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大火东宫
海东青是一种极骠悍的猎鹰,来自辽国极北边远的地方,也就元佐打北汉时,得了几只给诸皇子作行猎之用。海东青最是凶野,元佐平时除行猎外,都是锁住的,如今飞进来的这只海东青,分明不是他的。
过得片刻,但见一护卫跑进来,诚惶诚恐地禀道:“回王爷,是陈王、韩王等诸位王爷经过府外,不小心让海东青飞了进来,几位王爷此时正在门外听宣!”
元佐冷笑道:“我正等着他们呢,且让他们进来吧!”
陈王元佑率着几名亲王进来时,仍然是着了猎装,待要行礼,元佐笑道:“你们这身打扮不便,免了吧!今天玩得可高兴?”
陈王元佑早已经看出他的神色不对,不敢回答,直推了韩王元休出去说话:“三弟,还是你来说吧!”
元休在哥哥面前素来自在惯了,却不及元佑时时察颜观色,这边正是刚刚散了宴,还在兴奋之中,又喝了点酒,便兴高采烈地把今天宴会的内容说了一遍,夜色灯光下,全未见楚王的脸色已是越来越难看了!
元休说道:“今儿大哥不在,大家可出风头了。往年不论文武,都是大哥抢了先。今年射猎第一的是二哥,赋诗却是五弟占了先。父皇大为高兴,赏赐比往年丰厚得多!”
元佐冷笑道:“自然我是个多余的,我不在,你们还玩得更开心!”
元休吓了一跳:“大哥,我说错话了吗?”
元佐看着他惶恐的神色,长叹一声:“没有!”
陈王元佑忙道:“大皇兄,天色已晚,我们不敢打扰大皇兄休息,还是先行告退了吧!待他日再来请大皇兄的安!”
元佐看着他,冷笑道:“慌什么!一场兄弟,难道说连陪我喝杯酒的情分也没有吗?来人,给各位王爷上酒!”
诸王无奈,已知今晚情形不对,楚王有病他们都知道,不敢违逆了他惹出病来,亦怕自己担上这个罪名,只得依照吩咐坐下来,却是个个局促不安。
元佐冷眼看着他们的神色,更像是验证了人人都已经嫌着他似的,心中一痛,将手中的酒一饮而尽,冷笑道:“不敢留各位兄弟,喝了这杯酒,尽了我们兄弟的情分,你们就各自回去吧!”
诸王如蒙大赦,连忙将手中的酒一饮而尽,一齐站起来告辞出去。独韩王元休心中不安,走了几步又回来小心地问:“大哥,你没事吧!”
元佐温言道:“我没事,你回去吧!纵然你我骨肉至亲,天下无不散的宴席,终究要各自回去的!”
元休点了点头,也告辞去了。
元佐看着元休远去的背影,欲叫住他,手已经伸出,却终于没有叫出口,任由他去了。转回身去,大叫一声:“拿酒来!”
诸王一去,他竟是疯狂地大喝起来,左右侍从劝都劝不住,只得任由他喝得酩酊大醉,将他扶入房中安歇。
阖府上下,担足一天的心,终于见楚王睡去,众人也都各自收拾着安歇去了。
半夜里,冲天的火光将众人惊醒了。
东宫着火了,一间又一间亭台楼阁,画栋雕梁在熊熊大火塌陷,空气中是令人窒息的焦炭气味。
在东宫最华美的日辉堂,楚王赵元佐将最后一根烛火扔了下去,在众人的惊呼声中,他孤独的身影在火光中一动不动地站着。
那一夜,冲天的火光,映红了半座汴京城。
皇帝这一夜正在王美人宫中安歇,睡梦中被喧闹声惊醒,遥见东宫方向红光冲天,急问:“出了什么事?”
内侍周绍忠忙上前道:“回官家,东宫走水了!”
皇帝唬了一跳,赤着脚跳下床来:“东宫,不是楚王居处吗?快叫人救火!”
周绍忠磕头道:“已经着人救去了!”
皇帝急道:“多派些人手过去!”
周绍忠连声应着,急忙退下,召集禁军前去救火。
皇帝站在窗边,却见火光越来越大,更是心急如焚。王美人忙起身取衣为皇帝披上,一边柔声道:“官家不要着急,已经派人去了,楚王吉人天相,必会没事的!”
