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初入伊州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伊州地处西北,城内屋舍俨然,虽无江南春景的姹紫嫣红,却有青绿相映,颇有景趣。
城北百里的荒郊几乎都是苍茫无垠的戈壁滩
白日烈阳炙烤,须臾间便令旅者口舌发干。
风起时走石飞沙,漫漫金砂蔽日连天。
有时可见大漠枯木之景,那树在北风侵蚀下呈现一种棕灰色,枝干若被轻轻一拈,便化为土灰,融在这苍凉隔壁中。
城南百里,则一路春色渐起,景致逐渐纷纷繁缭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伊州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一天堑隔离北原与中土。金戈铁马,烽火连年,饱受战乱摧残,城墙比关内各州都要敦厚崔巍。
也亏得近几年北蛮未曾来犯,伊州迎来了短暂的和平。城内也渐渐有了烟火气。这个久经风霜的老城也活络了起来。
每每想到这塞外无数忠烈血染黄沙,朱辞心理便愤懑难平。
于是朱辞并不急着进城,而是借此机会扬鞭策马,疾驰大漠。一路上逢驿换马,四个昼夜不眠不休,贯通大漠直通北原。
蛮狄防线长延千里,朱辞找了山顶,睥睨这北狄边疆。
兵书讲,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远处已然可见粮仓数点。
朱辞心底一沉。不日找了官驿稍解疲乏,赶忙拟写奏折,火漆封后,注明“马上飞递”四个大字。八百里加急,直达天京。
再达伊州时早已人困马乏,找了店家歇息。后日,朱辞换了常服,一副教书先生扮相。
平日里锦衣甲胄,威震四方,换上这套常服竟有一种谦谦玉公子的味道。
朱辞漫步在街头,心中暗自思忖。
王府的蒙面人究竟是何方神圣,又怕我查出什么呢?
十五年前,先帝带着太子御驾亲征,三十万雄师竟兵败蛮狄,残兵撤入伊州。随后先帝怒气攻心,吐血而亡。
紫微帝星移位。
同年,太子府失火,太子薨,二皇子顺承天命,改年号鼎新。
此时正值癸巳年,故史称癸巳事变。
这段历史也可谓是国耻,为何陛下又借着齐王爷的死来发难,往事重提呢?
陛下登基不久,江湖上出现了株连万人的名单,这一切又有何关联?
王家是太子党手下的得力重臣,若是被陛下借机除掉,倒也情理之中。
可是齐王爷呢?齐王爷害的王家灭门,而且多年过去,难以查明。
为何陛下如今要落井下石,下秘旨要我翻案并满门抄斩齐家?难道仅仅是灭口而已?
更巧的是,齐王爷本是小小的灵台郎,十几年前就任伊州。王府事发后,才迁到兖州。
冥冥中,一切线索指向了这个风波之地。
朱辞暗叹,望着这汝州百家街景,心中暗暗弥散出一股强烈的预感。
或许,这一切秘密的答案,就隐藏在这伊州城中。
突然一阵锣鼓声打破了朱辞的思绪。回过神来,前方街道一路张灯结彩。
大街上人影绰绰,商铺早早打了烊,灯笼高挂,红绸高悬。路边烟火鞭炮齐鸣。
火树银花不眠夜,喜跃抃舞汝州城。
这是,走到哪了?紧绷的神经在这这洋洋喜气的氤氲下也稍稍放松下来。一时间竟误以为今宵是除夕夜。
朱辞赶忙拦住一位路人,问道:“老人家,这是什么日子啊,怎么如此热闹?”
这老人满面春风,脸上苍老的皱纹似乎都要堆在一起:“小伙子不是本地人吧?这么大事不知道?”
“伊州刺史的儿子娶妻,又赶上大女儿生子,双喜临门!就在府外大摆筵席,大宴百姓啊!去晚了可就没位置咯!”
说着老人脚步加快,颤颤巍巍融入人流中。
刺史?朱辞心神一动,也顺着人潮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