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 洗尘
林如海是跟着贾赦、贾政、贾珍等人一起回来的。
身为荣国府嫡出姑娘贾敏的丈夫,他跟贾敏的两位兄长关系都还不错。
当然,即便都是妻舅,关系也分亲疏。
贾赦那么样子的一个性情脾气,纵然是林如海也实在接受不来。故此说是大内兄,林如海对贾赦也只不过就只是寻常场面上的普通亲戚应酬罢了。
但是二内兄贾政就不同了。
这位政老爷年轻时候也很是有些雄心壮志,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走科举兴家的路子的。
这一点跟林如海简直不谋而合。
两人都是世家大族的嫡系子弟,又都想着靠自己的努力科举兴家,只是林如海成功了,贾政没有。
不过这没有成功,倒也不是说贾政能力不足,考不过科举,而是因着一个天大的恩典——贾政的爹,上一代的荣国公贾代善老太爷去世太早了,跟皇家的关系又太好了。
忠心能干的荣国公贾代善英年早逝,临终的本子一上,皇帝感念其忠心、怜其短命,直接就下旨把他的两个儿子都给照顾到了。
长子贾赦袭爵,次子贾政也给了个官职——这虽然说也算是走祖荫的路子,但是既然是皇帝亲自下旨,那也是无上的荣耀。
只是这么一来,贾政再想着走科举的路子也是不可能了。
故此,当时还年轻的贾政只能怀揣着一肚子四书五经、还有专为参加科举考试练习的一手八股文章昏头昏脑地空降到了户部做了一个小官儿。
贾政本就是个目下无尘的世家子,又一门心思只想科举,学了一堆官样文章,于人情世故上一窍不通,加上走的又是祖荫的路子,无端就钻了牛角尖,感觉自己比旁人矮了半截儿,愈发放不开手脚,故此仕途上很是惨淡。
这么多年下来,这位政老爷还是户部员外郎,再无寸进,也不得不说是时也命也,不知何所谓也。
即便如此,林如海也还是高看着他,毕竟如果一定要二选一,贾政还是比贾赦好多了。
读书读到呆了的人,其实心思反倒好懂,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而且贾政对林如海实在真心地崇拜交好——大概就是因故辍学没有能够参加高考的学生见到同期清北毕业生那种感觉。
自从两家成为了姻亲之后,贾政就一直坚持跟林如海联系。离着近的时候,他经常到林如海家里拜访,离着远的时候就坚持通信,不顾自己年龄比人还大几岁,满口尊称“如海兄”,简直就像是个无脑小迷弟。
而林如海为人一向宽厚仁爱,并不因贾政官职不显而看不起他,这也鼓励了贾政愈发跟他亲厚起来,可以说,比起什么妻舅姻亲关系,两个人更像是平辈论交的朋友,很是投契。
再加上不管怎么样,贾政也是在户部任职的京官儿,况且贾家背后还有其他四大家族的人,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谁知道哪块云彩会下雨呢,总之这条线肯定不能废了。
跟贾政不同的是,林如海既精通科举要求的那些八股官样文章,又十分擅长处理官场那些人情世故。由此,他还真的以一己之力,把已经式微的林家稳了下来。
他中了探花之后,在翰林院历练了几年,便就被外放去了苏州,又干了几年,也是政绩卓越,不管是在当地民间还是同僚之间,口碑都很好。
此番康师傅南巡,他跟着甄应嘉等接驾伴游,因着汇报事情条理清楚,解决问题干净利落深得康师傅看重。
回京述职之后,果然各项考核指标都十分优秀,就顺理成章升职了。
康师傅钦点兰台寺大夫林如海为巡盐御史,择日离京任职。