皇帝也无心理她,一迭声便叫人更衣,吓得王美人跪在地上劝道:“官家至尊,不可轻涉险地。”
正值着急时,王继恩闻讯赶了过来,回禀道:“官家但请安心,臣刚刚自东宫而来,楚王无恙!幸而发现得早,楚王府上下均无人损伤,皇城司已经在救火了!”
皇帝追问:“烧得怎么样了?”
王继恩只得回道:“天干物燥,今夜的风又大,这火势汹汹,只怕东宫难保!”
皇帝厉声道:“这么说,整个东宫都烧了?究竟这火是怎么起的,叫大理寺好好地追查,务必要严惩!”
王继恩忙着应了,道:“官家放心,火势已经在减缓中,请官家只管放心安歇吧!”
皇帝哼了一声,不去理他,只管站在窗口看着东边的火头。
这火一直烧到五更,才慢慢地熄下来,楚王的寝宫早已经化为白地。然而东宫与大内之间,却有人一早泼了冷水,未曾烧及。
东宫诸人,拼着死命强力将楚王自大火中救了出来。尚是惊魂未定之际,皇帝派来查问的人已经到了。
楚王元佐静静躺在床上,仿佛于万物都不再动心。身边的侍从,一个个被叫去问话,一直到奉旨查问的夏承忠走进房中,小心翼翼地问:“王爷安好,奴才奉旨问话,昨夜的火,王爷可知是怎么起的?”
元佐很平静地道:“是我放的!”
夏承忠虽然已经从他人口中得知,却是不敢相信,此刻听楚王如此镇定地说出来,也不禁吓了一跳:“王爷,此话不可乱讲,王爷是病了,奴才什么都没听到,奴才告辞!”
“回来!”楚王的声音不高,却有一种不容违逆的力量,“承忠,看着我,把我的话一字字地听好!”
夏承忠只得苦着脸转回来,听楚王一字字地道:“这把火,是我放的,与他们任何人都无关!”
“啪——”的一声,一柄玉如意从御案上被用力扫落,皇帝大怒:“你敢是疯了不成?竟然做出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来?”
楚王直直地跪在御书房,他脸色极为憔悴,神情却是很平静:“儿臣该死,请父皇重重降罪!”
“元佐!”皇帝看着他,“你胡闹够了没有!足足闹了一年还不够,你到底还要闹到什么时候才罢休?”
楚王脸上掠过一丝苦笑:“胡闹?是啊,在父皇的眼中,儿臣一直是在胡闹而已!儿臣不孝,一直是在胡闹,以至于惹了父皇的厌弃!”
皇帝惊疑地看着他:“你说什么,这厌弃二字,却又是从何说起?”
楚王重重地磕了一个头,道:“儿臣知道,儿臣三番五次,违逆了父皇之意,纵是父皇厌弃,也是儿臣自食其果。昨天重阳佳节,诸兄弟金明池赐宴,父皇却没有宣儿臣,儿臣就已经知道了!”
“你说什么?”皇帝气得发抖,站起来走下去,“啪”的一声给了楚王一个耳光,怒喝道,“夏承忠,将昨日朕特地留起来给楚王的赏赐拿出来!”
夏承忠应了一声,忙将昨日特地留起来的各色珍玩捧了上来,盘中满满地盛着珠宝,还有来自和田的玉如意、安南的合浦大珠、辽国的雪貂裘以及一株极大的深山灵芝等物。这边劝道:“楚王爷,昨天重阳赐宴,官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您。这一年官家对您的病一直操心,见您好些,才有心情设宴,又怕您身子刚好,受不得风吹。再则各位王爷骑猎的,怕您见着心情不好,所以才不宣您。可是昨儿的赏赐,官家都将最好的先留起来给王爷了!官家心里,可是只有王爷呀!”
楚王看着眼前的一件件珍宝,怔住了。良久才抬头看着皇帝:“父皇,儿臣该死!”
皇帝定定地看着他,半晌,忽然拨剑,将所有的赐物都砍得稀烂,吓得御书房所有的内侍跪下不住磕头。皇帝的剑指住了楚王,他的手在颤抖:“朕未曾弃你,而是你弃了朕,在你的心里,已经背弃了朕!所以朕不论怎么对你,你都心如铁石。在朕的心里,你比任何人都重要,可是在你的心里,倒把他人看得远比朕重要!所以你为了他们违逆朕,为了他们故意胡作非为,杀人放火的事你全做了出来,就是希望朕厌弃了你,是吗?在你的心里,已经弃朕而去了。你心里在想些什么,就是你眼中看到什么!在你的心里,对朕早已经没有感情,没有信任了!是不是!”
