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临城下

兵临城下

安禄山攻下东都后,向长安最后一个防线——潼关进攻。

唐玄宗听了杨国忠的话,派了个没什么战力的军队去守。

没多久,潼关失守……

潼关失守后,安禄山停了下来,准备休整军马,进攻大唐的首都——长安。

次日,李隆基紧急召见宰相杨国忠和韦见素,大殿内的空气紧张得仿佛快要凝固了,因为唐帝国真的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面对当前的危局,韦见素感到无能为力,心里漫起深深的自责,眼角滴落的冰冷泪水是对曾经的悔过,也是对自我的赎罪。

此时杨国忠的心却是纠结的。他期盼着能够借机彻底除掉哥舒翰这个心腹大患,但满目疮痍的唐帝国却随着哥舒翰的被俘而被推到了生与死的边缘。好在他早就给自己留下了一条后路,情急之下可以投奔剑南节度留后崔圆。

望着脸色阴沉的李隆基,杨国忠试探道:“目前潼关失守,长安危矣,圣上还是暂且避一避锋芒?”

“如今朕又能避到哪里呢?”李隆基叹息道。

“剑南!那里江山险固,物产丰盈,进可攻,退可守!”杨国忠掷地有声地说。

剑南曾是杨国忠长期生活的地方,也是他拥有巨大政治影响力的地方。他的心腹鲜于仲通曾任剑南节度使,后来他又亲自兼任剑南节度使,并且推荐司勋员外郎崔圆担任剑南节度留后,实际主持剑南的军政事务。

虽然李隆基早已失去了抵抗的决心,但他一时间却对帝都长安难以割舍,因为这里有着太多太多令他不舍的东西。这里有列祖列宗的陵墓,这里有气势恢宏的宫殿,这里有雄伟壮丽的官署,这里有开元盛世的记忆……

六月十一日,宰相杨国忠在朝堂之上召集百官,流着泪询问对策,可他等来的却是无尽的沉默。宝贵的时间最终在漫无目的的沉默与争吵中白白浪费掉了,因为绝大多数人早就没有心思考虑如何抗敌,而是思索着自己的退路。

这些日子,杨国忠都是在惊恐不安中度过的。他知道在长安多待一刻,危险就会增加一分!

韩国夫人和虢国夫人带着杨国忠的殷切希望进宫了。此时的杨玉环早已心乱如麻,如今见到两个姐姐来了,急忙迎了过去。

两个姐姐让杨玉环告诉唐玄宗不要感情用事,快点逃离长安,以求自保。

杨玉环沉默良久才开口说:“我去试试吧!”

心事重重的杨玉环来到了龙池北岸的新射殿。李隆基正在那里弯弓搭箭,头顶贯平,两肩靠平,两手抬平,两足踏平,弓靠箭,箭靠弦,弦靠脸,只听“嗖”的一声,那支箭便射了出去,不过却再次偏离了靶心。

“看来我是真的老了!”李隆基无奈的话语中带着哀伤,也透着绝望。

“谁都会有老去的那一天,但魏武帝曹操就曾经说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不要忘了,曹操还曾说过,‘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李隆基的话语中带着无尽的悲凉,将杨玉环心头残存的那一丝暖意也无情地吞噬了。

两人面面相觑,沉默不语,不知该说些什么,也不知该从何说起,最终还是李隆基率先打破了沉默。

“当初我还是临淄王的时候就疯狂地迷上了射箭,但又怕被生性多疑的祖母怀疑,只得在殿内练习射箭。那时血气方刚的我百步穿杨,箭无虚发,如今连拉弓都有些吃力了,真是岁月不饶人啊!”

杨玉环动情地说:“岁月无情,人却有情!玉环知道,三郎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有着很深的感情。三郎舍不得这里的花花草草,这里的花花草草当然也舍不得三郎,但如今却到了不得不与这里告别的时刻了。今日的离开是为了明日的回归!”

李隆基低声说:“舍不得,舍不得,不舍怎能得?舍了难道就能得吗?”这句话既像说给杨玉环听,又像说给他自己听,更像说给上天听。

六月十二日,李隆基亲临勤政务本楼,此时前来朝见的官员却“十无一二”。望着寥若晨星的几个臣子,李隆基的心中充满了伤感,却刻意保持着镇定,表现得从容。他信誓旦旦地说:“朕决意亲征叛军,同仇敌忾,挽救社稷于危亡,拯救黎民于水火!”

虽然潼关的失守使得长安危在旦夕,但如果长安军民通力死守,或许真会赢来转机,可是那些朝臣们却早已透过李隆基貌似坚定的外表看到了他那颗苍老而又虚弱的心,事实上李隆基也的确不值得信任。

就在李隆基慷慨激昂地表示要同仇敌忾、御驾亲征的同时,他却在暗中紧锣密鼓地安排逃亡事宜。

(本章完,下一章:最后的晚餐)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纸嫁衣之缘起奘铃村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纸嫁衣之缘起奘铃村
上一章下一章

兵临城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