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招商大会
“李明府,是否容小女子近身观瞧?”回过神儿的王凝雪没有直接答复李陌,而是走到图纸前,仔细的观察了起来。
刚才整体观看已经够震撼的了,王凝雪越观察到细处越是吃惊。
尽管受基础条件所限,李陌对码头的设计一再精简,只是勾画了靠初唐薄弱的技术基础就能建设的样子,但已经超出王凝雪的认知太多了。
“明府,为何图中的码头也绘制了龙骨水车?”王凝雪指着一处细节问到。
“这个是靠水流力量传送货物的装置,有了它可以自动的给船只装卸货物,而不用靠人力背运。”李陌耐心解释到。
“为何码头、船只都堆满了木箱?”王凝雪继续刨根问底。
“这叫集装箱,灵感取自秦皇的‘车同轨、书同文’,箱长一丈三,宽高皆六尺七,方便货物运输。”李陌讲解着集装箱的好处,“商贾将货物装箱,马车运至码头,统一装船,船只运至接货码头,再由马车运至客商处。”
李陌的创意借鉴了当代的集装箱,集装箱最大的成功在于其产品的标准化以及由此建立的一整套运输体系,堪称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这高高的架子又作何用处?”
“这个是水力吊机,可以将集装箱自动装载至货运马车。”
“实在是太精妙了,这码头真是巧夺天工,单单这集装箱一项,就能节省数倍的劳工。”王凝雪紧盯着图纸,李陌设计的码头,比她运通号的码头强的不是一点儿。
“凝雪姑娘愿出价几何?”李陌再次抛出刚才的问题。
“不瞒明府,我们运通商号,先后花了十年在晋州建设码头,总投入不低于二十万贯。”
“什么?”这次换李陌惊掉下巴了。
一个码头就值二十万贯,眼前的王凝雪简直就是女土豪啊,他真想弱弱的说一句:“土豪,求包养。”
“明府不必气馁,可徐徐图之。”王凝雪安慰到。
她以为李陌是吃惊码头投入太大不好建设呢。
“五千贯,年内交付使用。凝雪姑娘是否愿意投入银钱?”李陌本来想说三千贯,担心王凝雪还价,故意提高了价格。
“明府此言当真?”纵使王凝雪纵横生意场合,喜怒不露于形,仍掩饰不住满心的惊喜。五千贯给一码头,就跟白捡的一样。
罗胖子看着李陌、王凝雪一来一往的交谈,就像是高手过招一样,大开大合,太刺激了,这么刺激下去,小心脏都受不了了。
“不过本府有个条件。”
“明府请讲。”
“码头除了自主经营,还要承担周边工坊的原料和货物运输,运费算市价的八成。”
“成交!”王凝雪不带任何犹豫的就答应了,按说这种超过千贯的投入,要经家族要员商议才能决定,无奈李陌开出来的条件太诱人了。
周边工坊的货物运输也是一笔稳定的生意,八成肯定是有盈余的。
“那我们稍后便拟定文书契约。”总算是有钱了,李陌悬着的心也稳了下来。
“李陌兄弟,不是说送我们一场富贵吗?不是都有吗?”罗胖子眼红的看不下去了。
“老罗莫急,这个砖瓦工坊是给你的,合作条件和码头一样。”李陌指着图中的一处位置说到。
“咳!兄弟,你不能厚此薄彼啊,砖瓦工坊有什么好搞的,还不如哥哥我掏粪呢!”罗胖子一脸的都是嫌弃,砖瓦工坊在大唐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物,
在他眼里,这生意太小了,没什么赚头儿。
“罗帮主此言差矣,陌贤侄设计的这砖瓦工坊一看就不是凡物。”姚仁礼眼光比较毒辣,一眼就看出这个砖瓦工坊也采用了大量靠水力带动的工具,可以成倍的增加产量,节省劳力。
“叔父说得不错,这个砖瓦工坊确实做了很多革新,不光产量是普通工坊的十几倍,更重要的是能省去半数劳工。”李陌耐心的给老罗解释。
“还有,等码头竣工后,本府会安排人在汾河上游探寻石炭、铁矿等原料。用石炭烧出来的砖瓦,会比现在坚硬三成不止。”
李陌穿越的太平县可是后世的晋西,方圆百里之内煤矿、铁矿、铜矿一个都不缺。
铜矿大唐有严格管制,不能民间开采,石炭和铁矿的经营相对就宽松多了。
“用石炭烧砖?”罗会听了没什么感觉,但是姚仁礼和王凝雪那可都是生意精,他们一下子就感觉到了李陌言语之间的商机,只是一时还不好判断前景。