元佐看着眼前忽然变得苍老的父亲,听着这一句句剜心的话,只觉得五内俱焚,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勉强张口,凄厉地大叫一声:“父皇——”一口鲜血狂喷而出。
皇帝一把将手中的剑重重掷下,踉跄着转过身来,用尽全力才能扶住御案,再也不去看这个最心爱的儿子一眼,冷冷地道:“你始终都不明白!当年兄弟二人从军,朕也是棍棒打出的天下,朕也曾亲披兵甲,血染沙场。赵宋江山不是太祖一个人的江山,也是朕的江山。朕要天下人都明白,如今的皇帝,是朕,不是先皇。朕不可以永远活在哥哥的影子下。”他看着御案上的玉纸镇,这是昔年元佐呈献的贡礼之一。只因为是元佐献的,他一直留在案头。看着这玉纸镇,皇帝的心头之痛,无以言表。当年父子何等连心,他征北落难,血色夕阳中,只有元佐一人拼死去找他;儿有疾,父牵挂,亲问寒暖。为什么到如今,父子相对时,两个人的心,竟然已经冰封?
皇帝的手,紧紧握住了玉纸镇,他的声音,已经没有一丝的暖气了:“哀莫大于心死。你所要的,朕都成全了你。身为父亲,朕能为你尽到的心,已经到了头了!身为一国之君,朕要你为你的所作所为,接受国法的制裁!”他大喝一声,“来人哪,将楚王带下去,交给御史台,依国法治罪!”
夏承忠大吃一惊,磕头道:“官家三思!”
皇帝并不回头,扶着御案一字字地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楚王拭去唇边的鲜血,将身躯跪得笔直,只是说了一声:“儿臣之罪,罪莫大焉!父皇,保重!”然后站起来,向着皇帝三跪九叩。他重重地磕下头去,沉闷的磕头之声,在一片寂静的御书房回响,一声、两声、三声……他每一个头,都磕得用尽全力,只见一缕鲜血,自他的额头,印在御书房地面的金砖上,然后越来越多地,流入金砖的缝隙之中。
三跪九叩皆,楚王元佐站起身来,他的身形似摇晃了一下,却又立刻站得笔直,他全神贯注看着父亲的背影,仿佛要将这身影刻在脑海里似的。然后,转身向御书房外走去,走入手执兵器、押送他前去御史台问罪的护卫丛中去。
东宫失火,京城震惊。
文武百官次日上朝,却听说竟然是楚王放火,且楚王已经被押御史台审问,皆大吃一惊。楚王府谘议齐王赵遹、翊善戴元连忙出列,顿首请罪。
陈王元佑率诸王也跪下请罪,众人皆是心惊胆战。皇帝早就说过楚王有病,不许惹他激动,昨夜楚王放火,起因也是看到了他们赴宴而归,若是追究下来,人人都难免有罪。
皇帝神情黯然,道:“谘议、翊善,固有辅佑之职。但是知子莫若父,楚王性情,连朕都难以教化,岂是你等能劝导得了的?朕赦卿等无罪!”
早朝就在极其沉黯的气氛下,草草结束了。文武百官们备了一叠的各地水旱粮防等奏议,没有一个人敢拿出来上奏的,明知道皇帝今日心情不好,谁也不敢撞上去做出气的靶子。
御史台的效率极快,昨日起火的因由,本是极简单的,楚王府上下的问状也都差不多,楚王更是自己把所有的罪名都认了下来,御史台不敢议罪,只得把各人的供状一字不动,呈给中书省。
中书省接了问状,与门下省诸平章事商议了以后,亦是一字不动,呈上大内。
皇帝并不去看供状,他不必看,也知道其中写着些什么。他只问:“使相们怎么议的?”
夏承忠小心翼翼地道:“使相们说,请官家圣裁!”
火烧东宫,是滔天大罪,然而楚王,却是谁也不敢议罪的,如何处置楚王,只能是听候圣裁。
皇帝拿起供状,又放下了,淡淡地道:“谁都不敢议,是吗?”他怔怔地看着窗外那夕阳一点点地落下,半晌,道:“逝者如斯夫!终须一去罢了,拟旨。”
知制诏杨亿连忙进来,跪于低案上待命。
皇帝一字字地道:“楚王悖乱,禁中纵火,着御史台议罪。即日起,除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废王爵贬为庶民,即刻起程,均州安置。”
“贬为庶民?流放均州?”这一道旨意传出来时,满朝震惊。谁也没想到,皇帝竟会定这样的罪,楚王不是一向得宠吗?昨天皇帝还亲问寒暖!
