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论政

第一百零三章 论政

更新时间:2014-03-06

“政为兵之本,兵为政之张。先生高论,恒古未闻。昔先献公征战二十余年,徒劳无功,成毕生之憾,根本错失也。观之魏国,魏强,而有魏武卒,魏有魏武卒,而魏称霸,正是其理。”朝会上一人说道。

的确,道出战争本质的论点,比起如何如何强兵的一大摊子详细办法,要显得更高一层。

秦公在招贤令中,历数几代先人的过失,唯独对其父秦献公推崇有加。如今,这位大人听了卫国士子之言,竟然直指秦献公穷兵黔武。满朝官员,好一阵默不作声。

中大夫拍案杜挚而起,喝道:“白缙,你敢对先献公横加指责,居心何在?”

正是白缙说出那番话,引得满堂不敢作声,见杜挚发怒,说道:“今日政事堂论国策,各抒己见,言者无罪,中大夫何故横加指责。”

在座的大多曾经历军旅,也曾跟随秦献公出征,卫鞅和白缙一呼一和,就证明他们过去的浴血奋战都是错的,不管怎样,首先感情上无法接受。

栎阳将军子岸也拍案,怒道:“老秦人浴血奋战——”

一时间,政事堂上热闹芬腾。

赢虔喝道:“都给老子闭嘴,今日是请卫先生论道,乱糟糟一团,岂是敬贤之道。”他虽感情上接受不了,却不得不承认卫鞅的话有道理。

上将军赢虔在秦国实力雄厚,掌握秦国数万大军,是为足可以与国君分庭抗礼的角色。他发话了,别人不敢继续相互攻击。

甘龙道:“秦人直性,先生莫怪。请问先生,师从何人,平生治那门学问?”

卫鞅恭敬的拱手,说道:“上大夫乃山东大儒,上大夫面前,晚辈不敢当先生称呼。上大夫当年力行禁止人殉,积蓄人口之策,晚辈敬佩。”儒家的人,最重面子,是以卫鞅开口给足老甘龙面子。就算嬴渠梁喊他先生,他坦然接受,唯独不敢担当甘龙这样称呼,这个面子给得够大了。然后说道:“晚辈恩师,乃性情高洁之人,隐居深山,亦不欲后人弟子显其名。晚辈所学甚杂,不一而足。”

禁止人殉,积蓄人口,正是甘龙的得意之作。当年,甘龙遇上秦献公,提出的第一道建议,便是禁止人殉,积蓄人口。得到秦献公的采纳,由此而始,君臣相知相重二十余年。

甘龙心中虽喜,却不为所动,他知道山东学子中,一人学几门学问的不在少数,也不觉得奇怪,平淡的说道:“若是先生治国,欲用何种学问?”

卫鞅含笑,恭敬说道:“回上大夫的话,那种学问适合秦国,便用那种学问。”不隐瞒争取治国的愿望,也不透露真正意图用于治国的学问。

政事堂中孟拆忽然笑道:“感情先生对诸多学问,一概精通?”

卫鞅笑道:“招贤馆中士子,百家学说皆有,卫鞅之意,百家士子各述其论,适合秦国者,采而用之。非是我一人,而精通百家。治国不一法,然万法不离其宗。卫鞅握其宗领,如此而已。”

好大的口气,正是此时政事堂众人心中的想法。

段冷说道:“敢问先生,何谓治国万法之宗?恕段某孤陋寡闻,不曾听说过。”他隐约感觉到卫鞅将抛出猛料,主动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卫鞅行商的本领,让他不得不服,可治国行政之道,他只能期盼着。

卫鞅笑了笑,不能让段冷感到憋屈,说道:“客卿大人,天下人好论天下大势,我独好历史大潮。顺应历史大潮,小则称霸独强,大则大出天下,一统万里江山。悖逆历史大潮,则国破家亡,为历史大潮所泯灭。”

说完顿了一下,环视满堂震惊之人。

鸦雀无声,有人想张嘴暗斥他满口胡言,却不敢吭声。

闻所未闻的观点,却似乎当真隐含着大道理。

嬴渠梁道:“请问先生,何谓历史大潮,秦国如何顺应历史大潮,如何能够独霸天下。”他之说独霸天下,代表秦国众臣隐含的表达一个意思意思,话说得太大,就是浮夸了。秦国人的志向,是恢复穆公霸业。

卫鞅淡淡笑道:“莫非秦国不敢大出天下,一统万里江山?”