石炭在隋唐已经有了小范围的应用,大都用于取暖,还没有大规模应用到工业生产中。
“是的,不光是烧砖,还有炼铁。石炭的火温要比木炭高出很多,炼出的铁也更加坚硬。”李陌一口气说了很多。
“而这个炼铁工坊,就是我想与叔父合作的内容。我们用船只将石炭、矿石运至炼铁工坊,练出来得铁以后太平会有大用。”
几人算是听明白了,李陌这几个工坊环环相扣,码头提供强大的运力,运来的原料满足其它工坊生产,而产出的成品,则可用于太平的建设或者再通过船运散到各地。
“今日叔父算是没有白来,可谓大丰收啊,贤侄你尽管折腾,叔父愿鼎力相助。”姚仁礼彻底被李陌的宏伟蓝图所折服,任凭他再精明,李陌的诸多规划也超出他的认知太多。
而且,姚仁礼很明白,李陌的野心远不止今天流露出的这一点点。
他不知道,此刻李陌只是为了填饱肚子,不再挨饿,活得舒坦才折腾的这一切。
经过几人详细的交流,最终,铁器作坊以五千贯、砖瓦作坊以两千贯分别达成了合作。
而李陌在三人的帮助下,分批获得粟米五千石,银钱一万两千贯,太平的饥荒算是初步解决。他来到太平县的第一次招商大会也算圆满完成。
几人签订完契约文书,李陌终于松了口气,压在胸口的一件大石算是卸了下来。站起身的那一刻,李陌感到一阵天旋地转……
同一时间,长安甘露殿。
李二正在和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段纶等人商议马上要到来的春耕。
连年的征战,大面积的干旱,让李二的朝政不堪重负。
“玄龄,截至岁末我大唐旱情如何?”李二皱着眉头询问。
“启禀圣上,去年,关内、河东、河北、河南均有不同程度的旱灾,尤其是河东各府,已经持续干旱三年,灾情甚是严峻。”房玄龄苦着脸回应。
“各府粮仓可有盈余?”李二继续追问。
“各地粮仓均报吃紧,尤其是河东各府,余粮都已不足千石,少数县府早已断粮数日。国库余粮也不足五千石。”房玄龄严肃的回应。
“去年秋末,绛州太平县,全县颗粒无收。更有明府李道同因饥饿而亡,其子李陌上任后,四处借粮,数日前绛州刺史上奏,明府李陌居然发动全县乡民四处讨饭,还被人取笑称其为‘叫化县令’。”杜如晦补充到。
“此事朕有耳闻,朝廷可有拨粮救灾?”李二关心有没有妥善处置。
“前明府李道同筹借粟米两千石,朝廷义仓划拨粟米两千石,已经消耗殆尽。”房玄龄回答。
“太平县春耕可有良种?”
“启禀圣上,口粮、良种皆无。”
“玄龄替朕拟旨,太平县灾情严重,即日起免除三年赋税,划拨良种五百石,力保今年春耕,期盼秋末有个好收成。”
李二说完,便继续和几位重臣商讨全唐的春耕大计,他不知道,自己随口这一说,让自己的国库三年少了足矣肉疼的巨额税收,间接也给李陌这个基建狂魔大大添了一把柴。
发生在朝堂上的事情李陌肯定不知,他已经迷迷糊糊的昏睡两天了。
昏睡中,他一直在做梦。
梦到自己睡在自家的床上。
“儿子该醒醒了,再不起床就赶不上网课了。”
“儿子,不要老玩手机,眼睛会近视的。”
“儿子,爸爸忙完就给你订肯德基,但要先完成作业。”
“……”
这梦境是如此的真实,满是柴米油盐,又四处透着甜蜜。
可惜遥远的空中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光晕,光晕中一个模糊的声音在不停的呼唤自己。
“明府,快醒醒。”
“明府,该吃药了。”
“明府……”
李陌被这个声音拉回了现实。
睁开双目,一个俊俏的脸庞就在眼前,居然是王凝雪。
“凝雪姑娘,你这是要包养我?”此刻,李陌分不清时空,也分不清梦境和现实。
“明府,你醒了。”王凝雪略显憔悴的美目充满了惊喜。
“我这是在哪儿,你嫂子快回来了,咱们这样不好。”李陌喃喃的说到。
“少爷,你这都糊涂了,你都尚未婚配,哪儿来的嫂子。”老管家德才的声音响了起来。
几息的时间,李陌才反应过来,自己早已身处大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