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一样幸福的童年

第十五章 一样幸福的童年

生活是平淡的,这时代没有电脑,更没有铺天盖地的网络,甚至连最普通的电视机都是异常少见,想要去了解外界信息除了看报纸和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之外,大多只能靠人们口耳互传了。

但生活同样也是丰富多彩的,虽然少了些许多熟悉的东西,依旧有不少令曹青感到新鲜惊喜的一切。

“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

“汤司令到,机关枪扫,热水瓶爆,癞蛤蟆跳,小巴辣子赶快逃……。”

“星期天的早晨雾茫茫,捡垃圾的老头排成行;老太一指挥,冲进垃圾堆,破鞋破袜满天飞……。”

“谁放的臭屁,震动了大地,大地的人们,拿起了武器,赶走了臭屁,臭屁跑到意大利,意大利的国王正在看戏,闻到了臭屁十分满意,命令全国一起放屁……。”

“小皮球,小小篮,落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

稀奇古怪,但又朗朗上口的儿歌声中,弄堂里的孩子一样玩的异常高兴,男孩子凑在一起飞刮片、叠纸飞机、赌香烟牌子(用拆开的香烟盒折的,不是八十年代中期风行一时的那种硬纸印刷品)、骑马打仗、弹玻璃弹、做弹弓、转铁圈、抽陀螺……。女孩子们唱着歌儿欢快地跳皮筋、踢毽子、造房子、丢沙包、过家家……。

这些游戏曹青小时候全都没玩过,在边上看了几次眼热不止,童心大起也赤搏上阵耍了几回。不过,他这种菜鸟水平无论是玩什么全都是垫底的份,尤其是撅着屁股笨拙地去抽地上的陀螺时,往往陀螺倒没抽着,好几回差一点儿就抽到了围观的其他孩子身上,惹得大家是一片哄堂大笑。

虽然游戏水平不怎么样,不过曹青没几天就和弄堂里的孩子们打成了一片,隐隐约约更成了他们之间的领头人物。这还得归功于妹妹小芸,每天享受哥哥为自己讲故事的她,没几天就带着要好的几个小朋友一起来听故事了,一来二去,曹青会编故事的大名就传遍了整个弄堂,惹得隔壁那些孩子们一个个都跑来了听。每当曹青傍晚接了小芸回家,再到吃晚饭之间的一小段空闲时间里,就在高强家底楼的天井空地,好十来个孩子都会很自觉地从家里搬来小板凳围着曹青排排座,认真地听故事,渐渐就成了忻康里的一景。

“哥哥,哥哥,你也吃呀!”小芸手里拿着包糖豆,吃得是眉开眼笑,小手举得高高的硬要曹青也尝一颗。

“哥哥刚喝完酸奶,不吃了,妹妹你自己吃吧。”曹青笑着摇摇头,拒绝了小芸的好意。

“不嘛不嘛,哥哥吃,哥哥吃嘛,哥哥要不吃我也不吃了。”

“呵呵,好好好,哥哥吃,哥哥吃噢。”实在拧不过小芸,曹青只能笑着张大嘴巴,乖乖地任凭她把糖豆塞进自己的嘴里。要说这糖豆还是曹青特意帮她买的呢,拿到第一个月补贴的他并没有把钱乱花,除了存起一部分外,悄悄地把剩余的用在了小芸身上。

每天接小芸回家的路上,曹青都会带着她先去离幼儿园不远的食品店去喝上瓶酸奶,本来他是想给小芸喝牛奶的,小芸现在还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但每天除了油水缺乏的饭菜之外几乎没有其它营养补充,曹青可不想可爱的小妹妹长大后营养不良,搞得像个弱不禁风的小豆牙般脆弱。可惜的是,这个时代牛奶除了申请办卡预订之外根本就买不到的,退而求次曹青就把牛奶给换成了酸奶。

酸奶也不错,尤其是现在的酸奶可比几十年后的好喝太多了,根本就不是超市里买的那种稀稀嗒嗒的破玩意。这年代的酸奶厚厚粘粘的,曾半固体状,白嫩嫩豆腐的样子,说是喝倒不如说吃更恰当点。

除了每天傍晚自己和小芸一人一瓶酸奶之外,曹青还会帮她买点零食解解馋,小芸最爱吃零食了,可家里除了些加了糖精能磕掉半颗牙的炒黄豆外,也只有怎么嚼都嚼不烂的山芋片了,说其是零食倒不如说是粗粮来得更恰当些,让小芸这么小的孩子去吃这种东西,不先说味道实在不怎么样,就连啃都得啃上老半天。

零食,这对曹青那年代的孩子来说是绝不会缺少的东西,但在这时代却是一种奢侈,物资缺乏的这年代,就连逢年过节吃个柿饼都会兴奋上一整天的孩子们,哪里会有二十多年后小皇帝们的那种幸福呢?

当然了,这些都是悄悄瞒着高强他们的,也是曹青和小芸之间约定的小秘密。见曹青“很听话”地吃下了自己喂下的糖豆,小芸这才可爱地皱着小鼻子嘻嘻笑了,然后再把剩余几颗糖豆用纸包好,小心翼翼地放进小口袋里。

“哥哥,刚才的酸奶喝的我好饱噢。”拍拍肚子,小芸笑嘻嘻地扬起小脸道。

“怎么了?你这个小坏蛋,是不是又想要哥哥背你回家了?”曹青伸手捏捏她的脸蛋,笑着问道。

“嘻嘻,哥哥真好!”这一套把戏小芸已经用了好几回了,嘻笑着点点小脑袋,蹦蹦跳跳地跑到了曹青身后。

“搂紧哥哥的脖子,我们走喽……!”

“噢噢!回家喽……!”

“啷啷啷,骑马到松江,小囡出来白相相……。”搂着曹青的脖子,小芸欢快地唱着童谣,两个孩子一大一小,嘻嘻哈哈地往家走去。可刚走了没多远,背后的小芸突然用力拉扯曹青的衣领,惊喜地抬起手指着远处大喊道:“咦!哥哥!哥哥!你快点看呀,枪!枪!那边有枪枪!”

************************************************************

冲榜期间,狂求收藏!推荐!

************************************************************

简单解释几句:

1976年是文革最后一年,那时候的确口语话的语录对话少了许多,不过为了突出时代气息,夜深特意把这些对话加进去,大家看后笑笑就行,别抓着我不放啊!

至于鱼和肉的问题,有读者指出大黄鱼是普通猪肉的1/2,这个价格是差不多的,我记得那时候应该在1/2到1/3之间,但是别忘记,买猪肉是要凭票的,而大黄鱼是不用票就能买的,那时候没有票据根本买不到东西,一切都要票据说话,那时候最好的工作不是当干部,也不是进大厂当工人,而是在肉联厂干,或者菜场里卖猪肉,因为这些岗位都有门路能搞到更肥的猪油(家里用油大多是肥猪油熬的).所以猪肉是条件好的人家才能经常吃,小老百姓平常吃的最多就是鱼,正好和现在相反了.

还有一个方面大家或许忘了,文革的上海可是四人帮的大本营,政治气氛比北京还浓厚许多,而且因为四人帮的原因,中央根本就插不进手来,直到四人帮打倒后这种情况才彻底改变.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岁月――重生在1976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岁月――重生在1976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五章 一样幸福的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