”
……
听到马扩的名字,郭京与三位华发老臣皆是心头一震,这可是个经历丰富,非同一般的人物。
早年浮海出使女真,与金国签订海上之盟,夹击辽国的人就是他。从事后来看,海上之盟如今这一系列灾祸的开始,甚至有人将马扩视为始作俑者。
显然这是片面的,至少最初的打算并不是坏事,能够灭了宿敌辽国,收复燕云无疑是巨大的成功。如果不是宋军后来表现的太渣,赵佶与朝臣们的一系列骚操作太不靠谱,万不至于有如今的惨烈下场。
而且马扩从金国回来之后,早在宣和五年,靖康之变的两年前,就几次三番上疏,提醒宋朝君臣小心防备女真人。奈何大宋君臣沉浸在收复燕云,与女真关系融洽的喜悦错觉中,对他的警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后来的事情,证明马扩的的眼光非同寻常。
此人曾与辽国最后的豪杰耶律大石舌战,曾经提醒种师道避免了一场火攻,也曾出使金国,让完颜宗翰另眼相看。
金军南下围了东京,他在和尚洞组织义军抗敌,被俘之后,完颜宗望不仅没杀他,甚至没有限制他的自由。
就是这样一个人,在靖康之变后,立即行动,再度组织起义军,并且成为为数不多前来救驾,并且有所建树的义军。
郭京还知道,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马扩的五马寨将成为整个河北路抗金的最前沿,聚集十万之众,成为各路义军的首领。
与八字军的王彦齐名,成为河北路一支重要的抗金力量。完颜宗望也终究会为了他的妇人之仁,让他本人,以及金国付出不小的代价。
杨再兴道:“义军让我带话给天王,没能救出信王殿下他们很抱歉……他们听说过天王,今日也感谢我军及时相救,对天王表示感谢。并且…嘱托我们将殿下遗体交还,让我们护送南归,好生安葬。”
“是应该将……殿下遗体运回去,在巩义皇陵好生安葬。”
司马朴叹道:“似乎还得向康王殿下知会一声,眼下大宋唯有……”
陈过庭是个聪明人,眼见郭京还在沉默,说道:“兹事体大……此事还是由郭将军从长计议,妥善处置吧!”
他们过去都是朝堂显贵,但现在只是刚刚逃离的阶下囚,这样的大事……自然应该由郭京这个话事人来决定。
果不其然,郭京沉默了片刻,说道:“康王殿下那里,当然是要禀告的,只不过……不是由我等禀告,而是由信王殿下。”
“信王殿下?”
“当然。”
见众人诧异,郭京目光盯向六甲神兵,朗声道:“记住了,信王殿下只是在突围中受了伤,经过抢救医治,得天庇佑,转危为安。”
“是!”六甲神兵欣然应允,异口同声。
郭京这才转身看向几位大臣:“三位前辈……如此处置,可好?”
张叔夜率先反应过来,点头道:“当然,信王殿下能够死里逃生,实乃我大宋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