段冷偷看,众臣面面相觑,他自己也和他人一般心思,似乎唯独内史景监,对卫鞅惊世骇俗的言论,表现得稍微平静。还有一位,便是秦公嬴渠梁。

他不知道,景监的心脏早经历过卫鞅一言亡秦,一言救秦的反复轰炸,早已对这等极具震撼力的话生出了强悍的免疫力。

只听景监激动的说道:“两千年之前,舜帝早有预言,我老秦人一族,终将大出天下,岂非正应在先生身上。”

“好——”,一言惊醒满堂人,纷纷激动不已。

“秦氏一族,将大出天下”和“赳赳老秦,共赴国难”两句话,千百年来,是老秦人心中的精神支柱,是支撑老秦人百折不挠、舍生忘死的强大精神力量。

赢虔喝道:“好兆头。”

嬴渠梁最为清醒,问道:“请问先生,何谓历史大潮?”

卫鞅暗讨还是秦君脑子最为清晰,说道:“天下人的生存、生活、文明的发展,便是历史大潮。天下有人以来,至今经历三潮。祖先们茹毛饮血,居山洞,是为第一潮。三皇五帝引领部落,征战天下,分分合合,是为第二潮。禹皇之后,其子启开夏朝,历殷商,而到周王室,是为第三潮。如今天下,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已到历史大潮第三潮之末。接下来,即将进入第四潮。”

鸦雀无声。

卫鞅满头黑线,道:“晕了?”

很多人点头,又马上摇头。

几位军中将领,如栎阳将军子岸等,已然睡着。

景监咳嗽一声,道:“先生,可否直白一些?这一二三四潮,与我秦国何干?”

卫鞅一拍脑门,说道:“秦国要是能掌握历史大潮,一统万里江山,不在话下。”

恐怕有史以来,士子求官、讲论的场面,从未有今天这样异于寻常。听得听晕了,说的也说晕了。这等情形,古往今来独自一份。要不是卫鞅事先说了,这番话与老秦人能否大出天下息息相关,恐怕秦国朝廷的人们,早就将他轰了出去。

卫鞅高估了这个时代人们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将目光投向嬴渠梁,他要看这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秦孝公,如何反应。

嬴渠梁神色不改,道:“请先生继续。”

卫鞅看不出他是听懂了还是听不懂,只好说道:“茹毛饮血的祖先,折木未器,磨石为具,学会耕种,这才走下山来。与之相伴,谷物越富,部落形成,方可集合众人之力,抵御外敌掠夺。黄帝以后,尧舜禹时期,出现青铜器具,民之产力大增,由是天下趋向稳定,禹启成立夏朝,开井田,分封天下。与之相伴,中原大地部落消亡,国家形成。由此可见,历史大潮,由生产能力推动,当今形势,生产能力以铁器为标志,秦国要强盛,首要之务,抓住已铁器为标志的先进生产力。唯有如此,才能把握历史大潮,比之山东六国,独占一百年先机,胜负之数,不过弹指之间。”

不管听众是什么想法,反正卫鞅自己是满头黑线。用对方听得懂的话让这帮子秦国土包子明白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这些道理,同时,又不能涉及变法,让政事堂上绝大多数人生出反感,提前防备,比赚一百万金还要费心。

卫鞅咳嗽一声,示意说完了。

与咳嗽声同时响起的,还有子岸将军的呼噜声。

景监心里阴晴不定,看了一眼段冷,却找不到答案,他已经搞不清楚,卫鞅是在为秦国出谋划策,还是为他自己的铁器工坊打广告。

杜挚最先说道:“依先生的见解,只要手里把握了铁器,就能一统天下?”

卫鞅道:“先进器具为本,其余一切皆可迎刃而解。不仅仅是铁制器具,铁制兵器,还比如君上面前的简牍,书写、刀刻、阅览、传送皆不便。若换成纸张,君上每日所理之事,可增三倍。”

景监已有八成肯定,这家伙是来打做生意的。他正是当世极少数知晓青禾楼的毛笔、纸张是卫鞅倒弄出来的人之一。

杜挚脸上带过一丝冷笑,道:“如此说来,韩国岂非天下无敌。”

韩国拥有当世所有的生铁产出,而七国中,韩国之贫弱,仅次于秦国。

卫鞅岂能不知他的心意,笑道:“倘若中大夫将卫鞅今日之言,传予韩国人听闻,假以时日,韩国要天下无敌,确实不难。”

嬴渠梁若有所思的看着卫鞅,恰好卫鞅也正注目着他。被公叔痤临终举荐继任魏国相国的人,会在如此重要的场合说一番别人听不懂,自己又不能自圆其说的话么。景监在昨日的朝会,若无其事的将卫鞅引进大家的目光下,手法虽隐秘,却瞒不过嬴渠梁。景监是个仔细、谨慎之人,为何要可以引出这个卫鞅。

卫鞅为何如此?一定是许多话不便说出。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重生之卫鞅大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重生之卫鞅大帝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零三章 论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