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柳暗花明,逃之夭夭

6、柳暗花明,逃之夭夭

车向煌看着这位略胖、善于言论的老同学,沉吟不语,低头摆弄了一下茶杯,低笑了几声。

“我知道。”曾琴西笑而简短地说了句。

“是啊。你知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车向煌轻轻说道,然后又大声吟咏:“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好一个烈火炼金刚,老曾,多谢你之栽培,不过我好象不是这块料。”车向煌的大手伸进了口袋里,摸到那张请调书突然有种紧张感。

“哼,十几年了,还是这番唇枪舌剑,老车,怎么,你有异议?”曾琴西目不转睛盯着车向煌的那只伸进口袋里的大手。

“我哪敢?多谢你——曾大局长,给我一个美差,让我到‘一穷二白’的六中下车伊始。”

曾琴西听着敛去了笑容,脸色严肃起来:“老车同志,我问你一句,你觉得葛校长为人怎么样。”

车向煌若有所思,望着曾琴西出神,须臾吐出一句:“是位好领导,我很欣赏他。”

“葛校长是我的恩师。”曾琴西满怀深情地说着,望着惊疑的车向煌,曾琴西有点激动:“老车,你也许不知道,葛校长是我最敬重的师长,他曾经给我指点过迷津,也给过许多人帮助,他的师德是令人敬仰的。我一直认为,他一生的艰辛及他真挚的为人,应当使每个人尊重他所白手起家的钟扬六中。”曾琴西说到最后,一字一顿,十分有力,望着惊讶的车向煌,他又轻叹一声,给车向煌讲了他印象最深的事:

自六中建校以来,葛校长遇过许多挫折,吃尽了苦头;高考恢复,他感到知识时代的到来,尽自己微薄之力,提供了一切可用的学习资料,任劳任怨地支持着、帮助着许多莘莘学子,使学子们圆了第二次学习的梦,获得了第二次新生。他的爱校、办校的奉献精神,让许多人一辈子感动。

“这里,我也不是图报师恩,也不是卖个人情。”曾琴西双眉紧蹙,形成一个“川字”,“老车,我之所以将你调至六中,是相信你,寄希望于你,你的教学事迹上过电视台,管理水平新颖独特。正因如此,我才不给你一个美差,而且不能给,给你的是新的一次磨练,希望你充分燃烧自己,来创造六中第二个辉煌。

“是啊,如果人人都推脱,人人都要优越的事业环境,那六中一千几百号人就算栽了。老车,我也知道一个恶劣的环境不易扭转。但我相信你。我为什么调你至六中,我的心你难道不理解、不能体会,教育局要带好十几所中学,就象母亲一样,要平等照顾好每一个孩子,不管高的、矮的、聪明的、笨的。”

“可是——”车向煌攥着口袋里的请调书,脸上已是一片躁热,他被曾琴西的一番坦诚深深打动了,心里感动之余又有些惭愧,轻轻赞扬了句:“老同学,你这倔强的精神让我既佩服、又害怕,我算服了你,你是对的。可是六中之众会服我吗?会支持我吗?”

曾琴西松了口气,见车向煌心平气和,感慨地拍拍车向煌:“好同学,你打电话给我,我就想过,葛校长已经老了,你若牢骚又不干,我老曾亲自下马抓。”不等车向煌答话,曾琴西用手拦住他,继续说道:“但你并没让我失望,没辜负我一片苦心。老车呀,你只管放开手来去干。改革创新、开拓进取,有困难、有压力,我帮你,你只管大胆地去做。‘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不正是这样的道理吗?”

车向煌抬起黑眸子,

“那我就试试吧!不过我希望葛校长还能留在六中。”

曾琴西从包子里咬出一粒姜,轻轻磨了半天,缓缓说道:“葛校长还未到退休年龄,即使到,学校可以留用,教育局已经决定,你任六中校长,葛红旗同志任党高官。”

车向煌冷不丁暗暗想到:敢情你已经部署好了,就等我上你的船,摇你的橹了。

吃完早点,曾琴西带着车向煌进入了这座名园。

车向煌没有想到曾琴西对整座园林有着极为精深的了解。他们一路走过竹林,品赏了许多竹种,有象征健康长寿的龟甲竹;有象征一家和顺的慈孝竹;有宜于观赏,长着烟云斑点的黄秆乌哺鸡竹等,颇让车向煌心旷神怡,不仅想起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正是以画竹凸显人生,一首《竹石》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读之让人不尽慨然。

来到竹径尽头门洞前,门洞之上赫然题着“竹西佳处”四字,乃出于姜白石词中佳句“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自“竹西佳处”进入巷道,闻着两侧清香的金桂、银桂,车向煌更觉神清气爽。曾琴西一抬手,作个邀请姿势,谓此道乃“迎接贵客”的‘迎贵大道’。两人驻留‘迎贵大道’片刻,拐入风巷,经丛书楼,摸摸楼前的芭蕉树,已经进入园内最精华的地方:春夏秋冬四山。

所谓四山,并非真山,乃是用四种不同的假山石构建,在造园手法上称作“以小见大”,清人曾力评钟扬诸多园林以叠石为胜。

进入春山,曾琴西并没有过多介绍,只是说:我们回头再细品。在春山宜雨轩前拍了两张照片,两人朝夏山走去。

曾琴西拉着车向煌,非要他站在夏山的莲池边上,以身后那块鱼丑石为背景,来张特写。车向煌拗不过他,便摆了两个姿势。曾琴西认真地调好焦距,咔嚓咔嚓连拍几张。嘴里又是OK,又是茄子。看来曾琴西算个摄影好手,那部单反抓在手上挺重,长长的镜头像小钢炮。这曾琴西真是鬼精细,自己本来想发难发难他,哪晓得被他这些糖心行为收拾的服服贴贴,心情早已一片阳光灿烂,怎么还好意思再说难过话呢?

