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新闻 新闻快讯3

第30章 新闻 新闻快讯3

明孝宗位面,经过一百二十五年的艰难维持,明朝官方纸币“大明宝钞”终于在商品货币经济中失去其作为货币作用。如今民间只用银和钱进行交易,宝钞犹如废纸。】

刚刚还在拿笔记笔记的朱元璋:???

咱的大明宝钞这就成废纸了?!

朱元璋不是不知道大明宝钞存在弊端,毕竟现在已经是洪武十二年了,在历史上明年他就会推出新的规定,努力维护宝钞的地位。

但规定是一回事,执行又是另一回事。

大明宝钞的使用制度从一开始就很奇葩,又不管不顾地随便加印,会贬值理所当然。毕竟大明又不是某世界流氓,能够随便印钱还不怕别人不买单。

“纸币?这又是什么东西?”

没有纸的朝代一脸迷茫。

造纸术发达但还没出现纸币的朝代则非常惊讶:

“纸还能用来铸币?那岂不是想铸多少铸多少?”

然后寅虎告诉他们别做梦了:

【自宝钞发行以来,问题连连。】

【明朝统治者忽略了货币与商品价值的关联,盲目印发宝钞,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大量宝钞流入市场,却没有对应的金银铜作为等价替换。当宝钞总面额大于贵重金属储备时,它便成为一张废纸。】

屏幕上出现几张大明宝钞的照片,可以看到上面写着的面额从一百文至一贯(一千文)不等,一共六种样式。

众人顿时了然,应该是标了多少价的宝钞就能兑换多少铜钱。这样确实比携带铜钱要轻便,难怪会被发明出来。

画面一转,是百姓拿着宝钞兑换铜币。当铜币库存大于等于宝钞面额时,兑换得很顺利,可当兑换的百姓多了,大家发现问题出来了。

聪明人恍然大悟:

“官府库房里没有那么多钱,但是外面手持宝钞的百姓还有很多。这些宝钞换不到钱,自然就成了废纸。”

“怪不得说纸币不能随便加印,需要和库存相当!”

管仲:…………

管仲此刻非常窒息,作为一个经济大佬,他完全受不了后世这种骚操作。

根本用不着看视频,以他的经济学素养,方才在听说明朝随便印钱的时候他就意识到问题所在了。

这也太乱来了!

管仲痛苦地闭上眼睛,后世人真就一点不懂这些还敢瞎折腾,胆子真大。

这叫什么?害怕外人靠经商把你国家弄崩,就强行抑制商业。然后自己亲自出手胡乱印钱搞垮国内经济,实在是太强了。

佩服佩服。

管仲在想,怎么春秋时期没有纸币也没有疯狂印钱的国君呢?要是其他国家都这么玩,他还用得着费几年的劲才坑瘸一个鲁国吗?

只要每天坐在齐国境内等着其他国家全部乱套,就可以轻轻松松成为春秋霸主了。

可叹生不逢时啊!

【除却过量发行外,宝钞还面临着只发放但不全额回收的困局。

政府以宝钞为俸禄下发,收税却只收物资和金银,少量收取甚至根本不收宝钞。百姓手持宝钞却依然需要上交经营物资,想要凑足金银却找不到地方将其兑换成铜钱,最终导致宝钞无人问津。】

朱元璋感觉自己被骂了:…………

他发行宝钞的时候想法其实挺天真的,就是代替铜钱。因为王朝新建时期国内缺铜,他觉得纸币可以替代铜钱,就这么干了。

但是国库又确实很需要铜钱和物资,不需要纸币,所以后来收税的时候还是以收取物资和金银铜币为主。

他自己盘了一遍这个逻辑觉得没问题啊,他多机智,解决了这么棘手的缺钱状况。

但是事实证明问题很大。

这不就是用不值钱的纸换百姓手里的钱吗?本质上就是剥削。

【另外,宝钞的磨损以旧换新、盗版假.钞的流传、基层官吏在执行货币政策时的阳奉阴违等,也是宝钞走向末路的一大原因。

明太宗至宣宗共计二三十年间,也曾采取过各类措施维持宝钞的购买力,然而收效甚微。不过如今宝钞还未彻底退出历史的舞台,其能否起死回生,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随着寅虎的讲述视频画面中出现了使用宝钞时遭到了各种刁难的场景。

