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684:攒劲干

第681章 684:攒劲干

周怀安带着东西去了到后院,见周怀荣他们的行李已经全部搬进来了,他今晚也住在这边,等明天把货收好装筐后才回去。

赵慧芳指着右手边的屋子,“老幺,那间屋给你住。”

“偶尔住一晚,随便哪里都行。”周怀安把背篼放下,“你们去看过竹筐没?”

这边太远,当初就没打算拉竹筐过来,就让林大壮老汉儿和村里的几个老人编的,七八角钱一个的竹筐,这些老人一天能编十来个。

“看过了,码了整整一间屋,都是用厚实的青竹片编的,盖子也很结实。”周怀荣说着拿了个竹筐出来,盖上盖子用力压了几下,竹筐一点都没变形。

周怀安看后连连点头,“不错!这里的人做事都挺实在的,这些筐子比我们在村里请人编的还好。”

赵慧芳拿了一个藤箱出来,乐和和的说:“老幺你看,他们还给我们准备了一个装衣服的藤条箱子,听说是用葛藤做的,没想到还挺好看。”

周怀安接过看了看,觉得是挺不错的,“听说旧时就是用葛藤里的纤维织的葛布,咱们上次在大坑割的那些葛藤,爷爷和老汉儿都弄回去绑东西了。”

周怀荣笑道:“我记得爷奶以前用的蚊帐就是葛布做的,比现在的蚊帐轻薄凉快,就是没现在的软和。”

这时,杨书记提着竹篓走了进来,“给你们送点棒青菜、蒜苗还有萝卜来。”

“多谢,多谢!”周怀荣笑着接过,“杨书记晚上过来一起喝两杯?”

“今天就算了,等你们安置好了,我们再一起好好喝一顿。”杨书记笑道,“屋后就是菜地,这边冷,只种得出这几样菜,要吃自己去弄就是。”

“要得!要得!”周怀荣连声应道。

赵慧芳把菜篮里面的菜拿出来,把在镇上割的大肥肉和两包红糖装在里面,笑着递了上去,“杨书记,我们给你们添麻烦了。”

杨书记看到里面的东西,缩回了伸出去的手,“诶~你们太客气了,我们麻烦你们还差不多。”

周怀安接过菜篮,塞他手里,“杨叔,我们两家就不要客气来客气去了撒!”

杨书记听后笑着接过菜篮,“我不客气你们也不要跟我客气,我回去让你婶子做了,大伙儿一起吃。”

周怀安爽快的点头,“好,一起吃!”

杨书记提着菜篮,乐呵呵的走了,周怀安提起背篼和周怀荣一起去了灶房。

灶台看样子就是刚砌好不久的,外面还用石灰刷了一遍,灶膛前堆满了柴禾,灶后还放了个竹编的旧碗柜,一口大水缸和一米罐子。

周怀荣把一袋米、高粱米、苞谷碎,一样倒了一些在罐子里面,剩下的用绳子绑着吊在梁上,省得被耗子把麻袋咬碎偷粮食吃。

周怀安从背篼里取出碗筷装碗柜里,接着是一小坛油底肉、猪油、菜油,各种菜干,最后还搬出一个盐菜坛子和一个泡菜坛子。

他指着两个坛子,“哥,你看大嫂连盐菜和酸菜坛子都带来了。”

周怀荣笑道:“泡菜坛子里有泡海椒和泡姜,忙起来的时候焖点饭,就着泡椒、泡姜就能吃饱。”

“你们还是别太节约了,我来拉货的时候会给你们带菜来的。”

周怀安觉得自家大哥、大嫂简直遗传了妈老汉儿的节俭精髓,明明今年也买了不少粮食,还是舍不得吃白米饭。

特别是买了地皮后,他们更节约了,有时候他都搞不懂这两人,为啥就能这么省?

周怀荣忙道:“别瞎买,来的时候把菜地里的菜带一些来就成了。”

“明天起就忙的脚不沾地,吃好点身体才受得住。”周怀安关好碗柜,舀了些水把锅刷洗了一下,开始烧热水擦洗。

等他们收拾好,杨家就来喊吃饭了,一大盆煮萝卜、一盆蒜苗回锅肉,还有烧鹿肉。

想着明早要起早进山,大伙儿喝了两杯吃过饭闲聊了一会儿,就告辞回去歇着了。

赵慧芳一早起来,发现瓷盆里的水都结了厚厚一层霜冰,搓了搓手,忙去灶房升火热水做早饭。

周怀安一觉睡到大天亮才起来,见赵慧芳和周怀荣在灶房烤火,笑道:“都九点多了啊?”

