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人
雍正现在自觉身体越来越不行了,那么,选择自己的继承人就要提上日程。
自己现有的两个长成的皇子都不错,要是几年前自己肯定毫不犹豫的选弘历,但是现在弘昼表现越来越好,后院孙子也多。
对外人来说什么弘昼母妃原本出身汉军旗,在雍正眼里都不是事儿,都是爱新觉罗家的子孙,自己的皇阿哥。
康熙爷的亲娘佟佳氏不也是汉军旗出身,后来康熙登基后抬旗,变成现在的满洲旗。
当雍正皇帝对自己的心腹,问道继承人的选择问题时其他人回答后,林如海没有因为自己是五皇子妃的嫡亲祖父,而选择明哲保身。
他从民贵君轻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合格的继承人,能在未来,继承您的遗志,对您推行的政策继承下来,推广下去。而不是让这些利民惠民政策,皇帝信儿心血,一招作废,化为乌有。大清国库里的存银,从康熙60年的700多万两,增加到现在的5000万两。不管是赈灾、兴修水利、建桥铺路,甚至是兴兵戈,都有足够的库银。也表明皇帝的政策是正确的!这都表明万岁爷推行政策的正确性!”
林如海最后的马屁,实在是挠到皇帝的痒处!
雍正帝夜深人静的时候,睡不着,会思考继承人的事。
手握血滴子,知道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不少。
自己的儿子呢?雍正帝突然对这个问题很好奇。
他知道弘历平时表现的很简朴节约,弘昼孝顺大气。共同点是都支持他们父皇的政策。
实际上呢?
隋炀帝未当皇帝前伪装的也很好!
孝顺、简朴、勤政,但一朝登基,呵呵!
自己不是贬义隋炀帝,他主持修建的大运河,确是千古功绩,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
但他好大喜功,兴师动众的满天下选宫妃也是不争的事实,雍正皇帝实在是不认同。
他不想自己辛苦开创的盛世,毁在好大喜功的后人手里!
于是,武功最好的血滴子被交代观察记录四、五两位皇子言行的差事。
刚开始,雍正皇帝翻看两个孩子的观察记录,没发现异常。
但从蛛丝马迹中发现,弘历屡次夸耀,说当年康熙帝是看重他这个皇孙才会让自己即位。
呵,雍正冷笑。
自己辛苦夺嫡几十年,只应生了你这个好儿子,皇位就凭空落下来了?
你怕不是想屁吃。
看来,自己这个四子,更想继承他皇祖父的遗志呢!
仁政吗?
父皇晚年,推行仁政的后果是什么?
国库空虚,财政赤字,吏政败坏,卖官鬻爵,不整治,准备被改朝换代吗?
自己可是知道,自己是皇子是,被称为冷面王爷,铁面无情,被很多大臣诟病。
雍正相信,父皇就是看到自己是个干实事的人这一点,才在众多兄弟中,把皇位传给自己!
自己辛苦多年,好不容易填满了国库,足以应对各种灾害,可不是为了后世不屑子孙推仁政、下江南、建行宫别院的!
还有自己的八弟,人人追捧的“八贤王”胤禩,什么都学父皇,父皇执政讲究“仁”,他比父皇更“仁”。
最后呢?
还不是父皇明察秋毫,让自己继承皇位了!
虽然自己承认弘历在政治上挺有头脑的,但弘昼也只是稍差一点罢了。
雍正帝心中的天平,已经开始向五子弘昼倾斜。
不过,说道看皇孙,这也给自己提了个醒。
既然皇子能力不相伯仲,那就看皇孙。
皇孙优秀,大清就能保证三代昌盛。
雍正想了想弘昼后院那一串聪明伶俐的皇孙,据太医来回报他福晋肚子里的还是双胞胎。
再想想弘历的后院,雍正摇摇头。
弘历后院怀孕的倒是不少,可惜都没生下来,现在就一嫡一庶两个皇子,嫡子也还聪慧,就是身体单薄了些。
那就更倾向于五子了。
第二天,就把一个两位皇子相争的差事,交给了弘昼。
回去后,林老爷自得的给言娘讲述自己的给皇帝的建议,
言娘给林老爷竖大拇指:不愧是你,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自己在后世看了那么多清穿小说,可是知道弘历登基后,确实是推翻了他爹的政策,向他爷爷看齐,推行仁政。
在他当政期间,拿着他爹给了屯的满满的国库下江南,修行宫。
而且吏□□败,卖官鬻爵成风,大清由盛转衰!
