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南宫有禁,帝国有忧

第550章 南宫有禁,帝国有忧

周太皇太后顶着迎面照下来的灿烂阳光,正眯着眼睛缓缓地扫过在场的官员。

她的心里藏着滔天怒气,此次要将那个最先提出这种大逆不道建言的官员一些颜色,甚至要达到一种杀鸡儆猴的效果。

只要有一点常识的人都知道移居南宫意味着什么,何况这里每一个官员都是学富五车之人,这个倡导者分明是要自己囚在南宫孤独终老。

她的目光所过之处,最初怀疑是尹台或王越两人,毕竟提出这种建议的人既需要胆魄,更需要足够的政治智慧。

即便自己亦不得不承认,一旦自己真被安排到南宫居住,皇帝从此便是高枕无忧,从此不再担心自己所存在的威胁。

周太皇太后发现不像是这两位重臣所为,接着扫过工部尚书陈坤等尚书同样没有发现异样,反而觉得这些官员的目光显得十分古怪。

现在自己摆明态度是要找始作甬者清算,按说始作甬者和始作甬者的亲朋好友多少会产生一些慌乱,但这里平静到她的心里产生不好的预感。

军机阁首辅王越长叹一口气,便站出来回答:“启禀太皇太后,此人杀不得,而且亦是……杀不了!”

“为何?”周太皇太后意识到此人的来头甚大,反而正当下怀地反问道。

当今天下,哪怕亿万人之上的弘治皇帝都是她的孙子,试问这世间还有谁的地位能够超越于她呢?

内阁首辅尹直眼睛复杂地望着太皇太后,于是直接给出答案:“启禀太皇太后,此人正是前内阁大学士贾俊,他在去年的遗疏中最先提出这个方案!”

冥冥之中,仿佛有着一双眼睛关注着这一切,今日的阳光显得格外耀眼。

刚刚王越的“杀不了”,并非是这个人地位崇高,而是因为贾俊已经死了。一个已经死掉的人,即便太皇太后想杀,结果自然是杀不了。

早在去年那一个风雪交加的晚上,贾俊在病情加重后,深知自己已经命不久矣,亦是强撑着身子给皇帝留下最后的遗疏。

自古忠义两难全,但贾俊已经算是做到了。

他遵从太皇太后的懿旨冒天下之大不韪进宫是义,不惜丢掉性命喝下海鲜汤亦是义,由始至终都没有忘记当年的那一份提携的恩情。

只是他终究是大明的重臣,亦是一直想要报答皇帝的知遇之恩的忠臣,所以临死前他决定为皇帝破局。

周太皇太后的身份摆在那里,所以弘治皇帝在这场斗争中处于天然的劣势,甚至即便取胜亦是一种败局。

杀,这是不可能杀的,天底下并没有皇帝杀皇祖母的先例。此举不仅让弘治皇帝遗臭万年,而且还会让蒸蒸日上的大明王朝离心离德。

留,这是不可能留下的,周太皇太后生活在紫禁城始终是一个变数,皇帝的平均寿命已经说明很多问题,没准太皇太后逮着机会又往乾清宫送去一把火。

贾俊知道最好的做法其实是效仿当年的景泰皇帝,并没有将那位太上皇留在紫禁城,而是将迎回来的太上皇英宗幽禁在南宫之中。

幽禁,亦不能直接摆到台面之上。

南宫的好处显现出来,既威胁不到乾清宫中的皇帝,又是一处规模可以相配太皇太后身份的居所,还处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

若太皇太后被幽禁在南宫,那么太皇太后很难再做出有害皇帝的事情,偏偏世人还挑不出太大的毛病。

这个天才般的提案,成为皇帝破局的最优解。

值得一提的是,在那份遗疏的内容公布后,以尹直和王越为首的官员纷纷上疏附和贾俊提出将太皇太后迁居南宫的提案。

正是如此,这个将太皇太后安排到南宫的提案由贾俊临死之时提出,而后得到了满朝文武百官的支持。

周太皇太后的命运早已经在去年年底便已经安排妥当,命运早被皇帝所掌握,只是周太皇太后身陷其中而不自知。

周太皇太后此次烧关睢宫的举动,让皇帝不再需要顾忌任何的质疑,所以在今日直接安排周太皇太后入住南宫。

“贾俊?”

