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宋室封爵
诸葛亮在疑惑之中很快被尚宫局的宫女带到了垂拱殿。
灯火通明的宫殿内,他一眼就看到了坐在龙榻上的那个孤独的高大身影。
天子如今已过不惑之年,但身形依旧高大。
宋制的衮服,以朱红色锦绣制成,在边缘处绣以金线玄鸟,衣宽袖广,飘逸如神仙。
在这宽广的服饰穿在当今天子身上,显得其格外的高大雄奇,壮气凛然。
正当壮年的天子权威,也是当今天下任何人都不敢挑衅的。
开元十一年以来,天子屠戮的异族、镇压的叛乱、清理的列侯、公卿不计其数。
凡是与天子为敌的对手,无不身死族灭,明正典刑。
包括宗室中被封为广博候的孙暠,这是吴兴王孙静之子。
宋室建号,天子登基之后,乃追封父亲孙坚为武烈皇帝。
按宋官制度,武烈皇帝兄弟能封诸侯王,其兄弟之子就只能封诸侯。
就像当今太子若将来即位,其兄弟亦必然都已被封为诸侯王。外界皆传孙策刻薄寡恩,但再刻薄,也不能连自己的亲儿子都不封王,而封诸侯。
但这些封王的儿子们,如果没能继承大统,他们生的儿子则都是封爵列侯。
再往下重孙就只能封乡侯了,最后孙策见都见不到的第五世只能封亭侯。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等大宋的第六位天子登基,他怎么可能跟出了五服的一个陌生人还有什么亲情。
他怕是恨不得把所有列侯以下的宗室全部一举肃清,给帝国节省财政。
数以千计的亲戚,其中百分之九十九,他一生中都没见过一面,却年年发财政养着,就可知他是什么态度。
所以现在是孙策帮子孙后代们把骂名背了,后代则省了沉重的宗室压力,可以更容易的改革中兴。
不过因此则导致,许多宗室对孙策十分不满。
孙暠封爵之前,一直以为自己有功于社稷,能封诸侯王,结果封爵的露布一公布,他才封县侯。
自是充满了怨怼,在封地常出言不逊,甚至密谋造反。
但谋事不密,他要造反的消息,在建康已经几乎是公开的秘密了。
提前两年,朝廷就知道了这个事情,只是孙策不想计较,让御史台派了两名御史前去督训他。
结果他非但不收敛,反而惶恐以为事情暴露,直接起事。
于是被将军董袭一举击破,押回建康,明正典刑。
其实他死不死,孙策一点都不在意。
但孙策怒的是他死的时候,都没有人为他求情,让自己坐实了刻薄之名。
包括他的父亲吴兴王孙静。
孙静向来明哲保身,出现这种事,他完全恨不得与孙暠撇清关系。
其他人则因孙暠跋扈桀骜,与其素不亲善,根本不愿冒死为其求情。
所以孙策压了这个案子整整两年,才不得不在一片要求明正典刑的声音中,盖印通过,将其处死。
这使得当今朝臣愈发敬畏天子的威刑。
诸葛亮见到天子也是立即恭敬的行礼:“拜见陛下,恭问圣安。”
“朕安,免礼。给武乡侯赐座。”
待诸葛亮入座之后,孙策说道:“朕召卿来觐见,卿可知何事?”
诸葛亮也没有装糊涂,躬身回道:“臣乃武官,故必与征战相关,以臣所想,应是辽东之事。”
孙策微微颔首,说道:“不错,朝廷纷纷嚷嚷已经有数月之久,孤打算一举结束此议。由卿率军前往辽东,解决辽东之患。”
率军前往辽东,诸葛亮是并无惧意的。
他只是担忧的问道:“如今朝中物议纷纷,且辽东正当强盛,陛下已经决断乾坤?”