后世有一种说法,“屁股决定脑袋”,文明一点儿是“位置决定想法”。
一个人处于什么位置,往往决定他思考的角度和范围。
林如海虽然没听说过这么直白的说法,但《鬼谷子》有云“故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
那么如果想皇帝听自己的建议,有什么比皇帝是听得进劝的自己孙女婿、甚至是自己重外孙更好的呢?
一个从小耳濡目染的孙女婿,能成为皇帝的孙女婿,想来柄全国之力,能轻而易举的开疆拓土吧。
林家已经是当今唯二成年儿子之一的岳父家,已经牵涉到夺嫡中去。
成,则宏图大展。
败,大不了就远走南洋!
这一次弘昼在亲信的辅佐下,很好的完成了差事。
之后,更多的差事交给他,他在逐渐进步,雍正帝对他越来越倚重。
能在朝中混的如鱼得水的大臣们,都是明眼人,很容易从皇帝的倾向中觉察出皇帝的属意。
于是更多的人倾向五皇子,拥护支持他。
雍正13年,8月23日,雍正病逝于圆明园。
临终前传位给五皇子弘昼。
弘昼登基后,亲娘为皇太后,老爹的其他妃子们都官升一级。祖父的妃子同此例。
立福晋为皇后,嫡长子为太子。
翌年,改年号乾武。
林佳家一下门庭若市。
不过林家低调惯了,林家世仆也是有见识的,上有主子叮嘱,很是有风范。
乾武皇帝,文治武功,把清朝推向盛世。
雍正皇帝虽然在位时间不长,但给儿子留下来满满的国库!
钱是英雄胆儿,手里有钱心中不慌!
对一个国家也是相同的!
乾武帝继续推行先皇的政策,政权平安过度。
至于弘历,先帝临终前,安排自己的四儿子给自己皇陵守墓三年。
三年,足够弘昼掌控朝堂。
这是一个父亲对自己儿子的慈爱之心。
守孝的三年,虽然有小波折,最终都想好的方向发展。
新任皇后惠南,还想再要个小公主。
大公主完全是个假小子,不能满足惠南香软小公主的梦想。
弘昼无情的打破了她的幻想:“别做梦了。咱们能有这个闺女已经是老天保佑了。虽然闺女···”弘昼想起那么皮的闺女都有些牙疼,“但她就是有点儿调皮,那也是闺女啊。”
只是“有点儿调皮”?
没想到你这个亲爹有些眼瞎。
惠南不想理睁眼说瞎话的弘昼。
从母后那儿知道,你小时候就很调皮,这是女儿肖父!别想推脱责任!
惠南眼里明明白白的就是这个意思。
“想想你两个姑姑,还有你的叔叔们,一水儿的儿子。朕已经认命了,这几个皮小子足够了。”弘昼表示自己看不懂媳妇儿的意思,坚强的接着说道。
弘昼直接让周大夫配药,熬好后,一饮而尽。太医们不敢给皇帝陪绝育药最后找的是周大夫。
弘昼可是知道自己岳祖父、岳父他们觉得孩子够多了后,都是吃的他配的药。
当有人给独得皇帝盛宠的皇后娘娘敬献“□□”时,立马引起惠南的重视,她还记得小时候祖母的教育,这是想谋害本宫?
立马吩咐人彻查。
弘昼很快知道,直接动用皇家暗卫。
最后虚惊一场,发现此人确是想送礼巴结皇后而已。
不过,惠南记得祖母讲得历史,直接用上了当年祖母用过的手段,让死囚服食“□□”,然后全国巡游展览,引起官僚阶层和老百姓重视。
她现在身居高位,在其位,谋其政。
大清是自己男人的大清,未来是自己儿子的大清。
现在大清周围强敌环伺,西洋人虎视眈眈。
一旦他们用□□引诱大清百姓吸食,国民体质堪忧,哪还拿得起武器战斗?
而且,□□有毒瘾,就像黄赌毒,一旦粘上,倾家荡产,家破人亡,容易引起社会动荡。
自己身为一国之母,有义务维护它的长治久安,社会稳定。
乾武4年,夏。
言娘对刚走近房间的林老爷开玩笑道:“今天丫鬟来报,咱家花园荷塘里,发现了一支并蒂莲。我刚才去看了一下,是真的耶!你说,咱家这是不是要有喜事儿了?你这一路上回来,有听到喜鹊冲你喳喳叫吗?”
