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第254章
已经决定要带着王妃和女儿一起走,按照皇帝的旨意回到京都为太后奔丧后,文王就开始安排起王府中的人手,开始收拾出马车来。
他这次去京城的路程上,还带的有家眷,也不光是几个人。
且不论随行的护卫,便是那群幕僚和王府里的下人管家、夫人身边的女仆等等,这聚集起来,就算是他再在其中轻车减行,那人数也十分的庞大。
这么一大群人,路上的吃喝虽然都靠驿站,但是这么庞大的人群想要一路上平安无事的到达京城,准备的东西还要更多。
如今已经不是他孤身带着护卫就能出门闯荡的世界了,带着家眷总是要顾忌更多。
光天化日之下,袭击皇室宗亲是死罪。可是他才有个弟弟因此而死。
想起这些日子世道愈加的艰险,文王的手颤了颤,他在心中算了算,又算了算,最终决定还是多带上一半的护卫。
就算他口中就是再说着什么无所顾忌,但面对这活蹦乱跳的小女儿,文王的心到底还是要在心底颤上几颤,决定还是和现实妥协。
他可不能拿他那活泼却又年幼的女儿去打赌。
弟弟已经走了,他不能再次眼睁睁看着人夺走他身边人的性命了。
一抹隐秘而又厚重的忧伤悄无声息的沉淀在他的心底。
之后的这些日子里,府邸里紧锣密鼓的张罗着行李,整个王府都开始忙碌起来。
小厮、侍女、仆从、婆子……所有人都动了起来,为了即将到来的出行,为了王爷而忙碌着。
就在文王的一声声命令之中,文王府庞大的人群开始在他的调遣下,有条不紊的转动着。为几日后的出行,准备着行程和行李。
……
文王自幼就是说一不二的性子,在宫人的眼中也是个能做决定,掌握着他们生死的主子。
在他那里,调遣手底下的人员,简单的就如同拿起手中的杯盏一样。整个王府的人,对他来说,顺从的宛如绵羊,被他手上无形的鞭子驱赶着,忙碌着,劳作着。
当那些人被调遣的时候,没有人会违抗他的命令,也没有人想要去违抗。文王府所有的人似乎都被他如指臂使的调动着,运作着,他们就宛若是一台由这个世界上最好的铁匠制作的机器,而文王似乎只需要动一动手指。
但在另一个王府,却已经成了乱糟糟的一团。
秦王府
所有的人都笼罩在慌乱和恐惧的阴影里。就算是处在这个阶级最下方的仆人,也悬着一颗心。
“真的?咱们王爷……”
一位青布衣服的小厮面露惊讶,张口说着什么,但之后却被周围的人捂住了嘴巴。
“说什么呢?阿木是什么下场你没看到?别乱说话。”
捂着他嘴巴的少年,语气十分的冷淡,动作也十分的粗暴,面上带着几分嫌恶,似乎是害怕自己被这脱口而出的话给牵连到。
等到那青衣小厮狠狠的点着头,连带这他的手臂也随之晃动的时候,他才恶狠狠的瞪了哪小厮一眼,最后撤掉捂嘴的动作,甩了甩手。
“麻烦王哥了……这事真跟咱王爷有关吗?”
