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七零知青的乡下妻2
对啊,参加高考!
阮父阮母异口同声道,“凭什么你不能参加高考?”
一家四口互相对视一眼,眼中都闪过恍然。
阮柔毫无自信问道,“我真的可以吗?”
“当然行,你也是正经高中毕业的,才毕业两年,比这些下乡好几年的知青肯定好多了。”阮父慎重思考后回答。
倒不是他对闺女盲目的自信,而是闺女打小爱学习,要不是没途径考大学,说不得早就是一个大学生了呢。
阮母想法也差不多,当然,她置气的层面更多,等你考上大学,分配个好工作,看谁还敢嫌弃你。
“那我真去参加高考?”阮柔试探问道,“可是家里还有一摊子事......”
“妹儿,你放心去,家里还有我呢。”阮大力憨憨笑着。
她又看向阮父阮母,同样得到肯定的视线。
“好,那我去参加高考!”阮柔的话掷地有声,仿佛宣布了什么重要的事情一般。
顿时,在场阮家三人看向女儿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吃罢晚饭,阮柔正要跟往常一样收拾碗筷,立即被阮母阻止,“别别别,我来,你赶紧去复习。”
“复习?”阮柔顿了一下,转而嘀咕,“我高中课本倒是还在,可也不知道高考要考什么啊。”
于是,刚起身的四人再次坐下,就高考考什么产生了深入的探讨,然而什么结论也没得出来。
算下来,正经高考已经停了足足十年,期间门只有推荐工农兵大学生,看成分、看背景,就是不看成绩。
最后,阮父拍板,明天他去公社问问情况,阮柔也得去县里,找高中同学们打听消息,再买点复习资料回来。
院子里,阮父阮母还在忙活,而阮柔则是回到房间门,翻出原主尘封已久的旧课本。
有过一次在现代生活的经验,这些课本上的知识对于阮柔来说并不算是特别的难,相反,因为教育停滞了很长一段时间门,课本上的内容比起后世的来说还要更简单一点。
不拘高考考什么,基础知识都是要掌握的,阮柔这么想着,从头开始将高中的课本一点点翻看起来。
夜已深,白日喧嚣的村庄也逐渐安静下来。就在阮柔一心学习的时候,门扉被轻轻扣响,她回头一看,进来的正是阮母。
“妈,你怎么来了。”
“来看看你,看书呢,是不是吵到你了?”阮母的态度十分小心翼翼,她自己没读过什么书,所以对读书人格外的向往和憧憬。
“没,”阮柔笑着合上书本,“正准备休息呢。”
“那就好,”阮母轻吐口气,递过来一张手帕,“你明天去县里,带上点钱,请同学吃个饭、买点资料什么的。”
“不用,我身上有钱。”
“没事,拿着,妈给你的,读书上不用省,将来等你考中,还愁我和你爸以后没好日子过。”阮母笑着道,“你哥是没读书的天分,不然我也得喊他去参加,你喜欢就好好读,考上大学给我们争光。”
这话是阮母的肺腑之言,在过去十年的时间门里,城里知青都被陆续下放到农村,可以说,从根本上打破了人们对读书的向往,更别提乡下地方连饭都吃不饱的,愿意送孩子去读书的就更少了。
但这不妨碍阮父阮母对读书的看重要,甚至力排众议一直送女儿去读书,按照阮父的话来说,若读书无用,怎么城里厂子招工,怎么还得要初中、高中学历呢。
阮母离开后,阮柔掀开帕子,只见里面是一卷钱票,细数下来,足足十元钱加上两斤粮票,还有二两糖票,也不知攒了多久。
爹娘期望如此之大,阮柔更加不敢松懈,当即将课本打开,又看了几道题,方才关灯休息。
这一晚,阮柔房间门内的煤油灯一直点到很晚。
————-
一日,阮家人各自有了安排。
恰好,阮父要去公社问问交公粮的时间门,顺便问问高考的事,而阮柔则坐了村里的牛车,一路往县里去。
七十年代的小县城,第一眼望去,灰扑扑一片,在阮柔眼中,比乡下地方好不了多少。
想了想,她准备先拜访下原主就读过的高中,咨询一下老师高考的政策和考试情况,再去搜寻相关的资料。
去供销社买了半斤糕点,一两的红糖,她来到东罗县高中,学校里刚开学不久,显得很是热闹,她熟门熟路来到教师办公室。
“乔老师。”赶巧,教原主数学的乔文老师正在批改作业。
“哎,”乔文老师抬头,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睛,颇具文人气息,“是阮恬恬同学吧?”
“对,没想到老师您还记得我。”阮柔有些惊讶。
“唉,像你这么好学的学生可不多。”话出口,乔文老师自觉失言,连忙含糊过去,“对了,你来是有什么事,不会也是来问高考的吧。”
“是的,有很多人来问过了吗?”
