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安排

第649章 安排

第649章安排

看着向宗良、高公绘的神色,赵煦依然是不动声色,只在表面上做出一副倾听的样子。

向宗良、高公绘无奈,对视一眼,向宗良就道:“官家如此厚爱,臣实在是受之有愧。”

“另外,官家这般偏爱臣,臣也担心外廷的人说闲话……”

赵煦呵呵笑着。

外廷说闲话?

怎么可能!

外廷的大臣,无论文武,对于外戚都是巴不得这些老爷们就在汴京城里混吃等死。

你像曹佾,这么多年来,就宅在汴京城,享受着他的富贵人生。

朝野上下都是一片称颂!

没办法!

这大宋的外戚啊,就和现代的富二代一样。

他们要是只在汴京城里,吃喝玩乐,哪怕跑去欺男霸女。

都好过放他们出去‘建功立业’。

在向宗回、高公纪之前,大宋外戚里最拟人的,也就是张尧佐、高遵裕了。

至于其他人?

出了汴京,尽做各种不拟人的事情。

甚至哪怕就算在汴京,也能做出惹得天怒人怨的事情来。

譬如太宗的女婿柴宗庆。

和这些人相比,水浒传中的高衙内,都算是道德楷模,廉政先锋了。

而向宗回、高公纪在熙河,高遵惠在广西。

说老实说以赵煦掌握的东西来看。

其实也很不拟人。

换一般人,做出他们这样的事情来,早被弹劾罢官去职了。

比如说章惇,不就是纵容了土司们在交趾北方,杀了几个读书人吗?就被人从四月份骂到现在。

坊间至今提起章惇,都是‘刽子手’、‘屠夫’的形象。

搞得赵煦不得不指示童贯给章惇发了好几篇洗地的文章。

但高遵惠呢?

谁提过了?

他在这些事情里,完全隐身了。

这其中,既有顾忌庆寿宫,很多人不敢捋虎须的原因。

恐怕也有舆论对外戚的容忍,就是比其他任何人都高的原因。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奇怪,一直如此,也从来如此。

好人,总是比坏人难做。

心中念头闪过,赵煦就已经开口了:“舅父的意思是?”

向宗良还想矜持一下,高公绘在一旁,已经忍耐不住的开口了:“官家,臣也想给朝廷,给官家建功立业,顺便为子孙赚些贴己钱……”

“恳请官家恩准!”

说着,他就直接起身,跪在赵煦跟前。

向宗良立刻跟进,也跟着跪下来:“乞陛下恩准,成全!”

赵煦连忙扶起这两人,道:“两位舅父何必如此?都是一家人,我自是会照顾两位舅父的……”

向宗良、高公纪顿时大喜。

他们现在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当初脸皮不够厚,没有和他们的哥哥一样,直接入宫找小官家要官。

不然,现在威风的就该是他们了。

“只是……”赵煦瞧着他们:“熙河那边,是不大好安排两位舅父了。”

就算是向宗回和高公纪两人,这一战后,是要回朝述职的。

他们或许还能回到熙河,但任期大抵也就剩下那么十来个月了。

哪怕赵煦坚持,他们能做满一任,也已经是极限。

再多,别说朝臣就算是赵煦自己也会在心里面犯嘀咕。

永远都不要考验人性!

正所谓,王莽谦恭未篡时,周公恐惧流言日!

所以,向宗回、高公纪在熙河至多就是一任。

而且,他们离任之后,向家和高家在熙河地方上的同族,都会被调离。

同时,朝廷方面也会认真的扫清他们在熙河的影响。

这是游戏规则的一部分。

自然,向宗良、高公纪心中都是明白的。

向宗良当即就道:“官家,臣岂敢谋熙河差遣?”

“臣只是想请官家,委任臣一个差遣,随便去那里……只要能给官家,能给朝廷建功立业,臣便心满意足!”

高公绘也道:“臣也是这么想的……”

赵煦看着他们,微笑着,道:“这样啊……”

他摩挲了一下双手:“不知道宗良舅父,可知道明州?”

向宗良立刻如小鸡啄米一样的点头。

明州?!

