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盛世长安
中华统一之后,百业待兴,众人都忙到不亦乐乎。
萧寒元帅身兼工业部部长,规划中华工业发展的蓝图,只恨时间不够用啊。
牛犇大将奉命剿匪,把倭寇骚扰时期留下的据点及帮凶全部摧毁,转战干里,被张义紧急召回临安。
“你们是不是忘了,阿奴和月芽儿就要生了!”张义说道。
“没忘啊,咱这不是公事缠身嘛!”萧寒无奈道。
“是啊,生孩子的事咱又帮不上忙。”牛犇大大咧咧道。
“嘘,大牛不要乱说话,”小龙提醒道,“要让嫂子听到这句话,你吃不了兜着走!”
兄弟几人都笑了。
牛犇嘴硬心软,其实操心得很,时时刻刻牵挂着阿奴,只是他把国事放在了第一位,不擅长口头表达罢了。
“啥也别说了,出发,回长安。”张义拍板道。
国事重要,家事同样不能耽误。
张义带领大队人马离开临安,奔赴长安。
本想急行军赶回去,谁知沿途百姓热情无比,都想见张义一面,说几句话,留英雄们吃一顿本地的饭菜。
就这样,半个月的行程拖长到一个月。
2104年10月15日,张义等人才回到长安。
整座城市都沸腾了,烟花在天空绽放,鞭炮声震耳欲聋,男女老少们喜气洋洋的迎接英雄团的归来。
宋老黑、张平安、李拐子和胡铁匠等人来迎,各个欢喜到泪流满面。
“没想到啊,没想到,说统一就统一了,”宋老黑拉着张义的胳膊,感慨万干道,“老夫竟然活着看到三国变成一家,真像做了一场梦啊!”
“这不是梦,宋爷,咱们胜利了!”张义大笑道。
“阿奴呢?月芽儿呢?咋没看见她俩?”
牛犇看到前来欢迎的人群中没有两人,着急要死。
“小牛啊,甭急,她俩都在家里等着呢!”
张平安哈哈大笑道。
萧寒一听就明白了,撒开腿就往王宫里跑。
牛犇赶紧跟上。
张义等人笑着去追。
众人来到王宫宿舍区,远远的就听到婴儿的哭声,格外的响亮,想必是被鞭炮声吓到了。
进到屋子里,阿奴和月芽儿在床上坐着,各自的怀中都抱着一个婴儿。两个孩子前后差了几天,一个男孩一个女孩。
萧寒和牛犇喜不自胜,一个留下激动的泪水,另一个手舞足蹈快要乐疯了。
“牛哥,你回来了?”阿奴惊喜叫一声,又含笑道,“不好意思,牛哥,给你生了一个胖丫头……”
“啊?丫头啊!”
就在众人以为牛犇会嫌弃女孩时,却见他大笑道。
“哈哈哈,丫头好啊,丫头懂事,丫头一样能上战场,像咱嫂子那样做巾帼英雄!”
众人捧腹大笑。
“大牛,你除了打仗能不能想点儿别的!”小柳喝道,“天下都太平了,让丫头学棋琴书画不好么?”
“好,好,好,学啥都好,哈哈哈。”
牛犇半跪在地上,伸出一双粗躁的大手,想摸婴儿却不敢摸,看上去孩子是那么的娇嫩。
此时,萧寒从月芽儿手中轻轻接过自己的儿子,笑到合不拢嘴,饱含感情的对月芽儿鞠躬道。
“月芽儿,辛苦你了!”
“萧哥,最辛苦的是你们,我们整天吃了睡,睡了吃的,”月芽儿笑呵呵道,“萧哥,你给孩子取个名字吧!”
萧寒乐到只知道笑,抱着孩子给张义和小柳看。
“哎,我脑子都不转了,还是请孩子的义父义母起个名字吧!”
张义看着白白胖胖的小婴儿,喜爱至极,说道。
“孩子是在长安出生的,我看,就叫萧长安吧,你们觉得呢?”
众人拍手说好,萧长安,大气!
“那俺家的孩子呢,不也是长安出生的嘛,叫啥好?”牛犇问道。
“我想,咱们是在临安打败六国联军,奠定大局的,值得永生铭记,”小柳笑道,“大牛家的丫头,就叫牛临安如何?”
“好啊,就叫牛临安了。”阿奴满意道,“长安、临安,两个孩子永远平安、安定、安乐!”
众人哈哈大笑,欢心无比。
这两个孩子太有福了,出生在中华盛世开始的一刻,还由国父国母亲自取名。他们将得到最好的照顾,最好的教育,在大家庭的呵护下快乐成长。
……
这个时候,刘恺大王去世一事,没有必要隐瞒了。
在大明殿聚会时,张义道出实情。
小柳忍不住掩面而泣。
众人的神情顿时变得凄凉。
朱浩元帅长叹一声,感慨道:“其实不说,我也早看出这一点,刘恺大王是一位睿智的君主,也是我最敬佩的英雄啊!”
杨庭元帅潸然泪下道:“我和刘兄斗了半辈子,说是冤家对头,却打心眼里尊重对方。我也早有判断,刘兄已然离去,但他不放心啊,这才留下遗嘱,秘不发丧。”
两位老帅都看破了,却都选择了沉默,没有揭穿此事。
都是一代宗师级大人物,洞察世事,心如明镜。
经过长安之战后,他们的立场,已经倾向于张义。
两位老帅的暗中支持,是中华顺利统一的因素之一。
睿智之人呐!
“此事可以昭告天下了,我们为刘恺大王举办一场祭奠仪式,把中华一统的好消息告知在天之灵!”小龙说道。
这件事就交给小龙筹办。
几日后,长安城中一片素色,百姓们在恸哭声中跪拜观音台,祭奠这位伟大的君王。
张义和小柳等人全身孝服,跪拜于陵前。
昔日不得不强忍悲痛,在人前遮掩此事,如今终于可以痛哭一场了。
张义失声痛哭,没有这位恩师和父亲的帮助,还不知道要遭遇多少艰难险阻,哪里会轻易成功?
小柳哭喊着父母,几度晕厥过去。
所有人都泪如雨下,泣不成声。
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终于在废墟般的世界里,再次创造出一个完整而强大的中华!
其中的艰辛,已非语言所能描述。
数十万军民自发的跪在观音台下,哭声响成一片,有恩于百姓的人,会被人们永远的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