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对普鲁士的外交辞令

第263章 对普鲁士的外交辞令

需要说明的,1795年初的巴贝夫尽管号召民众搞暴力革-命,但在具体实施的时候,习惯于瞻前顾后,犹犹豫豫。由于巴黎民众的芽月起义和牧月起义时,巴贝尔身处监牢而都没能参加。然而,最终促使他与法国督政-府决裂的时间点,是在1796年之后。

由于国民公会没有能在1794到1795年的冬春,满足60万巴黎市民的基本口粮问题。等到了夏季,气候异常干旱炎热,11月份霜冻给了法国农业最后的致命1击。

在1795到1796年冬春之际,也就是督政-府执掌开始的时候,巴黎的面包价格1度涨到每磅50里弗尔,黄油为100里弗尔,咖啡250里弗尔。

就是在这1期间,巴贝夫那年仅7岁的女儿因为没饭吃,活活饿死了。这1惨剧,才最终促使这位革-命者变得铁石心肠。

……

回到眼下,巴贝夫最终还是成功说服了绝大部分战友,带着各自的家眷,集体移民到法属殖民地,圣路易斯安娜,去建设他们心目中那个“人人平等”的和谐家园。

至于定居点,初步定在密西西比河流域中部的“孟菲斯镇”,也就是安德鲁推荐的那座小村落。

在官方的文件中,巴贝尔和他的战友们,亲朋好友与家眷,总共5百余人都属于主动移民,因此每1位成年的法国公民,无论男女,都将获得孟菲斯附近的100公顷土地。

5周后,巴贝尔1行人乘坐两艘3桅大商船顺利抵达了北美洲的南部沿海,密西西比河在墨西哥湾的入海口,新奥尔良城。此刻,这座城市统治权重新回到法国人手中,还不足50天

与勒阿弗尔相比,新奥尔良的1切,都是乱糟糟的,城里污水横流,生活环境恶劣;城外治安奇差,杀人越货比比皆是。

好在巴贝夫1行人不仅人数众多,还随身携带了上百支的燧发枪和短枪,女人孩童手上也有马刀和匕首,那些不法之徒也不敢随便招惹。

由于巴贝夫拿着执政官安德鲁的亲笔信,因而1路畅通无阻的,从殖民地总督府那里拿到了孟菲斯的土地批文。在前往“梦想之地”之前,巴贝夫还依照总督府官员的建议,于城郊招募了2500名,来自德意志各诸侯国的移民。

在《宅地法》实施细则中,那些非法国的欧洲移民,必须连续劳作12个月之后(实际只需10个月),就能凭借原雇主的介绍信,向殖民地总督府申请殖民地的法国公民权,获得通过之后,才能享受分配土地的权利。

依照殖民地总督府的规定,在巴贝夫领导这3千多人的移民队5中,必须组织1支不低于500人的武装自卫军,所有成年男女都必须熟练使用枪械和军刀,以及学习战场救护的基本知识。

由于是安德鲁的特别关照,“巴贝夫部自卫军”获得各种枪支弹药的费用,仅是市场价格的3分之1;而其他生活物质,以及食物种子等等,也只有市面售价的1半左右。至于为什么不直接从欧洲携带农作物的种子,那是美洲先期移民们的血泪教训。

不仅如此,新奥尔良总督府还特别派来3位军官和50名士兵,在这支移民队5中担当军事教官,1路护送到目的地。在未来的1年时间内,士兵们还教导新移民如何抵抗美国人,英国人,印第安人,以及层出不穷的武装匪徒的侵袭。

20年后,巴贝夫和他战友苦心经营的孟菲斯城,已拥有了78万人口,成为整个圣路易斯安娜地区,除殖民地首府新奥尔良外,最成功,也是规模最大的移民城市。

然而那时的1切,距离巴贝夫最初的“废除私有制,人人拥有平等”的革-命信念,却是原来越远,甚至变得虚无缥缈。

因为最早的1批移民,但凡能够活下来的,如今都已经成为了自己土地上的领主,绝对的有产者。大家在舒舒服服享受着丰硕成果的同时,哪个会想不开,想着要来革自己的命,将自己的财产平均给其他1无所有的欧洲移民,或是刚刚脱离奴隶身份的黑人。

此刻,巴贝夫才知道自己又1次上了安德鲁的当。后者不仅在不知不觉间摧毁了他本人与同志们的革-命信念,而且远在巴黎的安德鲁-弗兰克才是孟菲斯,乃至圣路易斯安娜地区最大的土地有产者,真正的大领主。

巴贝夫明白,自己所做的1切,其实质都不过在为安德鲁打工。

……

在热月党人的国民公会,以及随后的督政-府时期,由激进左派或是雅各宾派策动的3次有影响力的起义,包括1795年4月的芽月起义,当年5月的牧月起义,以及1796年5月的平等派起义。

这其中,只有牧月起义,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雅各宾派(山岳党人)1次大反攻,也是最后1次的反攻。

那是这场起义不仅涉及了原救国委员会成员巴雷尔、比约-瓦伦与科洛-德布瓦,治安委员会的瓦迪埃、阿马尔等人,以及国民公会中的6位左派议员迪卢瓦、罗姆、古戎、迪科努瓦等人。

基于此,安德鲁并不打算像对付平等派那般,进行先发制人,而是打算借助左派(山岳派)的这场起义或是暴乱,来达成自己的政治目的:不给予即将在月底离职的卡尔诺,任何东山再起的机会,以及巩固与加强安德鲁本人在救国委员会的领导者地位。

……

而所谓的“芽月起义”,不过是巴黎市民自发的1场游-行示-威,目的只是向国民公会的代表们讨要“廉价面包”,至于恢复“1793年宪法”的主张,这不过是民众们随便说说的1句口号罢了。