林老爷含笑回道:“确是有喜事儿!”
“真的啊?什么喜事儿?”
竟然有意外惊喜,言娘好奇的问道。
林老爷含笑不语,先挥挥手,让丫鬟们下去。
等丫鬟们鱼贯而出。
林老爷一边伸手从袖带里掏出信件递给言娘,一边轻声说道,“咱们的阿松要回来了!”
“真的?”言娘不敢置信,声音都变了。
但不耽误她以她这个年纪少见的敏捷,从榻上跳下来。
“慢点儿,老婆子,你还以为你是美少女呢!”林老爷胆战心惊的要去扶言娘。
言娘敷衍的点点头,抢过书信看起来。
“这是真的?”言娘读完信,直愣愣的看向林如海。
多少次午夜梦回,思念远在他乡的二儿子,现在终于要回来了,让言娘有一种如在梦中的不真实感。
林老爷坚定的点点头,要不信件收回去,烧掉。
儿子就要回来了,谁还在意那几张信纸,言娘不像以前那样依依不舍,而是轻易的松开了手指。
在房间里转了几圈,对林老爷说道:“快,快唤丫鬟们进来,我要给吩咐他们给儿子收拾房间。算了,我亲自去盯着他们收拾!”
“言娘,不要着急,阿松要等收到我的回信才出发。再说,你不是让丫鬟们隔一段时间就收拾一下吗?还是一如既往的好。”
林如海双手扶着言娘的双肩,安抚她道。
言娘意识到自己太激动了,阿松现在还是失踪状态呢。
于是言娘一边顺着林老爷的力道,回道榻前坐下。
一边安慰自己:我不急,我不急。已经二十多年了,不差这几天,我等的起!
然后喝了一口茶杯里的凉茶定定神。
开始找茬儿。
“对了,你刚才叫我什么?‘老婆子?’吃力熊心豹子胆了,敢这样称呼老娘?”
言娘把自己的激动发泄的到老头子身上,双手抚着林老爷的脸颊,劈头盖脸的亲上去。
林老爷一大把年纪了,要不是担心让下人们看笑话,都要抱头鼠窜出门了。
等阿松收到雍正皇帝驾崩了,五阿哥登基的消息,哦,大哥家小惠南是皇后了。
阿松觉得是时候回家探望父母了,几十年没见过父母了。
虽然能时不时的通过暗卫收到家里的信件,但还是想亲眼见到父母。
再不回去,怕没机会了,老爹已经八十余岁了。
人生七十古来稀,八十多岁已经是难得一见的长寿之人了。
回去后也不怕人询问,理由都是现成的:自己受伤失忆,被过路商船救起,人家看自己穿着,以为有利可图,最后发现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到南洋把自己赶下船。
自己虽然失忆,但学到的知识好记得,于是赤手空拳打拼出一份家业。
后来突然想起来了,自己就回来看望父母。
不过遗憾的是,自己奋斗小半辈子的事业都在南洋,可能还得回去。
不过,这都需要皇帝允许。
说着,阿松都有些脸红。幸好自己留着络腮胡子,大家看不到。
阿松这一次回来,乘坐的是西洋人制作的超百吨的海船,说是要献给皇帝。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当年阿松在南洋站住脚后,出巨资从西洋商人手里购买了一搜西洋船只,然后自己招募工人,仿造大海船。
这才有了后来横行海上的李氏霸主。
最重要的是,阿松献上了详细的世界地图,尤其是关于南洋、满刺加、澳洲等离大清大陆较近的地区。
这地图很具有军事价值。
乾武5年春,阿松带着他的西洋媳妇儿回来了。
进献给皇帝西洋出产的超百吨的巨大海船,完善的世界地图,尤其是大清南边,南洋一带尤其的清晰。
不仅如此,还有世界各国势力分布图。
用于行军打仗也不逊色!
这更让皇帝君臣充分认识了西洋各国虽然国土面积小,但那束缚不了他们的浪子野心。
大清如果不调整既往闭关锁国的政策,会落后于时代。
西洋各国也不会放过大清这块肥肉!
阿松功劳可以比肩大明之郑和。不,比之有过之而无不及。
加上这家伙根正苗红,皇后母家亲叔,内阁经过商议,皇帝下旨賜封博远侯!
