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2章 0937【吾乃大唐皇室后裔】

第942章 0937【吾乃大唐皇室后裔】

第942章0937【吾乃大唐皇室后裔】

黎府。

黎禐叫来儿子询问:“咱们家的族谱还没编好吗?”

黎松回答说:“正在做旧,还需要些时日。”

“让他们快点!”黎禐有些焦急。

黎禐的曾祖,正是黎朝开国之君黎桓。

李氏篡位之后,黎氏也死了一些,但还是在新朝繁衍下来,黎禐甚至做了李朝的驸马。

黎禐捧着厚厚的族谱,跑去觐见朱康:“叩见王父摄政王殿下,臣在黎氏老宅当中寻到一本族谱。”

慕溶说道:“我布置在京城的探子,日夜奔驰快马传来的消息。”

朱康惊讶打断:“你有那么多女儿?”

“兄长,国主死了!”慕溶飞马赶来。

黎氏族谱一出,朝野震动!

慕洧皱眉道:“李察哥恐怕容我们不得,奈何你我之子都在京城做侍卫(变相人质)!”

一路见闻和遭遇,皆被详细记录下来。

黎禐说道:“臣有八子十二女,皆未夭折。若能为殿下诞生子嗣,也肯定不会夭折。”

……

水军那边更扯,安南在江里下暗桩,拔除暗桩居然用了两个月。

他们必须攀附一颗大树,否则家族难以生存。

族谱写得明明白白!

尤其是那些世家大族,很多族谱都有中国祖先,并且喜欢往五姓七望靠拢。

黎禐解释道:“当时只追封了四代祖宗,如今找到老宅族谱,才知我黎氏从初唐就迁来安南。我黎氏一族,也是华夏之人啊!”

谢洪建议道:“其余籍贯不管,祖籍在两广和福建的,可以约好了一起坐船去。朝廷只负责免费运送到几个港口,剩下的寻亲路程靠他们自己。”

“糊涂,”慕洧说道,“若能助大明灭了西夏,以前那点事情算什么?更何况,大明边军你又不是没见过,几十个骑兵把我们几百人杀得落荒而逃。如此强军,西夏挡得住吗?我们的部落又在边境,一旦两国开战,首先被打的就是我部!”

历史上,慕洧、慕溶被逼得投靠金国,但被李察哥抓到了全部处死。

如此扯淡的规定,安南大臣竟也遵守,可见有骨气的真没几个。

慕溶犹豫道:“但大明诱招我部奴隶,我们曾越境去抓奴,还跟明军打了一场。我们如果投过去,大明就不记仇吗?”

他们的祖宗,跟范仲淹还有过交集。

他让人誊抄一份族谱,又写下泉州见闻录,风风火火回到安南。

谢洪趁机大肆宣扬,还请来一道诏书,在全国张贴大告天下。趁机落实科举改革,把《交趾志略》列为必考科目。

当李阳贞、黎禐先后拿出族谱之后,没族谱的临时瞎编,有族谱的开始寻亲。

他们也不管自家族谱是否真实,纷纷请求前往祖籍访亲,而且还要大明和安南朝廷报销路费……

北宋在前一年七月就准备打仗,拖到次年三月才率军出发,完全没搞清楚安南的气候。

“善。”朱康立即同意。

黎禐的心思很简单,把三个女儿都改嫁给朱康,还想把未成年的第十二女也嫁给朱康。

朱康不置可否,只评价说:“厉害!”

不论黎朝,还是李朝,全搞黄袍加身那一套。

就在朱康推广《交趾志略》时,西夏的王宫戒备森严。

历史上,三人的死亡时间,相差仅隔一年。

而且,黎氏始终被李朝打压,主宗子弟只能做闲官,根本发展不起来自己的势力。

慕洧一惊:“消息属实?”

于是乎,李阳贞又跑去泉州李氏祠堂。

而且寻亲过程异常顺利,在泉州府晋江县安海镇中蔡乡,李氏祠堂如今依旧香火旺盛。

事实上,如果北宋准备充分一些,赵光义早就把安南收复了。

兄弟俩派人去联络萧合达,谁知萧合达的信使却先到了。

……

慕溶说道:“应当告知族人,随时警惕大军来袭。”

但地方正在酝酿叛乱!

不仅有辽国遗民萧合达在阴谋叛乱,还有吐谷浑的慕氏兄弟。

你还别说,这种事情在安南传播极快。

智明王李阳贞最积极,亲自坐船跑去福建。

一旦大明吞并安南,那他们就成了前前朝王族,将彻底失去最后一点政治作用。

萧合达先叛乱被诛杀,慕氏兄弟还没来得及叛就遭捕杀。

黎桓趁着小皇帝才六岁,勾搭上了太后,自封为副王。又因为赵光义出兵,他高喊着率军抵抗,刚出京城就披上黄袍。

朱康莞尔笑道:“黎氏当初掌国安南,不是已经追封过几代祖宗吗?当时也没说从中国而来啊。”

其实这种事情,他们早就在做。

他害怕啊!

他的老祖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十四子、曹王李明!

