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博山经
“秦玄羽同志,我代表749局再问你一遍,以上陈述是否属实?”
灯光摇曳,伴随着袅袅烟丝,审讯室里那忽闪忽闪的灯光拍在我的脸上,带给我的那种恍惚感,仿佛置身于梦境之中,久久不能醒来。
我抬头望着天花板,用石灰所粉刷的白色吊顶,仿佛一针清醒剂,将我从自己的思绪中拽回了现实,我抬起右手,清抿香烟,片刻后吐出一个烟圈,看着它缓缓飘升,然后逐渐消失,心中充满了惆怅,停顿几秒后,淡淡回应到:“是的,以上陈述均为事实,我为我所说的话负责!”
“除了以上内容,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坐在我面前的年轻军官声音明显提高了几分,眼神变的更加锐利,好像能够看透一个人的灵魂。
我看着眼前身着绿色军装的年轻人,不由的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候的各种经历,不免心中一紧,鼻子一酸,眼睛止不住的湿润起来。是的,能做到这些我这一辈子也算是问心无愧了,我看着桌上放着的大盖帽,上面的国徽在灯光的照耀下,反射出的光芒仿佛能刺穿人的心灵一般。
“同志,我能看看刚才的询问记录吗?”,我小心翼翼地说着,并不断用试探的眼光看着眼前的军官。
年轻的军官没有再说什么,将手中厚厚的一摞资料推到了我的面前,我接过来看着上面那一张张的照片,那些熟悉的笑脸,那些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名字,心中五味杂陈,不知不觉间竟开始潸然泪下······
我叫秦玄羽,用以前的话讲我的职业是淘沙官,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盗墓贼。我的一生可以说是跌宕起伏,而我的故事还要从我祖上说起。
······
清朝末年,位于陕西咸阳城内的街道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在靠近城门约百步处,一面红底黑字旗显得极为特殊,只见黑色的旗底上写着三个烫金大字“半仙秦”,这就是在当时赫赫有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风水大家秦玄礼的摊位。
说是风水大家,可能并不是很贴切。因为这秦半仙,既没有雄厚的家底,也没有太多的江湖人脉。之所以这么叫,得益于此人真有两把刷子,据说曾帮助当时的陕西巡抚曹鸿勋处理过棘手的军费问题而出名,所以当时道上的人都给他起名“秦半仙”。
要说起这军费问题,可以说是历朝历代都永远都绕不开的话题。清末那会,国库吃紧,钱基本被当时的老慈禧给挪用修了公园了。面对西方列强的洋枪洋炮,大清的军队基本只有挨打的份,没有还手的力。再加上国内起义不断,新思潮的传递,朝廷迫切需要银子来改革强军、镇压逆党。
当时各个省份的这些个钦差大人,所有人都意识到如果能给朝廷解决银子问题,那必然会受到老佛爷的赏识,自己的仕途必然会顺利很多,所以当时各省的官员都想尽一切办法搜刮民脂民膏,给自己谋求升迁的资本。
可是江南地区,历来是经商不断,千百年的积累,财富可以说是堆积如山。但是,西北地区像是陕西、甘肃等地没有好的经商条件,多年来依旧是积贫积弱,想要给朝廷解决银子问题说到底是难于上青天。
可是这陕西巡抚曹鸿勋是个脑子灵光的人,他明白这西安从古至今就是帝王之都,无数权贵富商们真正的家就在自己的脚下,可以说自己是守着一座金山等着自己来挖掘。但是,正所谓富贵险中求,求时十之九,这陵墓中充满了机关毒虫,
想要得到里面的宝贝,那也绝非易事。
这曹鸿勋自己不敢带人下去取,那应该怎么办呢?于是他想到召集能人异士,让他们代替自己去完成这份特殊的工作,遂面向社会发榜求贤,让那些个在盗墓探穴这方面有一技之长的人到自己这报道,并给这些准备下地干活的人起了个响亮的名号“大清淘沙官”,并赐予一枚特殊的官印,而在这群人之中,便有这个秦半仙。