尽管示-威者1度冲进了国民公会,但整个过程中并没有暴力发生。示威者很是顺从的听信了国民公会热月党人的各种承诺,继而主动的离开了国民公会大厅与杜伊勒里宫。

“芽月起义”后,国民公会信守承诺也没打算继续追究此事,只是将鼓动起义的几个雅各宾派分子关押起来。

而如今,在安德鲁推动的粮食补助方案下,“芽月起义”的基础,廉价面包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基本解决。

那是在巴黎周边,由共和国士兵严密把守的12座大谷物仓库里,存放着能够满足60万巴黎市民在6个月的安全口粮。

在安德鲁担当救国委员会委员的当天,他站在国民公会大厅的讲演台上,郑重其事的向700多位国会代表,以及60万巴黎市民,做出如下保证:

每块重4磅的棕色面包(又称黑面包)的售价,将控制在8到12苏之间。折合每磅2到3苏。而且是从上午7点,到下午5点供应给携带有面包证的共和国市民。

在1795年初的巴黎,1个普通体力劳动者,如货物搬运者、建筑工,他们的每天平均收入为20到30苏(折合1到1.5里弗尔银币);

如果是铜匠、鞋匠、印刷工、马车夫之类的熟练手艺人,大概能拿40-60苏(约2到3里弗尔银币)。

所以,在扣除必须缴纳的房租,购买日常的蜡烛、葡萄酒、食用油脂、蔬菜、衣物、燃料之外,面包就成为普通家庭的主要开销项目,约占30%到50%左右。

于是,安德鲁以借口要“保证面包供应量和控制面包价格”为由,成功将经济委员会纳入到救国委员会的管理范畴。

……

随着1794年11月16日,瓦乌雷茨基在拉多什茨向俄普联军投降,这标志着波兰大起义的结束和波兰政权的摧毁。

尽管奥地利、俄罗斯与普鲁士就如何吞并波兰的全部土地,依然在讨价还价,尚未达成最后的协议文本。但在普鲁士占领下的波兰西部与马佐夫舍省,已经迅速从战乱中恢复过来,

此刻,波兰的大庄园主们也开始向西欧各国,尤其是法国兜售自家仓库里的大量粮食。不久,中德意志诸侯们输往法国的小麦价格就猛然下降了15%,肉类价格降低了10%。

对此,奥地利王国驻帝国议会(位于巴伐利亚的雷根斯堡)大使提出了严重抗议,他认为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等国向法国大4售卖粮食,相当于资助了神圣罗马帝国最危险的敌人。

很快,3国常驻雷根斯堡的外交官的回复,也是简单明了,如果奥地利军队能派出15万军队帮助中德意志诸侯们坚守中莱茵河,他们就在1个月内,彻底断绝与法国人的商贸往来。

回到巴黎述职的巴泰勒米特使,借着说笑话的口吻,向安德鲁描述了这1外交情景。

然而,安德鲁却敏锐察觉到奥地利在波兰大起义之后,正在计划悄悄的集结军队,准备将占领波兰的军队大部调往莱茵河与阿尔卑斯山方面。

“普鲁士王国的下1波特使什么时候来巴黎?”安德鲁问。

外交官回复说:“要等到主显节之后,也就是雨月中旬,旧历2月初吧。”

“勒贝尔对你的工作有什么具体指示?”安德鲁再问。

此时,勒贝尔依然是外交工作委员会的执行委员(主-席),法国的1切外交问题自然是不能绕开他。

巴泰勒米说:“勒贝尔公民要求尽快与柏林方面缔结1份和平条约,时间是在4月与5月之间。当然,两国和谈的最大障碍,依然是莱茵兰的归属问题。”

安德鲁点了点头,他也清楚巴泰勒米叙述的都是实情。事实上,莱茵兰的主要问题是政治问题,而不是单纯的军事问题。

之前,军委会1直掌握在卡尔诺的手中,后者以众所周知的理由(安德鲁是霍恩索伦家族的成员),拒绝安德鲁参与到有关莱茵兰与普鲁士的任何谈判中。

如今,卡尔诺放弃了对军委会的独-裁专-制,加之他月底即将离开救国委员会,所以安德鲁在军委会的势力已经急剧膨胀。

“你告诉勒贝尔委员,我与军委会1致认为:只要普鲁士方面承认共和国对莱茵河西岸的占领,那么法国-军队则将所占莱茵河东岸的土地交予普鲁士。其次,副本密约上可以提及两点,第1,允许莱茵河以东的北德地区,成为普鲁士的势力范围;第2,如果普鲁士与汉诺威发生战争,法兰西将处于善意的中立。”

通常而言,两国公开发布的《和约》之下,还有1个不被公开的《密约》。比如说,《法西密约》中就规定了两国缔结的反英同盟,还有支持西班牙吞并葡萄牙等多项内容。

至于安德鲁所说的“善意中立”,属于1句典型的外交辞令,翻译起来,就是法国将暗中支持普鲁士对英国在欧洲大6的领土,汉诺威王国的吞并,继而完成对北德意志地区的统治权。

毫无疑问,安德鲁就是想要普鲁士与英国闹翻脸,继而彻底瓦解腓特烈大帝时代与7年战争以来的,坚不可摧的“英普同盟”。

如果柏林方面不反对,安德鲁甚至考虑让法国-军队以“鲁尔大公国”的名义,协助普鲁士王国,由西向东攻击汉诺威。

需要说明的,上述的《密约》内容不是给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2世看的,而是普鲁士内部的军事扩张派贵族。

这1切,看似美酒,实为毒药!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法兰西1794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法兰西1794
上一章下一章

第263章 对普鲁士的外交辞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