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1章 989【交瘁】

第991章 989【交瘁】

第991章989【交瘁】

执政十年是一柄双刃剑。

对于,一旦陆沉接受这个任命,那么接下来陆沉就可以无所顾忌地培植党羽,哪怕他把两位宰相和六部尚书全部换掉,只要理由足够充分,天家都没有置喙的权力。

而且有一点格外重要,陆沉不是文官出身,他手里掌握着大齐九成以上的军权,改制过后的十八位指挥使都是他的心腹部属,只要他一声令下,这些人便会碾碎面前所有敌人。

也就是说陆沉可以通过这十年包揽军政大权,成为真正意义上一言九鼎的权臣。

等到那个时候,主动权完全在陆沉手中,天家更加没有反抗的能力。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宁太后这样的决断很有勇气和智慧。

陆沉能够收复江北故土确实是不世之功,但是包括李宗本在位的两年,李氏皇族在过去二十年里的表现值得称许,尤其是江南民心并未背弃他们,甚至陆沉这次能够顺利推行新田赋之策也要得益于经界法打下的基础。

简而言之,至少到目前为止,世人并未普遍形成陆沉掌权更好的概念。

宁太后深知不可能夺回军权,至少三五年内没有任何希望,所以她延续之前的理念,索性一退到底。

从她掌权开始,顾全大局的形象便已深入人心,从一开始将江北军权交予陆沉,到后来坚定不移地支持边军,再到为了避免国内出现动荡从而主动迁都,如今更是连权柄都毫无保留地交出去,看起来似乎处于绝对的劣势,却能在不经意间引起世人的共情。

很多时候示弱是一种最好的选择,若是强行出手反而落了下乘。

如果陆沉答应下来,那么他就会陷入较为被动的处境,在天家如此识大体的前提下,他要是继续逼迫这对孤儿寡母,莫说那些文臣不答应,他麾下的将士也未必会愿意接受自己的主帅是这种卑劣暴戾之人。

军心一旦动摇,陆沉手里最大的本钱就会失去原有的震慑力。

此刻堂内长久的沉默令人心悸。

只不过和宁太后的想象不同,陆沉之所以默然并非是在一味斟酌这件事的利弊,而是他忽然想起两个故事。

两个前世流传甚广、带有旖旎色彩、结局令人唏嘘的故事。

故事中的主人公分别叫做张居正和多尔衮。

陆沉前世是一名职业军人,对于历史和文学接触不多,但是这两个故事实在太有名,加上有不少演绎或者戏说的影视剧,他自然也多少有些了解。

如今仔细一想,他现在的处境和那两位名留青史的大人物竟然颇为相似。

当然,不论他是否记得这两个故事,他都不会接受宁太后的提议,因为他很清楚自己不能退,更无法接受一个十年之期的桎梏。

将来一旦他放下权柄,必然会迎来极其惨烈的清算,这和宁太后的秉性品德无关,而是无数血淋淋的例子证明的真理。

亘古以来太多人的命运都已表明,对于皇帝抱有幻想是最愚蠢的选择,哪怕那个皇帝现在才七八岁。

一念及此,陆沉终于打破沉默,平静地说道:“陛下,恕臣冒昧,此议略为不妥。”

宁太后亦不着急,淡然道:“郡王不妨明言。”

“今日陛下派苑少监传召,其实臣根本没见到他。据臣府中亲卫陈述,苑少监得知臣府中有客,便丢下一句话让臣来此面圣,随即匆匆折返。”

陆沉轻叹一声,缓缓道:“这件事若是传扬出去,朝野上下将会如何看臣?薛相、许相皆忠耿君子,他们必然会直斥臣飞扬跋扈,竟然连圣人都不放在眼里。然而这是苑少监自作主张,于臣而言分明是无妄之灾。”

“竟有此事?”

宁太后何等人物,瞬间便明白苑玉吉为何这样做,当即蹙眉道:“好个苑玉吉,他不思本分小心,反倒做出这种自以为是的糊涂事。郡王放心,哀家决不会轻饶他,一定重重惩处。”

陆沉很清楚宁太后不会真把苑玉吉大卸八块,毕竟这是李宗本潜邸时期的旧人,不谈能力如何,至少对天家忠心耿耿,将来还要负责帮宁太后掌控皇宫。

他只是借这个机会让苑玉吉这种人老实下来,同时为后面的话做铺垫,因而继续说道:“陛下请勿动怒,臣相信苑少监这是无心之举,不过还是得让他明白分寸。他是内侍省少监,是陛下和皇上信重之人,如果连他都不体恤圣意,不体谅臣的为难,那么臣将来恐怕是有苦无处诉。”

听到这番话,宁太后只能点头道:“郡王所言极是。若岚,一会你让人将苑玉吉杖责五十,革去他半年薪俸。告诉他若是再犯,哀家定会将他逐出内侍省,任他自生自灭。”

“是,陛下。”

若岚垂首应下,心中对陆沉多了几分真切的畏惧。

其实以陆沉现在的权势和地位,就算他亲自教训苑玉吉一顿,宁太后也不好多说什么,但是这样一来在外界的影响会极坏。

世人难晓全貌,只知陆沉先对奉旨传召的内侍省少监置之不理,然后又威逼欺凌,愈发显得飞扬跋扈违逆纲常。

但是如今宁太后自己出手教训宦官,无论如何牵扯不到陆沉身上。让若岚感到畏惧的不是陆沉的权势,而是他在这种时候居然还能如此冷静。

古往今来得势张狂者不知凡几,谨慎自持决不行差踏错一步者能有几人?

