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阻碍发展
丽吞推出泰式火锅后,生意比以往更好,锦城人迷恋火锅的dna毫不吝啬的赋予给了海外饮食。
按照股东们的合议,餐厅挣的钱都存着,为开第二间店作准备,而陈耳东依旧拿着每月三千的工资。
这三千块他要拿出其中的一千五付给杜宇房租,因为杜宇婚后把公寓出租的事交给了康慈恩。
杜宇本来想免费给他住,但康慈恩不愿意,最后在两千多行情价的基础上,给陈耳东打了个折。
为了能让陈耳东住进去,杜宇私自给前租户赔了违约金让他们搬走,还为此和康慈恩吵了架。
有了付华勇还他的两万,陈耳东手里还有卖车还债后剩下的六万左右,杜宇和吴铭不想他有债务压力,一起拿了些钱给他,让他把信用贷款的十五万给还了,算下来,节约了不少利息。
这天陆斌单独约杜宇出来,他见餐厅生意好,而且泰餐在锦城越来越多,若是要等餐厅赚够开分店的钱再启动,他认为太迟了。
其实陆斌的观点,杜宇也认同,他一直在琢磨餐厅发展的模式,曾经也对股东们提起过。
自从丽吞上了大众点评之后,排名就从来没有跌出过前八,仅从口味的正宗度来说,丽吞绝对是锦城数一数二的存在。
可在竞争激烈的锦城餐饮界,尤其在后来者数量愈发井喷的细分赛道,一间店要去对抗他们的确显得势单力薄。
“省内的二三级市场,咱们千万不能忽略,锦城的泰餐饱和是迟早的事儿,现在欢喜泰拿锦城的四家店做台面,外地老板回当地做泰餐首选就是他们。”杜斌说道。
欢喜泰比丽吞起步早,以泰式火锅为主,他们没有泰国厨师,老板去泰国考察了一圈,回来就直接在市场上买了调味包,然后又加了一点所谓的秘方就把生意做起来了。
论口味、环境,欢喜泰都不是丽吞的对手,可它胜在店多,广告投入多,而且四间店均匀分布在了锦城的四个老城区。
相比丽吞所在的高新区,老城区的人流量更大,本地人更多,所以很多人提起锦城的泰餐,第一反应就是欢喜泰。
“你的意思我们现在要开放加盟?”杜宇问道。
“不,马上开第二家直营,去市中心开,第二家开业后,我们就开始加盟。”陆斌似乎早有打算。
“可现在资金不够啊,咱们前期投入了一百六,目前回了三分之一的本,已经够快了。”杜宇回道。
“干嘛非要等钱存够?我们不能再拿钱开第二家吗?”陆斌反问道。
杜宇当然知道他的意思,只是不愿答应,因为他知道,无论其他人能再掏出多少钱,反正陈耳东是一分钱也拿不出来。
对于投资,杜宇多少有些底气。
他本身就有一些存款,婚礼又收了不少份子钱,而且康慈恩的家境较好,杜宇在跟她说起开分店的时候,康慈恩就表示过愿意出钱扩大经营规模,毕竟丽吞的前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
见杜宇没有回应,陆斌问:“你在担心什么?机不可失啊,咱又不是拿不出钱来。”
“老陆,我知道你有钱,我也能拿出钱来,我相信吴铭也没问题,可丽吞是小东发起的,他的情况你也知道,我们这再一注资,他的股份被稀释的还剩几个?”杜宇缓缓说道。
“我就知道你在顾虑他,所以单独找你出来聊。”陆斌挪了挪椅子,靠到了杜宇身边。
“老杜,我们要为餐厅的将来打算,不能因为个别人的实际情况拖累了餐厅发展。”陆斌正色道。
“我考虑考虑吧,丽吞是小东的命根子,他也是创始人,我不希创始人最后变成一个陪跑的。”
陆斌虽然是小股东,但并非他资金实力不够,为了企业的发展,增资扩容在经营中是常事,或收购、或并购。
在这个过程中,股东们也是优胜劣汰,正如陆斌所说,若是因为陈耳东一人没钱就阻碍企业发展,这是对项目和合伙人的不负责。
把第二家店做成旗舰店,这是很多知名餐饮的惯用手法,欢喜泰便是如此。
这也就意味着,在市中心开二店,投资额至少是现在这家店的1.5倍,达到二百五十万甚至三百万。
以目前的股份结构和二百五十万投资额来计算,假设一店存了五十万,剩余的两百万,陈耳东要出六十多万。
想到这里,杜宇愁容满面,让现在的陈耳东拿六十万出来,犹如天方夜谭。
以丽吞的开店原则,要开二店也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光是厨师这个环节,就需要路猜在泰国再物色至少两名厨师。
而且考虑到走加盟路线,现在的厨师就不能只局限于堂食的制作与研发,必须要考虑加盟以后中央厨房的建立。
也正是因此,陆斌现阶段只是单独找杜宇通了通气,因为路猜这条线掌握在陈耳东和杜宇手里。
以他那火爆的急性子性格,要是换作泰国资源在他手里,早就风风火火开新店了。
一贫如洗的陈耳东,将自己的生活质量降到了最低,以前还吃早饭的他,现在连早饭都省了,余下两餐全部靠工作餐解决。
近两年远离社交已久的他,现在更是彻底断了社交,唯一和朋友叙旧的场合只在他们来丽吞照顾生意的时候。
因为社交要花钱,他实在是没有条件灯红酒绿,甚至连杜宇吴铭请客消遣,他都不大想参加。
杜宇问过他,他的回答是,已经欠了大伙儿太多,他不想当一个没有自知之明的人。
没有高利贷干扰后的陈耳东所展现出来的工作态度肉眼可见,只是他也只能专注于餐厅本身,对于接下来的发展不敢多想。
他优化了采购、降低了进货成本,又完善了店内管理和服务质量,这些都是确保丽吞生意稳定的重要原因。
以前的他,会在闭店前离开,而现在,他总是最后一个走的人。
在拉闸前,他会手写完成当日的经营复盘,在第二天给所有员工开会总结。
这一切,所有股东都看在眼里,尤其是和他朝夕相处的杜宇和饶正智。
想着陈耳东勤勤恳恳的模样,杜宇更加不忍把陆斌的想法告诉他,虽然是为了餐厅好,但对于陈耳东个人来说,太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