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阳

初阳

颠簸了一路,向军到了集市。

这集市他偶尔也会过来,把滚烫的杂烩汤倒进干燥的喉管,把烫手的韭菜饼丢进胃里,缓解前一天喝酒带来的难受。在这里吃东西,所有人埋着头吃,不看摊主的案板、抹布和汤锅,这是乡里对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实践。

集市路沿以外的空地,也闲不住。修鞋的,修自行车的,扎堆开张;卖盆载植物的,花开的鲜净,叶子绿的虚假,也努力协调在旁边。人们可能经过十次而不予理会,但存在的理由也适合于它们。

集市里的蔬菜,都有名有姓,多数来自当地,一些来自外省,它们生长在田野里,根扎泥土,或者在大棚里被照管,或者在阳光下,从一颗种子长大成一株菜,被收获,被长途运输,被分类,被标上价格,到这里找到归宿。

北面的铺面里,有几家卖肉的卖鱼的,在铺面前支起台面,猪肉割成一条一条,或者放半扇子在上头,头顶挂红色灯罩,电灯白天也亮晃晃的,是为了映射猪肉,使之呈现新鲜的肉色。鱼放在几个大红盆里,鲈鱼、鲫鱼、草鱼、乌鱼是常客,有时也会进一些新奇货,整些海鱼。

向军认识这鱼摊摊主,“老吴啊,给我整条鲫鱼,搞回去给我芬儿,给我阳儿补补,要大滴,肥滴。”向军自豪地说道。

“哟,稀客哟,军哥今天来照顾我的生意咯,正好,今天刚进的货,新鲜的很,活蹦乱跳的,真是巧哦!”摊主老吴说着,顺手拿起了渔网,往红盆里娴熟的一捞,一提,网内的鲫鱼奋力的跃着“龙门”,正要越出去,却和迎面的塑料袋撞了个满怀,跃在了里面,老吴提起来称了称,“一斤半哈!”,又往里加了些水,娴熟地系紧,递给了向军,向军正要递钱,老吴不高兴了,“别来这套,别来这套,你家芬正是要营养的时候,老钱又不在,你一个人挣点养家糊口的钱都不莫样够,这鱼啊,算是我滴心意,免了免了!”说着说着,老吴就将向军推开。

“老吴啊,谢啦!谢啦!”向军看着手上的鲫鱼,不停的向老吴致谢,眼角也出现了几颗晶莹的珍珠,在眼眶中转动,但没有滑下……又开着拖拉机归去。

风卷起路边的落叶,缓缓的车流将时光压缩……

初晨,“吖呀~呜啊啊啊~吖。”湾里卫生院里传来一阵孩子的哭声,接生婆吴妈手里抱着一个男孩:向阳出生了。

“大滴细滴都蛮安好,喏,把到你!”吴妈笑眯眯的递给向军,“娘,你看看!阳子出生喽。”向军说着,朝孙云递去,“哎呦,我的个大宝贝,男孩好哇,有劲,有力量,干活好!芬儿受苦了!”胡芬在病床上,脸色已是憔悴,但脸上还是有溢不住的微笑。

“快给老家伙写信,叫他回,他抱孙子咯!还有翠梅,翠君跟着玉梅!”孙云嘱托道,“诶,那是当然!我这就去写!爹和姐妹回来,咱就团圆,一家人热热闹闹滴吃个饭!”说完罢,向军激动地朝湾里的小卖部跑去。

“王姨哦!搞点儿邮票和信纸啊,我得告诉我爹他得孙子的好消息!”向军激动的喊着,“好好,那到时候满月酒,我一定赴宴!”王妈欢喜着,把邮票和信纸给了向军,“不要钱,不要钱,快去吧,快去吧!”“诶,这可不行!”向军往柜台上放下一元钱,便飞快地向外跑去。

一直跑到家中,把书信码在老木桌上,看着白净的纸,光溜溜的,向军陷入了回忆……

那是初二时,

向军完全没有心思在学习上,每天假装上学,早上五点多起来,背着书包,却不是去学校,而是到镇上的游戏厅。因为学校距家里太远,所以母亲孙云会给他两块钱吃中午饭,向军就拿这些钱在游戏厅里挥霍着,一天过的很快,待到正是放学的时间时,向军又背着书包和别的小孩一起回家。

就这样迷迷糊糊的过了几个星期,老师发觉向军太长时间没有来上学了,就亲自去家访,才戳穿了这个谎言。

孙云很生气,用黝黑的夹火钳抽着向军的屁股,但向军跪在了母亲面前,痛苦的抽噎着:“妈!妈!我……我真不想读了!”

这已经是向军闹的许多回了,孙云淡然了:“你不后悔就行。”

“绝不后悔!我刘向军发誓,不读书!以后怎么样跟任何人没有关系,绝不后悔!”向军撕心裂肺的喊着。

“好!好!你去学校把这最后的期末考给考了,然后就不用上学了。”说完,孙云便走进了屋里。

向军很高兴,因为还有个把星期就考试了。

考试那天,向军每一门科考都没有作答,只是在每一门科目的空白的答题区洋洋洒洒地写下一首打油诗:

“学生本无才,爹娘逼我来。白卷交上去,鸭蛋滚下来。”

写完还不忘署名——刘向军。

这件事情整个中学的人都知道了,同学都嘲笑向军,向军也如愿地走了不读书的路。

可如今看着大姐翠梅读书后到外地赚了大把的钱,二姐翠君也在城区发展的有模有样,小妹玉梅大学毕业后也有份正经的护士工作,向军不由得有些后悔了,他只得努力的干活干活干活,可他干了一年的活,也不及大姐一个月赚的多。

“唉,不想咯,不想咯!”向军双手捂目,使劲揉了揉,又拿起了铅笔,写起了信……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向阳,向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向阳,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