成就了林佳一门双侯爵美誉。
匆匆二十余载,去时昂昂青年,回时已经满面沧桑,鬓发夹有银丝。
庆功后,终于能闲下来好好说话了。
近几年,从收到雍正帝身体不好的消息后,阿松就开始准备这让几个孩子慢慢接手自己的势力,留下足够的人手辅佐孩子,准备回国。
等收到乾武帝登基的消息后,打探到自家在新朝一切都好,就开始返程。
言娘只知道阿松有三个儿子,具体的情况还没来得及细说。
原来继承英国伯爵爵位的大儿子跟随母姓,姓氏里有“林”的音译。二子三子跟随父姓。
阿松显然继承了国人骨子里对土地的热爱,这些年,在欧洲各国的重要城市周边,购买了大量的土地。
言娘知道后,突然想起上世英国那个有名的公爵,家族祖传大量的土地,连英国女王的白金汉宫都是建在他的土地上,需要向他交租。
自己混血大孙子的后代,如果不出败家子,家产能传承到后世,那不就和那位公爵异曲同工之妙嘛。
言娘叮嘱阿松,给自己未谋面的大孙子写信时,记得提醒他土地只会升值,不要无辜收买,最好能传给后人!
言娘和林如海都知道,他们这辈子不大可能见到这个混血大孙子了。
他的母亲女扮男装继承的伯爵爵位,他又从她母亲那儿继承的爵位。
在这个时代,西洋君权还不是装饰品,如果消息泄露被揭穿,面临的可能是杀头的危险。
几年后,这位大孙子竟然改头换面,让阿松家的老二帮忙,以私人身份来了一趟大清,对言娘和垂垂老矣的林如海是意外的惊喜。
他的孝心,让言娘和林如海很是受用,临分别时,塞给他很多大清的珍贵特产。
这都是精品,在西洋的商铺里买不到的珍品。连大英王室都不一定有,足以当传家宝流传后世!
尤其是皇后听说自己这个堂弟,赐下好多皇家内庭珍品。
都说“活到老,学到老”,这些年,言娘都在学英语。
有上世的底子,这辈子进度还不错。
连林老爷,闲暇时,也会跟着学。
盼望着什么时候,阿松给他们生的几个孙子回道大清,能顺利的跟他们交流。
实际上,这是言娘和林老爷夫妻二人,太是思念儿子,忘记了跟在他身边的众多暗卫。孙子肯定会被教导中文!
即使他俩不学英语,将来见面了也不会有语言隔阂的。
这一次只阿松夫妻俩回来,他们虽然有些失望,但也知道前途未卜的前往大清祸福难料,儿子的顾忌也是情有可原。
现在真的回来后,知道一切情形比预计的还好,阿松已经给几个孙子写信报平安了。
并希望他们有时间能过来一趟,探望祖父母,以后不留遗憾。
祖父母的年纪大了,尤其是祖父,还没见过他们呢!
阿松的混血大儿子暂时不能动身。
接手阿松南洋势力的二儿子和在北美混的风生水起的三儿子过来了。
阿松家老二和老三是双胞胎。
言娘一见两个孩子,就可以保证,两个孩子一定是异卵双胞胎。
发色和眼睛的颜色完全不一样,一个像爸,一个像妈。
据阿松说,老三和老大很像。老二比较像老林家的人。
怪不得送让老二接手南洋势力,黑发黑眼,和亚洲人最像了。
这一次团聚后,阿松把他二儿子生的长子留在身边教导。
阿松说,自己身上的爵位以后要传给二儿子一脉。
在北美洲的三子,已经给他置办了足够的土地。
当年收到老爹蒸汽发动机成功的消息后,阿松翻看书籍,查找煤炭、石油出产地的特征,然后当机立断的带着媳妇儿出发美洲。
大量撒出人手查探,然后大量购买地下可能埋藏煤炭、石油的土地。
有的还是从其他人手中购买的。
言娘听后,哦呵,说不定到了后世,老林家的后代中还能出个石油大亨呢!
林家出海失踪的二公子回来了!
还真的带回来宝藏了!
被皇帝封爵了!
这个消息立马轰动了!
还有好多人记得几十年前那部戏剧,人们纷纷感叹,果然母子连心!
当年孙公主不相信儿子不在了,坚持不让建衣冠冢,现在,儿子竟然真的回来了!
大家下南洋的热情,这会即使家里老人反对,但挡都挡不住了!
