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故土难离
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前边讲到凌家族人从安徽休宁出发的第十八天,我们沿着饶河向鄱阳湖进发。
吃过午饭后,萧遥剑拉着我来到甲板上。
饶河在秋日的暖阳下,浩浩荡荡;船经过一个大拐,只见左岸一望无际的竹林。
一位船夫正好撑着长竹竿在我们前边的船舷走过,他神色诡秘地看着我们,颌首指向左岸那片竹林,对我们说:喏!那里就是竹溪林。
我见他一副惊惧的样子,就问:竹溪林里有什么故事吗?
船夫说:每年洪水的时候,上游冲下的尸体,到了竹溪林这个地方,就会被卡住,洪水过后,当地的善长人翁出钱找仵作,寻到这些可怜人一一收葬。这个地方,我们晚上都不敢经过。
我和萧遥剑听了,都十分唏嘘。
这时,凌轩也走上了甲板来。
他走到我们的身边说:今早听到船家说,他们从返程的船家那里得知,朝廷为保护移民的安全,特意在鄱阳湖的瓦屑坝成立了一个移民集散中心。我们到了那里后,只要出具相关的文书,就由官方安排船只,乘船驶出鄱阳湖,到达湖口后,根据具体要往的地方,溯长江而上或顺长江而下。
萧遥剑问:轩哥,怎么会有两条相反的方向?
凌轩说:我们是入滇,但是有些人是要迁入湖广,则是溯长江而上;有些人跟我们的方向刚好相反,我们离开中原,他们是北上中原,到安徽或其它省份,他们就是顺长江而下,因为长江以湖口以下为下游,向东流至江苏入海。
萧遥剑又问:那么我们是溯长江而上还是顺长江而下?
凌轩说:我们到达湖口后,是溯长江而上。
我接过话说:长江以江西湖口向东到出海口,为下游;江西湖口向西到湖北宜昌为中游;湖北宜昌到长江的源头,就是上游。
凌轩刚才说的移民分为溯长江而上或顺长江而下两个方向,说的正是明朝历史上有名的“江西填湖广”。
清代魏源曾解释“江西填湖广”,就是以江西为主的长江下游人口,向中游地区迁徙的移民运动。
明初的时候,经过连年战乱,湖广,指湖北、湖南两地,以及安徽等地人烟稀少,田地荒芜,原有居民大量散亡。
朝廷为鼓励人民迁居到这些地方,就特意允许人民到达两湖地区后,可用“插标占地”的方式,认领自己的土地,然后居住在当地,开荒种田。
朝廷此举也加速了各地之间生产技术的交流和流动。
现代考证湖北、湖南常居人口世存的家谱,发现人口中,高达60%、70%的比例来自江西移民。
仅明初的洪武三十年间,江西向湖北、湖南、安徽、江苏的移民人数,就达到214万人。
傍晚的时候,我们的舫就到达了鄱阳莲湖乡的瓦屑坝。
到了瓦屑坝,我们要将所有的行李搬下船,船家也要返航了。
瓦屑坝是鄱阳湖畔的一个古老渡口,曾是古陶遗址,故湖边有大量的瓦屑,因此得名。
明政府在这里设置了移民的集散中心,对移民进了登记统计、按朝廷的规定发放川资,并让人们在此等候安排船只转运。
由于明朝廷的移民政策有规定:所有移民一经移出,不准回迁。仟仟尛哾
移民们到了瓦屑坝,自然带着一种永别故土的离愁别绪。
故土难离,草木情深。
瓦屑坝因此成为了远走他方的游子共同认定的故园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