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大院里的教室
何贵发六岁多了,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大姐、二姐没读多少书,四姐已经在上小学。何青明去街上,帮儿子买了一个军绿色的帆布书包,这是特殊待遇,几个姐姐上学背的都是那种手缝的口袋。
那天早上,何贵发早早就被叫起床了,今天要去学校报名。吃过早饭,何贵发把一个***像章别在书包盖子上,背上里面只有一支铅笔的书包,跟在父亲背后去学校报名。
走过那道熟悉的山梁,顺着一条山路下到了比较平坦的沟下,然后再要七拐八拐、东拐西拐的走过好多好多田径,跨过一条小河沟,来到一个院子里面。这!就是学校吗?但明明就是一个院子啊!
何贵发有点狐疑的跟着父亲来到院子的堂屋门前,他总算看到了有些昏暗的教室。原来是教室不够,村里就安排了这个院子的堂屋做了教室,应该是六七十年代人口大爆炸产生的结果。
课桌是全石头做成的,桌面就是一张长方形石板,后面墙上架着一块黑板。因为窗户有限,两边墙壁上挂了几盏马灯,不然坐在后面的学生是看不清黑板上的字的。
“罗老师!我们来报名”,父亲笑呵呵的说着,罗老师坐在黑板下的一张木桌上,教室里唯一的木桌。罗老师看起来四十来岁,圆圆眼睛,严肃但透着慈祥的面庞,留着那个年代中年妇女常见的披头短发,我们都管那叫“***发型”。
走到桌子前,何青明把儿子轻轻的拉到老师面前,“叫什么名字?几年几岁了?”罗老师看着何贵发问到,“我叫何贵发、今年六岁半了”,这是报名仪式,然后还要报上出生日期,父母姓名等,何贵发没有见过这种正式的场面,有点怯生生的。
仪式结束,报名成功,何贵发跟着父亲,顺着课桌中间的过道向外走,他伸手摸了一把石头桌子,凉丝丝的。
回去时,他们没有走来时的路,要去老屋那边看下他们家的那匹山,村里真正的学校正好在这边。路过时何贵发好奇的跑到教室的窗户边垫着脚望了一下,咦!这个怎么全身木头书桌呢?这好像不太公平啊!‘五娃子,搞快点走了,看啥子看’,父亲并不理解何贵发在看啥想啥,催他赶紧走了。
想也是没得啥用的,以后自己只能整天的趴在那个冰冷的石头上面读书了。他就这样有些郁闷的跟着父亲去看了一下自家的那匹山和树,蔫蔫的回到了家里。对门的李晓明今天也去报名了,但他们现在玩的不好,前几天还干过一架,互相不理不睬了。我是不会和他一路去上学的,何贵发心里这样想来着。
光着屁股满山跑无忧无虑的日子将一去不返了,他现在已经是一个小学生,祖国的花朵,每天要念叨的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他要按时起床,按时到校,迟到早退那是要罚站和挨训的。这些姐姐们早就给他灌输过了,‘五娃子,上小学了要争取年年拿到红领巾,拿到三好学生奖状’,这是母亲对他说的话,那时候家里小孩得到奖状都是会贴在墙壁显眼的地方的,这是一种展示和激励。
明天开始,每天上学放学就要踏上那条坡坡坎坎、七弯八拐的乡村小路了,这条路他要走很多年很多年。晚上睡觉前,他拿出书包里面那支铅笔,又用小刀削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