当年对下南洋心动的孩童,已经长大,当家做主了!
弘昼小时候因为年少慕艾,偷偷关注林家的海货铺子,对西洋事物感兴趣。
登基后,很关注西洋方面的信息,什么文艺复兴,打破神权,王权,君主立宪制等等。
虽然觉得君主立宪制是一派胡言,但不管如何,对西洋越是深入了解,越发现他们的浪子野心。
据收到的信息,知道西洋人到了美洲大陆,大量屠杀当地人。
看了北美洲原有土著的画像,和大清人长的很像。
这怕不是以前从中原大陆过去的吧。
如果他们攻占大清领土,是不是也会大量屠杀大清民众?熟可忍孰不可忍。
即使不会大量被屠杀,还有那被瓜分的印度,被奴役的人民,就是前车之鉴。
言娘记得后世欧美人很有名的节日,感恩节,感恩美洲当地人,在他们登陆美洲大陆的时候,热情好客的招待了他们。然后站稳脚跟,就毫不留情的大肆屠杀当地人。
当地人妥妥的引狼入室。
这是个农夫与蛇的故事。
“印度,人种不对!”当年林如海一收到关于印度等级制度的人种描述,就肯定的说到。
不愧是明察秋毫林老爷。
印度,在历史上被白种人雅利安人攻打下来后,设置了最森严的等级制度。
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把当地人压制在社会最底层,一直不能翻身。
言娘前世看艾教授的视频,被他的话激动的热血沸腾。
他说,和平是打出来的,不是祈求出来的。
言娘大致记得他评价清政府说,清朝老祖宗不干正事儿,没能开疆拓土,积极防御,扩展生存空间,只盯着眼前那一块儿。要是能对外开疆拓土,把社会主要矛盾转向对外作战,老百姓会被反清复明的人蛊惑,出海挣钱还来不及呢。
他还说,宁背一世之骂名,也要子孙万代享福。
这些话是真对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说的。
但言娘觉得,对这个时代的大清也适宜。
罪在当代,功在千秋啊。
林如海很赞同言娘的这个想法。
也在积极往这方面推动。
止戈为武,你只有手中有枪,能御强敌,才能化干戈为玉帛。
这些,弘昼都听媳妇儿和自己讲过。
在自家媳妇儿的影响下,也看了一些明末思想家,如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等人的文章。
弘昼带着皇后、太子亲临天津港,参观了这艘大船。
对林氏提议的建立海军,重组大型造船厂更心动了。
手里有阿松献上来的大海船图纸,有什么犹豫的呢。
分别在大连、淞沪、广东设立政府督办的大型造船厂。
调动沿海部队,进行海上演习。
一声令下,大清大航海时代开启!
弘昼觉得,自己要像媳妇儿说的那样,做难而正确的事。
第二□□堂上,致仕多年的林如海,又一次上朝递折子。
这都是预先商量好的,弘昼让太监当朝宣读。
折子大意是:大清需要开疆拓土!
以唐汉为例。
陇西世家开创了大唐,大汉帝国缔造者大多数是沛县出身。
所以一个县城的人才足够创立一个王朝!
现在福建潮汕等沿海地区好多百姓,因生活所迫而下南洋。
那么这多人,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足够他们创立一个国家。
他们大多是汉人啊!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皇上何不派朝堂军队过去,想来相对于本地人来说,他们更愿意偏向朝廷。迁移百姓到当地定居,奖赏土地,先免后降税收,百姓们以土地为本,肯定愿意迁移。陛下心胸宽广,不拘泥于满汉,到时候可论功行赏。设立海外总督。如担心时间长了成为隐患,可行轮换制。部队能轮换驻扎,官员期满可调任。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那样南洋就会是我大清领土!
更甚者,以南洋为中转站,继续向南扩张。
大清疆域将前所未有!
大清本是满蒙游牧民族入关侵占中原,即使在中原繁华之地软玉温香浸染了几十年,刻在骨子里的侵略性没有改变,很多满蒙大臣被他说的热血沸腾。
弘昼下朝后,乐呵呵的,林祖父今天夸我心胸宽广了,等下朝后给媳妇儿说。
乾武皇帝登基后,清朝在经过他父皇君臣十多年的努力,已经是一幅盛世之景。
但他知道盛世中潜藏危机。
虽然父皇的政策,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但国人对土地的热爱是刻在骨子里的。
偏远地区,仗着天高皇帝远,情况更严重。
他继续坚持雍正皇帝的政策。
在他心目中,父皇的政策是节流,只局限于大清这一片土地。
翻开世界地图,转动地球仪大清疆域以外还有广漠的土地等着他们去征服、去开发!
