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0章 0925【太子伴读】

第930章 0925【太子伴读】

第930章0925【太子伴读】

大明皇家猎场实在太小,狩猎活动仅持续两天。

其中有半天时间,还是军队在布置,根本没有真正去打猎。

田猎结束,一切照旧。

被踩坏庄稼的农民,得到一笔青苗赔偿费,开始忙碌着补种杂粮和蔬菜。

个别邦国的使者,带着回赐礼物离开洛阳。

更多使者却是选择留下,继续跟大明官员交流,经常能在洛阳街头看到异国面孔。

太子朱洋回到东宫,居然自发加强武艺训练。

朱铭得知消息,把儿子叫来问道:“听说你每天加练骑射一个小时?”

朱洋回答:“孩儿在狩猎时,表现不尽如人意。”

朱铭说道:“其实已经不错了。毕竟那是骑马射箭,目标还是奔跑的活物,而且你年龄尚幼力气不足。”

“总不能给父亲丢脸。”朱洋埋头道。

朱铭哈哈一笑:“若你对此感兴趣,可以继续保持。如果不感兴趣,那就没必要了,还不如多了解军略和地理,皇帝又用不着亲自冲锋陷阵。”

“孩儿明白,”朱洋解释说,“大明及周边邦国的地理,孩儿已大概知晓。”

朱铭说道:“知晓大概便足矣,不被群臣轻易蒙骗即可。”

朱洋说道:“如今众正盈朝,中枢与地方皆贤臣,他们是不会欺君的。”

朱铭收起笑容:“你真这么想?”

“有哪里不对吗?”朱洋感到疑惑。

他的年纪太小了,见识也太少了。

从小到大,身边都是“好人”,教他读书的也都是大儒,导致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过于美好。

朱铭告诫道:“记住,是人就有私心,不能完全相信任何人。”

朱洋问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果不能相信任何人,那么还如何任用官员治理国家?”

朱铭叹息说:“这句话你理解错了。”

“请父亲解惑。”朱洋坐着等待聆听教诲。

朱铭详细说道:“人是复杂的,事也是复杂的。就拿江西的田政来举例,大明开国好几年,江西田政一直难以改革。难道是所有的江西官员,都跟大族勾结欺骗朝廷吗?”

朱洋摇头:“不是。江西田政改革阻力太大,而朝廷又一直催促,所以江西官员只能期瞒朝廷。”

朱铭循循善诱道:“为何那魏良臣就丈田成功了?”

朱洋认真思考道:“魏先生敢做事、能做事,不怕得罪大族。又有王命旗牌在身,地方士绅难以抵抗。”

朱铭笑问:“所以,你懂什么叫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了吗?”

朱洋若有所思,却又茫然摇头。

朱铭说道:“越重大的事情,官员办起来就越困难。皇帝需要一以贯之的支持,千万不能半途而废。”

“选这个办事的人很重要,如果你担心其品行或能力,那从一开始就不要用他,因为你自己心里都没底。这就叫疑人不用。”

“一旦选定办事之人,不管有多少流言蜚语和反对声音,也要继续坚定的支持他。这就叫用人不疑。”

朱洋下意识点头,随即问道:“但如果这個人真做错了呢?难道还要一直支持他?”

朱铭问道:“老师有没有给伱讲王安石变法?”

朱洋回答:“讲了。老师说王安石改革本意是好的,但用人不当,且法条有误,因而变法失败。”

朱铭叹息:“当时的皇帝,就违背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王安石变法期间,当然不可避免出现错误,但皇帝要做的是勒令其做出调整。甚至即便是错了,也要坚持错下去,而不是向那些旧党妥协。”

朱洋更加疑惑:“错了也要坚持?那岂不是会搞得天下大乱?”

“变法的本质,是重新分配利益。变法之所以困难,是既得利益之人,串联起来阻止变法,”朱铭说道,“皇帝又不是神仙,哪搞得清变法之时,哪里是真错了?哪里是假错了?哪里是故意有人把对的变成错的?开弓没有回头箭,错也要继续错下去。错下去所需承担的后果,比瞻前顾后、左右摇摆要轻得多。”

“这……这太复杂,孩儿着实不明白。”朱洋已经有点晕了。

朱铭说道:“你经历得太少,没有受过挫折,自然想不明白。这很正常,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你只需记住,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办得圆满,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心思和利益。人与事,能整体向好即可,不必过于苛求完美。但你在心底要划一条线,谁敢越线,决不轻饶。”

“是,”朱洋迷迷糊糊回答,随即又问,“胡先生是正人君子,难道他也会因为私利而欺君吗?”

朱铭笑道:“欺君倒是犯不着。有本事的人,很多都有大志向。胡安国的志向,无非是致君尧舜上、赢得身后名。他这种人比较纯粹,但纯粹不代表着他没有私心。他也会提携同乡和亲友,提携跟自己学术相近之人,并且因此结成自己的小团体、小派系。这很正常,如果不培植亲信,平时还怎么做事?”