东宫失火之事,可大可小,纵火是罪,失火便不是罪,以皇帝对楚王的宠爱,尽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处置个下边的臣属,楚王领个失察的名儿罚俸一年也就是了。便是当年秦王廷美被定以谋逆的罪名,也不过是从王爵降为公爵而已。严重到一削到底贬为庶民,这是本朝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有久历三朝的老臣,甚至可以肯定,这不是一个理智的判决。
重阳赐宴,楚王焚宫,大内争执,下旨流放……把这一系列行为联系起来的老臣们,可以从中推断出一个缘由来:楚王触怒了皇帝,皇帝在气头上予以重责。但是,从皇帝素日对楚王的宠爱来看,这等的责罚,并不代表楚王已经完了。
也许此时,皇帝和楚王之间,正需要有人出面,给双方一个台阶下呢?
于是丞相李沆,率百官分头这边劝楚王上认罪表,这边则百官联名上奏,为楚王求情。
第二天下朝后,陈王元佑率领诸王前去御史台见楚王,心中真是说不出的为难,不管是进宫求情,还是劝说楚王,他都预见到碰一鼻子灰子灰的下场。
就连父皇都亲口说过:“是子朕教之犹不悛!”更何况他们这些平日在大哥面前就忌惮三分的弟弟们。
当他初听到圣旨时,也吓得浑身冰冷。真的是自古伴君如伴虎吗?哪怕这个君王,是自己的父亲?得宠时入迁东宫亲问寒暖,失宠时贬为庶人流放他乡?
秦王问罪流放时,百官无一人为他求情;楚王问罪时,文武百官都要上表为他求情。元佑无声地苦笑一声,他不知道,万一有朝一日他遇到这种情况时,会得到秦王的待遇呢,还是楚王的待遇?
所以尽管他百般地不想来不敢来,到底还是不得不硬着头皮来了。
然而当陈王、韩王、冀王、益王等踏入御史台大门时,御史武元颖已经迎了出来:“各位王爷是要见楚王吗?”
元佑道:“正是,大皇兄何在?”
武元颖道:“楚王已经起身,前往均州了。”
元休大吃一惊,急问道:“什么时候走的?”
武元颖道:“昨天,王爷接旨就起身了。”
冀王元俊怒道:“胡说,昨天旨意下的时候,已经是黄昏了,你们太放肆了,纵是楚王有罪,也容不得你们如此无礼,怎可黄昏逼着人上路!”
武元颖吓得作揖道:“王爷恕罪,是楚王自己逼着臣等要立刻上路的。他说:旨意上即刻起程,所以他就要即刻上路。”
元俊顿足道:“这大皇兄也太实心肠了,就算旨意上这么说,好歹兄弟一场,他就不能等我们同他告个别吗?”
元佑站在那儿,心中交集何止百感,元佐走得如此决绝,难道——真是他看出了什么吗?想到这里,他心头忽然觉得一阵抽痛,险些儿站立不住。
还是益王元杰先看到他神色不对,忙扶住了他:“二皇兄,你怎么了?”
众人这才看到元佑脸色苍白,忙过来先问候他:“二皇兄,你没事吧!”
元佑坐了下来,慢慢缓过气来,看着众人,勉强笑了笑:“我没事儿,可能刚才走得急了些,一时喘不过气来!”
武元颖被挤在最后来,讨好笑道:“殿下与楚王真是兄弟情深,骨肉连心呀!”
元佑冷冷地看了他一眼,什么也没说,只觉得此人之蠢无以伦比。
楚王元佐就这样头也不回地走了。
李沆率百官第三次上表时,已经是半个月后了,这一次上表求赦的官员更多了。皇帝看着黑鸦鸦跪了一地的众臣,面无表情地站起来,退朝而去。
进入后宫,皇帝怔住了,眼前依然是跪了一地的人。德妃李氏率后宫诸妃为楚王求情。
皇帝冷冷地看了她们一眼,话语如冰:“德妃,后宫不得干政,你为后宫之首,难道不知吗?”