正好现在大清人口激增,剩余劳动力多了。
那么征兵,扩编军队!
国家派军队保护组建的民间探索队,去出海探索新大陆吧!
那里将有广漠无人耕种的肥沃土地,开发出新土地,报给官府,所有权将属于你们!
不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士之滨,莫非王臣!
记得,你们脚下的土地也将是归属于大清的国土!
那么沿海省份将需要开明有经验的官员统领,于是阿寿调任两广总督。
弘昼也询问了阿松的意思,有意愿去沿海省份任职吗?
海外归来的阿松,也漂泊累了,想陪伴年老的父母。
于是留在京城,他经验丰富,见多识广,可以充当皇帝的顾问。
不管公家还是私立的报刊,都紧跟朝廷脚步,引导广大百姓的价值。
什么“要么穿上军装开疆拓土,要么穿上白衣救死扶伤,这才是华夏好儿女应该做的。”
什么“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说上万户侯!”
等等。
鼓励百姓参军,读书人投笔从戎,投身到开疆辟土的伟业中来!
有哪些男人拒绝得了封狼居胥呐?
想想那些字眼儿:饮马瀚海、光宗耀祖、国之栋梁、名垂青史、入贤良祠,哪一个不会让男儿热血沸腾?
国内,自隋文帝开始,科举制度成为易总选拔官员和人才的重要制度,打破了士族阶层垄断的官场。
经过历年的完善,科举取士已经有了成熟的制度,在中华这片大地上已经持续一千多年了。
现在,当今皇帝高瞻远瞩,觉得单纯的科举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他在不触动科举拥护者敏感的神经的前提下,除了科举外,慢慢增设数学、医学、工科等实用性考试科目,录用专长人才。
随之而来的,专门的官办医学学堂、机械工程学堂等各类学堂应运而生。
面向普罗大众的女子学堂还不是时候,只有在京中,由皇后牵头,开办贵族女子学堂。
言娘看着日新月异的大清,觉得未来可期!
“女性受教育,上可以教夫,下可育子,远可治国,近可持家。可见女性受教育对家庭幸福、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对于女性创立面向女性的学堂、书刊,皇后这样说,弘昼觉得很正确。
自家几个儿子不就被她教育的很好,自己还能父以子贵称为皇帝。
弘昼对此沾沾自喜。
实在是儿子太给自己长面子了。
据说很有二伯当年的英姿,但自己可不是皇祖父那样的人,等儿子长大,自己可要立马滚蛋,觉不给儿子添堵。
自己可是答应皇后,带她出海走走呢。
嘿嘿,自己也很向往外面呢。
朝廷走向正轨,大家都关注着开疆拓土,加官晋爵,弘昼一时觉着自己被朝臣们喷的都少了。于是有闲情逸致了。
想起媳妇儿以前说过的小时候的事儿:林家祖母当年带着年幼的孙女儿,欣赏以前朝代的人物画像。
感叹说:都说满朝朱紫贵,我年轻的时候儿就想着,现在朝廷要是能穿这种样式的服饰,想着你祖父即使年龄大了也是个帅老头。不比人们都夸的纳兰大人差。
弘昼想想林祖父的岁月沉淀下来的那身气质,确是纳兰大人比不上的。
林祖母好眼光!
那自己是不是让官员们穿这种服饰上朝?
虽然能上朝的都是老狐狸让自己头疼,不过想想换成这种服饰确是养眼。
弘昼摸摸下巴,任性的决定了。
满族官员不同意,那就两种服饰想穿哪种穿哪种,汉族的大臣麻溜的换上了。
满族除了一些老顽固,有人偷偷换上,觉得还挺不错——相伴几十年、不耐烦见自己这张脸的夫人,也夸自己好像变帅了!
