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南海王(全书完)

第569章 南海王(全书完)

对于陈青兕的选择,庙堂大多人都觉得奇怪。

毕竟他现在的身份地位权势,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缺的就是底蕴。只要趁势与萧家联合,子孙通过萧家与各大世家结亲,陈家最欠缺的底蕴将会得到弥补。

现在陈青兕还年轻,不求跟司马懿那样长寿,只需拥有常人之寿,陈家就能因为他一人之力,晋升为大世家。那时候享受荣耀的可不止一人,而是几代甚至十数代。

陈青兕却选择扶持李贤,虽说李贤少不更事,确实好控制一些。但也到了知事的年纪,而且天性聪慧,人所共知,又能控制几年?真想掌控朝廷,选个更小的,选个蠢的,就跟李显这样的,岂不更好?

对于陈青兕的选择,绝大多数人都看不透。

唯有陈青兕自己知道,李贤才是最佳选择。既能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也有能力延续他的政治理想,对于大唐,对于陈家,都是最佳的选择。

当然在李弘、李贤眼里却是不同,他们自然是认为陈青兕大公无私。

毕竟武皇后的恶行过于恶劣,他们两人受到母亲的连累,德行上存在严重污点。自身又没有可以利用的价值,支持李弘选择立李贤,对于陈青兕没有任何好处,除了公心,他们想不出别的理由。

李治的阴骘,武媚的冷酷,他们所生的李弘、李贤却如负负得正一般,性子都得到极高的评价,前者是仁孝闻于四海,后者是唐年钧德,章怀最仁。

面对陈青兕如此,两人皆感动得无以复加,便如溺水者握住了救命的稻草一般。

为此李弘还特地将李贤叫到跟前。

“六郎!皇兄的身体怕是坚持不了多久,陈先生受先皇大恩,有诸葛丞相之诚。你若诚心待之,他必不负你。但不可将之真视为诸葛丞相,你若不知天高地厚,与他对着干,他是不会对你留情的,切记切记。”

李贤道:“臣弟谨记皇兄教诲。也明白个中道理,皇兄大可安心。”

一个月后,李弘病逝。

年仅十二的李贤在陈青兕的扶持下登基为大唐新帝,这一次有陈青兕坐镇长安,庙堂一切平稳。

此后二十年,政出中书,祭出李贤,君臣和谐。

陈青兕在这二十年里,大刀阔斧地进行吏治改革。

陈青兕并没有生搬硬套后世的政治制度,他知道发展需要一个过程,步子迈得大,容易扯着蛋。人力是有限的,从封建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是需要漫长的时间累积发展,不是照葫芦画瓢就能够成功的。

未来优秀的制度并不适合这个时代,陈青兕要做的就是通过自己超前的知识推动这个进程,让华夏发展向前推动两百年乃至三四百年,继续领先于世界。

陈青兕大力发展民生,推动文教,重视数术,将术数归为科举必考科目。他并没有刻意的去打压关东世家,而是推动印刷术与造纸术的发展,令得书本的价格下降,读书不再是上流人士的专属。

任何薄有家财的孩子都读得起书,且都有地方学习文化知识,还能通过科举实现阶级跨越,完全不需要依靠世家。

后世不少人将世家的没落倒台归功于黄巢,但真正导致世家没落的真正原因是大势,时代的发展让读书不再奢侈,大量的寒门崛起,打破了世家对知识的垄断,这才导致世家的没落。

日后的牛李党争,就是寒门首次对世家发起的进攻。

正德二十年。

“先生,您此去是不打算回来了?”

李贤看着年过半百,依旧身强力健的陈青兕,有些五味杂陈。

二十年里,相权坐大,皇权旁落,作为皇帝他心里自然是不舒服的,不过他知道陈青兕对于他既有大恩,对于国亦有大功,乃至于大唐可以没有他李贤,但不能没有陈青兕。

面对如此情况,李贤自是表现出君王的气度,对于陈青兕的改革请求,无一不允,但心里却常想自己何时能够亲政,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唐皇帝。

可今时今日,得知陈青兕真要还政离开,李贤反而有些慌了。

他怕自己扛不住大任……

陈青兕却笑道:“陛下仁厚睿智,有刘、狄、张三相把持方向,还有姚崇、裴行俭、诸多能臣干吏辅之,庙堂有臣无臣没大区别,反之南海那边最近起了不小的动荡,此番臣去南海,得让大食国知道,动小心思是要挨揍的。”

他轻轻笑着,反复揍大食就跟揍自家儿子一样。

当年与大食国的一战,让西域承平了二十年。

大唐也吃了二十年的红利,陈青兕利用这打出来的威望在西域诸国建设学堂书塾,在国子监招收诸国王室,西域诸国继承人必须国子监出身,以此奠定了西域的基调,大唐对于西域的掌控力也因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

而西域大食因当年一败,陷入了分裂状态,什派、逊派从冷战转变为热战。一开始逊派占据优势,什派还需要唐廷暗中的支助,但随着大食哈里发穆阿维叶的病故,局面易转,什派占据了上风。

