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第731章 失势(二)
第731章失势(二)
“……今日太皇太后的脸都被气黑了。”
陈瑾瑜回了昭和殿复命,绘声绘色地将之前情景道来:“这一回,太皇太后要老实消停一段时日了。”
姜韶华扯了扯嘴角,目光微凉:“为了郑氏一族,她能咽下这口闷气。不过,也不能大意了。昭和殿里的宫人内侍,再梳理两遍,心思活络的都换掉。”
陈瑾瑜点头应下。
昭和殿里原本的宫人内侍,现在大多被闲置。姜韶华身边任用的,都是从南阳郡带来的人。衣食起居有银朱荼白,跑腿传话有陈瑾瑜,所有入口的食物有孙太医盯着。更有忠心的亲卫们轮番守卫。
郑太皇太后暗中想伸手进昭和殿,奈何昭和殿守卫森严,水泼不进。之前安插在昭和殿的眼线,根本无法靠近机密之处,能传出的消息也都无关紧要。
现在多了刚出生的宝儿公主,昭和殿里用人就得更谨慎了。
姜韶华思忖片刻,又让陈瑾瑜去宁安宫传话。
半个时辰后,陈瑾瑜回来复命:“臣见了李太后,将皇上的意思告诉太后娘娘。太后娘娘应得十分痛快。”
李太后和郑太皇太后积怨已久,现在有姜韶华撑腰,能和郑太皇太后掰一掰手腕,李太后岂能不愿?
哪怕是做姜韶华的手中刀,也乐意得很。
反正她已经无所畏惧,没有任何可失去的,根本不怕郑太皇太后。
姜韶华淡淡道:“你再去内务府那边传话,就说从明日起,内务府去宁安宫禀事,听太后娘娘差遣。”
陈舍人马不停蹄地跑腿传话。
内务府的闵公公是太皇太后心腹,听到陈舍人的口谕,颇有些阴阳怪气:“陈舍人,内务府一直都去景阳宫禀事,怎么忽然间就换宁安宫了?”
陈瑾瑜身为天子舍人,平日打交道的要么是后宫贵人,要么是朝廷高官。区区一个内务府总管太监,她还真没放在眼底。
她略略扬了扬头,眼角向下瞥了一眼过去:“皇上让我传口谕,本舍人就来了。到底为什么,我可不知道。闵公公心中疑惑,不如自己去一趟昭和殿,亲自问一问皇上。”
闵公公被噎得差点翻白眼。
内务府到底是谁的内务府?
当然是皇上的。
他这个内务府总管太监,虽是太皇太后的人,却也不能拂逆皇上心意行事。然而,自皇上登基之后,压根就没搭理过他。他去景阳宫是方便得很,昭和殿那边根本踏不进半步,在殿外就被打发了。
陈舍人这是在嘲讽讥笑他,连见天子一面都难。
陈舍人走后,满心窝火的闵公公,在天黑之前进了宫。可惜,没能见到太皇太后,林公公出来打发了他:“太皇太后娘娘吩咐,内务府听皇上差遣,明日就去宁安宫禀事。”
闵公公心都凉了。
太皇太后这是被天子牢牢压了一头,翻不起风浪了。得,主子都能忍,他一个奴才有什么不能忍的,明日就去宁安宫。
……
隔日,闵公公便去了宁安宫。
宫中各处管事也都来了。
趁着太后娘娘还没来,众管事站在一处窃窃低语:“皇上一直不问宫中琐事,怎么忽然下旨,让我等来宁安宫?”
“听说是因为范贵太妃惹怒了皇上,被皇上发作。太皇太后娘娘也恼了,借着生病撂挑子了……”
“这是真是假?我怎么听说,这是皇上的主意。太皇太后这次是吃了个闷亏!”
“太后娘娘可算是捞着便宜了。这么些年都没斗过太皇太后,现在有皇上撑腰,可算是威风了……”
“赶快都住嘴。要是被皇上或是太后娘娘听到闲言碎语,你们的差事还想不想当了。”
“嘘!娘娘来了!”
众管事立刻噤声,露出一副低眉顺眼的模样,恭敬地行礼请安:“奴才给太后娘娘请安。”
李太后目光一扫,淡淡道:“免礼,平身吧!”
众人谢恩起身。
李太后在宫中多年,虽然没争过太皇太后,对宫务却也不陌生。这些总管太监和宫人管事们,心里嘀嘀咕咕,面上没人敢露出轻慢之色。按着平常的习惯,一个一个站出来禀报差事。
李太后脖子上的伤好了,嗓子却落下了嘶哑晦涩的毛病,现在说话格外简洁。
管事们见李太后一切还按常例,也暗自松了口气。
两宫斗法,皇上的态度至关重要。眼下景阳宫势弱,宁安宫得势,他们也得低头做人。
李太后花了小半日功夫处理完宫务,不轻不重地敲打了闵公公几句,便让众人散了。
兰香低声笑道:“这些管事,平日都捧着太皇太后,今日来了宁安宫,倒比奴婢预料中的安分多了。”
李太后倒是很清醒:“他们这是谁也不想做出头椽子,被哀家拿来杀鸡儆猴。”
兰香想了想,轻声低语道:“他们都是太皇太后的人。娘娘想拿捏住他们,不是易事。还是找个由头,慢慢将他们都换了。”
李太后瞥兰香一眼:“急什么。哀家就是暂时掌几天宫务,等太皇太后凤体安康了,还得还回去。”
兰香一愣:“还得还回去?”
“不然呢?”李太后哂然:“太皇太后掌了几十年后宫,宫中各处都是她的人。要是把她彻底惹急了,是要出大乱子的。皇上还在做月子,还有刚出生的宝儿公主。这等时候,敲打景阳宫一二无妨,彻底翻脸是不可能的。”
“哀家也就是给太皇太后添添堵。”
兰香口中附和,面上却掩饰不住遗憾和失望。
若是李太后乘势而起,一举压下景阳宫,掌后宫大权。她身为宁安宫的掌事宫女,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
李太后笑了一笑,慢慢道:“想想以前,太皇太后是何等威风厉害。一句话就能封了宁安宫,让哀家禁足。”
“风水轮流转,现在哀家也能瞧上景阳宫的热闹笑话了。”
“哀家知足得很。”
“哀家比她年轻,且和她慢慢耗下去。哀家有的是耐心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