那小厮讨好的跟着那少年,眼巴巴的问道,似乎是想要知道更多的消息。
年岁小的人就是这般的好奇,眼珠子在哪提溜提溜的转着。
但少年冷淡的就宛如此时的冷风一样,一刮过来,人就得直哆嗦。
少年直直的离开了,徒留那人还在人群的拥挤之中。
这里是秦王府,住在这里的,就是当今皇帝的弟弟——秦王。
但‘秦’这个字只是一个封号。
怎么说呢……就是目前的这个秦王,性格和习性上和——那个‘秦’王,和‘秦’皇,基本不沾上一点边。
从姜奕给所有兄弟们取的封号来看,似乎都有着很美好的期许和寓意,但是就是本人的性格,没有半点的关系。
但这似乎不是姜奕的问题,而是大夏一脉相承的‘取名习惯’。
其中封号和本人半点不搭边,反倒很是相反的人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文王。
文王的封号倒并不是姜奕给封的,毕竟那个时候他还是手中半点权势没有,而且还整天被人盯着,会被御史们闲着没事就参上一本的太子。
就算是他敢想,估计老皇帝都能将他狠狠的骂上一顿。
对于姜奕这个儿子,算是老皇帝姜启是最最最为厌恶的存在。
虽然不知道是为什么,但是这种嫌恶表现的非常明显,京城里人尽皆知。
就比如说,姜奕和一个寻常的侍卫出现在同一个地方里时,老皇帝姜启就算是和那个侍卫搭话,也不想和这个儿子面对面待上片刻。
这样的日子,姜奕可以说是已经习以为常,到内心毫无波动了。
很多年来他就是在父皇的这般漠视下生活的。
相比之下,文王就更加像是老皇帝的亲儿子了。
老皇帝给大儿子取这个封号,无疑是有着非常美好的寓意的。毕竟就算是谥号,‘文’字也算是较为上等的。
但问题就是,文王他并不爱读书,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就是‘对那些叽叽歪歪、风花雪月的东西,半点都提不起兴致来。’。
年少时期的文王,手中拿得起弓箭和长刀,签的起缰绳,就是不愿意拿起四书五经来看上一眼。
老皇帝这个人,可以说是宠爱儿子的时候,可以说是非常的有耐心,也非常的厚爱,对于文王,他就差把王冠丢在他头上了。
他对文王没有少去劝学,大道理也说了不少,而且也算很是有用。
就是这样,一个不爱读书的大皇子,最后还是成为了文武双全的文王。
虽然能力上老皇帝纠正了他不好文艺、书籍的习惯。
但性格上的,脾气火爆冲冲的大皇子还是没有任何的改变,反而因为封王,再加上老皇帝肆无忌惮的宠爱而变得愈加的嚣张跋扈,傲慢冷冽。
在姜思乐还未曾出嫁之前,文王、安乐、还有尚且还活着的七皇子,就是这皇宫的三个霸王。不管是哪个宫的宫人见到都要退避三舍、畏惧三分。
安乐公主和七皇子年岁还小,平日里不过是折腾折腾宫里的宫女和太监们。
但是文王年岁最长,那个时候的文王已经是到达可以上朝议政的年岁了,在诸位皇子之中,他的威名也是最为高。虽然没有多少好名声就是了。
那个时候,就连心气最沉稳的季太傅,平日里在宫里见着文王也是会绕道走。
愣头青的他当时做过不少的荒唐时期。
据说,文王还曾经在朝堂之上,和御史两人有肢体上的争斗。最后那位御史不善武艺,落了下风,被文王一顿的暴揍。虽说是老皇帝特地派了太医为他看病,但即使是这样,这位御史大人还是在家修养了三个月才能上朝。
为了这件事情,老皇帝没有少调侃过自己的这个大儿子。
除却文王的封号,其他人的封号也十分神奇的和本人半点的不相符。
就比如秦王,秦王这名字听起来就威武,用过这个名字的人,也都是人中豪杰。
但这位秦王——他既不擅长武艺,更不爱好读书,此生最大的成就就是活到了如今的这个年岁。
没错,咱们的这个秦王不仅仅是个病秧子,而且还是个药罐子。
据说出生的时候就先天不足,少年时甚至是险些活不下来,好几次重病,太医都摇头说是救不了了。但或许是命大,最后还是勉勉强强活了下来。
但是这副身子整日里都需要好药养着。