李德妃磕头道:“臣妾知道,可是臣妾说的不是政事,而是官家的家事!官家昔年将楚王和韩王交由妾身代司母职,如今楚王犯了错,是妾身的失职。求官家处罚妾身,赦回楚王吧!”
皇帝冷冷地道:“你忘了朕的旨意吗,元佐已经不是楚王了!”
李德妃抬头看着皇帝:“可他还是官家的儿子呀!”
皇帝怒上心头:“朕没有这样忤逆的儿子!你也不必再说了,再有求情者,一并问罪!”
李德妃磕头道:“求官家让他回来吧,均州山高路远,元佐还带着病呢!”
皇帝大怒,一脚踢了过去:“放肆!朕已经说过再有求情一并问罪,你连朕的话也不放在眼中吗?来人,将德妃拉出去!”
众嫔妃吓得不敢开声,夏承忠只得带了两个内侍上前,将李德妃拉出去。李德妃怔怔地被拉出几步,忽然用尽全力挣脱出来,扑到皇帝的脚下,凄厉地叫道:“官家,官家呀,你难道真的要为自家的一时意气,留下终身的憾事吗?秦王去了房州才一年,就再也回不来了!臣妾不敢看着白发人送黑发人呀……”
“啪——”的一声,李德妃已经着了一掌,皇帝颤抖着指着她:“你、你敢咒他?”
李德妃大喜,一把抱住了皇帝双脚,仰首笑道:“官家,千错万错,都是元佐的错,官家要责要罚要他改正,都留他在京城管教,圈禁劳作都成!至少,让我知道他好好地活着,没病没灾的……”
皇帝心头巨震,他看着李德妃,此时的李德妃头发蓬乱,泪水将脸上的脂粉冲得乱七八糟的,脸上一个红红的五指掌印,全无平时典雅端庄的仪态。皇帝伸出手,轻轻地拂去李德妃的乱发,轻抚着她脸上的掌印,良久,叹了一声:“这个可恶的孽障!”
次日,大内传出旨意:“东宫纵火,元佐之罪。但念其为狂疾发作之致,经百官保奏,召回京中,废居南宫,使者守护。”
钦差带着圣旨连夜赶路,追上元佐时,这一行人已经走到黄山了。接旨后,立刻转回京城。
崇政殿外,元佐跪在正中,一动不动。正如那一年,他接获消息,为被流放的秦王求情时的情景一样。
半个时辰后,夏承忠走出来,宣皇帝口谕:“庶人元佐,直接回南宫吧,不必面圣谢恩了!”
元佐脸上的神情一动不动,听完口谕后,朝着内室方向定定地看了好了会儿,才嘶哑着声音道:“父皇,儿臣在此拜别了!”
夏承忠站在那儿,看着元佐的身影走入深宫,渐渐地身影没入黑暗中,他的身后,沉重的宫门一扇又一扇地轰然关上,锁住。
一个月后,冬十月份,圣旨下,宣谕中外:“朕自继位以来,中宫犹虚。德妃李氏,潞州上党人,为淄州刺史李处耘之次女,先皇时聘为继妃,入宫数年,恭谨庄肃,抚育诸子及嫔御甚厚,堪为后宫之懿范。今赐宝符金册,明天元旦,立李氏为中宫皇后。”
第二道圣旨:“皇次王检校太保、同平章事、陈王元佑,即日起改名元僖,知开封尹兼侍中,进封许王,加中书令。”
自皇帝登基至今,已经足足十年,这期间皇后之位始终虚悬,皇储之位几经变易,直到此刻,才总算全都彻底确定下来。
一旨既下,天下皆惊。
开封府尹,掌管京畿,能够就近了解民政。当今皇帝继位前、秦王赵廷美、楚王赵元佐都曾任开封府尹,因此为亲王而任开封府尹,便像是约定俗成的皇储了。在元佐一病、二疯、三流放之后,朝堂上已经有人猜想着元僖继承皇储之位的可能,然而此番旨意来得如此之快,也是出乎大家的意料。
骤接旨意,许王元僖的脑海中,有片刻的晕眩,他强力抑住心头的激动,借着三跪九叩来调整了自己的心情,当他行礼毕站起来接过圣旨时,已经脸色如常,只是双目微微含泪,恰如其分地带着恭谨和感激之情,保持着素日喜不改容怒不更色的涵养。
朝堂上,向着许王元僖道贺的满朝文武,好久都没有散去,元僖浅笑着一一答礼。走出朝堂之后,许王府谘议赵令图上前笑问道:“王爷,今日累了,推了百官的贺喜宴,是否早些回府?我相信消息已经传回府中,王妃和张良娣必是为您备下家宴,同喜同乐了!”
