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上门送礼
“李主任在家吗?”
苏玉林一边敲门一边喊话。
没过多久,屋里响起一个男人声音:“谁啊,来了来了。”
话音落下,房门打开,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男子呈现在苏玉林面前。
“李主任你好。”
不用细看,苏玉林就知道开门的人是李主任。
说话的同时,送上事先买好的一条烟和一盒酒。
八十年代,舍得买一条烟的至少不是穷鬼。
李主任立即笑容满面接过烟和酒,招呼苏玉林进屋落座。
“你找我有什么事?”
人在官场久了,李主任心知苏玉林不可能平白无故上门送礼,一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而且从送香送酒来看,事情一定不小。
苏玉林见李主任也是性情中人,于是说起了正事:“供销社不是要改私营了吗?到时一定有很多柜台要出租吧?价格合适的话,我想租下来。”
李主任弄清楚苏玉林的来意后,心里立时吃了一惊。
能提前知道供销社改革的人,少之又少。
知道这个消息的人,都不是一般人。
李主任不由多看了苏玉林一眼。
情不自禁生起了疑惑。
如果苏玉林不是一般人,从衣着就可以看出来。
然而,苏玉林衣着普通无奇,看起来既不像老板,也不像有身份有地位的人。
对方是从哪打探到的消息呢?
不过,虽然苏玉林从外表来看很普通。
李主任也没有狗眼看人低。
混迹官场多年,他也遇过像苏玉林这种衣着普通,身份地位却不一般的人。
思来想去,李主任没有完全向苏玉林兜底,而是反问:“你是从哪里听到的消息?”
苏玉林随口编了一个理由:“听朋友说的。”
李主任闻言半信半疑,但又不便打破沙锅问到底。
看在苏玉林舍得送烟送酒的份上,而且供销社确实打算对外出租柜台。
李主任向苏玉林交了底:“是有这么回事,不过出租的柜台数量有限,而且价格都不便宜。”
苏玉林问:“多少钱一个柜台?”
“租一个柜台,一年一千五。”
说这话的时候,李主任不动声色观察苏玉林的表情变化。
不是一般人,谁敢去冒险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一年一千五,一个月一百多块。
一般人的月收入也就三四十块。
租一个柜台一年下来,能顶一般人二三年的收入。
苏玉林继续问:“李主任你准备出租几个柜台?”
李主任想了想:“五个。”
虽然供销社转私营,但前期先试水,暂时不出租所有柜台。
苏玉林当机立断说道:“五个柜台我全部租了,一年给你八千!”
李主任没有料到苏玉林要么不租柜台,一租就全部租下来,顿时面色一变。
一双眼睛带着怀疑打量苏玉林。
如果苏玉林说租一个柜台,李主任还是相信苏玉林有这个实力的。
可是,苏玉林不但想租柜台,还全部包下来。
不但包下来,竟然还多给五百。
一年租五个柜台一共七千五。
如果苏玉林多给个几十块,李主任觉得没什么大惊小怪。
可是,这是多给五百块!
普通人的工资一年都没有五百块。
面对出手大方的苏玉林,李主任感觉自己的大脑不好使了,有些转不过弯来了。
他为官多年,也跟很多有头有脸的老板打过交道。
但是像苏玉林这种财大气粗的老板,他还是第一次见。
更让他震惊的是,苏玉林看起来三十岁不到。
这么年轻的一个小伙子,竟然开口包下五个柜台。
这跟天荒夜谈一样。
苏玉林见李主任不说话,而是凝神思考。
于是主动提议:“这样吧,我先付一千块定金给你,等供销社正式出租柜台了,你再租给我。”
前世他能把资产做到几百亿,跟做事有魄力有很大关系。
很多项目他都敢提前付定金,才把事业越做越大。
如今回到过去,区区一千块算什么。
只要他主动先付一部份钱,自然就能得到李主任信任。
他和李主任没有任何交情,双方想要迅速建立交情,只有金钱可以办得到。
苏玉林从手提包里面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几捆钱。
上门之前,他就决定先付一千块给李主任。
几捆钱摆在桌上,充满了无尽的诱惑力。
李主任看得眼睛都直了。
虽然他为官多年也不缺钱,但一下见到这么多钱摆在眼前,不得不让他也心神荡恙。
“我去拿笔,写份收据。”
稳住心神后,李主任起身想去拿笔。
却被苏玉林叫住:“不用,我相信你。不用写收据。”
“不用写吗?”
李主任回到座位上,无比惊讶。
心里同时产生一丝感动。
他活了大半辈子,第一次遇到如此信任他的人。
其实,苏玉林不让李主任写收据有别的原因。
就算事情黄了,或发生什么变故。
这一千块权当是收买了李主任。
以后还会有需要李主任帮忙的时候。
所以,这一千块不需要李主任写收据。
“老弟,咱们真是相见恨晚啊。”
李主任被苏玉林的气魄胸怀打动了,发自内心把苏玉林当成了兄弟。
他当场保证:“只要上面计划不变,这五个柜台全部租给你!”
“好,我等你的好消息。”
苏玉林勾嘴一笑。
这先给的一千块看起来充满了风险。
其实可以带来巨大的回报。
从李主任家里出来,苏玉林从一家自行车店经过。
心里立时一动。
平时经常来镇上,没有交通工具。
买辆自行车就方便多了。
本来他打算买摩托车。
考虑到摩托车太招摇了,于是决定先买自行车。
八十年代能买得起自行车的,都是小康家庭了。
苏玉林走进自行车店,挑挑拣拣,花一百五买了一辆二八大杠凤凰牌。
八十年代凡是小康家庭,都有一辆二八大杠凤凰牌。
就如同新时代的富裕家庭都有一辆小车。
苏玉林骑着新买的自行车,一路吹风往村里骑行,好不惬意。
他忽然发现,骑自行车也能带来快乐。
前世他就是驾驶劳斯莱斯也不快乐。
一路感概万分,回到村里,苏玉林发现自己捅了马蜂窝了,吸引了全村的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