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恰同学少年
同桌看着花子涛,老狗般的坐在那里,没有一丝急切的样子,不由得好奇道:“我说花子,你怎么一点不着急的样子,老虔婆可是说了,写不完不叫下课,你就不害怕吗?”
花子涛看了同桌娄十里一眼,道:“说了多少次了,不要叫我花子,再喊我花子,别怪我翻脸。”
娄十里嬉皮笑脸的,看了看花子涛,又接着道:“不要这么小气,绰号而已,你看大家都叫班长‘黄毛猪’,班长不也没生气吗。”
花子涛没再理会同桌,俩人同桌两年多了,要是为这点事情生气,早不知打多少回了。
而且同桌别看长得猥琐,但是人品不错,经常给自己打掩护,为此,没少被班主任邹老师收拾。
想到这里,花子涛从作业班上撕下一张白纸,拿起手里的钢笔,在纸上面写下了几个大字“沁园春”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写完以后,花子涛将纸笔倒扣,只等老师来收。
花子涛看了眼娄十里,那货还在那里趴着咬笔头呢。花子涛也没理这货,自顾自的等着下课铃声响起。
很快到了下课时间了,老虔婆站在讲台上,看着下面的一众,得意洋洋的道:“有谁写完了,可以交上来,交上来的可以出去活动,没写完的继续写。”
花子涛扭过头,看了看班里的其他同学,一个个或作沉思状,或在低头急书,没有一个写完的交上去的。
又在凳子上坐了两分钟,看到还是没有人上去,花子涛也不等了。直接站起身来,拿起写好的文稿,在上面书上自己的大名,只是他签名时手有点抖。
毕竟这是原时空,那位伟人的作品,自己抄起来,难免有些心惊胆战。
花子涛交上作品,转身走出教室,老虔婆看了,有些奇怪。
虽然平日里,花子涛语文成绩还不错,在班里一直是前二的存在。但是这可是写古诗词,需要深厚的文学功底。
这家伙这么快就交上来,不会是为了早下课,故意糊弄自己吧。
想到这里,钱老师拿起花子涛的稿子,仔细的看了起来。
沁园春
“看来是写了一首古词,不过只有词牌名,”老天婆看了后,暗自评论道。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到这里,钱老师觉得还有点意思,不像是糊弄自己的,于是接着往下看。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钱老师越看越觉得,写的不错,她自己也难有这种文笔,于是忍不住继续看下去。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这几句一看完,老虔婆忍不住要赞出口了,虽然她自己,写不出这样的文笔,但是作为语文老师,基本的鉴赏能力还是有的。
这上阙几句话,就描绘出了,深秋时分,作者站在橘子洲头,看着北去的湘江,用一个看字总领了一下几个短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
描绘了一幅立体的湘江秋景,而最后三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下子将作者由写景升华到了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该由谁来主宰,表现了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钱老师不用看下阙,也知道这首词,绝对不是一个初三学生,能写出来的,但是她还是决定,将整首词看完。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钱老师一口气看完下半阙,却是更加的吃惊了,这下半阕更加的壮志豪情,有胸怀天下之气。
反映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蔑视曾经的反动派和一切腐朽的统治阶级,更展现了一群青年,才华横溢,奋发有为,将反动派视为粪土,勇于担当大任的激情。
钱老师看了一遍还不过瘾,又从头开始,重新看了一遍,怎么看怎么佩服,但是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初中生,能写出的。-
钱老师想找花子涛问一下,这到底是在那里抄来的,为什么她从来没有见过。
能写出这样水平的人,绝对是诗词大家,不可能是默默无闻的人,只其中的气势,就不是普通人能有的。
正在这时,花子涛从外面上完厕所,返回教室。钱老师看到花子涛回来,急忙让花子涛和她出来一下。
到了门口,钱老师劈头盖脸的开始质问:“花子涛,你快说一下,这首词你是在那里抄的。你放心,只要你实话实说,老师不会惩罚你的,这首词,不是你这个年龄的人能写出的。”
花子涛看了钱老师一眼,对她的印象,有了一点改观。能够一眼看出,这首词的绝妙之处,而且又能判断出这首词,不是普通人能写出来的,钱老师的鉴赏水平,还是可以的。
但是不管怎么样,坚决不能承认是抄袭的。这首词,是前世那位伟人写的,伟人的胸襟和气度,自不是他这样的小人物能有的,伟人的文笔,也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
想了想,花子涛把提前准备的说辞,拿了出来:“老师,这首词确实是我写的,但是这首词,是前段时间,我看了电视剧《恰同学少年》,有感而发才写出来的。”
这个世界也有伟人存在,央视专门为了纪念伟人,拍了一部电视剧《恰同学少年》,描写的正是伟人年轻时,和同学在湘江边上求学,以及参加革命的事情。
听了花子涛的话,钱老师倒是想通了很多,看电视剧有感,借助伟人的口气,写出的这首词,这样解释还算能说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