宝钞因保存不当或年代久远而字迹不清,遭到了官府的拒收;

字迹清晰的宝钞因是旧钞不如新钞好花用,外界更青睐新钞,旧钞购买力下降;

官府出台政策分明是接受旧钞的,但是底层官吏说什么都只收新钞……

一桩桩一件件,各种各样的问题爆发,看得人直冒火。

朱元璋气得踹翻了案几。

特别是最后一条,视频上以文字标注是洪武十三年下达的政令。但是底层官吏无视政令依然我行我素,这是不把他老朱放在眼里啊!

怪不得宝钞要凉,就这个情况不凉才是怪事。

但是即便解决了官府这边运作的问题,宝钞的根本矛盾还在。只要金银铜储备不足,就永远无法阻止宝钞的贬值。

朱元璋现在就很后悔,应该早点找个经济学大才的。哪怕无法彻底解决问题,能帮忙想法子拖延一二也好。

时间长了,说不定国内的金属钱币储备就上来了呢?

“那个什么经济的直播是初七对吧?到时候你们几个都好好学学。”

朱元璋叮嘱儿子们。

儿子们纷纷苦了脸。

这种东西一看就很复杂,感觉比朝政还难懂,学不会咋办?会被老爹揍吗?

【接下来是文化新闻。】

听不懂经济的理科学渣们大松一口气,这一节终于过去了。

他们刚刚听得真是云里雾里,印个钱居然还有那么多讲究。明明平时拿铜铸币的时候就没那么麻烦,随便怎么铸都没问题,为什么换成纸币就贬值了?

完全没搞懂金属货币价值所在的他们百思不得其解,只在心里烙上了纸币不能随便搞的印象。

就算要弄,也得找懂行的人来操作。

幸好绝大多数朝代的经济繁荣度还没到需要纸币的程度。

像先秦时期,如果嫌弃随身携带金银非常笨重的话,可以携带轻便的糖块、香料等昂贵物品。需要时找人兑换成金银,根本不愁换不出去。

文化新闻明显气氛要轻松很多,连主持人紧绷的面庞看着都没那么严肃了。

【元朝成宗时期,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向作家鲁斯蒂谦口述了自己在元朝境内游历的经过,《马可·波罗游记》成书。

书中记载了蒙古大汗忽必烈及其宫殿、都城、朝廷、政府、节庆、游猎等事;还记载了自元大都南行至杭州、福州、泉州及东地沿岸及诸海诸洲的见闻。

该书被后世誉为“世界一大奇书”,是后世研究元代历史和地理的重要典籍。有效帮助了西方人打开地理视野,意识到中原大地的富饶。】1

元世祖时期。

忽必烈还记得那个来自西方的外国人,听说他后头还出了本游记,倒也不意外。

他自豪地对臣下说道:

“西方不如我们这里繁华,那个叫马可的小子当初来的时候就一路大呼小叫,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臣下也连连附和。

元朝铁骑强大的战斗力让他们骄傲自满,并不把外界的窥视放在眼里。这是天.朝上国统治者的局限性,不光是忽必烈,许多皇帝听完新闻也没太放在心上。

只不过是一本游记而已,文学价值再高也是吹捧他们中原文明的。甚至有皇帝觉得,让那些蛮夷得知中原的富饶是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这证明了本国的强大。

结果寅虎话锋一转:

【中原大地的富饶是机遇也是危险,当武力值无法保护这些财富时,财富就会成为催命符。】

所有人心中一个咯噔。

主持人这是话里有话啊,难道后世哪个朝代沦落到了被外国人当做待宰肥羊肆意侵占的地步?

