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章 童年和那些随岁月逝去的器物(2)
童年里有太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家什(家伙事,东西,器物),他们伴随着我的儿时、小学时光,有的陪伴我走到了现在,但也即将逝去。
蒲团(蒲团墩子)
农村的妇女饭屋里常用,坐着的,用棒槌子窝子编织而成的可以替代板凳的东西。
早先时候沂蒙山区都吃煎饼,摊煎饼用鏊子,鏊子很矮,如果坐着板凳摊煎饼长时间人很累,所以摊煎饼的时候用蒲团。而且蒲团比板凳子软,屁股着力的地方也大,很受欢迎,只是会编的人很少。
我小时候家里只有一个蒲团,我都是和弟弟抢着坐。
鏊子
沂蒙山区摊煎饼的工具,鏊子很矮,摊煎饼的要坐在蒲团或者地上,麦慷或者麦秸杆子续到鏊子底下燃烧。
有时候摊煎饼,有时候烙饼,有时候烙煎饼夹子
泥炉子
小时候的泥炉子是家里常用的烧火灶,经常是爷用破瓷盆或者破瓷罐子做模子做成,有时候也用破脸盆,底下抠一个小洞落灰,后面留一个小孔出烟,三条腿,一个简单的泥炉子就做成了。
农村之所以用泥炉子因为可以就地取材,不用花一分钱就可以有个炉子用,烧的柴火也可以多种多样,棒槌子骨头、棒槌窝子、麦秸、棒槌子秸、烟杆子都可以烧。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用泥炉子了。
生铁炉子
铝铁锅子配生铁炉子(大铁炉子),是绝配。铝铁锅子外面有道呀油,是为了放在铁炉子上掉不下去,所以我猜测以前铝铁锅子就是为了放在铁炉子上使用,我家的大铝铁锅子都是和铁炉子搭配使用,为了不至于让铝铁锅子漏下去爷还给铝铁锅子加了一个家里脱粒机上倒下的传送带的箍。
箢子
箢子是个文明器物,出现在各种重要场合。小时候谁家有闺女,老人们常说以后多一个背箢子的,意思是初二走丈人家要背箢子,有闺女的以后有女婿来看他会背箢子。走姥娘家爷娘背箢子,结婚的场合亲朋好友送箢子,看长辈的时候背箢子,就连亲戚家生孩子望祝米(农村的一种习俗,按照乡俗,出嫁的姑娘生小孩以后,娘家要“望祝米“)也送箢子。
我记得小时候家家户户过年出门走丈人家都是背箢子,箢子里装上干粮,外面挂几两肉,穷就挂个一二两,条件好点就挂半斤一斤,多数时候都是挂在外面故意让人家看见,给丈人争面子,也给自己争面子。箢子里放一瓶酒,必须立着,这样能把包袱撑得高高的,让人看到是满满的箢子,至于里面到底干粮多与少就只有丈人和丈母娘才知道了。
簸箕
簸萁是之前农村妇女常用的,不管是簸小米,还是簸麦子都用它,一点点的把里面掺杂着的石头、沙子、叶子去掉。正宗的簸萁是用柳条或者藤条编织的,现在集上有一种用三合板或者胶合板做的,能替代簸萁,也可以勉强用。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背椽子了,一切都变的那么没有仪式感,好多老传统都逝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