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童年的记忆5
童年是人生当中最幸福的时光,正如唐代诗王白居易的《观儿戏》“髫龀七八岁,绮纨三四儿。弄尘复斗草,尽日乐嬉嬉。堂上长年客,鬓间新有丝。一看竹马戏,每忆童騃时。童騃饶戏乐,老大多忧悲。静念彼与此,不知谁是痴。”成长以后最值得留恋的还是童年,也许有风霜雨雪,但艳阳高照还是多多的,没有成人的俗世、没有成人的烦恼,没有成人的忧虑、没有成人的束缚、没有成人的世界观、没有成人的尔虞我诈、没有成人的勾心斗角,只有纯纯的一颗童心。
童年里没有中间模糊的概念,要么好、要么坏、要么喜、要么悲、要么笑、要么哭,所有因事情而产生的情绪变化都可以在面部上表现出来,但长大成人后,就会伪装自己,夹着尾巴做人是成人的标准定律。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成熟”这个词越来越持怀疑态度,不在确定它是褒义还是贬义了,不知道它是好还是坏了。很多人说孩子出生是有灵性的,随着不断成长,灵性就慢慢消失了,记得姥爷出世的时候,在停尸三天后要下葬,在下葬的当天,姥姥要扫房,刚刚出生不到一周岁的小舅舅的儿子,在他母亲的怀抱里,不停的指向房子门口,而且还有要抱抱的动作,一会又指向姥姥,也要抱抱,因为姥姥当时要打扫房子,就没有过去抱,而是说打扫完了再抱,当时周围的大人们都很怪异,但并没有放在心上,当送葬车队在开往火葬场的半路,发现一辆出租车加塞,于是后车队里的人都很愤怒,因为从迷信的角度来说,红白事的车队是不允许加塞的,不吉利,当车队到达火葬场的时候,就见出租车里下来一位中年妇女,发着凄惨的哭声说道“快、快,咱妈不行了,呜呜。。。。。”于是大家仔细一看,原来是伟的二舅妈,因为送葬车队一般都是男人送葬,女人在家,所以舅妈们和姨姨们都留在了家里。仔细询问怎么回事,原来是姥姥打扫房子的时候,扫着扫着毫无征兆的就倚在墙角,继而死亡,于是送葬的车队留下一半后,又返回家里来接姥姥,后来才知道是姥姥的心脏病发作了,夺走了姥姥的生命,这期间也有很多怪事发生,可能是舅舅们比较慌乱,在买姥爷的骨灰盒的时候,没有仔细选,结果选中的骨灰盒同一款的就只有两个了,在买丧盆的时候也买了两个,所有的机缘巧合下,姥爷和姥姥同葬了,事后很多街坊好友都私下里议论这件事的偶然性和神秘性,大多夸赞姥爷和姥姥的爱情和命运达到了极致,“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只是不知道姥爷和姥姥是什么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