寅虎没有回答,只说:

【正如昨日娱乐频道播放的电影《鸦片战争》中刻画的那般,西方为了侵占中原的物产,不惜用尽手段实施侵略。】

昨天的电影很多人还没抽出空来看,它便在这里特意提醒一句,免得大家忽略掉。

四大名著的电视剧可以缓一缓再看,近代史的影片还是得重视的。哪怕对很多朝代来说短期内不会有外敌入侵的危机,但《鸦片战争》讲的可不止是外敌危机。

222特意将电影中人们吸食鸦片后的反应进行了删减处理,重点突出他们上瘾后无法戒断、慢慢被鸦片掏空、精神疯魔乃至农人无力耕作、士兵无力战斗的场景。

在医学频道开课讲授毒榀危害之前,得让大家先见识一下这玩意儿的恐怖,毕竟那是种能够摧毁一个文明全部精气神的可怕物品。

【东汉献帝位面,医学家张仲景完成了传世著作《伤寒杂病论》。

其中记载了包括伤寒在内的众多疫病的治疗方案,且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配方。

该书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亦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成为后世从医者人人必读的重要医书。】2

张仲景呆住。

在东汉末年医者是贱籍,并不受人尊敬,是以他从未想过自己所著的医书能够得到这么高的评价。

汉献帝时期的大人物们纷纷坐不住了。

“能够治疗伤寒疫病的书籍?竟有这样的书籍问世,快快,能否查到张仲景的所在地,赶紧将书籍抄录一份送来!”

汉末时期因为连年战乱、灾荒,庶民伤亡惨重。人死得多了,各种瘟疫就自然而然地频发。

这个年头没什么卫生的概念,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尸体丢进河水中会导致下游的水里蕴含病菌,使得饮用者因此生病。

虽然有少数人利用这招坑害过敌人,但他们很多在使用时并不知道这是正常的生病,而是将之称为——蛊。

他们认为自己将尸体投入水源的行为是在施展巫蛊之术,敌人不是正常生病,是被巫蛊诅咒了。

在这种医术没比巫术先进多少的年代,一本被后世断定内容可信度极高的医学著作,尤其它还能治疗疫病,价值简直无法估量。

可惜东汉末年造纸术还没有发展到后来那么先进,大家还在使用竹简布帛。想要将《伤寒杂病论》传播出去,显然十分困难。

不怪现代人一提到穿越古代第一反应就是造纸,纸张实在是太重要了。

【以上是近期的文化新闻,接下来是民生新闻。】

民生新闻说的是农业手工业这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所以多为新的技术发明。

民生新闻多为快讯,短小精干,寅虎一口气念了一大堆,众人险些没跟上——

【汉宣帝时期,河北钜鹿女子某某组建出花楼机。1

该织布机由两人配合操作,可使织布效率提升,且织布成品更为丰富多彩,是织布机的一项重大改进。】

【隋朝时期,经由翻车改进的水转筒车问世,预计于唐朝开始盛行。

其以水流为动力,不用人力便可自动取水灌农田,被后人赞为“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3

【唐朝后期,改进后的短曲辕犁在江东地区问世。

该犁小巧轻便,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起来十分灵活,节省大量人力和牲畜,目前正在苏州等地推广使用。】

【宋朝时期……】

一项项有利民生的发明被公布,抄录人的手都快忙不过来了。

皇帝们听得心动不已,但问题是新闻只说发明了,没提供它的图纸和制作方法啊!

明知道有宝藏摆在你跟前,偏偏拿不到,你说气人不气人。

好在最后主持人来了一句:

【具体的制作方法将在询问过发明者本人意见后选择性公布,保护知识产权,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2

并没有知识产权概念的古人们:…………

什么?居然不是直接给的吗?!

不过他们虽然没有产权概念,藏技术的本事却是一个赛一个地强。近现代好多技术失传就是因为这个,但即便如此,也不是222可以随随便便把人家技术公开的理由。

在发明者后头时代出生的人怎么搞到技术它管不到,它自己这里最好还是尽量维护一下活人的权益。

于是222给发明者们都挂上了一个特别关注,提防有人为了抢夺技术不择手段。

但是它不可能护着对方一辈子,所以联络上了发明者。帮忙牵线附近人品可靠的权贵,技术转卖出去之后基本就安全了。

对于农人来说,能靠技术换取钱财田地完全属于意外之喜,几乎无人不应。

当然,自己本身就有权有势的那些发明者就不必这么麻烦了,他们自己可以解决这些小问题。

汉宣帝时期。

刘询没想到自己治下还有个能上新闻的花楼机发明,而且给出的发明者信息这么具体。

“赶紧派人去找这家人,问问他们想要什么,买下花楼机的制作方法。”

臣下问道:

“买下来之后,是否公布由创造者决定还是我等?”