作为将领其实不怕打仗。
尤其是名将,率军远征,哪怕经雪山,历高原,越荒漠,绵延数千里,也能咬牙坚持,一举灭国。
作为统帅,他最怕的是朝廷战和不定,催迫他更改作战部署。
且朝廷当中的担忧也不无道理,从辽西出兵往辽东,两千里沼泽之地,稍有不慎,的确会损失惨重。
孙策看向诸葛亮,凛然说道:“若凡事皆因物议而废,这天下将无事可成。辽东固然强盛,可公孙氏之流,又如何能与卿等相比。朝廷还没有虚弱到,连数万部队的损失都无法承受。”
“动摇国本之说,只是大臣的危言耸听。朕就是要让天下人看的清清楚楚,我大宋就是能摧敌于强盛之际。”
“此乃立威之战,明明白白的告诉世人,我大宋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
而说完这气吞万里的宣言,孙策凝视着诸葛亮,淡淡的说道:“辽东,早晚要打。我们这一代人不打,就要子孙后代去打。”
“我们这一路从乱世走来,一身血,两脚泥,还是由我们去打出個百年太平吧。”
诸葛亮作为太子系核心中的核心,闻言立即起身,恭敬的拱手回道:“陛下圣德,臣必效死命,一举摧破公孙氏。”
孙策点了点头,说道:“朕会鼎力支持卿前往辽东。”
鼎力支持!
这可不是一句虚言。
所以孙策接下来的话,直接如惊雷般炸响在诸葛亮耳旁:“尚宫令身体不适,需要休养。朕已经令辛才人代其主持尚宫局事宜,右相会全权负责辽东后勤事宜。”
辛才人也就是辛宪英,这位被誉为算无遗策,言必依正,当是列女中第一流人物的才智之妇,今岁刚十七岁,入宫任才人两年。
才人如今还不是皇帝配偶,只是内宫官爵系统的一级。
宋制,内宫女官与外朝文官有不同的晋升体系。
才人就是女官中很正经的职位,负责掌管文书,钦御前文书,并在尚书台、三司使、御史台和五军都督府之间传递政令。
辛宪英也跟孙策没有任何亲密关系,就是单纯的女官一路今生上来的。
由这样一位女官代替周贵人掌尚宫局。
是什么意思已经不言而喻了!
朝廷将一统共识,整个主和派都得被清扫。要么支持朝廷征讨辽东,要么为主战派让路,朝廷需要拧成一股绳,不能有两个派系互相拉扯。绝不允许前线正在征战,后方主和派在拉后腿,克扣粮草等等。
主战派的宰相现在主持朝政,主战派的官员将立即把控朝廷中对外战事的关键位置。
这种局面至少持续到对辽东战事的大获全胜,或者主战派的战事遭遇挫折。
眼下尚宫令周贵人都因此而让出了权柄,主战派立即掌握了对外征战的权力。
随后太子系立即开始调兵遣将,安排人才,全力发起动员。
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太子系东宫的将领就全部抵达辽西的卢龙塞。
出征的主将是诸葛亮,还有将军于禁、张飞、韩当、朱桓、魏延、徐盛、凌统等人。
此战共出兵玄甲、轻骑兵等两万余,徒卒三万余,合计精兵六万人。
另外还配备大车一万五千辆,战船、漕船八百余艘。
仅这骡马、锱车所携带的粮草,就足够六万大军食用接近一个月。
而太子府詹事顾雍亲自坐镇在幽州渔阳,统筹幽州、青州、冀州三州之地,为大军提供粮草。
只用了百余天的时间,顾雍就动员了近十一万六千名徭役,全程为大军提供粮草。
三月末,诸葛亮以天子所言“辽东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可许他人鼾睡”为由,正式出兵讨伐辽东。
当然,这是孙策的口述,发兵之际,朝廷还是正式发布了一篇讨贼檄文。
“宋受天命,统驭万方,抚辑庶类,凡四夷僻远,靡不从化。独辽东残孽,处于荒裔,肆逞凶暴,屡遣使申谕,輙拘留杀之。乃者,其人钞边,边将获之,再遣使护还,使者复被拘杀。恩既数背,德岂可怀?
况豺狼野心,贪悍猾贼,虐噬其众,引领徯苏。稽于天道,则其运已绝。验于人事,则彼众皆离。朕今亲遣六师往征之,肃振武威,用彰天讨。
且宋必胜之道有五:以大击小,以顺取逆,以治攻乱,以逸代劳,以悦吊怨,鲜不残灭。荡除有罪,扫清辽东,抚绥颠连。将疆场乂安,人民无转输之苦,将士无战斗之虞,可以解甲而高枕矣。
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这篇讨贼诏书可谓是将霸道展示的淋漓尽致。
你胡虏不服王化,不奉天朝上国节制,那我就要肃振武威,讨平叛逆!
