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袁绍献计诛阉党 何进传檄杀宦官
翌日,杨平、杨安二人一早便集合好了准备带走的十五名侍卫。
杨修一边辞别父母,一边从哀怨的月如手中接过她为自己收拾的行囊,与众侍卫在门外汇合。
杨安性格跳脱,脑子也比较灵活,见杨修已到便上前问道,
“公子,就这么大张旗鼓,直接去灵寿吗?”
杨修见他这么问,必然是心中有些顾虑,有心考校一番,便问道,“要不然呢?”
杨安闻言色变,迟疑着说道,“公子,此去灵寿,少说也有六七百里路程,途中多有山匪横行的地方,还是小心些为好!”
杨安提醒的,无非是要他谨慎一些,杨修不禁暗暗点头,暗道杨安还是很有经验的。
毕竟汉末这个世道,一路平安这个词绝对只是个美好的愿望而以,往往与事实大相径庭。
杨安提醒的是山匪,可杨修担心的,恰是那些亦官亦匪的双面郎君。
黄巾初平,好多地方官吏班子不过是临时搭建,乱世之中,上无威严则地方必然争做豪强,而豪强则是诸侯割据最温润的土壤。
略略思虑了一番,杨修还是选择谨慎行事,转头安排道,
“这样,杨安率五人一伍跟着我为一行。杨平领十人先行一步:十人中再分出五人做斥候,问路探险,同时传递消息;另外五人杨平亲自领着,隐于暗处联络前后,随时支援策应,就如此赶路,直插中牟,明白了吗?”
杨安心思活络,适合随自己办事;杨平性格沉稳细致,适合探路时遇到情况能冷静分析。
二人一明一暗,队伍一虚一实,可保无虞。
杨平知道自己公子这几日突然声名鹊起,心中佩服他之余,还是忍不住问道,
“公子,我们去灵寿,直接从河内出司隶,进冀州后取道邯郸直达常山即可,为何要绕道豫州经过中牟?”
杨修闻言也不再隐瞒,释疑道,“我们不着急上任,先去中牟,再下荆州直奔南阳,这两处有两位豪杰,陈宫和黄忠,我要先去拜访他们!”
说着又防着意外,连忙警告道,“杨平你一路打听,有关二人的消息都不可放过。需小心查证,且一路约束众人,行事决不可冒昧唐突,留下不好的印象,听懂了吗?”
杨平应了声喏,便在杨修的挥手下领了两伍人马和盘缠先行而去。
杨修转过头对杨安吩咐道,“杨安,你看护好剩余银两和马匹,出不得一点差池,明白吗?”
“公子放心,杨安以命相护!”杨安重重地点头,肃然应道。
见杨安如此郑重,杨修也放心了不少。
可此次出门,除了人马,其余几乎全无准备。
直到现在,对于收服众人除了知晓历史上的几个典故之外,杨修也近乎全无把握。
自己是县令,一个还未到任的十四岁县令;而陈宫也是个县令,还是个为官多年的中年县令,这种差别下,怎么看陈宫都似乎完全没有跟自己走的可能。
就这样,杨修在一阵头疼不已的苦思之中上了路,骑马直出司隶奔豫州中牟而去。
......
而朝堂之上,蔡邕官复原职,再度回朝议事。
宦官阉党眼见文臣武将因此事愈发团结,便在朝堂之上率先发难。
察觉到蔡邕、马日磾等文臣的思维缜密,且又是都吃了亏,变得圆滑无比极难对付,宦官一众阉党便将矛头对准了朝中武将。
这次蹇硕领头,
十常侍空前团结,张让、段珪两只老狐狸在朝堂发难前,已命人流言于外,称大将军何进因扶少帝刘辩即位,为扫除威胁,竟然残忍鸩杀董太后。
一夜之间,洛阳处处流言四起,连一众文官都吃惊不已,暗暗忖度此事的真假。
此事也让本就文武对立,瞧不上何进这个屠夫僭位大将军的文官彻底恼怒,竟站在了十常侍一边。
而以太尉马日磾、袁隗、郑泰为首的一众文臣,也一时之间分辨不出真假来,竟抱了袖手旁观的立场,惹得大将军何进胸中气血翻涌,异常狼狈。
这日,朝堂上吃了瘪,何进心中气恼,正按剑跨步回到府中时,侍从快步来报,说西园八校尉之一的中军校尉袁绍来见。
何进记得此人,便是袁逢之子袁绍,此人在何进扶保少帝刘辩即位时曾向他进言:说愿领精兵五千,斩关入宫,助何进册立新君,尽诛阉竖。
何进见他有勇有谋,从此便引之以为心腹,如今见他入府来见,便急忙让侍从迎他进来。
袁绍进得堂内,小心地瞟了一眼四周,见四下无人,便径直来到何进跟前悄声告道,
“大将军,末将已经查清事情始末。昨夜段珪、张让等阉宦命人四处散布流言,说公为保外甥刘辩即位,鸩杀了董太后。”
何进闻言恍然大悟,一掌拍在身前案上怒道,“果然是这帮阉货,难怪今日朝堂之上群起相攻,令我吃尽苦头!”
何进本就是屠夫出身,而今又是武将,没有一众文臣帮辅,嘴皮子怎么斗得过十常侍!
袁绍再次进言道,“明公何不趁此时机,诛杀阉党宦官?若不如此行事,时时防范下去,迟早反而为这般小人所害,酿成大祸时,悔之晚矣!”
何进本一莽夫,自顾自地将袁绍引为心腹,今日又被十常侍所辱,如何识得以老奸巨猾的袁隗为首文臣挑动,进而隔岸观火之计。
只是迟疑地再问袁绍道,“前番扶保少帝上位,我也有意诛杀阉宦,一劳永逸,可奈何太后不允,如之奈何?”
所谓疏不间亲,何太后毕竟是自己亲妹子,自己一身富贵执天下权柄,全赖自己这个妹妹,她的话何进怎敢不听。
袁绍见何进竟因一人而弃与阉宦的仇恨,心中鄙夷,眼珠一转再次谏道,
“公既然碍于太后面上,不想与阉宦直接动手,不如召四方英雄之士,勒兵来京,借他人之手尽诛阉宦,如此岂不两全其美?既能报仇消心中之恨,又能上报国家下安黎民,还可全兄妹之情面,如何?”
何进闻言大喜,两眼圆睁称赞道,“本初此计大妙,就依你所言,传檄各镇兵将,共赴京师问罪阉宦!”
袁绍见此计已成,心中窃喜,告退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