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九 游历(七)
平波河起自群山之中,到康平那段水势已经变得平缓。从康平城向西乃是下游,水面越来越宽,水流也越来越缓。
不过也有例外之处,比如距离康平大约五百里的位置,水流骤然变得湍急。
此处除了落差变大外,两岸还有高岩峭壁阻隔,主河道被挤压蓦然变窄,导致平波河在此处波涛涌动,浪翻白花。
由于此处上下游河道都宽阔,唯有此处狭窄,若是从高空看去,会发现这里就像是葫芦中间那一段,行商们都称此地为“葫芦腰”。
这地形对于过往船只很不友好,却也养活了沿岸许多船工纤夫。
本地船工都是人手一根毛竹大杆,站在商船两侧,通过毛竹戳顶来调整船的走向,不使商船撞到乱石。
至于纤夫则专做下游的生意,毕竟上船不能只往下游去不返回。若是想要渡过葫芦腰前往上游,就必须纤夫拖拽。这里拉纤还不能走主河道,要走旁边的支流浅滩。支流在上游就有人专门拦住水流,等纤夫拉船靠近后方才放开。
葫芦腰的地形对于程振来说也就那样,更加险峻雄浑的奇景他也见过。不过,沿岸讨生活的这些人倒是让程振印象深刻。
一个个黑黝黝的汉子在波涛中奋力抗争,一声声带着汗味的号子响彻两岸。这些人固然只是一些普通人,生活也很艰苦,在这里卖力气不过是为讨生活罢了。
不过,程振也确实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勃勃的生机。他们的号子声中有生活的困苦,同样也有与天争命的不屈气魄。
凡人与修士,天差地别,却也没有本质区别。大家都是在天地间挣命,只是方式不同。
如“葫芦腰”这样的地方,程振一路都在见识。
可能有些地方的人,没有“葫芦腰”的船工、纤夫过得这般激荡,却也各有各的精彩。
一路上看这些人间烟火,比看沿途的风景更有趣,更有所触动。
程振沿途更换了几次商船,有时到达一个城就停下小住几日,有时直接路过,一切随性。就这样走走停停,走了快两千里水路,程振才上岸转为陆路。
之所以下船,是因为他想起之前吴通老道似乎说起过,康平城西北有一修士坊市。
程振到沿岸城中时发现如同吴通这样的修士,一问之下,发现从此地一路向北就能到那坊市。既然如此,程振决定前去见识一番。
于是程振就在城中买了匹马,向着北方行去。就这般又走了半个多月,方才到达之前修士所指的地方。
此时程振身处群山之中,四周尽是苍青古树,连个山村都没有,更不用说什么坊市了。
程振之所以却行坊市就在此处,是因为他感应到了阵法遮掩的痕迹。回想先前那修士所说,程振走到一块大青石旁打入了一股法力。
原来平平无奇的青石立即如同水做的一般荡起波纹,继而显现出一个一丈见宽的洞口。程振见状稍作感应就踏入洞中,在他进入后,身后在此荡起波纹最后仍显现出一方青石的样子。
此处坊市名为山中坊市,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此坊市乃是建在山腹之内,是名副其实的山中。
据说这山底下有一条暗河,在暗河冲刷侵蚀之下,底下还出现了大片溶洞。当年有善于望气的修士途经此地,打通了溶洞向下采集水气地气。后来,陆续有修士前来,久而久之便成了一个修士互通有无的坊市。
程振沿着洞中石阶一路向下,下行了千丈方才见到有莹莹亮光。走近看,是依附在石壁上的不知名苔藓发出的微光,整片微光标记出一个拱门形状的图案。
穿过这道拱门后,原先还一片昏暗的空间一下子亮了起来。
入眼处是一个巨大溶洞,这溶洞顶足有两百丈高,洞顶镶嵌着数以百计的夜明珠散发出柔和白光,溶洞中林立的钟乳石柱上也有诸多宫灯,同样发出明亮暖光。
溶洞空间如此大,但给程振的感觉却不是空旷,反而觉得有些狭小。因为,在这溶洞之中,数以百计的亭台楼阁鳞次栉比,几乎已经到了屋檐相连的程度。
这些建筑有些建在地上,有些嵌入石壁,高处更有掉在洞顶的,放眼望去,极有层次感。诸多建筑间都有阶梯相连,地面上是石阶,空中则是悬浮的木板。其上有诸多修士往来,还有许多人在店门前迎客。各处人声在这溶洞中汇成一片,好不热闹。
任谁从山外看,也想不到在这千丈山底还有如此热闹的去处。
程振站在原地看了看,就地找了家酒楼走了过去。在这个酒楼中,程振尝到了本地特色的无目白鱼,以及用苔藓发酵出的灵果酒,倒也别有一番风味。
他到这酒楼除了吃点东西,主要还是想问问坊市的情况。这种酒楼做的就是这种生意,在程振大方地点了店里招牌酒菜后,伙计很热情地给程振介绍了一下这山中坊市的情况。
听过之后,程振对于此地有了个大概了解。
这山中坊市是个小坊市,不是说这里地方小。相反,这里空间极大,像程振见到的这个溶洞并非唯一,还有几处溶洞彼此相连。之所以说这里是小坊市,是因为聚集此地的修士修为普遍不高,玄光修士都少见。
修士品级不高,在这里交易的物品等级也自然不高。按照修行界的看法,没有化丹境界交易的坊市,都算是小坊市。
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因为山中坊市周遭没有什么好的灵脉,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像样的修行门派。修士总量虽然比康平那边多许多,但也都是些低阶修士。在这种环境下,坊市自然只能是小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