他当然清楚。

王介甫的新学的发源地——当年王安石正是在明州下面的鄞县担任知县的时候,一边兴修水利,一边著书立作,开堂讲学。

同时,明州还是大宋传统的主要海贸港口,贸易繁荣,商贾往来,是无数坊间传说的发源地。

赵煦轻声问道:“不知道宗良舅父可愿去一趟明州,做一任提举明州市舶司兼海运大使。”

“既负责对外商贸,管勾诸司,同时也负责主管明州漕船海运漕粮至海州、密州、胶州等地……”

今年淮南旱灾严重,导致了漕粮入京受阻,大运河甚至一度断航。

这是巨大的危机。

但也是机遇,赵煦趁机指示陈睦,在明州招安那些散落于明州外海岛屿之间的外越人,并赐给被招安的海盗一個‘镇海军’名义。

如今,已经招安了数千名外越人。

这些人,可都架船的好手。

别说操海船在沿海地区运漕粮了,便是去日本,乃至于太平洋上的那些群岛。

他们也熟悉的很。

甚至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验。

他们这些人的后代,在元朝时,就是专门给元朝海运漕粮的。

甚至就是元朝征讨日本的主力。

如今,不过提前两百年,干上子孙后代的活计。

在技术差距不大的时候,他们当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这些人把粮食,从明州运到海州、密州。

然后再通过五丈河、金水河,运抵汴京。

这条新的漕粮入京路线,尽管中途需要多次转般粮食,但其成本依然低于大运河的漕运成本。

在同时,明州海船还通过海路,将漕粮运到河北沿海地区。

这就更是大大节省了朝廷的开支。

尽管如此,赵煦还是觉得,明州那边的动作不够利落。

有些事情,陈睦还是没胆子干。

没办法,只好派向宗良去帮帮场子,踩踩油门,加速加速了。

向宗良听着欢喜不已,当即谢恩:“若得官家差遣,臣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明州啊……好地方!

向宗良忍不住想起了那些在汴京流传的传说。

高公绘见着向宗良居然捞到了明州的差遣。

他顿时眼巴巴的看向赵煦。

赵煦也适时的看向:“公绘舅父。”

“臣在……”

“不知道舅父知道泉州吗?”

高公绘咽了咽口水,和明州相比,泉州的知名度在如今,无疑就很低了。

没办法!

泉州还未开港,故其还远不是那个后来的欧亚经贸第一港。

马可波罗口中的光明之城,世界第一大港。

现在它还默默无闻。

赵煦看出了高公绘的犹豫,便开始画饼:“公绘舅父可知,我对泉州有着厚望。”

“是打算要将之建成一个,每岁贸易达到上千万贯的商港!”

“所以我才要委任蔡相公,出判福建,提举泉州市舶司,负责泉州开港。”

“但蔡相公终究是文臣,好多事情其实我不放心……”

“而且,蔡相公今年后,也要离任了……”

“蔡相公离任后,泉州市舶司不可无主……”

“舅父是我的至亲,思来想去,我觉得也只有舅父能为我梳理好市舶司内外之事了!”

说到这里,赵煦就看着高公绘:“不知道舅父可愿为我去泉州走一遭?”

高公绘再次咽了咽口水,小心翼翼的问道:“官家,泉州市舶司真的能有每年一千万贯以上的货物出入?”

赵煦笑起来:“舅父放心,一定会有的!”

“况且,福建也不止只有泉州市舶司。”

“建州北苑茶园,是我朝的御茶茶园,舅父若去了福建,可承担起‘北苑茶园提举、监造官’的职务!”

北苑茶园是如今全世界制茶技术的天花板。

其所出产的各种茶饼,哪怕是质量最差的,也能卖到数十贯。

其顶级茶饼的价格,是等重黄金的好几倍。

就这,还供不应求。

这主要是因为北苑茶园的产量很少。

整个北苑茶园,拢共就那么点地方。

哪怕边角料的产量,也是极其有限。

原来,北苑的茶,只供应赵官家和朝中宰执、外戚们,勉强还能供应的上。

奈何,现在辽人也在挥舞着交子求购。

这一下子就让北苑茶园的茶饼供应吃紧了。

好在,赵煦在现代留过学。

所以他知道,可以用洗澡茶。

完全可以拿其他地方的顶级茶叶,送到北苑茶园加工。

然后,打上北苑的商标,卖给辽人。

赵煦就不信,辽人难道还能尝的出来?

只要这条路走通了那么,也就可以顺势继续包装。

把大批的中高端的茶叶,都打上建州出产、北苑茶叶的名号,卖去世界各地。

辽国、西夏、吐蕃、高丽、日本、交趾、大理……

然后三佛齐、天竺、大食、拂林也不能放过。

“此外,建州的建窑,我也希望舅父可以帮忙盯一下……将我和朝廷,鼓励窑场烧造,鼓励出口各国的意思传达给诸场的场主。”

瓷器、茶叶加上丝绸,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是大宋外贸的明星与出口创汇的主力。

而福建,既是产茶区也是重要的瓷器生产区。

高公绘听着,心绪渐渐激动起来。

泉州市舶司加上北苑茶园以及建窑的事情……

这权力有点大啊!

而且……

他想起了自己的哥哥高公纪在熙河做的事情。

想起了高公纪写信回来,对他吹的那些牛逼。

高公绘顿时拜道:“愿为官家效死!”

(本章完)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我在现代留过学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我在现代留过学
上一章下一章

第649章 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