大多数人换装之后,弘昼又觉得发型好看,不称这套衣服啊。
于是让太监给自己拿顶男士假发来,这可难道了贴身太监。
最后急得跑到假发制作处让人现做。
等弘昼带上假发,满意地点点头,去让媳妇儿看看。
看到媳妇儿惊艳的目光,弘昼心满意足的决定自己要把头发留起来。
不是孔夫子说的嘛: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康熙爷也说以孝治国。
弘昼这样反驳不赞同自己举动的大臣。
祖宗就是挡箭牌,哪个需要拉哪个。
弘昼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见媳妇儿时的惊艳,觉得还是汉服最配自家媳妇儿。
宽大的旗袍,穿到媳妇儿身上,没有汉服那么能衬托媳妇儿的美貌和气质。
所以现在自家当家做主了,当然要满足媳妇儿的喜好啊。
汉服,让制衣局制作。
迂腐的大臣哔哔,可以听而不闻嘛。
弘昼觉得那时自己对媳妇儿的一见钟情,才促使自己上进。
自己对媳妇儿的感情,真的是像媳妇儿所说的“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啊!”
弘昼沾沾自喜道。
乾武7年,林如海已经近九十高龄。
身体虚弱的卧床了。
皇帝把太医院首派过来了,诊断是人体的自然衰老,药物无力回天。
就这几天的事了。
林如海回顾自己一生,前半生虽然有高中探花的喜悦,更多的是撑起门楣的压力。
后来,什么时候呢,从言娘进府生了阿寿后,一切都向好的方向发展。
自己儿孙满堂,活到90高龄,这是从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儿。
自己这辈子值了,心满意足。
唯一遗憾的是,以后不能陪伴言娘了。
前有黄庭坚的“书到今生读已迟”,现有藏族活佛转世,还有佛教、道教中的各种传说。
有人生来带宿慧,有的人经历重大挫折后开窍,等等不一而足。
言娘可能属于后者。自己这些年护她周全,以后就要交夫给孩子们了。
孩子们都在身边,该交代的都交代给孩子们了。
言娘坐在床边的椅子上,低头侧耳听林老爷的嘱咐:“言娘,以后,我不在了,你要、自己多注意,不要、那么粗心大意。算了,有孩子们呢,孩子会替我照顾好你的。我不担心、不担心······”说着,声音慢慢消失,生命逝去。
言娘泣不成声。
这个男人,临终前,还在担心自己。
原来,这么多年不是自己没露马脚,不是自己有老天护佑,而是这个如父如兄的男人,保护着自己!
林如海三朝元老,帝王心腹,皇后亲祖父,太子祖外公······,名头很长,葬礼很盛大。
林如海的葬礼上,言娘一直昏昏噩噩,孩子们很担心她。身边一直有孩子们跟着。
林老爷要被送回姑苏了,和等了他几十年的贾氏合葬。
而自己身为公主,清朝的祖制是,公主下嫁,在其去世后,是不能葬入皇陵,也布恩那个进婆家祖坟,只能另择地建坟墓。
当时言娘听说的时候,松了一口气。
自己是在贾敏去世后进的林府,没见过贾敏。不存在道德上的小三之类的。
但,要是死后进林家祖坟,三个人不说位次尊卑如何安排,人若死后有灵,三个人挤在一个墓穴里,也太尴尬了。
这样子最好。
自己到时侯,就让儿子在京城附近找一块风水宝地安葬,离孩子们近些。
言娘要跟着儿子们送林如海的棺材回姑苏下葬。
言娘已经是近七十岁的人了,儿子们担心言娘的身体,不同意。
这是最后一次同行了,言娘坚持要去。
最后,阿寿急了,偷偷告诉言娘:爹爹棺材里只有一身衣服,您跟过去干什么!好好在京城呆着,哦!可以去城外,前几年父亲亲自购买的庄子散散心。
隐晦的给言娘指出,想陪伴父亲,就去城外庄子上啊,爹爹在那里等你。
言娘的眼里“刷”的流下来了。
这个男人,为了自己,不入祖坟!
悄悄的把事情都安排好了,知道自己以后想要葬在京城,就早早的选好地方,现在他先去那儿等自己了。
“娘,你别伤心啊。爹不是故意瞒着你呢,主要是考虑姐姐的心情啊。”阿寿见言娘流泪伤心,平时稳重的林大人,手忙脚乱的给言娘擦泪。
“没有,娘没有伤心。你爹也是喜丧。娘就是感动你爹的心意,娘···”言娘说不下去了。
过来一会儿,言娘收拾好心情,说道:“你们放心的去姑苏吧,我去庄子上散散心。”
在这个爱人埋葬的庄子上,言娘把自己亲手摘的鲜花,放到旁边的墓碑前,春日的暖风吹起她额前的碎发,目光悠远的看向未知的远方。
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