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五七章 密谋集团不可能成功
事实也确实如同颜惠庆所预料的那样,在会议上,王启文对现在德国密谋集团表现出了浓浓的不信任。
在他看来没有比选择隆美尔作为叛乱工作的重点更加愚蠢的事情了,隆美尔在德国军队中是个非常典型的平民将领,他没有显赫的身世,参军也是因为大环境的原因,他本人最开始历史想当1名工程师,14岁时甚至完成了1架盒式滑翔机。
在参军后,他的仕途也因为容克贵族,战争失败等多种原因并不是特别顺利,直到他担任了希特勒的卫队长后1切才发生改变。
他被渴望改变容克贵族把持军中要职情况的希特勒当成了1个典范,不断给予他各种荣誉,抬高他的位置,隆美尔能在51岁时成为元帅完全是希特勒坚持的结果,否则以他在军中的人缘和出身,以及北非战场的局限性,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升的这么快,
而希特勒也确实欣赏他,不然北非那1系列未经许可的撤退足以让他被赶去预备役了,而不是在法国继续担任要职。
指望这样1个被希特勒1手提拔起来的人反对希特勒是非常不容易的,也许隆美尔会因为战局的不利考虑德国的未来问题,但是他绝对不会因为这件事而同意刺杀希特勒,
但是从目前德国的幻境来看,密谋分子们如果想要成功多的政权,那么他们只有刺杀希特勒1条路走,其他的路完全总不同。
如果隆美尔真的支持刺杀希特勒了,他就得背上背叛者的骂名,考虑到希特勒对他的提拔和支持,1切结束后隆美尔就必须得自杀。
在王启文看来,比起隆美尔这种平民出身的元帅,那些容克贵族显然是更好的拉拢对象,他们对于希特勒1直持不屑的态度,扶持平民将领,党卫军的组建都伤害了他们的核心利益,如果他们支持的话他们内心受到的煎熬不会向隆美尔那样重。
而且他们也有更多的理由这样做,将这个波西米亚的下士赶下台去,当然这也只是有可能,而且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容克贵族都很爱惜自己的羽毛,无论如何希特勒是元首,干掉他将让他们背上背叛者的罪名,他们绝不会愿意,所以他们对密谋分子的态度最多只是同情,绝不会超过这1层面。
而无法争取到前线手握重兵的将领支持,密谋集团的1切计划都是注定失败的。
此外,密谋集团对西方的态度也让王启文不愿意支持他们,无论怎么说德国是个欧洲国家,他们在地理位置,心理等多种方面更加倾向于西方,身上依然有着欧洲民族那种优越感。
如果他们成功英美考虑到中国和苏俄威胁肯定会选择拉拢他们,到时候德国新政府有怎样的选择几乎不用去怀疑。
王启文最早计划拉拢德国是因为德国当时虽然已经是在两线作战,但那个时候苏俄的反攻并没有开始,美英也没能威胁德国在欧洲的统治,德国依然展现出了足够的统治实力,
那个时候只需要1点点第3方的政治和外交支持,他们就能够保证自己在欧洲第1强国的位置,不需要倾向任何人。
但是现在,可怕的两线作战已经成为了事实,曾经威名赫赫本人为不可战胜的德国军队金身已破,这种情况下谈判,得到的只能是非常苛刻的结果,考虑到近在咫尺的盟军,德国人为了和盟军达成协议肯定会毫不犹豫的扑向他们的怀抱。
而中国也不可能为了苏俄和欧洲平衡直接和英美撕破脸,将战争扩大化,所以现在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德国继续打下去,彻底的变成1片废墟。
到时候就算美英拉拢到了德国,也需要先帮助德国恢复元气,给予苏俄的压力将大大减小,也足够中国帮助苏俄加大他们在欧洲的竞争力了。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在开罗会议上中国政府最终松口宣布和盟军步调1致,在美国同意修改大西洋宪章,承认中国的海上国防圈以及海外领地后,继续给予德国希望就没必要了,他们的利用价值基本到头。
现在的德国只剩下了最后1点点价值,中国要将他这最后这1点点价值榨干,然后这根已经失去所有糖分的老甘蔗就可以被扔到地上了,然后等到他重新恢复1点点糖分后再看是否要继续利用。
最终在会议上,内阁的意见被统1了,要支持德国将战争持续下去,必要的时候要帮1把希特勒,将那些阴谋分子给揪出来,
不过这也意味着“中苏友谊”将会进1步被加强,而为了尽快将东欧收入囊中,苏俄已经开始了他们的大反攻,芬兰政府面对快要推进到苏芬边境的苏俄军队惊慌失措,退出战争的声音已经越来越大。
而在南线,匈牙利也发生了内部动乱,罗马尼亚退出战争后,德军仓皇撤退进入了匈牙利,随后为了避免匈牙利变成下1个罗马尼亚,德国在匈牙利进行了1次内部颠覆活动,随后大使大4屠杀反对战争的人。
大量平民被迫加入军队前往东部前线和亚约部队作战,匈牙利已经喊出了战至最后1兵1卒的口号,
不过这无法改变乌克兰的情况,罗马尼亚退出战争后,南线德军实际上已经被两面夹击了。
只不过苏俄由于历史原因坚决不同意亚约军队越过边境线进入苏俄领土,这里暂时才保持着平静,俄军现在正通过海路往罗马尼亚调集兵力,准备用自己的部队从后方对南下德军进行保卫,最终希特勒不得不下令将滞留在那里的部队撤退到白俄罗斯1线。
中国政府将进1步帮助苏俄的反攻行动,在匈牙利和南斯拉夫搞出点动静来,做出1副要保卫德军在苏俄主力的行动来,迫使他们在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地保留大量的部队,为苏俄的进攻创造更有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