周太皇太后的嘴巴微微张开,满脸难以置信的模样。

她有怀疑过在场的所有官员,但从来没有想到竟然是那个已经死去的贾俊倡导,是那位自己曾经提携的前任内阁阁臣。

事情证明,即便她对贾俊有过提携之恩,但贾俊的心其实还是向着皇帝,甚至临死前还给自己反刺了一刀。

王越将太皇太后的震惊看在眼里,亦是进行补充道:“虽是贾俊率先提出此方案,但臣等文武百官皆认为此方案可行。早在去年之时,满朝文武百官便已经上疏附议,只是陛下迟迟没有答复!”说到最后,他突然跪了下来,虽然举止仍旧显得恭敬,但心里涌起一份畅快:“请太皇太后移驾南宫!”

“贾俊,真是……该死!”

周太皇太后得知事情的始末,顿时咬牙切齿地暗骂道。

她是万万没有想到死掉的贾俊竟然留着这么一手,却是给自己如此凌厉的一击,顿时气得鼻子都歪了。

亏自己因贾俊的暴毙,去年曾经一度产生一丁点的愧疚,却是没有想到贾俊在临死前给了自己如此凶狠的一击。

现在这个方案由贾俊发起,满朝文武百官附议,而今皇帝已经正式通过,那么这个事情哪里还存在回旋的余地。

若自己真被关到了南宫,那么自己即便地位再高,亦不过是关在南宫牢笼中的一尊远离尘世间的观音像。

内阁首辅尹直等官员早已经有抉择,当即齐刷刷地跪下进行附和王越道:“请太皇太后移驾南宫!”

他们虽然知道这种行为不妥,只是为了当今天下兴盛,为了明君弘治的安危,心里却是没有一丝丝的退缩。

惟有将这位太皇太后请到南宫居住,将这个害死贾俊的凶手放逐南宫,这后宫才能得到真正的安宁,天下必将迎来一场盛世。

“满朝文武皆是奸佞!哀家不往南宫,哀家要住仁寿宫,你们休想幽禁哀家!”周太皇太后此刻恨透了在场的文武百官,却是突然撒泼地怒声道。

只是她的话音刚落,凤辇已经启动,正朝着前面的南宫而去。

刘瑾看到太皇太后还想要说什么,便压低声音善意地提醒道:“太皇太后,还请顾及一下您的颜面。此事是亡臣贾俊的遗愿,亦是满朝文武百官的一致请求,您认为还有回旋的余地吗?”

且不说,太上皇都能住的地方,太皇太后自然没有嫌弃的理由。现在这不是皇帝一个人的意思,而是满朝文武百官的决定,太皇太后入住南宫可谓是所有人的共同愿望。

周太皇太后刚刚要张开的嘴,却是默默地闭上,而后还是愤怒地骂道:“满朝文武都是奸佞之臣,天要亡我大明啊!”

“当年不少人都说陛下是暴君,大明迟早得亡,但事实是恰恰相反啊!”尹直和王越等重臣面面相觑,却是苦涩地感慨道。

在弘治朝的初期,以当年礼部右侍郎倪岳为首的官员认为皇帝是暴君,结果在弘治皇帝的治理下,大明王朝迎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盛世。

哪里是弘治皇帝残暴,分明是弘治皇帝心系万民,并没有向权贵阶层进行妥协。

现在太皇太后认为他们是奸佞之臣,声称大明王朝要亡,但他们反而觉得大明将会变得更好,他们跟皇帝必定开创更加辉煌的大明王朝。

“恭送太皇太后!”

尹直和王越等官员看着太皇太后被八个太监强行抬过,嘴角不由得微微上扬,而后又是一本正经地恭送道。

“你们这帮奸佞都给哀家等着,哀家总有一天要跟你们清算!”太皇太后被抬走,但还是直接撂下狠话道。

尹直等官员并没有因此而心生退怯,反而更加坚定将周太皇太后按死在南宫的想法,让这个老妖婆永远不能再出来害人。

南宫,英宗曾经的幽禁之所。

虽然院中被砍的树已经重新茁壮成长,但这里仍旧显得了无生气,偌大的宫殿仿佛是一个充满着故事的鬼屋。

这里已经被收拾妥当,里面的家具一应俱有,所有的宫女和太监都是皇后一手安排,对周太皇太后都是一张张生面孔。

周太皇太后今后想要见任何人,这需要皇后或皇帝的同意,此次已经算是享受着当年太上皇英宗的待遇了。

刘瑾亲自安排着周太皇太后入住这里,在临走之前亦是微笑着道:“陛下让奴婢给您带一句话!”