林如海有如此大的喜事,那肯定就是要好好庆祝一番的。
再加上他本来也是贾家的姑爷,都到了京城了,没有不来荣国府探访一番的道理。
贾赦、贾政、贾珍等虽然是荣宁二国公之后,但也不过就是些虚职,说是接驾,但原本也不过就是去宫里凑个热闹。既然遇到自家亲戚升职,那肯定不能放过,必须得好生请了回家,沾点儿喜气才行。
林如海因着述职要在宫里多逗留一阵,原本已经提前跟贾政等人告了辞。结果出来一看,贾赦、贾政甚至连宁国府的贾珍都一起等着,盛情难却之下,只能跟着一起来了。
到了荣国府,早有接风宴摆开,他按着规矩同贾母等人问候,少不得又是一番客套寒暄,嘘寒问暖,间杂着些泪水涟涟。
贾敏是贾母最心爱的小女儿,没想到嫁人之后没多久就随着姑爷林如海远赴姑苏。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只能偶尔通个信,母女两个再难见面,说不尽多少想念,贾母也只能看着林如海,多聊些家长里短聊以慰藉了。
好在林如海对于岳家这些亲戚、特别是岳母史老太君十分有耐心,不管贾母问到什么,都细细回复,可以说是相当孝顺了。
贾母扒着林如海问了一阵,知道女儿贾敏一切都好,生下的嫡出一儿一女也都好,激动的心情总算渐渐平复了下来,方笑道:“看我光顾着拉着姑爷说话,都忘了正事儿了。”
因让诸位小辈上前拜见,林如海也一一赠送了礼物不提。
旁的兄弟姐妹们都还正常,轮到贾宝玉的时候,他好死不死又语出惊人:“听说姑姑家有位妹妹,比我小一岁,乃是百花节生的,美得跟百花仙一样,可是真的?”
这话一说,众人又是一番哄堂大笑。
女眷们喜爱贾宝玉生得可爱,将他这痴言痴语当成笑话来听,但男人们却觉得贾宝玉身为世家大族的嫡系子孙,在这么个有贵客的场合这么说话十分不好,有点儿跌份儿。
贾政便就是第一个挂不住面子,起身对着贾宝玉呵斥道:“孽畜,贵客面前没得胡乱说话,一点儿规矩都没有,还不快滚下去,仔细你的皮。”
旁边儿林如海赶忙劝解道:“存周兄息怒,宝玉不过还是个小孩子,都是自家亲戚,童言无忌,碍不着什么。”
他说完,就和蔼地拉着贾宝玉说话,教他“不必害怕,有姑父在,只管想到什么说什么”,又亲切问他几岁了,读什么书等语。
林如海生的本就好看,性格又好,贾宝玉十分受用,便就听话地坐了下来,跟林如海说了好几句话。
这宝玉现年也不过六岁,虽然人极聪明,但是毕竟年纪还小,看眼前这位林姑父模样俊俏、说话也好听,脑子一热就一股脑儿把掏心窝子的话都说了。
什么“读书没什么意趣儿、不如做胭脂膏子好玩儿”、“读得不好了、老爷就打我”、“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等都一股脑儿往外说。
眼看他越说越不像,贾政几乎气得死过去,正准备再度起身呵斥,贾珠忙笑着出来打圆场,说起了科举读书的话题。
这么一来,不单分散了贾政的注意力,连林如海的注意力也被引到贾珠那里去了。
贾珠是那种很容易得长辈喜欢的孩子,聪明隽秀、懂事又有分寸,又是个上进的读书人,说起科举的话题来十分自然,也很让人有好感。
林如海听说这位内侄十四岁就进了学,不免多问了几句,继而对贾珠的功课大加赞赏,连贾政都觉得面上有光,总算又露出了些笑容。
天知道,刚刚贾宝玉在那里一顿乱说的时候,他有多想把这个嫡次子给当场掐死——在他敬爱的如海兄面前给他丢人,简直该死。
幸好有珠儿在,不然还真的不知道他的老脸要丢到哪里去呢。
贾母和王夫人哪里不知道贾宝玉是个不成器的,不过她们都觉得有贾珠这个能干的嫡长子在,贾宝玉做个寻常纨绔子也没有什么关系。