刘询也不清楚,想了想觉得保险起见,可以多给点钱,最好能把这个公布权一起买下。

“陛下是想藏着不公布?”

宦官猜测道。

刘询无语地看了他一眼:

“那样祖宗们会骂死朕的。”

他买公布权当然是为了公布出去了,反正其他时代知道了制作方法又影响不到他。国库本身也不靠这个赚钱,民间学会的人多,其实没什么关系。

刘询的初衷很简单,就是向祖宗们示好,然后顺便刷一波名声。要是天幕公布技术的时候能带一句“此技术由汉天子刘询提供”,那他就更满意了。

天下人一看他刘询这么大方,他的美名还不得更上一层楼?哪个皇帝不想名垂青史呢?反正他是想的。

其实还有一重原因刘询没有明说。

——现在天幕的出现必然会改变历史,后头的朝代就不提了,前头朝代所在的那些世界说不准就把汉朝给整没了。

哪怕汉朝依然建立了,他刘询也不一定会再次出生甚至登上帝位。所以他这不就亏了吗?

为了弥补那些世界里自己不能名传千古的遗憾,他打算借着天幕在先前的位面刷刷存在感。这样那些世界的史书典籍里就一定会记下类似“异世界汉帝刘询提供花楼机技术”这样的文字,他刘询依然可以继续青史留名。

他可真是太聪明了!

“总之你们尽量买下公布权,买不下来也别强求,找匠人研究其他的发明创造。朕就不信了,朕在位期间能一个扬名的机会都捞不到。”

大臣们:…………

陛下你这样真的很奸诈。

刘询瞪他们。

大臣们:好吧好吧,这叫聪明机智。

天幕上的新闻节目已经结束了,悦耳的片尾音乐响起。主持人寅虎装模作样地整理了一下发言稿,把形式流程走了个完整。

等到片尾播放完毕,一段节目预告动画出现。

【即将为您播出的是——

天气预报(预告即将出现的天灾、天象)

邻里趣闻(趣味新闻与非正式新闻)

今日说法(探讨近日发生的法律案件)

国防大业(军事相关,本期为国庆阅兵)】

预告动画大概持续了三十秒,然后便无缝开启了天气预报的播放。

第一条就丢下个大消息:

【唐德宗位面,贞元四年一月庚戌,京师地震……】

唐德宗李适惊得直接站了起来。

新闻频道居然还有天灾预警,而且上来就是预告他马上要京师地震了。李适只觉得头晕目眩,赶紧扶住身边的宫侍。

“快!快通知卫府禁军!京中如今必然人心惶惶,不能让百姓乱起来!”

得到预告是件好事,但是百姓恐慌之下会做出很多过激的行为,反而导致无谓的伤亡。

好在他已经习惯处理地震相关事宜了,百姓们应该也已经习惯了,情况不会太糟糕。

如今庚戌日还没到,他们还有足够的时间做准备。

“严查趁机闹事者,一切偷窃、抢劫等行为绝不姑息!”

李适厉声道,这都是以前的血泪教训。

传令者赶紧应下。

【……辛亥、壬子、丁卯、戊辰、庚午、癸酉、甲戌、乙亥日,皆有余震。】4

李适:……

李适要骂脏话了。

虽然知道地龙翻身之后很容易出现余震,但是这个余震是否频繁了一些?之前那几次地震也没这么频繁余震啊!

结果天幕告诉他,这还没完呢。

【二月壬午,京师又震,甲申、乙酉、丙申,皆有余震。

三月……

五月……

八月……】

李适:………………

李适痛苦面具,他这是捅了地龙庙了吗?

建中元年、三年、四年,贞元二年、三年都曾经发生过地震,而且基本都是京师地震。

这次居然又来?京师也太危险了吧?!

李适:麻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给秦皇汉武直播长寿秘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灵异 给秦皇汉武直播长寿秘诀
上一章下一章

第30章 新闻 新闻快讯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