鬼知道这种族谱靠不靠谱,但李阳贞却是当真了。

当地官员、士绅和商贾,都热情款待李阳贞。还有李氏商贾趁机谈生意,李阳贞一口答应,欢迎老家的族人去安南经商。

主将先打了一场大胜,让其余将领赶紧带兵跟上。结果诸将不趁着旱季尾巴进军,硬要留在原地等水军杀来合兵。足足拖延七十多天,硬拖到最热最湿的季节,将士因湿热环境病死无数。

他们在西夏有自己的地盘,一直为西夏提供战马。

“臣一定尽心保管,”黎禐说道,“臣之长女,已改嫁给殿下为侧夫人。次女、季女还请殿下一并收纳,可怜她们在宫中寂寞。臣其余诸女皆已嫁人,但有第十二女待字闺中,殿下若是有意……”

这货到处显摆自己大唐皇室后裔的身份,朱康听到消息置之一笑,乐见其继续大肆宣扬此事。

安南李朝开国君主李公蕴,是晋江安海李氏李淳安的次子。他们原本不在安海镇,是做生意搬到那里的。李公蕴的哥哥李公藻,没有随父出海,留在那里成为安海李氏始祖。

大理国也是如此,那些家族也有中国祖先。要么是汉唐某将军的后代,要么是汉代某文官的后代,甚至还有自称是汉唐宗室的。

慕氏乃慕容氏的简化,来自吐谷浑王族。

朱康问道:“这是大好事,但靡费过多。”

一时间,安南朝野上下,皆以中国血脉为荣,掀起一股编修族谱的热潮。

李阳贞本身是跑来演戏的,结果到了李氏祠堂,看到那些祖宗牌位,甚至看到祖爷爷的牌位,顿时就跪在那里哭泣祭拜。

黎氏属于前朝王族,跟李朝王族通婚属于政治合作。

朝堂势力基本没变,李仁忠依旧是文官之首,李察哥依旧是武将之首。

只有这样,才能彰显他们血统高贵、源远流长。

数日过去,黎氏“族谱”做旧完毕。

既然黎氏如此贴心,朱康自然有所表示。

这样的出兵时间,正好赶上又热又湿的安南雨季!

打仗时,北宋将领的操作也很迷惑。

族长拿出族谱说:“我们是泉州李氏的分支,那边还有更大的祠堂。”

李乾顺前后卧床大半年,中途病情好转过一阵,甚至能够亲自去上朝,如今终于是扛不住了。

尤其是那些不得志的士子,更愿意相信自己是汉人后代,更希望安南能够回归中国。因为回归之后,他们的发展空间更大,说不定就能考试做官呢!

安南科举被大族把持,只比高丽和西夏要好一些,寒门士子很难爬得上去。

范仲淹拉拢慕恩及诸族酋长,赏赐衣物和钱帛,试图让慕氏帮着北宋打仗。

朱康点头道:“原来如此,这本族谱可要妥善保管。”

……

黎氏三姐妹,就是当时一起入宫的。

原来黎氏、李氏连续两代安南王朝,祖上竟然都是中国人。

而大明和朱康,就是那颗大树。

朱康只娶了老大,如今老二、老三还在宫中守寡呢。

此后,隔三差五举办宴会。

为此,黎氏甚至伪造族谱,把祖宗变成南迁的汉人。

他把在宫中守寡的黎氏姐妹,通通给娶了。不过黎禐的第十二女,朱康却没有笑纳,而是嫁给韩京为妾。

十五岁的李仁孝继位,生母曹氏为太后。

慕洧转身看着东方:“如果李察哥真容我们不下,就只能举族投靠大明国了。立即派人联系萧合达,他也跟李察哥有仇怨,可以约好了一起投明!”

李阳贞在泉州李氏的族谱上,还发现一個非常劲爆的消息。

慕洧、慕溶两兄弟,因为不投靠李察哥,因此得到李乾顺的提拔。如今李乾顺死了,李察哥自然要动手。

死去的安南国王李阳焕,荒唐到了什么地步?他不准大臣嫁女儿,必须他亲自选一遍,挑剩下的成年女子才能嫁人。而当时的未成年女子,此后一直不能出嫁,直到他下次再选妃为止。

然后黎桓派人诈降,北宋主将此时已经很着急,带着少量兵马就跑去纳降。然后,北宋主将被包围杀死!

赵光义大怒,把带兵将领全砍了,被迫承认安南独立。

每次宴会到一半,他就让仆人把族谱拿出来,指着族谱说:“我乃大唐皇室之后,先祖是太宗皇帝第十四子。谁敢再言我曾祖是商贾篡位?大唐皇室后裔,在交趾做国王算篡位吗?交趾本就是大唐疆土,被那些藩镇宵小裂土割据,我家曾祖只是收回大权而已!”

紧接着,西夏边境起义军四起,韦州、静州、定州多个部族造反。

造反的原因很简单,连年天灾得不到赈济,边境部落已经快活不下去了!

(本章完)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北宋穿越指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北宋穿越指南
上一章下一章

第942章 0937【吾乃大唐皇室后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