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3章 把他吃得死死的
宁长平又道:“我想见哥哥和嫂子了,他们此时应该都去看过母妃了,我也想去看看。”
“你能不能陪我去一趟大燕的京城?”
苏乐天:“……”
从第一城去大燕的京城,他们坐马车的话,得要大半个月,且这一路上还不太太平。
她去了大燕,估计还得玩上一段日子。
这一来一回,怕是得要两三个月。
到时候她的肚子怕是真的很大了。
宁长平看着他问:“你不同意?”
苏乐天还没来得及回来,宁长平就眼泪汪汪地道:“所以你刚才都是骗我的吗?”
苏乐天一看见她,心疼得不行:“当然不是……”
宁长平可怜兮兮地看着他,他一心软便道:“我陪我去大燕便是。”
宁长平这才破涕为笑,深深地觉得,之前偷听棠妙心在宁孤舟面前撒娇的话,也不是完全没用。
她到如今终于明白,棠妙心为什么能把宁孤舟拿捏得死死的了。
她要向棠妙心学习!
苏乐天觉得怀孕之后的宁长平比之前难搞了很多,她虽然还是大大咧咧地性子,却比之前爱哭得多。
她一哭,他就束手无策,只能万事由着她。
只是他也知道,这事从本质上来讲,宁长平也没错,于情于理他都应该陪她去祭拜于嫔。
只是因为她怀孕的事情,打乱了所有的节奏。
如今她非要闹着去,他陪她去便好。
第二天一早,他派人给苏琰和花新语报了个平安,带着他的侍卫,就和宁长平一起往大燕的方向走去。
苏琰收到他报平安的信时,忍不住骂了几句:“真是胡闹!”
“长平怀孕了,他不好生劝着她好好养胎,还跟着长平一起瞎跑!”
花新语也有些担心:“虽然如今长平怀孕已经过了头三月,胎像稳了,但是这样长途跋涉终究不好。”
江花同在旁劝道:“父亲,母亲,你们不要担心,二弟一向稳重,他心里有数。”
花新语叹气:“他在旁的事情上都稳重,一遇到长平的事情就没那么稳重了。”
江花同笑道:“长平的性子我们都知道,她不是那种能安安静静坐着不动的性子。”
“真将她约束在一个地方,她整日闷闷不乐,对她对孩子都不好。”
“再则长平的身体还不错,二弟也不会累着她,他们一路游山玩水一般去大燕,也累不着的。”
花新语觉得她的话有些道理,却还是止不住地有些担心:“话虽如此,但是这去大燕的这一路,都不太平。”
苏连城在旁道:“父亲母亲不必担心,路上不太平,但是以乐天的能力,肯定能应付。”
“再则长平也不是那种弱质女子,乐天又把他的侍卫都带上了,不会有事。”
花新语还想说什么,苏琰劝她:“儿孙自有儿孙福,你就别担心了。”
“再说了,乐天是我们的孩子,我们应该相信他。”
花新语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道:“好吧,这事就由得他们去,我也不管了!”
江花同和苏连城从他们的房间里出来之后,江花同问他:“你不是也很担心他们吗?怎么也跟着一起劝父亲和母亲?”
苏连城回答:“如今想来,父亲和母亲在公主怀孕之后,就十分紧张,我觉得有些过了。”
“这可能和我和乐天到如今才成亲,他们还没有抱上孙儿有关系。”
“我想想若是你怀孕了,若这样一直拘着你,什么都不让你做,你也会很憋闷。”
“倒不如随意一点,如此一来,大家都能开心一些。”
江花同轻笑了一声:“你倒是想得很长远。”
苏连城看着她道:“我只是觉得这件事情不用那么紧张。”
“至于生孩子这件事情,你也不需要给自己压力。”
“你若怀上了,那是孩子和我们有缘。”
“你若一直没能怀上,那也不打紧,我们到时候抱养一个就是。”
江花同对这事,原本很淡定,在宁长平怀孕之后,她确实有点急。
只是她心里的这点急还没有形成规模,就被苏连城的这句话一下子就安抚住了。
她之前就觉得苏连城通透体贴,如今又体会了一把。
她的唇微微上扬,眼里满是笑意:“嗯,我不急。”
两人相对一笑,苏连城拉过她的手,她心里温暖。
当初他等了那么久,才将她等到,哪里会因为怀孕生孩子这事,心里就生出不该有的急切来?
孩子这事,在他们看来,就是一场缘份,有了是一件喜事,没有也不必太过执着。
江花同此时有些想感谢宁长平,不管她什么时候怀孕,有宁长平闹了这一波,她往后只怕会少受很多约束。
棠妙心和宁孤舟此时都不知道宁长平怀着孕,也要往大燕京城这边赶。
他们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忙得不行。
宁孤舟刚得到大燕,就算有沐云修和林如风这两个强有力的帮手在,也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他来定夺。
他需得趁着刚打下大燕的端口,打破陈规,制定新规章制度。
那些腐败的门阀世家,刚好趁这个机会全部清理一遍。
再加上成明帝的丧事,他的登基仪式,种种加在一起,不说忙得飞起,那也差不多了。
成明帝的丧事从简,宁孤舟觉得他不配葬入皇族的皇陵,直接寻了一个偏远的山坡将他孤零零的一人葬在那里。
至于陪葬的东西,那也就参照大燕寻常乡绅的规制,随意埋了一些给他罢了,连碑都没有给他立一块。
成明帝生前若是知道他死后,会被这样对待,估计无论如何也不会咽气。
只是他死都死了,就算是有再多的不满,那也没有用了。
他的葬礼甚至都没有让群臣过来相送,只让众皇子和他的一众妃嫔参加。
这一次葬礼之后,所有的皇子全部都被贬为庶民,众妃嫔也原地出宫,跟着自己的儿子过日子。
宁孤舟并没有为难他们,每人都给了一笔安置的银子。
愿意留在京城的,再一人送一座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