“早上又没事,想睡吃了饭再去睡一会儿。”赵慧芳说着把温水瓶递给他,“瓶里有热水,你先洗脸。”

“好嘞!”周怀安洗漱好,坐在火盆边上吃过早饭,“今天第一天上山,等他们下来把货装好可能都下午三四点钟了,看样子今晚只有在二哥那住一晚了。”

周怀荣听后想了一下,“这边的路一边都是山崖,天黑了千万别赶路,我看你还是在这住到明早再走的好。”

“看吧!下午要是早的话我就下午走,晚了就在这住一晚。”

周怀安说罢起身朝外面走去,只见原本蹲在大队院坝晒太阳的人,一个都不见,看样子都上山挖块菌去了。

他走到一块土堆前,爬到上面,看到山顶已是白茫茫的一片,更高的山已经积雪了,一阵雪风吹来,冻得他打了个哆嗦,忙抄着手跑回了院子。

周怀荣在家把几个等级的竹筛绑在早就做好的木架上,到时候把块菌倒进竹筛,从末等到特等筛选。

三人刚吃过午饭,杨书记就和七八个人一起背着块菌进了院子,“老幺,收货咯!”

“来了!”周怀安忙上前帮忙把他背着的背篼接了下来,见背篼都快装满了,“你家今天的收获不错嘛!”

周怀荣和赵慧芳也帮着另外几个人,把背篼放了下来。

“今年应该是块菌大年,好多人家的窝子都出了不少大货。”杨书记说着帮忙把块菌倒了一小半在竹筛里,就有不少末等的块菌往下面接着的竹筐里漏。

乡下人说的大小年,是指一些农作物,就拿果树来说,多产的那年就称“大年”少产的那年就称“小年”。

周怀安笑道:“大年才好,产量高大货也多,最好都是特等货,你们多挣一些,老板也高兴。”

杨书记笑着点头,“大家伙儿都高兴。”

赵慧芳上前握住竹筛手柄,转动了几下,末等的块菌就陆陆续续漏出掉进竹筐里面。

然后把竹筛里剩下的块菌倒进前面架子上,筛选三等货的竹筛里,就这样依次过去,几个等级的货几分钟就筛选出来了。

杨书记看后赞道:“这法子不错,以前一块一块的挑,耽误工夫的很。”

周怀安得意的说:“所以事前就跟你们说了,挖烂了的块菌单独装,照末等价收。”

“放心,挖烂的我都装袋子里了。”杨书记把装麻布袋里的几块挖烂的块菌,倒进了末等货里。

这时,赵慧芳已经把杨书记家的块菌全部筛选出来,留在竹筛里的十来个块菌全是特等货,其中有一个块菌有吃饭的土碗口那么大,过秤后有十六斤多,平均下来有一斤多重一个了。

周怀荣把竹筐放台秤上过秤,赵慧芳接着给等着的村民过筛,院子里等着的人越来越多,有的干脆去找了柴禾来,在院子里烧起了火堆烤火。

周怀安把账记好,高兴的拿起这些特等货看了看,“杨叔,开张就挖到这么多特等货,开门红哦!”

“等会儿你看,我家老大那还有比这块还大的。”杨书记也很高兴,今年的特等货收购价两块一斤,这十来块就能卖三十块钱了。

旁边一个小年轻说道:“周大哥,我家也有两个大货,比杨书记家这块大的小一点点。”

杨书记笑着拍了他一下,“刚娃子,运气不错嘛!好好干,等明年把新房子修好,就可以办喜酒了。”

“已经定下来了,明年四月份就办!”刚娃子乐得见牙不见眼,“明年请你们喝喜酒,周大哥也来。”

“要得,明年一定来喝喜酒!”周怀安笑着把钱递给杨书记,“开门红,第一天就卖了八十多,大伙儿今年好好干,争取明年都住上砖瓦房。”

杨书记接过钱冲大伙儿说道:“听到没?都给我攒劲干,明年都烧窑修砖瓦房。”

“攒劲干哟!烧窑修砖瓦房喽……”院子里的人都激动的喊了起来。

三人从十二点开始一直忙到快三点,送货来的人少了一些,周怀安和几个帮忙的村民把装筐了的块菌,搬去装拖拉机车斗里。

车斗三面已经安装上了木质的加高用的挡板,车斗里的竹筐码好后,把最后一个挡板插好,再用缆绳固定好,就算拖拉机开到斜坡路,也不用担心车斗里的竹筐会倾斜出去。

周怀荣看了看时间,对他说道:“都三点多了,最多还有两个小时天就黑了,你实在要走,今晚最好就在百草坪住一晚。”

“我晓得了,你快进去帮大嫂去。”周怀安说着拿起摇把将拖拉机发动,冲他挥挥手,驾驶着拖拉机驶出了村。

他挂着村里,那边两点这样就有村民下山送货了,今年有了竞争对手,也不晓得送货去家里卖的人多不多?

还有三哥那,三岔路的块菌产量到底咋样?(本章完)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重回1981小山村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重回1981小山村
上一章下一章

第681章 684:攒劲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