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重写版
过了一会儿,那房子的门开了,一个穿着旧花布褂子、挽着头发的小媳妇端着一盆脏水泼到街上。刘山从身形上认出这个小媳妇就是刚才进房的那个码头工人。
他看着那个小媳妇转身又进了房子关上门,鼻子里轻轻“哼”了一声。又观察了一下周围的环境,装作很随意地样子用一块小石头在自己身边的那面墙上做了记号,就去找费宗明汇报邀功去了。
费宗明听刘山说一个女人化装成码头工人烧了港口的货船,猜想这个女人一定是个日本特务,就布置下去让刘山带人监视她的动静。
刘山只跟踪了女人两天,就发现她并非只有这一处住所。她在BJ路天德药房附近也租了房子,而这个地方,恰恰就是姚升林在青岛的落脚处。
费宗明把几个信息综合起来一分析,不禁心中暗喜,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啊。费宗明立刻就把消息传达给了马家驹。
这条BJ路是QD市区西部最早的马路之一,连接着火车站和中山路,也是繁华富庶的地方。旧时有一句顺口溜:头戴圣錫福,脚踏新盛泰;身穿谦祥益,手戴亨得利。这条路上有很多中外著名的老字号商铺。
BJ路上还有一家饭庄很有名气,就是顺兴楼,这是青岛的四大名楼之一。顺兴楼的店主姓李,据说是BJ城鸿兴楼的名师之徒,学艺有成就来青岛创业。偶然机会得到前清遗老王垿的赏识,王垿就倡议几个富商集资,在BJ路上建造了顺兴楼。
顺兴楼紧靠着谦祥益绸缎庄,占了地利之先,加上王垿的助推和菜品独特,顺兴楼经营得食客云集、门前车马不断。
顺兴楼之所以有名,不仅是饭菜的独特味道,还因为当时很多名人雅士常常聚会于此。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建立,杨振声、赵太侔、闻一多、梁实秋、方令孺(女)、陈命凡、黄际遇、刘康甫等教师常来顺兴楼畅饮,号称酒中八仙。
1935年,王统照、臧克家、洪深等人创办《避暑录话》,每周审稿宴饮,也定在顺兴楼。
后来,做过国民政府首任教育总长和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来青岛,山东大学校长赵太侔宴请他,由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作陪,酒宴仍然设在顺兴楼。
费宗明和马家驹站在顺兴楼二楼的雅间窗户前看着斜对面的一个大杂院,刘山在旁边悄悄指认了那个女人,他说道:“费先生、马先生,就是那个女人,我打听过了,她叫江美蓉,好像没什么职业,住在对面天德大药房旁边的大杂院里。”
费宗明说:“刘山,你们就悄悄跟着她,不要打草惊蛇。看看她都会和谁联络,争取一网打尽。”
莫维刚收到情报称,有人在台东的通化路和长春路一带发现了酷似由川加代子的女人。这一消息让莫维刚非常兴奋。
由川樱子的复原像与由川加代子几乎没有任何区别,莫维刚把照片洗印出来发给了青岛所有的地下党员。因为这个女人心狠手辣,莫维刚严正告诫大家对她要小心防范,如果有人发现了加代子的踪迹,必须立刻向上级报告,千万不能轻举妄动。
这一次,是地下党的一个女同志在街上买菜时,偶然看到一个女人在买水果。虽然那人打扮得比较老气和土气,但是掩盖不住身上的贵气和霸气,举手投足还是不太像一个普通的中国妇女。这就让女同志多看了她几眼,偷偷经过辨认,发现她与照片上的人非常相像。
她本想继续跟踪她,但是那个女人警惕性很高,在街上转了几圈后就突然消失踪影。
吴鹏飞现在已经养好了腿上的伤,身体恢复如初,莫维刚就把继续追查由川加代子的工作交给了他。
1945年9月11日,美国第七舰队派了先遣队登陆青岛。中国是一个主权国家,为什么美国能够派遣正规军登陆中国呢?