反正林姑父也不是外人,小孩子说几句无伤大雅的玩笑话,原也不值得什么。
故此她们虽然也跟着赔了两句不是,但却并没有太当回事儿,反倒觉得贾政过于严苛,在亲戚面前太小题大做了——没看人家林姑爷都没有说什么,你一个亲爹非得把儿子弄得像是个仇人一样,真是没意思得紧。
好在事情在贾珠和林如海的努力和配合下顺利解决,经过这么一个小插曲儿之后,大家总算是可以入席吃饭了。
席间贾赦代表荣国府向林如海祝贺,恭喜他升了盐政,又让他离京之前不必再出去寻地方住,只管在荣国府住着。
贾政也举杯跟着祝贺,又再三邀请林如海留宿,用的还是“老太太向来惦记着四妹妹惦记得不行,如海兄既然来了,怎么能这就走,须得盘桓几日才行”这种冠冕堂堂的理由。
便就是贾珍也笑道:“姑父难得来一回,又遇到这么个大喜事儿,也得让咱们都沾沾喜气才是,大老爷、二老爷都再三请了姑父留宿,我做侄儿的不敢相争,只求姑父务必也来我们东府里头吃个几席再走。”
见他们叔侄三人都如此客气,林如海也只得起身满饮了杯中酒,一一谢过了他们三个,方才笑着道:“既如此,那如海就只有恭敬不如从命了。”
他这么说,就是肯给面子留在荣国府住宿了。贾赦等高兴得不行,连连给林如海斟酒布菜,贾母等女眷听了也十分开心。一时间宾主尽欢,这顿饭吃的倒也欢乐。
宴罢,众人移步花厅中,照旧就是饭后闲谈的时间了。
吃过半盏茶,略闲聊了一番之后,贾政等便就顺势请林如海指点指点贾家子弟们的功课——毕竟林如海是前科探花,有这种大学霸放在眼前,不赶紧求一些科举秘籍那简直就是浪费。
林如海也十分关心小辈们的发展,少不得对几个男孩子们读书的情况进行了一番询问考校。
不过他毕竟不是教书先生,考些过于正式的题目不但没有意思,也可能让有些读书不行的孩子当场出丑——这就非常不好了。
都是亲戚,必定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没脸。
好在林如海一向是个有办法的,他略一沉吟,就想了个十分得体的法子来应付这个差事。
“今日天气极佳,承蒙恩侯兄、存周兄盛情相邀,如海也没有什么准备,什么考校不考校的,没得让孩子们紧张害怕,不如就教他们随意做几首诗应个景,松快松快罢。”
这话一说,众人都表示赞同,纷纷称赞林如海不但有文化,还很风雅……
这种尬吹的场面让薛攀在旁边儿看着都略微感觉有些牙痛,但林如海竟像是浑然不觉一般,继续微笑着跟他们周旋客套,实在是个人才。
他默默喝了一杯茶,感觉对林姑父的敬佩之情愈发滔滔不绝了。
一念未了,却忽然听见林如海笑着招呼他道:“蟠儿也一起来罢。”
啥?
又关他啥事儿?不是说考校贾家子弟吗?
薛攀一脸懵逼,正想着当场婉拒,不想贾政等也早就在关注他,林如海一发话,他们也笑着道:“正是呢,蟠儿也一起来,权当陪着你兄弟们松快松快。”
松快泥煤啊,哥一点儿都不想啊,谢谢啦。
而且我也不会啊。
薛攀老老实实地表示自己“腹内原来草莽”,还是不参加了免得扫了大家的兴致。奈何众人只觉得他是在谦虚,贾珠甚至还亲自来请……情势所迫,骑虎难下,薛攀无法,只能苦着脸跟着贾珠一道儿下了场。
既然是春日应景诗,那随便写点儿什么也就是了。
薛攀想了想,感觉自己这会儿用什么古今大师的诗句都不是很妥,那不如就……
沉思片刻,一首四言绝句已成,他提笔写了下来,混在最后几个人里一起交了上去。本想凑个数了事,万万没想到,竟然因为这首诗,又牵扯出一段公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