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哥哥的青年往事(一)哥哥的童年
哥哥童年时我们家住在小坑南边(即现在志良住的西边),和三叔家住在一个院子里。据母亲说,当时是地广人稀,我们住的算是村郊野外,四不靠人家,周围又有很多树林,孤独的很。因此,到我们家最近的地方也不过是姜文玉(即昌)家住的那遍地方。同时,那时也是和哥哥般大般小的孩子最多的地方,如秃山家弟兄和姐妹五、六个,闺女等人。母亲对哥哥童年时的评价:勇敢、擅打好斗、从不哭喊;也有种有谋,打起架来脚手并用、嘴啃牙咬、鞋抡土撒均可另活应用.
那时的农村儿童玩耍都是些撇圈打瓦,捉东藏西、你小我大牵尾捉拿、围圈捉鼠。稍大一点儿也不过是踢踢毽子,算是文雅的了。儿童在玩耍的过程中难免磕磕碰碰,你争我斗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就会动嘴动手,轻者动嘴骂几句,重者动手就打架。
母亲说:【我就怕外面有小孩哭喊,一出去准是你哥哥和别的小孩打架。可是,他们是玩了打,打了再玩,好不了个屁时又打起来了,真气死人。】
有一次哥哥和秃山几个小弟兄打起来了,他们兄妹六人有四个秃,女孩也秃。人们常说:见了瘸子不说“短”话;见了麻子不说凸凸凹凹;见了秃子更不能说无毛之语。哥哥则不然,他的气来了啥话狠,他说啥话,狠不地把人气死,他才解恨、才痛快。
有一次不知怎地,哥哥和他们几打起来了,当然哥哥一个人打不过他们几人,但是哥哥不怕。
哥哥跑着唱着秃儿歌:
大秃子得病二秃子慌,三秃子慌地请医生,四秃子抬,五秃子来,一群秃子哭起来......。看看人要追上来了,哥哥迅速弯腰抓土猛地站起来向他们撒去,迷着他们的眼睛,哥哥又向家住的方向跑。
当然他们也不示弱,仍追着哥哥要打。哥哥是不会让他们挨身的,跑着跑着双脚褪掉鞋,弯腰捡起来,吹鬍子瞪眼地喊着:谁敢来眼打斜,双手拿鞋抡起来,边退边转圈,弄的他们谁也不敢近身。
母亲听到外边有吵闹声,出门一看,正是他们几个人追着哥哥要打之时,至到母亲出来才给哥哥解了围。哥哥打架时从不示弱,口齿清楚、声音洪亮,有种对打架过瘾地感觉,脾气爆燥,粘茬就上,打架起来忒狠,不管亲疏一视同仁。因此,不管和谁打架,总是他先下手。他小时形成的风格,也可以说一直保持到他老。
1、哥哥打架的风格可以总结为如下:
蹦着骂转着打,弯腰抓土把眼撒。骂着追哭着打,满脸马糊回到家。瞪着眼睛拿着鞋,打的你们认识爷。如果你们再敢打,骂你八辈到你家。天不怕地不怕,勇敢才能打天下。这就是哥哥童年时的心里状态,因为那时我们家姓孤人少,承受着以大欺小,以多欺少的双重压力。人们常说的,马善被骑,人善被人欺。不然的话,老是受欺。也可以说,是受所处环境造成的。
哥哥小时是于家长门长子,当然受到奶奶、叔叔们和全家的溺爱,俗说家穷也是宝。因此,养成了唯我独大,只要家中有的东西要啥给啥,没有的想办法也尽量满足他。这样,长期以来养成了胆大忘违的坏习惯。也给他成年后除母亲外,对父亲也不够尊重。其他,不管长辈、同辈、甚至晚辈几乎都打过架。
2、大姐回忆哥哥童年的一桩往事
我受张铁林和其他几个同学之邀,高中要好同学在合肥一聚,相谈久别之情。顺便于二00九年九月七日(农历)到淮南望峰岗二外甥女张玉霞家看望大姐时,
姐弟俩聊起了哥哥童年时玩脾讨气的事时,大姐扒着头髪让我看她头上有一公分多长刀痕。八十八岁的大姐记忆犹新地讲述了以下一桩往事。大姐说:【我比你哥大六、七岁。我十二、三岁,他五、六岁时,我带他到地里割草玩,累了坐地上歇着,不知哪句话说的不好,惹了他,我不防他拿镰刀向我头上劈了下来。当时血流满头,我用手捂着头跑回家后,母亲用布包扎一下。还好,没有发炎。我这个刀痕就是那次留下来的。】。还有一次更险,经过和上次差不多,当他举镰要砍时,突然不知怎的镰把齐整地断了,没有伤着我。在场的老嘟嘟子(张天锡之祖父)双手合拾,口唸阿弥陀佛………老天保佑……。于孩呀!于孩呀!你把你姐砍了咋办呀。现在回想起来真怕,真是老天爷保佑,我没遭大难。
3、哥哥的拌嘴引起我们家和三叔家不必要的矛盾
母亲说:
我家和三叔家住在一个院子里,有时他和你三婶吵起来了,其因是孙子是捍卫奶奶的尊严。你哥多嘴瞎掺活,引起两家很多不必要的矛盾。你三叔和你三婶经常因家庭琐事拌嘴吵架。可是你三叔骂你三婶恶言秽语难于入耳,骂急了你三婶当然要还骂。你三叔可以骂你三婶的娘,但你三婶不能骂你三叔的娘。因为你三叔娘是他的奶奶,三婶只要一骂三叔的娘,你哥就不愿意,好像孙子有不让奶奶受侮辱的权力。因此,哥哥和三婶吵架,父母在场时,当然哥哥要受到父母地训斥或打骂。这时,奶奶又出来护着孙子,而又不愿意父母。因此,一个院里闹成了一锅粥。虽然是家务事,也闹的层层不得安宁。在别无它法的情况下,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总之是一家人。
以后又加上你桂莲姐和你二姐她们俩,也是玩不到一起。再加上你桂莲姐,粘牙(即胡搅蛮缠),闹起来没个头,更闹的两家不得安宁。为此,我们家另找门路,搬到了张老六(张其修之父)家空院里两间房里住(即现囔子家住的地方)。这样两家才算得到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