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多印三十万册
刘航行动力也很强,当即说,“我现在就给陈洪恒打电话吧,今天他应该是在办公室。”
周彦点点头,表示同意,随即刘航拨通了电话。
过了一会儿,电话通了,刘航简单跟陈洪恒寒暄了两句,然后就引出了工作的话题。
刘航大致说了他们这边有一个职位比较适合他,具体内容没说,只说如果有意愿就跟老板聊聊。
陈洪恒听完之后,果断地说道:“我当然有意愿。”
从原来的公司跳出来之后,陈洪恒自己在上沪开了一家公司,但是发展一般,虽说业务也有,并且能糊口,但是跟他之前计划的差距很大。
现在他也认清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一行经验再强也没用,还是需要资源以及人脉。
而周彦的工作室,显然既有资源又有人脉,对他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平台。
因此,刘航说完,他一点犹豫都没有,就答应进一步沟通。
听到陈洪恒这么快答应,刘航还有些意外,他看了眼周彦的方向,然后说道,“那我现在就让老板直接跟你聊。”
“好的,没问题。”
刘航捂着话筒对周彦说,“老板,你现在可以跟他说了。”
周彦点点头,走过来接过话筒,“你好,我是周彦。”
听到周彦的声音,陈洪恒笑道,“周总你好,久违了。”
自从因为集英社弄的合集联系过之后,周彦跟陈洪恒就没有再联系过,确实有挺长时间了。
周彦也没有跟陈洪恒寒暄,直奔主题道,“我们工作室现在准备成立一个文学部,专门处理我以及另外几位作家在图书方面的业务,所以急需一位懂出版的人材,刘航就跟我推荐了你。既然愿意来燕京工作,那我们不绕圈子,直接聊条件吧,文学部现阶段的工作不是很多,工资肯定不会特别高。”
陈洪恒沉思片刻,说道,“周总,其实我对薪资不是很在意。我比较在意的是,周总你成立这个文学部的目的,如果你说只是为了处理你以及其他几位作家处理版权方面的业务,那恕我不能过去。”
周彦的名气是大,图书版权的业务肯定也不少,但是业务再多,也不能靠周彦跟其他几个作家就把部门给壮大。
假如只是搞个旱涝保收,陈洪恒没有必要远赴燕京工作,他继续在上沪经营自己的公司不是更好么?
而且公司虽然发展缓慢,但也一直在进步,未来肯定要比一个摆烂的部门强。
周彦也听明白了,这个陈洪恒很有野望,看不上小打小闹。
这也可以理解,如果陈洪恒不是个有野心的人,那也不会从之前的公司跳槽,出来自己办公司。
周彦想了想,说,“如果你真有能力,这个部门交给你,它怎么样发展都由你决定。我想知道,你对出版方面的业务了解有多少,能跟我聊聊你的具体工作经历,另外,假如你真的来执掌文学部,又会有什么规划,也都可以说说。”
陈洪恒没有进入周彦的节奏,他反问周彦,“在聊这些之前,周总,我想先问你,我们工作室跟作家的合作模式是什么?我们是充当作家经纪人的角色么?”
“嗯,大概如此。”
“周总,不是我给你泼冷水,在中国,作家经纪人的职能被作家本人、出版社以及部分版权代理机构分解。如此环境下,作家经纪人的前景不会好,更别说特别成立一个专门部门。如今国内的出版业还不够成熟,商业化不足,收益也不高,作家本人都很难赚到钱,又凭什么来给我们分钱呢?周总,你认为我们工作室的优势是什么,凭什么能在这样差的环境下把路走出来呢?”