连若岚这样的女官都能看出这件小事的玄机,宁太后自然心知肚明,她眼眸中闪过一抹复杂的情绪。

又带着几分无力感。

陆沉神色如常,不紧不慢地说道:“陛下,臣原本不知您要商议的是这等大事,若是您提前知会一声,臣只能告罪不至。”

宁太后收敛心神,不解地问道:“郡王此言何意?”

陆沉坦然道:“陛下今日急切相召,但是外人不知内情,在他们看来今日既有可能是陛下召见臣,也有可能是臣主动求见。若只是寻常小事倒也罢了,偏偏是这种关系到朝堂权柄的大事。臣试问一句,在没有当朝宰执和部堂高官的见证下,臣如果冒然领受秉政之权,朝野上下会如何看待此事?”

宁太后怔住。

陆沉继续说道:“敢问陛下,他们是会觉得此事确乃陛下主动提议、让臣用心辅佐皇上建立大齐盛世,还是会认为臣仗着手握军权、威逼胁迫君上、行夺权不忠之事?”

宁太后面上浮现一抹慌乱,连忙摇头道:“郡王,哀家并无此心。”

“臣知道,臣亦明白陛下是出于信任臣才会这样做,臣十分感念陛下的信重。”

请...您....收藏6...9...书....吧....!

陆沉喟然道:“然而人言可畏,又有三人成虎之说,臣委实承受不起这样的物议。过去一年里,坊间各种流言甚嚣尘上,都说臣怀着篡逆之心,窥伺至尊之位,臣心里已经很是难受。如今朝廷还于旧都,臣就立刻揽下秉政之权,只怕不出半年,天下各地官民就会戳着臣的脊梁骨咒骂。陛下,臣这些年对大齐也算是薄有微功,还望体恤一二。”

“郡王莫再说了,是哀家思虑不周,只想到避免郡王误会哀家这是以势相逼这一层,却未想到这会引发更大的非议。”

宁太后定定地看着陆沉,眸中满是不安和歉意:“这是哀家的过错,还请郡王体谅。”

平心而论,面前这位至尊至贵的太后是陆沉见过最厉害的女子。

她的容貌气质称得上出尘不染,此刻的眼神又带着几分进退失据的楚楚可怜,而且以她的身份流露出这份不安更容易引起男人的古怪心理。

虽然她没有丝毫自轻自贱之意,言语之间更无半分旖旎暧昧,仍旧维持着皇太后的端庄和雍容,但是那一低眸一敛眉却有着难以想象的杀伤力。

好在陆沉久经王初珑的考验,此刻目光无比清正,诚恳地说道:“陛下言重了,臣其实也只是发顿牢骚,想来陛下肯定能明白臣的苦衷。依臣拙见,朝廷迁都之后不宜大动干戈,皇城防卫由禁军负责,京城防务则由臣、刘守光、张旭和沈玉来共同负责,朝中各部衙因循旧例便可。至于新政诸事,若是陛下允准,臣可以出谋划策,协助两位宰相行事,不过肯定要以二相为主。”

事到如今,宁太后只好应道:“郡王之议甚为妥当,哀家没有异议。”

“谢陛下恩准。”

陆沉微微垂首,随即就明日的迎驾仪程谈了片刻,确认没有问题之后便行礼告退。

当他离去之后,宁太后沉默良久。

若岚心情复杂地站在一边。

宁太后喟叹一声,转头看着她说道:“你说,陆沉会不会觉得哀家无耻下作?”

若岚心神剧震,几近惶恐地说道:“陛下,您是为天家和皇上苦心筹谋,何错之有?”

宁太后凄然一笑,摇头道:“哀家并不曾有过那些卑劣心思,哀家只是想赌一次,倘若他愿意接过秉政之权,结果无非是两个,要么他顺理成章坐上那个位置,要么他主政做不到经世济民,反而惹得天怒人怨,届时他自然无法违逆大势。”

“陛下……”

若岚眼中含泪,语调发颤。

宁太后起身来到长榻边斜躺着,面朝里侧不复多言。

若岚看着她微微颤抖的瘦削肩膀,跪下说道:“奴婢斗胆,请陛下顾惜凤体,毕竟皇上还年幼,离不开陛下的护佑……”

“下去罢。”

宁太后轻声说出三个字。

若岚嘴唇翕动,最终只能叩首退下。

长榻之上,宁太后并未流泪,她怔怔地望着前方,发出一声意义难明的叹息。

(本章完)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九锡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九锡
上一章下一章

第991章 989【交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