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桃花源
东晋太元年间。
武陵郡,太守府邸。
“哎哟!”
“大人,您大人有大量,饶了我吧,别打了!哎哟!”渔人痛苦残叫着,生怕多挨几鞭子。
“呵!老子今天打的就是你,王八崽子的,还敢要到老子我头上来了,老子是不给钱的人吗?老子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啊!狗奴才!”
丞尉越想越来气,拿起鞭子便使劲地打起了渔人,嫌不够过瘾便喊起人来。
“来人,给我继续狠狠地打!”
“太老爷,这就帮您上刑,您老人家就坐在一旁看就是的了,不要伤了身体!”
几个奴仆说完,便接过丞尉手中的鞭子,使劲地抽打着渔人。
“哦,哎哟!疼!呜呜!”
这几鞭子下来,渔人疼得差点都快说不出话来。
望着渔人身上一道接着一道的伤疤,丞尉这才较为满意地叫停了鞭打。
“呵呵,差不多也得了,下人永远是条鱼,腥了一锅汤。今天,老子我揍了你,是你罪有应得,你滚吧!我不想再看到你出现在我眼前!”
渔人缓慢地撑起身子,艰难地站了起来,轻轻地用斗笠拍打了几下衣裳上原先沾上的泥沙,崴着脚一步接着一步地向门外离开了。
“你聋子是吧?你!老子明明是叫你滚,你走干什么?哈!”
“老而不死,是为贼也。你这渔人多给我积点德行,少作孽!小心老子弄死你!”
丞尉一脸嫌弃地摆了摆手,恶毒地望向了渔人。
“是是是,您说的都对!”渔人回过头来,连忙作答。
“还不快滚!”
“嗯哼!”
渔人缓缓地缩起了身子,打起滚儿来,就如同在草地上嬉戏的小狗一样,丞尉的那两个胖孩子还时不时嘻皮笑脸地上前踢他几脚,就这样一直持续到渔人滚出太守府。
城里寂寞荒凉,四处长满了蒿草蒺藜。城里百余户人家,有些人因世道乱离都各奔东西。活着的没有消息,死了的已化为了灰烬与尘土。留下来的大都是些富豪官吏以及权贵。
家乡的旧路。出了城门后走了很久只见路不见其人,日色无光,一片萧条凄惨的景象。只能面对着一只只竖起毛来向我怒号的野鼠狐狸。四邻还剩些什么人呢?只有一两个老弱病残和一些宿鸟总是留恋着本枝。
临近年末,到了寒冬季节,白日变得越来越短促,漫天遍地的大雪,也都在这寒峭的夜晚停止纷飞了。
五更时分,远处传来的号角鼓声使人悲壮不已,天上的星星,倒映在浣水的河流中,倒影摇曳不定。
战乱消息传来,四野之内皆可听到千家万户连成一片的哭声,数处地方,响起了所唱的童谣。不管是诸葛亮还是公孙述,最终都会尘归黄土,因郊游或者亲友们的书信慰藉所引起的寂寥又算得上什么呢?
想到如此渔人越发地觉得悲哀,不知从何处捡来一根树棍,瘸着脚一步接一步地回家了。
不知走了多久,渔人才回了家。
妻子儿女见其如此狼狈,连忙将其搀扶回家。
…………
渔人妻子从破旧的家中翻了半天才寻到一瓶快要用完的药,细心地涂抹着他受伤的地方。
“孩子他爹,你被谁打成了这样?”
“别提了,前些日子我上郡上去卖鱼,丞尉爷见我这鱼好,便买了几条,让我今天去取饭钱,然后就………”
“唉,
别提了,多说无益,毕竟这世道乱了。过几天,啊不明天,我好些了就继续去捕鱼!”
“你这身子都没好,你就……”
“就什么?我是你丈夫,今天是这辈子都是,我看谁敢拦我,我说的!”
…………
第二天。
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收获甚多,几乎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哎,这下那俩娃一定会很开心的吧!”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
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仿佛隐约透着点光亮。
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
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
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明亮开阔了。
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
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
老年人和小孩儿们,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便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渔人都一一作了回答。
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
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
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
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
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
太守觉得很新奇,便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
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
南朝宋,永初二年。
九江郡,彭泽县。
“嗯,没想到这世间,竟有如此美好的地方!多谢仁兄能将此事告知于我。”
“不用客气!”
“那,在下就先告辞了,有缘再见!”
“嗯,好!元亮,慢走不送!”
那人站起身来,摆了摆?子,便算是行了礼。
其衣衫破旧不堪,长髯飘逸,腰间别一酒葫芦,虽落魄而不窘迫,不拘于小节。
回到家后,酒兴未退,便拿出纸墨,尽兴所为,几笔下来,飘逸且洒脱,且不失优雅,每一步独属的节奏。
“嗯哼,桃花源?哦有了!”
几分钟下来,便作了一副散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嗯,既与桃花源有关,那便叫做《桃花源记》好了!”
“该去睡觉噜!”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谆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
………
未曾被激情燃烧过的岁月,才不会被时间的灰烬湮没,也因为交往的意犹未尽才在彼此生命中留下经久不衰的情韵。
同样,桃花源的故事也充满了争议。
后世有北宋东坡居士苏轼者,曾作有《和桃源诗序》,语云:
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蜀青城山老人村,有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醯,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欤。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大概就是说,世上所传的桃花源这件事,很多都夸大其词。考察陶渊明所记载的,只说是先祖逃避秦朝的战乱来到这里,那么渔人所见的都是避乱人的子孙,不是其人,所以说并非那个秦朝人是不死的。又说杀鸡作为食物,哪里有仙人杀生的?以前说南阳有菊水,水质芳香而香甜,住了三十几户人家,喝那里的水都长寿,有的活了一百二三十岁。四川青城山那里有个老人村,据说五世同堂。道路极其危险遥远,活着的时候不知道盐和醯(xi,醋)而且溪水中有很多枸杞,它的根弯弯曲曲像龙和蛇一样,喝了那里的水就会长寿。近些年道路稍微通畅,逐渐能够接触到日常的调味品,故而寿命减短,所以这就和外面的人寿命差不多了。当武陵太守得知到了那里的时候,那里已经早就成为很多人争夺的地方。一般来说,天下像这样的地方很多,不单单是桃花源而已。
梦想是冰冷的枪弹都散落成花瓣纷飞,世界上所有的角落都同时阳光明媚,希望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