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关于“人格”与“精神病”》

第6章:《关于“人格”与“精神病”》

“人格”这个东西只有第七思维认知阶段以上的人群才能给出完整定义。“精神学”只能通过交流与观察判断对方属于什么个“型号”,以我小姨举例,她就是中性、追求完美型人格,缺乏同理心和探索心,性格上偏固执,表面表现上会很友好。

比如我,我就是“双面镜人格”。什么是双面镜人格?

我用个比较直观的文字对比来进行模拟:

现实里:别人嘴上说:我喜欢你!(中间有个透镜)我嘴上会说:我也喜欢你!

实际想法:别人会说:我好烦你!(中间有个透镜)到了我这里:我有防护罩。关我屁事!

第三空间:只有我在,透镜相当于我的分身。我以旁观的视角对别人进行观察研究以后,会得到结论。从而表现出与对方实际想法相反的现实行为。

因为常人(特指第一、二思维认知阶段的人群)出于自我保护的心理状态,会表现出与实际想法相反的现实行为。只有当他们醉酒状态时才会卸下这个伪装。怎么判断对方喝酒是否醉了?就是诱导对方谈论时政新闻或是童年回忆,只要开讲,就是醉了。(特指第一、二思维认知阶段人群)

用个直观的方式比喻:我穿了防弹钢甲,还是全身铠的那种。常人只穿了个吉利服,还站在我眼前。

这种人格会造成什么现象?就是我的言行举止会随着与我交流者的内心不同而进行相应的变化。

从而反应出对方所缺失的一部分特征。因为常人无法通过自己的表面行为来认识到自己内心想法的问题。那么只有看到他人真心实意的,与自己内心相反的行为才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也就是说,与我交流者,相当于是我行为教学的学生。

而这种教学方式,第七思维认知阶段以下的人模仿不来。毕竟“东施效颦”。

这个交流方式看似很复杂,实际上是与现实同步的。

那么我这种人格是怎么形成的呢?就是源于我出生于“武道”家庭。除了我外婆、小姨以外,全部轮番毒打我造成的。而外界呢,也就是家外面,除了几个朋友。别的同学也是各种形式的欺负我,然后小混混也跑来参一脚:擂肥呀、黑钱呀、没事揍一顿呀。就这种,哈哈哈。

我从小至当兵为止,以自己的主意识做过1553次相对正确的选择。选择错了就是一顿毒打。毒打包括但不限于侮辱、谩骂、殴打、威胁生命等。跟上级批评下级那种臭骂不同,是属于同级之间的单方面被蹂躏。蹂躏多了,自然也就死猪不怕开水烫了,哈哈哈哈。

我一共有18个人格。双面镜人格是我的主意识。但是人格分裂症没有常人以为的那么玄乎。只是性格比较古怪罢了,并不会说失忆呀什么的,那些乱七八糟的电视剧剧情。仅仅只是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思绪万千罢了,并且对自己进行了严格完整的逻辑分类,来明白自己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18个人格为:

凡人人格负责自得其乐,黑洞人格负责自我研究。

圣人人格负责救苦救灾,冥王星人格负责感召他人。

仙人人格负责仁者无敌,以太人格负责控制躯体。

神人人格负责创造理想世界,太极白人格负责净化环境。

道祖人格负责知识传播,教主人格负责武术指导。

双面镜人格负责教导他人,孙悟空人格负责带动循环。

半神人格负责引领全世界,

无冕之王人格负责随心所欲。

天道使徒人格负责净化污秽,恶魔之子人格负责蛊惑人心。

仙道之主人格负责超越一切目标,玩道圣人人格负责玩耍。

其实这也是每个不同思维认知阶段以及不同武道阶段的人/的人格。

前者是文道,后者是武道。

那么重点来了,精神病是怎么回事?

