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远行
孙逊要申请离职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村子,络绎不绝的人们前来劝孙逊留任,县长的电话也打了好几次劝孙逊现实一些,但孙逊最终还是选择了从村支部书记的位置退了下来,并申请了到西部地区农村支教三年。
孙逊出行前三天,林峰摆了两桌送行宴,饭桌上林峰极为激动的说着自己这些年心态上的变化,同时表达了感谢孙逊这些年对于自己的照顾,众人说起这里的变化和未来,越发的憧憬越发的觉得孙逊离任的可惜,孙逊则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万事开头难不假,但是未来想把村集体企业在做大做强,这里有着天然的问题-地域问题,孙逊也把自己对于村里未来的发展思路说给大家,但人生路还在脚下,只不过孙逊提前拐入了另一条“路”,和这里完全不同的一条“路”。
对于孙逊的决定,孙父和孙母没有什么话语,毕竟孙逊已经长大了,但孙母鼻涕一把泪一把的向挽留孙逊。
孙逊临行前的一天,自己转了一遍村里,从西边到北边,从东面到大河,孙逊此时内心是五味杂陈,但他明白自己的心早就不在这里了,自己早就没有了大学毕业时候的闯劲。
孙逊离行前到市里看望了珠珠,此时两人的关系已经有所缓和,但对于孙逊的决定,珠珠还是无法理解,珠珠只对孙逊说了一句话“三年之后,就回来吧!这里才是家”。两人可能依旧深爱,但谁都无法为彼此做出让步,而生活的琐事最终抹灭两个人那爱的火花。
孙逊第二天踏上了开往西部地区的火车,一路上从山间丘陵到一片片大草原,再到黄土戈壁,孙逊映着风沙到了支教的沙口镇清河乡中学,位于西部某省区的贫困县。
孙逊到了中学门口,校长潘红军快速的迎了出来,操着笨拙的普通话:“嗯呀!是孙老师吧,俺是清河中学校长潘红军”,孙逊快速的和潘校长握握手,跟着走进校园。
清河乡位于一处河谷里,四周围绕着荒山,乡镇里面倒是种植不少树木,清河乡中学建在县镇边缘,靠近一条溪河旁边,但是没有多少溪水,接近干涸。乡镇里只有一个主干路,剩下都是一些平房。清河中学内有一栋教学楼和一栋生活用的平房,听潘校长介绍,学校一共三个年级三个班级,共计四十多名学生,各个学科的老师不到十名,很多老师因为这里条件太艰苦都申请离开了,加上乡镇里人搬出去的不少,学龄的孩子数量大幅度下降。
潘校长将孙逊安排到平房最东面的一个房间,里面大约十平米大小,一张床、一个柜子、一个书桌、一个脸盆架,剩下的就是屋里昏暗的灯光,潘校长尴尬的笑笑说:“孙老师,就这个条件”,孙逊忙着摆摆手。之后潘校长告诉孙逊学校的厨房和办公室的位置,潘校长还有其他事情就离开了。
孙逊简单的收拾下屋子,又到镇里找了一家超市,买了生活用品,这样就算是安顿下来了。晚上,孙逊在厨房做了自己来到清河中学的第一顿饭-西红柿面条,说是厨房,其实也就是有个灶台、碗架和两桌书桌拼成的“餐桌”。
夜晚,只有孙逊和一位更夫住在校园里面,外面呼呼的风刮着沙子、土粒拍打着窗户和门板,应该是门板或者窗户有缝隙,屋里都能感觉到呛人的灰尘。
第一周的时间并没有给孙逊安排任何课程,而是让孙逊先熟悉各个学科和各位老师,潘校长按照县里教育局的安排,任命孙逊为学校的教导主任并兼任初一一班的班主任。孙逊看着孩子们手里已经用了多年的课本,再看看教学楼里灰暗的灯光和破烂不堪的书桌,孙逊默默的记录着,时而在拿出手机拍两张照片,时而在本子上记着什么。
孙逊先是给林峰去了一个电话,林峰抄起电话一连问了孙逊好几个问题:学校的地方咋样啊?住宿条件咋样?吃的好不好之类的,孙逊摸摸头,赶紧打断林峰:“这个咱以后慢慢说,我想和你说个事”,孙逊把这个大概的情况说了一下,想让林峰在村里组织下企业对这个清河中学搞一个长期支助活动,这里的情况孙逊会整理成一个考察报告。
林峰听了好久,基本听明白孙逊的意思,说:“书记,放心吧,这个事情我来说服大家”。
很快,青岭村的支助方案下来了,每月按照一定的收益比例支助清河中学,对于这里来说,支助就是变化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