唐廷也在陈青兕的操控下,改支持了逊派,以平衡彼此的势力。

大食国也因此陷入了长达二十年的内乱……

但乱世出英雄,在这动乱中什派突然冒出一个叫阿拔斯·里奇·卡尔马特的人物,他以迅雷之势一统了什派,镇服了逊派,完成了对大食国的整合。

因为速度太快,远在长安的陈青兕还来不及反应。

完成一统的大食国自然存有不甘,在凝聚实力,暗中谋划挑事。

西域现在大食国已经完全渗透不了,天竺、南海就成了大食国争取的对象。

天竺就是一群没脑子的驴马烂子,给他三分面子,就觉得自己行了,天下无敌,而南海离中原太远,几乎悬于海外,掌控力有限,因此有了小小的动荡。

面对如此情况,陈青兕早有预谋的决定亲自前往南海坐镇。

李贤身为大唐皇帝,虽实权不在,但陈青兕并没有将他孤立,所有政务都要经过他手,已经察觉陈青兕这些年往南海投了不少的力量。

这一听陈青兕想要坐镇南海,立刻意识到陈青兕这一去,怕是不会回来了。

陈青兕确实没打算回来,在交通科技不发达的封建时代,疆域是有一定界限。超过了那个界限,就会因为文化沟通等原因,无法实控。

就如明朝的安南,哪怕是雄才大略的明成祖朱棣,面对安南也无计可施,朱瞻基更是逼得没有办法,主动放弃对安南的统治,将安南的土地放弃了……

但其实对于安南并不是没有解决办法,如果当初张辅犁庭扫穴,灭亡胡朝,朱棣立即效仿沐英镇云南故事,立张辅交趾王,张家世代坐镇交趾,一代一代接连数代,交趾岂会丢失?交趾再难,能比得过云南?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朱棣未必想不到这个办法,只是他不可能这么做。

任何一个皇帝,都不会选择草率的将领裂土分封出去,形成一个国中之国。但毫无疑问,这是最好的办法。

陈青兕早在二十年前就想过陈家的未来,他自有把握自己在世的时候庇佑陈家。可就怕如霍光一样,这边刚刚身死,陈家立刻遭受清算。

人在有了子女之后,难免要为未来计一计。

南海是他选择的落脚之处……

这里的南海自然不是后世的中国南海,而是后世的印度洋,早在二十年前,陈青兕就命刘仁轨、薛仁贵拿下了科钦一地,改名为率宾府,打下了根基。

天竺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有着广阔无垠的肥沃的土地,论及地理优渥,完全不逊于华夏,然而在这片土地上却孕育了一群完全不知用什么言语形容的碳基生物,实在是暴殄天物。

陈青兕出镇南海,可西镇大食,北虐天竺,护佑西域安稳,又可与华夏岭南水师相辅相成,把控东南亚的海上商道,为大唐护卫西方疆域。

至于未来陈家是自立还是什么,陈青兕是管不了的。

但他可以肯定一点,陈家坐镇的南海,将会把华夏文化刻在那片资源丰富的大陆,将华夏的种留在那里。

给未来的天下,留一个自古以来。

陈青兕念及于此,也有些心潮澎湃,半百年纪了,竟有些热血沸腾,看着李贤确实不舍,想着二十年的感情,亦柔声道:“臣为朝廷呕心沥血至今,向陛下讨要一个南海王不算僭越吧。”

李贤眼睛有些湿润,知对方去意已决,说道:“无陈先生,无朕,亦无现在的朝廷,区区南海王,算得了什么?只是皇后、太子要是知道再难见先生,不知会多难受。”

陈青兕一时也沉默。

他的长女嫁给了李贤,还生下了大唐的太子。

陈青兕其实一开始不同意这门婚事,毕竟这其中能计较的东西太多。

李贤确实出色,却也因为如此,陈青兕怀疑这头猪要拱自家的白菜别有目的。

只是李贤确实表现出了自己的诚心,而他的长女继承了母亲李红清的性子,有些叛逆,也不知是被李贤的花言巧语打动,还是受对方那俊美的外表给糊弄住了,颇有非君不嫁的态度。

陈青兕也只能听之由之。

缄默了一会儿,李贤说道:“先生此番出镇南海,西域给不了多少支持。岭南水师,可听先生调用。还有吐蕃王陈思北,吐蕃让先生彻底打服了,若知先生出镇南海,让他出兵支持,必会鼎力相助。”

陈青兕听了却是一阵头大,心中忍不住吐槽:“他老子让他出兵,他敢不听?”

这说起来确实有些狗血,陈思北确实是他陈青兕的儿子。

当年他大意中计,让赤玛洛下药睡了她。后来反正已经犯了错,又睡了几次,当他当时明确计算过人家姑娘天葵的日子,却不想还是中招。

十年前,佯装芒松芒赞的王孝杰假死,传位于幼子芒波杰,赤玛伦监国。赤玛伦继承“芒松芒赞”的政策力主推行汉化,而且更改的更加彻底,将吐蕃人的名字都效仿北魏一并汉化。因念陈青兕之恩德,吐蕃王室改为陈姓。

一日后,李贤下旨,封陈青兕南海王,为大唐坐镇南海,为唐之长安,拱卫西陲。

ps:正文就到这里了,还有一篇后记,以及一些人物结局,略微介绍。

感谢兄弟姐妹们一直支持到现在,拜谢。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初唐:砥砺前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初唐:砥砺前行
上一章下一章

第569章 南海王(全书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