通俗点讲,不臣服就是罪。
而以大击小,以治攻乱,更是强调了己方的碾压性优势。弱肉强食,无外乎如此。
这诏书的效果也是极其显著的,胡虏畏威而不怀德。
跟他们讲什么大义,他们根本就听不懂。
直接告诉他们,我更强拳头更大。那他们立即就知道该跪下侍奉天朝了。
所以四月份,诸葛亮大军出发至辽西郡郡的故郡治阳乐,乌桓、鲜卑、濊貊等胡族部落就纷纷受征调,派遣了四万余胡骑前来助战。
同时各部落需要送来大量的牛羊,驱赶畜牧为大军提供后勤补给。
等六军汇聚,宋军讨伐辽东公孙氏,军队规模就已经超过了十万,同时在大军身后百余里处还跟随了四十多万头牛羊,以及十几万的徭役。
然后在阳乐的宋军,正式跨过边境,一举攻破了渝水方向的辽东属国(锦州)。
而从阳乐出兵打下辽东属国,意味着宋军南北两翼再无威胁。
因为阳乐这个故辽西郡的郡治,如今已经是辽西郡的内陆。
他这个故郡治,其实成为郡治的时间不久。
再往前的上一个郡治是平冈县。
宋军在覆灭乌桓之后,就重新夺回了平冈城,此地尤在白狼山北面数百里。
已经身处塞外草原,距离幽州边塞有近五百里的距离。
这座辽西郡将郡治重新迁回平冈,势力已经深深的嵌入塞外草原之中。
以平冈为核心,宋室统治影响到鲜卑牧场北方数百里。
根本没有骑兵能从北部威胁宋军十万大军的后路。
宋军打下了辽东属国之后,宋室的水军舰队可以直抵辽河。
诸葛亮大军也在五月,进抵辽水以西。
此时五月,大雨磅礴,辽水暴涨,辽东守军自恃天险,依辽水围堑20余里,坚壁高垒,阻击魏宋军。
宋军当中谋士云集,除了诸葛亮、于禁等将领,还有荀攸、杨修、黄权、陆绩、刘晔等多名智谋之士。
面对辽东军队的部署,宋军在辽河之叛迅速商量谋略对策。
虽然大雨导致道路泥泞,进军不便,不过谋士荀攸却格外的乐观。
在听完斥候的回报之后,他说道:“朝廷诏青、兖、幽、冀四州汇聚海船,并使鸿胪寺联合慕容鲜卑、高句丽、乌恒等重,由海陆围攻辽东。此大举六师,用申九罚,实雷霆之危也。若换其他人,必弃城而逃。公孙康强盛,却意外的对我等有利。其恃其强盛,自信军力,欲守城待雪,故不东走。此诚自取灭亡也。”
诸葛亮亦微微颔首,这是大军出发之前,诸人所预期的最理想情况。
以宋庭之强盛,当然不忧战场上打不赢辽东军。
诸葛亮最担忧的其实是公孙氏弃城而走,然后坚壁清野,率领五万大军躲到最南方去。
那宋军要一路于绝境中行进,就非常艰险了。
可辽东大军恃险而守,那简直是自取灭亡。
此战去百日,回百日,攻战百日,而六十余日休整,只要一年就足够平辽东了。
所以诸葛亮说道:“弃城预走,上计也。据辽水以距大军,次计也。坐守襄平,此成擒耳。惟明者能深度彼己,豫有所弃,此非公孙氏所及也。今悬军远征,耗时不会许久,公孙氏必先距辽水而后守襄平。”
“只要我等能越过襄平,一战而克定其军。则辽东须臾可平,速报捷于天子,执公孙度问罪于御前。”
随后诸葛亮看向诸人,问道:“事关渡过辽水,诸位有何谏言?”
要攻破辽水可绝非易事,辽东军做坚城高垒,据险而守,如果硬攻的话,怕是至少要战死几位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