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6.第676章 会来事
第676章会来事
周四顺正听得津津有味,不料想还要他说两句。
说啥好呢?
“爹是个粗人,大道理不懂,反正日子是你们过的,你们干啥之前只要把小命保住了,干啥都行。
总归日子再不好,还能差到哪去,咋地,爹拼命都会把手头的田地把住了,你们自个心里舒坦就行了。”
“好爹爹。”
周四顺闻言哈哈大笑,伸手拍了下儿子的肩膀,“瞅瞅你三姐,为你拼了,又给老子灌迷魂汤了。
好了,这两起事儿吧,先别声张。爹要回去了,家里忙的事儿多着了,等过两天咱爷仨再好好唠。”
“好的,我初二回去。”
待送走周四顺和大江,周半夏突然想起还忘了提起一件事,大江的生辰八字,她婶娘那里就有的。
包括她和顾文轩的生辰八字。
之前她师父灵枢迁移到周家村祖坟做道场的时候,就拿生辰八字让道长算了有什么需要避讳之处。
就她婶娘处事周全的,要不是确定两个孩子八字没有相冲,怎么可能先收下信物还带回周家村。
不过,想来她爹应该不会想不到这点,可能大江提到定礼之前还有合八字那会儿,说不说都不重要就不提起了。
这厢周四顺和儿子出了庄园,在途径清河村河东顾家集居地的时候,先带儿子一起去顾家祠堂见亲家和姑爷。
不管是他周家祠堂,还是老顾家的祠堂,同原来他想的修补一下残旧的地方就行了,完全是两码事。
如今两边的祠堂就完全大变样,除了房山房梁没换,屋顶瓦片和门窗都动了,连院子里外的地砖也重新铺过了。
好几个月过去了,再一瞅,周四顺还是暗暗心疼不已,花的可都是他家三丫的银子,偏偏还得乐呵着。
这不,今日还不是大年三十儿,和他老周家的祠堂一样,他们老顾家的祠堂也是一大早地敞开了大门。
人就多了去。
不乐呵都不行。
他们老顾家祖坟和老周家的祖坟一样,摊上他家三丫这个败家子,不是祖坟冒青烟,是着大火冒大烟了!
但,一见到顾二柱,周四顺是真心笑了。
他这个亲家吧,脑子真好使,又口风严实,不怪能养出两个好儿子,还给两个好儿子娶上了两个好儿媳。
虽说他之前叮嘱他家三丫先别声张,但不包括这个亲家,帮他想出法子不要嫁妆当亲闺女的这个亲家。
顾二柱一眼见到大江上前拱手作揖还脸红了,他就知有戏,替亲家开心的同时拍了拍大江让他去找他三姐夫。
随着大江离开,亲家俩人便与人打着招呼寒暄着,边勾肩搭背地离祠堂远点,寻了个无人能听到的空旷处。
“成了?”
周四顺赶紧将之前儿子说的话挑些转述了一遍,“……大致上就是这么一回事,再等那头来信就成了。”
顾二柱感概出声,“好小子,有担当!”
和三丫一样的说法!“不用再等,这门亲事跑不了了。”顾二柱语气很肯定,“接下来就是聘礼了,这个当头咱不能省。
俗话说的好,‘一个好儿媳,三代儿孙。’况且这还是长媳,往后咱小河的媳妇就差不到哪里去了。”
小河?
还有比宝丫更好的?
周四顺很想问你抢了我家三丫,把你家宝丫还我行不行?
可惜孩子还小,再等等吧,他家小河要中意的话,抢都要把宝丫那孩子抢回来!
顾二柱都不知眼前这个好兄弟还打着他老闺女主意,他正飞快地动脑子,“咱得把场面给整好了。
咱们大江不管论才论貌可没有半点让人挑剔,剩下左不过聘礼多寡,咱找三丫,这事儿她不能不管。
别打岔,先让我说完。当我是你二哥,你听我的,像他们那等大户人家,聘礼不光光给外人瞅的。
孩子齐师叔还有兄弟姐妹,就是孩子还有堂姐妹表姐妹,既然孩子成咱们家孩子,咱就不能让她受委屈。
势利眼哪儿都不缺,咱们不能让人看低了孩子,再一个谁知孩子们往后有没有用到她娘家亲戚的时候。
说白了,聘礼给多些,咱不亏,像孩子齐师叔那样的人不可能把聘礼吃了,回头还是会让孩子带回来。
再加上孩子嫁妆,大江小两口是不是不用咱操心了?至于三丫小两口是不是吃亏,我还真不怕他俩吃亏。
照三丫这个搂钱的架势,我都担心周大人哪天护不住她,还有等高府老夫人走了,他们府上会不会打三丫主意?”
周四顺沉默。
会的吧。
远的不说,就说近的吧。
原先的吴老爷子,一过世,他家公子还没有卖别院庄子之前就把他老子送给亲戚的东西都收回来了。
“咱们底子太薄了,说老实话,大江要结上这门亲,于我家六郎是很有利的,谁亲还能亲过三丫和大江。
一个是他媳妇儿,一个是他小舅子,又有同窗之谊,你瞅你大伯(周秀才)和白举人就知道了。
别说我家六郎读书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还有谁是我家六郎最好的帮手?
不说你养出的儿女人品一个个不赖,就大江的品性,他都不会不护他三姐,不会不重视他三姐所出的儿女。
他这个当舅舅的,比起三丫留给儿女太多钱财,不瞒你说,我两口子都觉得还不如有这么一个舅舅更实在。
这人呢,不知道的。有大江,有周大人家三位公子,兴许等咱们这一辈老了不在了,还能帮我家六郎一家子挡挡灾。”
想得够长远,可不多琢磨琢磨确实不行。
“再一个——”顾二柱打量了一圈,附在周四顺耳边,“让三丫花个万两银子不至于伤筋动骨。
我和你一样是没问三丫这一年作坊赚多少,可咱又不瞎,光胰子作坊,赵老三一家都拉了多少货?咱三丫赚头再少,可不光赵老三一家,还有高府和钱府,他们两家不管哪家拉走的货可不比赵老三少。
赵老三今年就吃饱了,咱三丫能少赚?我都不敢说,咱就当一个月赚一千两,一年就有一万两千两。
这还是胰子作坊,没算上这一年下来的豆皮、油坊,还有那些纸张的赚头,赚头少了,咱三丫都不稀得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