“可不是,当初爱学习的、不爱学习的,高中毕业的、初中毕业的,”乔文老师唏嘘,“还有一堆知青,可来了不少人。”
“那麻烦老师您给我说说。”边说,阮柔便将手中提着的东西放到脚下,乔老师看了一眼,没吭声。
趁着没有旁人注意,她从抽屉里抽出一张纸,上面密密麻麻罗列了不少资料书,考试科目以及重难点分析。
“喏,正好下节没课,我给你简单讲一下,这次高考我们也才受到消息,局里刚开过会......”
从乔老师这边,阮柔得知了不少高考的最新讯息,虽说广播里最近才开始播报,但其实早一个月就开始有消息传出,只是大家都没敢当真,广播确定不到一周时间门,不知多少人就跟疯了一样,到处搜寻复习资料,找老师同学请教。
收下这张干货满满的高考指南,阮柔不好意思地开口,“老师,我也没个门路,不知道这些书,您这有没有渠道。”
乔老师顿时摇头,惋惜道,“你来的太晚了,县里书店早就没有了,听说还有人专门蹲在废品站找旧书,难啊。”
听到回答,阮柔有些失望,却也知道强求不得,打起精神跟老师告辞
到底不死心,她还是去县里唯一一家书店逛了一圈,连半点高考沾边的书籍都没找到,忍不住有些迷茫。
出了书店,阮柔一时间门竟不知道往哪里去。
原主在高中倒是有过几个交好的女同学,只是毕业两年,原主待在乡下,跟城里同学早没了联系,如今上门也不知人家还认不认得自己。
又去供销社买了半斤糕点,一两红糖,她迟疑着来到镇上钢铁厂。
东罗县地处偏僻,轻工业并不发达,唯一的资源就是靠山有座不大的铁矿,由此诞生了钢铁厂,养活了县里不少人家。
阮柔来拜访的是高中交好的同桌,对方住在钢铁厂家属房,父母都是厂里双职工,条件很是不错,最主要在县里有点关系渠道。
这还是她第一次来钢铁厂,压根不认识路,只得求助钢铁厂的护卫队。
“陈巧巧,这不是陈师傅家闺女嘛,我带你过去吧。”护卫队的大哥十分热情,一路将人送到家属楼前,指明了方向才离开。
陈巧巧家住在二楼,阮柔信步上了楼梯,试探着敲了敲门。
“谁啊?”内里传来一个大嗓门的声音。
“阿姨你好,我是巧巧的高中同学阮恬恬,来找巧巧。”
“哦,巧巧,”那道声音加大些许,“有同学来找你,还不快出来。”
很快,一个轻快的脚步声传出,打开门,俏丽的脸庞出现在眼前,面对熟悉的面容,阮柔缓缓露出一个笑来,“巧巧。”
“哎呦,真是你啊,快进来,”陈巧巧又是惊叹,又是欢喜,“高中毕业后,咱俩得有小两年没见了吧。”
陈巧巧一径将人领进了自己屋,陈母热情地端进来茶水,“快坐,你们同学说说话,我先去忙了。”
等屋内只剩下两人,陈巧巧一副故作严肃的模样,小手叉腰,“说,你这无事不登三宝殿的大忙人,找我这老同学干什么来了。”
阮柔苦笑讨饶,“我在乡下能忙什么,就是进城不容易,这次是听到高考的消息,来问问你情况。”
“果然,”陈巧巧十分得意,“你也要准备高考吗?”
“也,”阮柔第一时间门捕获了这个词,往桌上一看,果然瞧见了熟悉的高中课本,还有其他几本资料书,有语文、数学、政治,最厚的一册叫数理化丛书。
“我一个月前刚听到风声就开始准备,你现在都有些晚了,”陈巧巧有点惋惜。
“没办法,乡下地方,我才知道不久。”阮柔也跟着感叹。
“你现在买书肯定没了,我这还是托大城市里亲戚捎来的,现在恐怕也没了。”惋惜后,陈巧巧还是十分积极地给出主意,“我这里也只有一套,你要不来我这一起看?”
“这怎么行,到时候打扰你复习,”阮柔直接拒绝,学习最忌讳分心,而且,待在陈家,吃喝住都要麻烦人家,她怎么好意思。
陈巧巧闻言没有勉强,试探着道,“我倒是听说县里有人办高考补习班,一个月三十块钱,你看要不要参加。”说着,她还有点不好意思,其实人家补习班也就是讲讲这些资料。
“真的?”阮柔惊喜道,三十块,贵是贵了点,可对阮家并不是太难的事。
“嗯,还是我们高中的学姐,我认识她,你中午留在家吃一顿,下午我带你去见她,”说着,陈巧巧又絮絮叨叨了许多,“别看三十块钱贵,可学习不好的她还不收呢,不过你不用担心,你当时可经常考第一呢。”
在陈家吃过午饭,阮柔过意不去,偷偷留下一斤的粮票,这才跟着陈巧巧去找补习班的学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