实际上,在1944年底,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最后结束的阶段,德意日***败局已定。随着世界反***盟国军事行动的发展,结束战争和安排战后世界秩序等一系列政治问题亟需解决。
特别是欧洲盟军要制定针对德国的协同军事行动计划,建立处置战败的德意志帝国的基本原则,实行对日作战,实现战后世界国际安全等问题,都迫切地需要三大盟国举行最高级的会晤。
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代表美英苏三国,在苏联黑海北部的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举行了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首脑会议,史称雅尔塔会议。
会议的主要内容有:战后处置德国问题、波兰问题、远东问题、联合国问题。目的是讨论欧洲战后重组问题。议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雅尔塔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其一系列决定有利于以同盟国的联合力量击败德、日***,制裁德国和维护战后的世界和平。
但是《雅尔塔协定》违背中国人民的意愿,签定了有损中国主权和利益的条款,这是大国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
雅尔塔会议上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密约,出兵中国东北的苏军控制旅顺和大连,旅顺军港被中苏两国共同使用,而大连被辟成自由港,苏联拥有相当特权。在两个大国操纵下,中国的城市和港口变成了他们的囊中物,是他们在中国谋求更多利益的桥头堡。
对于苏联控制旅顺大连的要求,美国早有心理准备。基于美国在全球军事布局的需要,他们将目光投向了青岛,期待控制青岛,以获得在西太平洋地区对苏联的军事平衡。
因此美国第七舰队以帮助国民政府运送军队和物资的借口,公然将铁爪伸向了中国青岛。
看到国民党的主力部队都在西南大后方,长野荣二提出先接受行政受除降,军事设施和武器要等国民党中央政府军到青岛后才移交。
国军无力及时到达,青岛形势又很紧急,国民政府不得不调整策略,恳请美国帮忙,准许美国海军在青岛等华北沿海港口城市登陆,控制港口和附近机场。
有了美国军舰撑腰,国民政府随之信心大增。9月13日,在美军第七舰队的先头部队登陆青岛两天后,黎宪良市长率领青岛保安总队的主力驾驶数十辆汽车组成车队,大张旗鼓地从崂山出发,摆出一副胜利者的姿态进入青岛。4天后,黎宪良正式接手了青岛的市政工作。
国民党QD市政府的办公地就设在了胶澳总督府,黎宪良市长他们开车进入总督府大院,地上还扔着一些日军撤出时留下的杂物,看得出日本人的仓皇和狼狈。
黎宪良站在总督府楼前的台阶上,眺望着不远处的青岛湾里停泊的日本军舰,整个港湾就像是被定格了一样,没有了往日烟囱里冒出的浓烟,没有了甲板上悠闲的日本水兵,以前在风中摇摆的日本军旗也低垂着,没有了往日的张扬。
秋天的大海蓝得很深沉,似乎是因为一整个夏天吸收了太多的阳光而蓝得很饱满。秋天的阳光没有夏天那么得焦躁,温暖得像十七八岁小伙子的胸膛,热烈中透着一种血性。
黎宪良感觉身上有点热,这种热不仅是因为空气的温度,也是因为他的心情从前几天进入市区后就一直没有平复下来。今天他的双脚站在总督府大楼的台阶上,居高临下,有一种像是站在泰山岱顶之巅“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之气。
进入到总督府大楼,里面同样是一片狼籍,一下子让黎宪良的心情变得复杂沉重起来。抗战胜利了,但青岛的日军还没有缴械投降;长野荣二他们退出了总督府,但是国民政府的大军还远在千里之外;貌似青岛回到了自己手里,但是又好像什么也没抓住;这几天粮食短缺、物价飞涨,涌进市区的难民和来摘桃子的各方势力让青岛的情况变得越发复杂。
9月15日,何应钦电告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李延年,在国军未到青岛之前,请驻青美军负责缴械,防务亦由美军接替,未缴械地区,暂由日军守备。这与美国帮助蒋介石控制全国战略要地,谋取青岛海军基地不谋而合。
此时在青岛地区,混杂着国民党保安队、美军、日军和不同的地方武装等多股势力,形势非常复杂。
在陆地上,八路军在青岛外围形成了包围圈,但是一旦开战,有可能引起中美、中日、美日等一系统复杂的问题和矛盾,对我军非常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