听到陈洪恒这话,周彦扯了扯嘴角,这家伙还真挺有意思,话里话外倒是考校起他来了。
“国内环境确实不好,不过总有些作家是能够赚钱的,并且部分作家有向外扩张的需求,这一点你也是知道的,我跟余桦他们的合集,就是你们之前经手做的。另外,我们工作室涉及音乐、电影、电视剧,业务范围广,具备帮助作家经营作品的能力,这是我们的优势。”
陈洪恒沉默了一会儿,说,“周总,我们可以当面聊聊么?如果可以的话,我就去燕京燕京找你。”
“没问题。”周彦也想跟陈洪恒面对面聊聊。
很多东西,在电话里面聊也不太方便。
“好,那我去看看车票,尽快去燕京。”
“嗯,路费你找刘航报销就行。”
……
说好了见面再聊,周彦就挂了电话。
刘航笑道,“老板你对他还算满意?”
他了解周彦,如果对陈洪恒不满意的话,压根就不会让人来燕京。
“嗯,还行。”周彦点头。
虽然刚才那会儿两人没谈太细致的东西,但是周彦能够听出来陈洪恒对图书出版方面确实了解,具备专业性。
国内现在对图书出版方面了解的人才少,因为压根就没有这方面的民营公司,正如陈洪恒所说,国内作家经纪人的职能都被分解了。
其中最能代替作家经纪人的,就是各个出版社。
大部分的作家,都会选择跟出版社建立合作关系,后期图书的宣传,版权交易也通过出版社来操作。
既然这种人才是稀有的,周彦当然不会轻易放弃。
陈洪恒还有一点比较吸引周彦,那就是他对霓虹的图书市场也有所了解,后面如果他们的作品再进入霓虹,让陈洪恒来操作也简单很多。
“老板,新部门什么时候过行政?”
这是他们公司的章程,如果要成立一个新部门,必须过一下行政的流程,流程过完之后,就代表这个部门正式成立了。
部门成立之后,后面人事、财务什么都要跟新部门进行对接。
“不急,等到陈洪恒的事情定好吧,不过你可以让后勤部先在三号楼弄两个房间出来,给新部门做办公室。”
“好的,我明白了。”
事情说完,周彦正准备走,忽然又想到了什么事情,回头问道,“之前定的短片计划,实施进度如何了?”
“已经筹备好了,三天后正式向几个学校发征集令。”
他们工作室的第一部短片,是计划要向各个学校征集合适的剧本。
因为面向的是学校,所以只有在校学生才有资格投递,一旦剧本通过,工作室这边就会协助对方将短片拍摄出来。
至于具体投资多少钱,就要看工作室内部的评估结果了。
评估的等级越高,能得到的投资自然是越多。
“截止日期呢?”
“总共是一个月时间,一个月后自动截止。”“评审小组人选定下来了么?”
“评选小组总共八个人,以老板你为首,另外还有霍建起、王晓帅、李宏、肖灿……”
“肖灿就算了,他在忙着自己的电影,别给他安排其他工作了。”
刘航点点头,“另外还有高锦文、沈言以及田有良。”
“嗯,另外再加一个刘清吧。”
“没问题,八个评委分为两组,总共进行两轮筛选。”
刘航不可能让周彦花费大量时间去看学生们投递过来的剧本,肯定是先要进行一轮筛选,等到剧本晒出来之后,再让周彦过目。
“行,就这么办。”
……
王祖贤在燕京待了五六天,但是她并没有闲着,大部分时间都是跟周彦去拜访长辈。
请...您....收藏_(!)
