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山泉村
吃着吃着韩德俊突然放下筷子,冲着韩月月不停地笑,“闺女,小华,我想到个挣钱之路。”
她爹看着她那火热的目光让韩月月不禁起了身鸡皮疙瘩。
房淑华一贯毒舌,“快别祸害我闺女,定是想着什么损招。”
“闺女,咱有空间啊,你说空间最大的便利是什么?囤货呀!”韩德俊一拍桌子,开怀大笑。
“我发现老韩你说点啥咋那么磨叽呢,闺女那说一半留一半的个性就是随了你,能不能赶紧的,说重点,别在那吊人胃口。”
房淑华那急性子呦,急得指着老韩咬牙切齿的。
“媳妇别打岔。”韩德俊有些得意忘形,韩月月只能让他自求多福,只是她爹一直用灼灼的目光看着她,是真让人受不住。
“你们想想,咱要是在现代有个可以装无限货物的空间,咱是不就发财了?
比方说咱去东南亚囤水果,去海边囤海鲜,然后回来卖,这一倒手必须大挣一笔啊,重点是咱还能保证新鲜。”
韩月月瞬间懂了她爹的意思,
“是哈,咱就去偏远山村收粮收菜,这古代的路可不比现代,大山里好些货物不好运输,可咱没这份烦恼,只要想个办法送进空间,带回县城价格定能翻倍。”
换句话说,她爹是想在古代当中间商,他们还会省去车马钱、人工钱,一本万利啊。
“哈哈,还是闺女懂我。”韩德俊一副遇知音的模样,她闺女就是聪明,一点就透。
一连几日,韩月月没再出门,安心在家备菜,现在她已经能熟练的炒些素菜,鸡蛋炒一切全是她的拿手菜。
顺便还研究了不少甜点,钻研可是她的所长。
直到韩德俊回来叫她,“哈哈,媳妇、闺女,几家粮铺还有第一楼和一品香都同意收货了,在那一品香我可是费了不少口舌,结果你们猜怎么招,
一提我媳妇闺女,比我说多少保证都好使,掌柜的立即同意从咱这进货,
哈哈,闺女,走,爹都打听好了,就去山泉村,那里山路崎岖,没人愿意去收货,
听说百姓过得十分困苦,估计收货根本用不了多少钱,咱去了还能带动他们经济发展呢。”
阳光明媚的上午,晴空万里无云,俩人驾着驴车,出了县城,几个近郊的村子直接越过,一路直奔山泉村。
只是越往远走路越崎岖,山路蜿蜒,滑石随处可见,为了安全俩人只好下车腿着走,一路拉着驴车艰难前行。
终于到了较为平坦的地界,韩德俊心疼道:“闺女,你上车上坐着吧,我拉就行。”
韩月月也不推让,揉了揉酸胀的小腿,前面什么样还不知道呢,他们得养精蓄锐,等她休息好了就和她爹换班。
上了驴车从空间拿些吃的喝的,才消了些暑气,不过略躺躺就叫她爹上来吃东西,她下去看着路。
韩德俊心疼闺女,死活不同意,最终两人一起坐在赶车的位置,他抓紧吃饭,韩月月驾车。
韩月月用手遮着额头,看了看天色,火辣辣的太阳高高挂起,已经午时,也不知还有多远。
她爹拿着的那张鬼画符的地图也不知靠不靠谱。
见一佝偻着脊背背着柴火的老伯路过,赶忙停车问道:“老伯,请问山泉村还有多远啊。”
“啊,越过前面那座山,再走两个村子就到了。”
老伯热情地指路,虽汗流浃背,却好奇的看向他们,估计想问问他们去山泉村做什么。
韩月月道谢后重新驾着驴车出发,俩人又拉着驴车艰难的爬过了一座山,历尽险阻终于到了山泉村村头。
韩月月松了口气,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向远处望去,火红的太阳已经落山,只留下一抹落日的余晖,看来他们今晚得留宿了。
不得不说,她爹找这地方的确适合他们,这地方粮食若是靠人力运输,着实不易。
不过这地方山清水秀,农夫们扛着锄头三三两两的归来,不禁让她想起了陶渊明的那句诗“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仟仟尛哾
韩德俊和韩月月拉着驴车站在村头,欣赏着美丽的田园风光。(韩德俊:我只是歇口气,谁有那闲心!)
好些村民纷纷注目,一群小娃子躲在大人身后,探出小脑袋偷偷的看他们,
一黑瘦小媳妇被一群窃窃私语的媳妇子们推了出来,也不恼,嘻嘻地问他们,“你们打哪来啊?来我们村做什么?”
“我们是来收货的,你们若是有吃不完的粮食啊用不完的柴火啊,我们都收。”
韩月月话音刚落,一群小娃子们就欢快地拍手叫好,“收粮的来啦,收粮的来啦!”
小媳妇们则惊喜地确认着,“柴火也要?”
在得到韩月月肯定的回答后,都一溜烟的往家跑,黑瘦小媳妇边跑边喊:
“大丫啊,快回家,抱柴火去。”
几个正背柴火回来的丫头怯懦问着,“这些收吗?”
“收,一文钱一堆。”
韩月月当场给了几个姑娘每人一文钱,乐得她们撒欢儿地往家跑,
“奶,奶你快看,丫儿挣到钱了。”
“娘,妞挣钱了,妞不是白吃饭的。”
几个丫头欢快的笑声响彻整个村子,引来了更多人来问这个收不收,那个收不收?
更有那母亲捶打着自己闺女,“叫你懒,叫你懒,平日不多捡些柴火回来,你个白吃饭的,看看人家丫儿。”
韩月月这里不多时就围满了人,她只得大声喊道:“大家排好队,一个个来,各种吃食都要。”
“我家咸鸭蛋10个。”
“我这鸡蛋20个。”
“干蘑菇要不?野菜呢?”
“这是山上采的果子。”
韩德俊负责给钱,韩月月负责收货,不过一会儿功夫驴车就放不下了。
村里正被大儿子扶着,一路小跑的过来,“我山泉村终于有收货的过来了,感谢你们,感谢……”
说着说着眼圈就有些红了,哽咽的说不出话。村民们也跟着消了声,有些老人眼圈也跟着红了。
他们村苦啊,已经几年没人来收货了,全靠村里小子们自己背粮出去卖,来回一走就是好几日,却背不了多少,只求能换些粗盐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