这家伙,又非要自己在夏山鹤亭上拍照,说什么此处鹤舞云霄,神仙福地,妙语连珠听得自己笑眯眯的。看来,我车向煌这辈子是被他拿捏准了。拍完照片后,两人爬上抱山楼,此楼与夏山山顶东面相连,另一端则接着秋山。一楼抱两山,称之抱山楼,名字果然很形象。看着曾琴西一副殷勤的样子,车向煌心里倒有些不是滋味。唉,看来做领导的也不容易呀,一碗水要端平呀。

走过楼上一条长长的走廊,他们来到了秋山跟前。

依照曾琴西的提示,下秋山有四大口诀:直道不通曲道通,明道不通暗道通。旁门左道不可行,中庸之道万事通。

车向煌当即驳道:“看来你也深谙中庸之道,此道果为真理吗?”曾琴西叹口气:“问题是。一个人能真正做到中庸之道吗?”车向煌听了,颇觉哲理,觉得曾琴西身上好像多了些学者的味道。

车向煌随曾琴西一路尽兴,印象最深的是曾琴西下了秋山后的一段讲解。

自秋山下来,两人步入秋峰下的旱山水意。所谓旱山水意,有天桥,有山壑,以黄山石叠成的玲珑山川,小中见大,极具雄奇险峻,富有画意,在观赏效果上达到了“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最”。会使人产生一种浮想联翩的意象。特别在大雨之日观之,雨水沿山顺势而下,石壁前仿佛有小瀑淙淙流下,令人神往。日积月累,石壁上点点青痕浑然天成,盖雨水流淌所赐。这种造园之法能引发游客之视听感染,不仅让车向煌为之叫绝。

曾琴西指着石壁,告诉车向煌,昔日园主人视石壁为景之壁,又看作人生之壁。园之秋山乃效仿黄山之境,有小黄山之称。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走到山头天又远!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步步不易,如同登山。纵使登上巅峰,却又有俯瞰高处不胜寒的危机。车向煌听至此,不仅肃然起敬!

他被曾琴西一下子带入了那个秋高气爽、黄石丹枫的日子。仿佛看到那个风云一时的主人邀他共饮畅怀,而他,则慢慢走进了园主人的世界——人生浮沉一世,酸甜苦辣、喜怒哀忧历历经过,难免不碰壁。据闻,旱山水意下曾种植过一棵桃树,死后方换成今日的劲松。桃树正是为“壁”而种,园主人不仅仅欣喜秋天的收获、秋天的成熟,也想到了秋天的萧瑟、秋天的枯败,人生至秋,感怀万千。园主人48岁功成名就,建住秋阁,寓意将自己之秋获牢牢留下。

但是他也知道,尘世寄想终归有天会随生命的镜头一起消逝。他的家人,他的后代子孙难免不碰壁,如何不碰壁,碰了壁又该怎么样?

种一棵桃树。春日桃红柳绿——桃之夭夭!桃树是辟邪的象征,桃符曾是最早的镇妖驱魔木器,衍生出历代传承的春联形式。种桃可谓大吉大利,祈佑全家。

然而,主人并不是一个拜佛求神的俗商。直面人生,隐隐有种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知难而进。此时,桃树的大吉大利又升格为一种人生的探索。桃之夭夭——逃之夭夭,碰了壁,要逃,这是知难而进吗?非也,此逃非彼逃,不是逃避困难,而是逃出困难。人生受挫不畏惧,平平安安最逸当。

主人的心理很复杂,在他身上集中了持家、立业、知天命、敢坦荡的人格模式。“人为动物,惟物之灵……念之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好一个秋风秋声秋山物,人生亦老岁无情。主人的秋意中,明显是他心中的炎凉之秋,慢慢地蚀来,渐渐地涌来。中国人常讲过眼云烟,他的人生之秋是不是预示着一个问题——逃出人生之壁后怎么走?向前走,向后走,向左走,向右走。还是该怎么走就怎么走?

车向煌在如痴如醉中,陷入了一种深度的思考之中。

两人走过秋山,车向煌忍不住回看那株旺盛的劲松。感慨的想着——松,《论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种松更好,嶙峋卧云松,时霑雨露浓。

斜刺着出口的松又突然让车向煌有臆想的冲动:人生及累应当松,该拿得起,放得下……

走过住秋阁,来到冬山,车向煌看着冬山与春山一墙之隔,墙间有两个圆洞,右边一道瓶状之门,车又忍不住想起那个问题——逃出人生之壁后怎么走?曾琴西指着那个圆洞介绍:圆洞外面就是春山,透过圆洞,春天的气息历历在目。春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老车,请走过这道瓶状的门,代表着平平安安。

两人进入春山后,踏上宜雨轩的石阶,曾琴西指着石阶说:正如主人缜密的意境,此石呈云状,请君兴踏之,乃平步青云……

车向煌顿时醍醐灌顶,细细体会着曾琴西为什么把春山放在最后讲解。

噫,逃之夭夭后,能得平步青云,我愿意!车向煌突然有种强烈的期望。

“什么平步青云,我不相信,下雨天照样滑个跟头。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阿秋——”一个粗声粗气的声音突然打碎了车向煌的臆想,怔得导游小姐说不出话来。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东伯利亚的春天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东伯利亚的春天
上一章下一章

6、柳暗花明,逃之夭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