周家在燕京有不少好朋友,以前走动不方便,现在周彦人在燕京,接触渐渐多了,新年就不好意思不去意思一下。
有些还特意打电话让他过去玩,像王军华家以及霍思齐家,打电话邀请周彦的同时,还邀请了王祖贤。
特别是王军华家的陈莲阿姨,特意嘱咐一定要带王祖贤过去做客。
王祖贤走的时候,还十分幽怨,说这次都没有跟周彦好好过二人世界。
不过这次她回台岛不会待太长时间,下个月应该就能再来燕京,到时候天气渐渐暖和,他们也能多出去玩了。
王祖贤离开燕京的第二天,陈洪恒来了。
周彦跟陈洪恒聊了一个多小时,就把文学部的事情给定下来了。
他不仅仅是一个人来,还会把他的团队也带来。
不过他的团队也不是很庞大,总共就四个人。
陈洪恒提出要把团队都带上的时候,周彦一点都没有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而且文学部刚刚成立,本来就要招兵买马,而且招人的事情原本也就是要让陈洪恒来操作的。
既然他能够直接带人过来,不就把这一步给省略了,何乐而不为呢。
都是陈洪恒的熟人,也省去了团队磨合的时间,效率提上来不是一点半点。
工作室这边的效率也很快,事情定下来之后,陈洪恒还没有把自己的团队带过来,他们就已经把部门成立的流程走完,并且给文学部的办公室给安排好了。
工作室其他部门听说要成立一个新部门都十分好奇,特别是听到这个新部门是文学部的时候,议论声非常多。
电视剧部成立的时候,大家都知道新部门主要是制作电视剧的。
但是文学部要做什么,大家就不太了解了,这个新部门,跟其他部门好像没什么联系。
而且新部门的人都是从外面招进来的,没有一个是从其他部门调过去的。
大家也在猜测着,这个新部门什么时候能有业务。
上一个新部门电视剧部,到现在还是未开工状态呢。
不过让大家没想到的是,新部门的部门主管都还没到,就已经有了业务,周彦的新书《别让我走》后续的一切事宜都交由文学部处理。
另外,文学部还签了两个作家,分别是余桦跟史铁笙。
……
陈洪恒显然是个雷厉风行的人,他回上沪简单安顿了一下,没有管团队其他人,自己一个人直接先带着行囊再次来到了燕京。
到了燕京之后,他花了半天时间跟人事部等其他部门简单对接了一下,然后就直接接手了《别让我走》的业务。
他的第一个活,就是跟燕京出版社的人接洽。
燕京出版社这边派了专人跟工作室这边对接,当对方得知陈洪恒是文学部的主管时,十分惊讶,他们根本没想到周彦工作室竟然还有一个专门的文学部。
随后陈洪恒的专业程度就再次惊讶了对方,这位主管显然要比他们出版社的人懂的还要多。
最让对方惊讶的是,陈洪恒竟然已经在考虑《别让我走》后续外文出版的事情了。
负责跟陈洪恒对接的刘阳虽然惊讶于陈洪恒的专业,但也对他过于“前瞻”有些不以为然。
《别让我走》才连载了第一部分,虽然反响不错,但是距离考虑打入国际市场实在是太远了。
在他看来,陈洪恒无非是在唱高调而已。
跟陈洪恒聊了一会儿,刘阳将电话挂了,撇嘴对坐在隔壁的同事说道,“周彦果然是大明星啊,小说出版都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负责运营。”
“是么?他们这个部门怎么样,有没有专业性?”
“专业性还不错,就是有点好高骛远,这么早就开始考虑打入国际市场。”
“哈哈,可以理解,底下员工肯定要拍领导马屁的嘛。再说了,周老师本来在国际上就很有名气,他们这么想也很正常。”
“音乐电影跟文学不一样,周彦的作品是很好,但是……”
刘阳后面的话没有说出来,但是意思很明显了,周彦固然在外国有名气,但是那些名气是音乐跟电影带来的,这些名气能够转嫁到文学上么?
文学总归跟音乐还有电影不一样。
隔壁那人笑了笑,也没有说什么。
刘阳低着头,继续之前没有完成的工作,不过他刚工作没一会儿,社长打开办公室的门朝他这边喊道,“刘阳,来一下。”
听到社长的呼唤,刘阳一脸疑惑地起身走了过去。
他刚走进办公室,就听社长说道,“刘阳,你跟印刷厂联系一下,《别让我走》要多印三十万册。”(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