要说这秦半仙到底能有多神,这么跟您说吧,此人早年间据说被一高人挑中,传授寻龙点穴之术,后因悟性极佳,根据前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经历,写出了震惊蓝道的《博山图》。
有道是看地认龙,龙起于山。但凡想要看清龙脉,先要认清其祖山起于哪里,祖山至结结穴之处,有的绵延数里,数十里,数百里。不论龙脉的长与短,起始的祖宗山一定要巍峨挺拔,俊秀而高于群山之中。如鹤立鸡群,蜿蜒起伏,穿帐过峡有山脉护卫迎送,其过田,过水,过平原等气象,均要看看是否活跃有生气,最怕臃肿蠢直。
这秦半仙靠着这本博山图,能够精准的定位墓穴所在位置,加之高人传授的其他下地技术,每次下墓必定满载而归。这秦半仙因本事过硬,很快便受到曹鸿勋的赏识,由原先一个打下手的小喽啰迅速提拔为淘沙官队伍的头领,带领手下近百名兄弟整日盗墓破局,加官进爵,好不威风。
正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这秦半仙知道自己所做之事有损福荫,欠的债早晚要还。但是没有想到报应来得如此之快,在一次下墓行动中被一股无名妖风所伤,染上恶疾,被抬回家中静养。
这秦半仙生前有一子,命日秦玄武,孩童时甚是顽皮,无论自己如何教授观山寻龙之法,均是两耳不闻、双目不看。在自己病入膏肓之际,看玄武依旧没有慧根初开的样子,无法继承自己的衣钵,不觉锤头顿足,后悔不已,一时间气血攻心,满口胡言乱语,进入癫狂之状,不到两天时间便一命呜呼。
家里人在埋葬了秦半仙之后,将其生前所撰《博山图》交到秦玄武手中并反复叮嘱其勤学善思,早日顿悟其中要领,重新担任大清淘沙官。
然而,这秦玄武人如其名,对于念书一事没有丝毫兴趣,整日只会打架斗狠、饮酒作乐,二十多岁了依然没有任何责任心。但所谓傻人有傻福,这秦玄武因没有掌握观山寻龙的秘术,被当时淘沙队伍除名后,反而没有受到日后国民政府的清算,也算是歪打正着捡回一条命。
虽然在清算期间躲过一劫,但是后来日本人入侵中国,国民政府需要大量青壮年加入军队,秦玄武没有躲过这一次,被政府当做壮丁充军。
当时的国民党军队大多都是由旧军阀和地痞流氓所组成的杂牌军,很多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恶习,嫖娼的、赌博的、抽福寿膏的、倒卖军火的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
这秦玄武从小没有念过多少书,对很多东西不懂,看到自己所在的部队很多人都有抽福寿膏的习惯,以为是在吸什么了不得的好东西,没有经得住诱惑,也染上了这一恶习,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来维持每天的福寿膏花销,秦玄武一开始先是变卖家中值钱的行当,大到梨花木的床榻,小到精致绝伦的鼻烟壶,没有一个能逃过他的魔掌。这秦半仙辛苦一辈子倒腾到的好东西,被他不出两年时间就给嚯嚯的差不多了。
到了最后,家里值钱的东西都没了,秦玄武又毒瘾发作,全身犹如万蚁啃食疼痛难忍,便开始打起了自己媳妇文娟和儿子玄羽的主意,准备将文娟卖到青楼,换点钱继续去快活。
所幸他的计划被其叔叔给发现,及时救下了文娟母子,并将家中还有点价值的东西盘点后,交于文娟并给了点盘缠让远走高飞,离开这是非之地。而在这些有价值的东西中,恰好就包括了那本价值连城的博山经,只是这秦玄武没有见识和文化,在变卖资产时认为这是破书一本,没有当一回事这才有了后续之事。
后来,这秦玄武据说在一次战争中被炸断了双腿,抬下战场后,因伤口感染最终交代在了山东。而文娟母子几经周转后,还是回到了陕西定居,此时新中国已经成立,当时还乳臭未干的秦玄羽,此刻也已二十有三,正值年轻气盛又恰逢碰上国家上山下乡的号召,便义无反顾地加入到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