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不留余地
经过群臣的商议过后,相关措置决策已经初步定下,所有命令层层下发,户部和工部的官员忙得团团转。
见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康熙便结束了风餐露宿,返回了行宫。
至于留在原地的百姓,士兵们已经通知下去,之后两天恐会有余震,是去是留,全看他们自己。
有的人粮食和衣物都带足了,临近八月的天也不太热,便干脆编织草席,打算过几天再回去;有些人却是准备不足,商量着结伴而行,想回去先取了东西,再到开阔的地方避难。
至于权贵人家,早就做足了准备,提前将家眷、财物、奴仆甚至是马匹全转移到了京郊的庄子里。
景山行宫
如澈正窝在屋子里,此处是临时修建的,对比于富丽堂皇的永寿宫,显得格外粗陋简朴。
为了更好地抗震,房屋的主体没有半块砖石,而是用了木头和竹子。
家具也是拿竹架子搭的,打磨得十分光滑,没有半点毛刺,住在里面,还有几分独坐幽篁的雅趣。
如澈的住所距离康熙的有些远,因为前头有大臣时常往来,为了避嫌,后妃和皇帝的住处中间隔好大一片林子,并有重兵把守着,防止有外臣冲撞到了后宫的娘娘们。
自从搬到了行宫里,文茵就玩疯了,成天带着宫人四处乱窜。
她还没到要男女大防的年纪,康熙也惯着她,让宗室差不多的女孩子陪着她玩,还让人给她打造了不少竹制的玩具。
如澈住的地方叫“陶然居”,是个一进的院子,后面还有一排小房子,用来给下人居住。
文茵住在东厢房,胤禅住在西厢房,小厨房是从旁边另外开辟出了几间小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而且这里只有她一个人居住,倒也不用担心挤着。
宫里其他嫔妃就比不上她了,不仅住的地方偏僻逼仄,还要和别人住在一个院子里,主子下人都在一起,不知生出了多少矛盾。
此刻她正坐在书房,旁边是一扇竹窗,打开就能看见绵延起伏的山林,山间的空气清新,景观也好,又没人时时提醒着规矩礼仪,倒是比宫里自在多了。
采苓推开门,弯腰作势给她磨墨,低声说,“娘娘,事情已经办妥了。”
“没人发现吧?”
“没有,皇上已经追封赵大人为一等公,将他的遗体停在冰库,等此事过后再行丧仪。”
“嗯,让阿玛这几天好好办差,不得出现任何差错。”
赵梓钧知道她的秘密,是决计不能留的,为此,如澈特意升级出了一颗名为销魂灭魄的毒丹,让人下在了他的茶水中。
这种丹药无色无味,溶于水中,一个时辰之后便会消解,人只要吃下,就会做一场美梦,然后在睡梦中悄然死去。
销魂灭魄,顾名思义,就是在神魂的层次将人灭杀,更科学一点的解释,就是直接作用于脑部,只要不破开头颅,单从尸体上,是查不出任何异状的,看上去如同睡死过去一般。
时下人讲究死者为大,若不是死于非命,是不会请仵作来验尸的。
就算要验,也只会观察外伤,或是取出血液,查验是否中毒,绝对不会进行开颅刨尸这样耸人听闻的事。
尤其是赵梓钧刚刚立下大功,为了名声,康熙绝对不会让人亵渎他的遗体。
更何况,他现在被地震一事忙得团团转,几天几夜未能合眼了,全靠她先前给的丹药硬撑,哪里会有闲心仔细调查他的死因?
如澈之所以用这种毒药,一是为了足够隐蔽,二是为了让赵梓钧的“遗书”更加有说服力,营造出他被上天剥夺生机,寿数已尽的表现。
那封信,本就是出自她的手,不知是不是修仙的关系,她前世的记忆正在第二次觉醒,从前看过却忘记的东西又浮现在脑海中。
包括她穿越前看过的种种关于康熙朝的资料,都记得一清二楚。
修仙者都对功德看得很重,有功德护体,能走得更远,所以她也不介意再利用赵梓钧一回,救出许多原本该死于灾害的百姓。
“索额图怎么样了?”
“还能如何,万岁爷亲口说他是大清第一罪人,已经被赐下了毒酒,至于赫舍里家,全给发配到盛京,之后再也不许回京城了。”
如澈有些意外,想不到,兜兜转转,这个名头还是回到了索额图身上。
历史上,他的下场比现在还惨,圈禁宗人府,权倾朝野的索相,最后竟被活活饿死。
他的同党大多被杀,剩下的不是被拘禁就是被流放,连赫舍里一脉也遭到清算,同祖子孙不仅全被革职,他的两个儿子格尔芬、阿尔吉善都被处死。
索额图是标准的权臣,一生都在为权力而争斗,或许他当真有些能力,不然也不会上升得那样快,屡屡受到重用。仟仟尛哾
可是贪赃枉法、草菅人命、包庇亲属、尸位素餐、陷害异党……这些权贵的通病在他身上同样体现得淋漓尽致。
如澈不会对使计害死他而产生半分愧疚,政治斗争,自古成王败寇,输赢各凭本事。
赫舍里氏是太子的左膀右臂,会坚定不移地站在他身后,她必须趁早将其连根拔起。
就算康熙之后为太子寻找新的靠山,也肯定比不上他忠心耿耿了。
“对了,此事过后,赵梓钧的名头估计会越来越响亮。之前那些被他批过命的人,多少会受到影响,往好处说也就罢了,若是他给人批了坏命,以后可就难了……你让人多加留意,能帮就帮一把,总不能让人活不下去。”
这些人或许会因为她的干预陷入更加难堪的境地,能挽回一点是一点。
采苓向来明白她的心思,点头道,“是,实在不行,奴婢会派人把他们送到南边。”
“如此也好,远离京城的流言,他们也能闯出一片新的前程。”
之后连续三个月,朝廷都在忙着各地各地勘察,核实受灾的情况,在此期间,赵梓钧的预言一一印证,百官无不啧啧称奇,连他留下的信件也被奉为了神书,由康熙亲自保存。
民间更是将赵大人奉若神明,甚至偷偷给他立下了牌位,日日参拜,名声甚至比皇帝还大。
康熙自然不会同一个死人计较,但心里总会有些不舒服,每当这个时候,他都会庆幸,还好赵梓钧承受不住因果,被老天收了性命,不然他还不知要如何安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