常人认为的“精神病”其实只是信仰不同的邪教徒群体与迷信者群体。

常人认为的“心理病”其实是受旁人影响的旁观者群体与迷信者群体。

常人认为的“神经病”其实是脑子不好的网友群体与废物群体。

而在精神科医生的脑海里,常人认为的心理病和精神病只是常人不懂罢了。自己只负责忽悠钱。

那么精神病为什么会成为精神病呢?我有6个精神病朋友,而且对他们研究的很透彻。主要是他们缺乏四点:一、没有朋友,二、不会冷读术,三、不会伪装,四、不会演戏。

缺乏朋友是因为他们的观点,如果不是一个杂学性的人接触了他们,他们就会烦躁。为什么会烦躁?因为说的东西别人听不懂。他们是黑洞人格和凡人人格同时存在,而且还在自我摸索和研究中。如果不懂,还去打扰,就是浪费时间。俗话说的好:浪费他人时间=谋财害命。

那么常人在不懂的情况下,第一反应肯定不是自己脑子有问题,那么就是对方脑子有问题。

而精神科医生的内心活动是:特么的,比我还邪门,没救了!

一个“精神病”制造成功了。

那么精神科医生怎么判断一个“精神病”是否康复了呢?

这就得看这个“精神病”自己的悟性了。看他/她能不能学会演戏和伪装。如果学会了。

精神科医生就会对外宣称:这是医学奇迹啊!有精神病在我的治疗下康复了呀!

其实就是屈打成招而已。哈哈哈。唉。。。

然后常人云里雾里的对精神科医生感激涕零,精神科医生成功获得信仰,同时又割了波韭菜。

从此以后,常人就会认为“精神病”就得去精神病院待着。但凡自己听不懂、看不懂的人就是精神病,但凡能让自己感到无语兼有趣的人就是神经病,但凡爱一个人静静待着的就是心理不正常。

为啥呢?因为第一思维认知阶段的人迷信书本呀!因为第二思维认知阶段的人迷信医学呀!

迷信到毫不怀疑、毫不思考的程度了。宁愿相信外人也不愿意相信家人呀!

为啥啊?因为受到了精神科医生的四层心理暗示、两层心理催眠、两层精神暗示了呀!

医生说的就是真理啊!医生写的书就是天道啊!

当然了,这里说的“精神病”不包含“失心疯”和“痴呆症”。这两类人,是属于厌倦现实生活的人。“失心疯”是对现实生活感到绝望,选择一梦不醒。而“痴呆症”是对现实生活感到失望,选择半梦半醒,类似于梦游症的相反面。

而“失心疯”的治疗方法,我想到个办法,只是心里没谱,没谱就谈不上离谱。但是这属于玄学范围,不适合写在这个上面。

而“痴呆症”的病源就是患者的主意识沉湎于过去某段最开心快乐的日子了。不愿意醒来。那么就需要服用亢奋型精神药物,刺激患者的脑细胞。脑细胞是这种状态:增殖、分裂、消融,三相循环。而精神药物是细胞结构的催眠,也就是类似于制冷剂和催生剂的效果,针对的是增殖功能。

而迷信者群体要是服用了这类药物,要么像是嗨大了一样兴奋地不行,要么就像是浑浑噩噩的纸片人。而“痴呆症”患者的脑细胞提高了增殖量以后,就会开始延长清醒时间。此时需要找一个患者最反感的人过来不带脏字的讽刺、挖苦患者。让他感到烦躁,只要他嘴唇颤抖,就说明气坏了。那么现实里就有了让患者产生情绪波动的事物。只是这个治疗方式不适合72岁以上的老人,容易气死。

只是常人家属很少有了解老人反感的人,那么就只能预防。唉。。。

痴呆症的问题出在情绪低落的同时不会进行调节,身体不好的同时也不出去与他人互动造成的。

此章结束。

题外话:我外公就是痴呆症去世的,我很了解痴呆症。因为我研究痴呆症就是为了他人能够有办法面对这个病症,所以我很明白家人在他身边并不会给他带来生活的新希望。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都市之狂想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都市之狂想曲
上一章下一章

第6章:《关于“人格”与“精神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