可以说,就是个能行走的药罐子。
‘秦’……
只能说,看起来姜奕是真的很爱这个弟弟,才能如此的蒙住自己的眼睛,给他这个封号。
和秦王类似,楚王也是如此。
楚王的母妃,在宫中身份地位,平日里在宫廷之中就是一个透明人。
他唯一的长处,就是身体还好。跟秦王比,至少能蹦能跳,能读读书,看看字。但似乎也就只仅限与此了。
在其他人的面前,这位曾经的四皇子,如今的楚王也不过就是个背景板一样。
曾经他们是文王和太子争斗的背景板,如今是个闲置的背景板。
或许是因为这份不起眼或者孱弱,他们反而更让老皇帝放心,如今倒也是更让姜奕放心。
……
秦王府
如今府邸里已经是乱糟糟,人乱成一团。
谋士们跟王爷诉说着,如今这个情形是如此的不利。后边的女眷们哭哭嚷嚷。
前天王妃病了,倒在病床上。
秦王为了照顾王妃,如今也是疲惫不堪,如今听着周围人吵吵嚷嚷声音,险些头脑一混,一头倒下。
先前王府是没有这么一大群谋士和幕僚的。
一是因为秦王体弱,平日多数时间都还吃着药;二是因为秦王性情淡泊,并不喜爱朝政,更因为年幼时的经历厌恶那些党争和阴谋争斗。
但是就算是这样,还是架不住络绎不绝赶到王府自荐的那些文士们。
大部分的人在最开始后的时候,秦王就已经完全回绝了,并且言辞并不冷漠,完全是一副友好的姿态。
秦王本以为如此就能完事了,但没想到,那些自荐的人走了,但是那些内荐的人他就没有办法拒绝了。
如今在他府中的供奉,大部分是老岳丈引荐的文士,基本都是七老八十的老头,平日里陪他说说话聊聊天。
秦王收是收了,每月还按时给他们发着银子,并且这些人的衣食开销基本都是记在他的账上。一开始他还不太乐意,但时间就了,这些老大爷他也看着个眼熟,时常还能拉在一起聊老天。
但这个例子来了之后,之后靠着关系到他王府里混吃混喝的人就更多的。
秦王本身就是个腼腆的性子,对着那些死皮赖脸的人完全没得对付。
虽说最后还是靠着王妃赶走了一部分人,但剩下的这群谋士也就够秦王自己忧心的了。
“王爷,您可不得不小心陛下……”
周围穿着儒袍的文士语重心长的,跟着秦王的后面走着,一边走还一边不停的絮叨着。
这些话秦王是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
自从流言愈演愈烈之后,这些消息就总是一不留神就入了他的耳朵里。
起初的时候,他还狠狠的整顿了王府的众人,发卖了几个最多的仆人。秦王原想着这样能消停一会,但这事情愈演愈烈,尤其是陛下的使者带着圣旨后,各种杂七杂八的阴暗的说法就又浮出了水面。
但是此事的秦王倒是没有精力去整顿那群多舌的幕僚和仆从们。
因为,王妃又病了。
说起秦王妃,真是命运多舛。原本嫁入皇家,嫁给秦王是时候,王妃的身子还是很康健的。
可是自从生下了世子,王妃的身子骨就时常多在多病。
在王府里时常能看到,王妃和秦王一同吃着药看着大夫的场景。
现在的秦王府,别的都不多,就是幕僚和大夫多,连带这药房都比规格要大上不少。
不过幸好,如今小世子生下来的时候就健康,如今能爬能走,但是不像是他父亲那般的体弱。
王妃这次生的只是小病,着了风寒,喉咙痛,脑热。
这些症状并不强烈,若是搁在其他健康的人身上,不出个两三天,连药都不用吃就能自己好。
但是这病症搁在王妃的身上,大夫们都小心翼翼的伺候着,就连膳食里油腻的菜式全部都撤下,重视的很。
因为王妃体弱,如今陛下传来圣旨之后,秦王都还不敢告诉自己的王妃,生怕一不小心刺激到了夫人。
不过这件事情还出去虽然瞒了下来,圣旨毕竟是圣旨,他也没有拒绝圣旨的理由,更没有违抗圣旨的勇气。
只得先将这件事情拖着,毕竟这家囧还出去也不急于一时。
况且他的封地离着京城还算是比较近,就算是耽误了几天,那也不碍事。
就是抱着这样的念头,秦王还是暂且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