这段话朱洋听懂了。

朱铭说道:“如果胡安国大权在握,他的亲信党羽就会越来越多,甚至是多到可以称为朋党。这个时候,如果有另一位大臣,也有自己的朋党派系,就很容易跟胡安国产生矛盾。或许两派的领袖都是君子,甚至他们私交莫逆,但他们真能阻拦党羽相争吗?发展到那种地步,就已经跟个人无关。派系的整体利益,会推着派系领袖做出选择,甚至有损社稷也在所不惜。”

朱洋点头道:“王安石和司马光便是如此。”

朱铭说道:“是该给你选太子妃了,孟昭的第三女颇类其母,你祖父和母亲都非常满意,选个日子给你安排大婚。另外,朱罗国王进献三位少女,最年幼的一个,也赐给你带走吧。”

“孩儿全凭父亲做主。”朱洋认识未来的妻子,小时候经常一起玩,他对未来太子妃的印象不错。

至于朱康的正妻豫王妃,却是黄龟年的第四女,去年就已经完婚了。

说起来,黄药师家的四女儿,闺名还是朱铭帮忙起的。嗯,叫黄蓉……

南印度的朱罗国王很有意思,不但送来三位少女,还送来一个林伽派高僧。

高僧和少女是配套的,可以传授给朱铭一种修行秘术。

正是你们肮脏脑袋里想的那种秘术!

朱铭痛快把三位少女收下,却懒得跟高僧深入交流。

年龄最长的少女,朱铭自己笑纳。

剩下两个,则赐给朱康和朱洋。

皮肤都挺白的,血脉极为复杂,不知混血了多少代。

身为太子,朱洋还是个处。

他从父亲那里离开之后,回东宫认认真真读书。身边还有几个伴读,都是从太学和军校里选出的佼佼者。

伴读两年就得更换,让太子多接触点人。

目前的五位伴读,分别是:王重阳、黄万顷、石志宁、袁昂、李焕之。

王重阳的年龄最大,再过半年他就要被换走。

石志宁却是个女真人,原名纥石烈志宁。他在翰林院协助整理金国史料,由于学问进步极快,被推荐到太学去读书。

袁昂是唯一的军校生,每旬只陪太子读书三天,而且学习内容多与军事有关。

“拜见殿下!”

正在闲聊的五个伴读,听到侍卫的喊声连忙去迎接。

朱洋招呼他们进屋坐下:“我刚才被陛下召见,有些圣训教诲不太明白,你们且一起讨论讨论。”

众人一听说皇帝教育太子,连忙端正坐定。

朱洋也不是傻瓜,什么不要完全相信任何官员,这种话他是不可能说出来的。还有胡安国培植亲信,他也不跟伴读们讲,只大致复述一遍朱铭的话。

“为何明知错了,却也要坚持错下去?这里我最为疑惑。”朱洋说道。

王重阳说:“我等不敢妄自揣测圣意,只说说自己的看法。当时急于变法,是因为国库空虚。而国库之所以空虚,是因为权贵、士绅、巨贾盘剥侵占。变法的目标,无非是把被侵占之利,还归给朝廷和百姓。”

“变法派当中,有很多属于投机之辈,他们胡乱作为以谋取私利,关键时候甚至可能首鼠两端。”

“而守旧派却更团结,为了保住私利,有些人甚至会故意破坏变法,即便危及天下也在所不惜。”

“想要变法成功,新党必须彻底压住旧党,双方根本就没有缓和的余地。因此即便改革法令有错误,即便有变法官员谋取私利,皇帝也必须始终坚决支持。错了也要支持,不能让旧党借题发挥。否则两党相争,错误会越来越多,错误会越来越严重!”

朱洋觉得有点道理。

石志宁说道:“金国还没创立的时候,就一直在变法改制,直至国灭也没完成。我的老师,是完颜宗翰那一派的。老师曾对我说,金国制度初创,粗鄙简陋,必须改革。但怎么改,他跟完颜宗磐一派矛盾极多。到最后,老师明知是错的,却还要一错到底。”

“为什么?”朱洋问道。

石志宁道:“因为我的老师和完颜宗翰,他们这一派不甘任人鱼肉。”

朱洋问道:“即便导致金国灭亡,他们也要一错到底吗?”

石志宁道:“因为如果不一错到底,金国必然覆灭得更快。他们那一派,是金国军队的中流砥柱。改革如果损害了他们的利益,最精锐的金兵就全部军心涣散了。甚至,有可能激起各部叛乱,不用大明杀来都要四分五裂。变法改革的前提,是某一派彻底掌权之后的事情。”

朱洋点头道:“这样说我就明白了。”

袁昂扫了一眼时钟:“殿下,今天学习骑兵后勤,需要前往天驷监马场。差不多到时候了。”

朱洋笑着起身:“诸君都是我的良师益友,且一起喂马添料去。”

(本章完)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北宋穿越指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北宋穿越指南
上一章下一章

第930章 0925【太子伴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