“什么话?”

“纪氏是中毒而死!”

周太皇太后的眼睛瞪起,一股寒意突然从脚趾涌上了心头。

南宫的门缓缓关上,直接断开了这里跟外界的一切联系,而太皇太后即将正式退出大明王朝的政治舞台。

天空湛蓝而高远,偶尔有几片轻盈的云朵飘过,三月的风带来了一丝丝春意和浓重的历史气息,仿佛在诉说着古老春天的故事。

在灿烂的春光之中,皇宫的金色琉璃瓦在朝阳的映照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与城墙上的红色砖石相映生辉,彰显着皇家的尊贵与威严。

西苑,养心殿。

一缕缕龙涎香从铜炉中袅袅升起,香气中弥漫着一种庄严而肃穆的气氛,亦是让身处其中的人提神醒脑。

朱祐樘在位已经十三载,整个人的皇威越发浓厚,眼神深邃而充满智慧。此刻腰杆笔直地坐在案前,手中握着御笔,正聚精会神地审阅着一份份奏疏。

现在整个大明王朝政通人和,除了一些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外,并不存在大规模的动乱。

因大明王朝实行的是强军政策,若地方真出现大股的流寇祸害百姓,各省的督抚第一时间征集军队进行清剿。

正是地方上敢于做事的督抚及地方官员,很多危害都掐灭在摇篮中,现在已经不可能出现当年赣南那种敢于攻城掠地的流寇。

当然,大明王朝不可能真的全然没有任何的问题,起码宗室的问题日益尖锐,亦有官员已经发现了宗室的危害。

大明宗室成员虽然无法直接掌握兵权,但他们的庞大数量和特殊地位,使得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朝廷统治的潜在威胁。

除了这种潜在的武力威胁外,很多有识之士更在意宗室所造成的财政负担。

据后世的数据统计,嘉靖末年,宗室人口达到28840人,按人均岁支四百石计,总量超过1153万石,给明朝廷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

例如,山西一省存留米麦每年152万石,但宗室禄米需312万石。河南一省存留米麦84万石,但宗室禄米需要192万石。

朱祐樘其实一直觉得宗室的问题被有所夸大,毕竟某漂亮国欠全世界各国多少银两,但你真要得回来吗?

宗室的权力只是凌驾在普通百姓之上,但无法跟皇权相比,自然斗不过庞大的文官集团,所以嘉靖末期甚至已经出现被饿死的宗人。

朱祐樘知道现在的朝廷财政养如今这帮宗藩是没有多少压力,但他始终相信发展才是硬道理,所以希望将这帮宗室引到经济发展这辆战车上:“礼部令,先有宁王兴事于江西,又逢崇王远控宫火,宗藩一脉不可不防!力少赐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制《藩宗新例》削禄米,裁宗人,太宗正统皇帝近亲三代不限宗人,逾四代则限人数,最高者不可超一千五百人,余者赐金归农商!”

面对宗人的潜在问题,他准备让礼部草拟一份《藩宗新例》,此次的重点并不是削减禄米,而是要削减宗人数量,特别对每座亲王府的人数制定上限。

宗藩的弊病并不是一开始便存在,而是存在一个慢慢演化的过程,毕竟最初的亲王仅仅二十五位,而到了明朝末年宗人的人数声称近百万。

朱祐樘打算建立一个白名单,对已经属于远亲的宗人进行考核,而那些每年仅仅只能领取四百石禄米的宗人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支持他们进入商业领域,不过不许考取功名。

除此之外,则是太皇太后的事情终究出现了后遗症,一些不和谐的声音纷纷出现。

随着周太皇太后的事情在民间发酵,虽然很多百姓向着自己,但他这么多年以来的改革同样得罪了一大批的旧权贵,自然有人要趁机给自己扣下屎盆子。

像山东孔家最近颇为活跃,竟然对自己这个不孝的皇帝进行了明目张胆的攻击。

孔府遭到朝廷的打压,当年因虚报灾情骗取赈灾款,遭到朝廷的打击。不仅损失了金钱,亦让孔府脸上无光。

朱祐樘的笔并没有落在奏疏上,而是在旁边的空白处写下一段颇有现代味道的话:“让子弹先飞一会吧!”(本章完)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独治大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独治大明
上一章下一章

第550章 南宫有禁,帝国有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