元僖摇了摇头:“不回府了,去开封府!”
赵令图一怔:“王爷!”
元僖收了刚才对着群臣的浅笑,此时从他的脸上,看不出一丝表情来:“我今日既已经接旨,就该到位。”他走了两步,只说了一句:“开封府事关京畿至要,却已经空缺一年多了。”便大步向前走去。
赵令图怔了一怔,忙追了上去。
元僖骑马直到了开封府,开府府判官吕端、推官陈载刚刚接得圣旨,还未回过神来,却听门外急报,新任开封府尹许王元僖已经到了门外,不禁大吃一惊,连忙迎出门去。
元僖微作寒暄,便单刀直入道:“吕判官,张推官,本府今日接旨,今日到任,今日理事!两位久在开封府,今后要请两位多多辅助!”
吕端怔了一怔,脸上露出笑容,拱手道:“是,王爷,臣遵命!”
“错了,”元僖严肃地道:“在开封府中,只有府尹,没有王爷!”
吕端、张载同时肃然道:“是,府尹大人!”
元僖不再客套,吩咐一声,便在吕端的引导下,巡视开封府内外所有的事务。他带来的几名亲信,也已经各就各位,埋头于案卷之中了。
这一天,是元僖接任开封府尹的第一天,他会见属官、巡视事务、查阅案卷,一直到了天色完全黑下去后,才带了满满两箱案卷回府。
王妃李氏,自得到早朝元僖封王知开封府尹的消息后,又听说元僖推了百官宴请,满心以为元僖必会回府,忙备下盛宴,自己也盛妆相候。自中午等到晚上,酒菜热了又凉,凉了又热,只知道元僖去了开封府中,打听的人去了一拨又一拨,直等到晚上,才见元僖回来,忙率阖府老少相迎:“臣妾恭喜王爷,贺喜王爷!”
元僖点了点头:“起来罢!大家都辛苦了,各人照月例赏半年的银子!”
众人欢呼一声,都闹着来道喜。元僖见眼前围满了人,眉角微微一挑,李妃还未觉察,良娣张氏见状,忙笑道:“王爷累了,大家先散了罢,改日再向王爷道贺吧!”
李妃迎了元僖进房,笑道:“王爷,请进膳吧!”
元僖进了房,先见了整桌子几十盏俱是好下酒菜,肥腻腻的,先眉头一皱,问道:“谁让你们备这些的?”
李妃一怔,笑道:“今日王爷大喜,特备酒宴……”
元僖不等她说完,便截口道:“我忙得很,哪有心思慢慢地吃这个?”
话音才落,张良娣已经捧过一只盅煲来,笑道:“妾身倒是煲了一日的鹌鹑细粥来,配着好汤饼,又暖和又爽快,岂不是好?”
元僖大笑:“正合我意,快拿来!”就着张良娣手中喝了几口肉粥,已经是席卷风云地吃了好几只面饼,等不及用勺子,便将一碗鹌鹑细粥呼呼地喝了下去。
张良娣骇得笑道:“今儿王爷这吃得,不像个王爷,倒像是饿了好几顿的军汉似的!”
元僖抹了抹嘴道:“可不是,打中午就没吃呢!事情一忙就忘记了。”
张良娣抱怨道:“跟着的人是做什么的,你忘了他们也能忘吗?”
元僖道:“他们也忘了,都没吃呢,一直打早上忙到现在,对了,”他指了指满桌子的酒菜道:“这些我也没心思吃,便赏给他们吧!”
不去看李妃满脸的失落,张良娣得意地应了一声:“是!”这边忙殷勤地道,“王爷今天累了,早些安歇吧!”
元僖摇头道:“不成,今天带来的案卷,还得继续看!”
李妃方道:“那妾身侍候王爷……”张良娣立刻道:“姐姐备这酒宴累了一天了,您也歇着呢!这些事让我们来做吧!”
李妃脸色涨红,方道:“我……”
元僖已经道:“柔儿说得是,我今晚要忙到很晚,你身子不好,早些歇着去吧!免得明后天,又哪里不舒服了!”
李妃只得道:“是,那我先去了!”强忍着不去看张良娣那似笑非笑的神情,走出门外,泪水已经夺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