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天灾人祸

第六章 天灾人祸

一转眼,天启六年悄然而去,天启七年的正月里朱由检一如既往地宅在府里读书、临帖。却见徐应元捧着一堆书籍文册走了进来。将书籍放在朱由检的桌案上,气喘吁吁,“殿下,正月里的邸报和殿下圈点的书册都取来了。”

朱由检继续临着《九成宫》,头也没抬,“说说吧,有什么大事儿。”

“千岁,老奴看了看,确实有两件事儿同咱们王府有关。”

“说说,”朱由检继续临摹字帖。

“这第一件,是兵部尚书冯嘉会听说福王、潞王、瑞王去年一年车马轿夫钱就用了六万两银子,就上题本说国库没钱,让三王自筹,你说他一个兵部尚书不是咸吃萝卜淡操心,还想管光禄寺的事儿,若真让他说成了,将来殿下就藩,岂不是也要跟三王一样遭罪,还是陛下念着亲亲之谊,不肯让藩王们受苦,着太仆寺给了两万两。”

朱由检听着诧异,“你说什么?车马轿夫役钱就要六万两?”

“是啊,确实也不老少,抄报上有写,”徐应元拿起一份抄报,“三王共合用车四千四百四十三辆,民夫八千四百九十六名,殿下您看。”

朱由检接过来一看,心里只能感叹藩王们的生活真是好啊。抄报很有意思,大概是说兵部尚书冯嘉会听到了顺天府府尹李春茂抱怨三王用度太费,就想着给国家省些钱,于是提奏皇帝,希望皇帝能少拨点银子,剩下的让藩王们自己去解决。

“看来这冯嘉会倒是有片公心。”

“有甚的公心,冯嘉会胆小怕事,出了名的不作为,他敢上这样的奏疏,估摸着是得了厂公的授意,不想给钱,三王远在天边,奈何不了他,正好拿着这点小事儿邀名罢了。”

听了徐应元的话,朱由检不由沉思,明末虽然政局混乱,可不代表着这些朝臣们都是蠢蛋,反而乱世出人精,一个个道貌岸然,真是想挑出几个好人都难。看来以后对朝臣还需要多观察才对。随即又问,“另一条是什么?”

“第二条又是李永贞这厮,这厮居然又上折子说准备物料,好等殿下就藩时给千岁造信王府,这厮端的不为人子,几次三番想借着殿下的府邸赚银子,真真以为殿下好欺负。”徐应元已经说得咬牙切齿。

朱由检也听得无名火起,“这李永贞好大的狗胆,孤明日进宫定参他一本。”

徐应元连忙劝解,“千岁不可,打狗还要看主人,先忍他一时半刻,待就藩之前再收拾他,到时候殿下出了京,厂公也奈何不了殿下。”

朱由检压下了心头的怒气,抬手拿起邸报,这一看,感觉血压直往上升。正月初三,云南石屏、云龙两州地震,淮扬、徐州等地发生大规模蝗灾。初六,京通仓的粮食被盗卖一空,河南解运银在中途被人掉包,换成了假银,漕运贪污,运来的粮米都是沙子,搞得不怎么理政事的皇帝都震怒,下旨申斥内阁。袁崇焕与王之臣的矛盾已白热化,朝廷拿他们也没办法。紧接着户部没钱,辽东催饷。南京又发地震……

一桩桩一件件,朱由检看得头皮发麻,想到马上要接手的是这么个乱摊子,就有一种想要逃离的冲动。

这还只是刚开年,后面的天灾人祸,只有想不到,没有老天爷和朝堂中的贪官污吏们办不到的。照这么下去,朱由检继位之后,能不能再撑个十七年还是两说。原本打定主意低调熬到登基的朱由检心情异常烦躁,再也等不下去了。

朱由检强忍心头气,“你随孤进趟宫,对了,李之藻那里有消息吗?”

徐应元觉得朱由检有些心急,颇为无奈,“内廷传旨的内侍才走了十余日,只怕没这么快有消息。千岁马上就要大婚,这几日还是在王府里好,小心遭人物议。”

朱由检算了下时间,还有十来天自己就要大婚,这个时候确实不应该到处跑,待在王府最好,而且就算现在见了皇帝能说什么,难道要皇帝把这些贪官污吏都杀了,要是杀能解决贪腐,太祖爷早就把贪腐解决了。

“主事可知道哪里有善器械的巧匠吗?”朱由检调整了一下情绪。

“工部的营缮清吏司、虞衡清吏司,内府的兵仗局、银作局都有不少匠人,其中不乏技艺精湛的,只不知千岁要找什么样的。”见朱由检没说话,徐应元想了想又道:“营缮清吏司掌理营建宫殿、陵寝、城郭、寺庙、仓库、廨宇、营房、府第之事,监管匠人、工役;虞衡清吏司掌理采捕山泽鸟兽之肉、皮革、骨角、羽毛等物,并司制造军装、兵械,烧造陶瓷、冶金等事……”

朱由检又问道:“咱们府库之中还有多少银子?”

徐应元想都没想,“府库大略还有七千两左右,千岁出宫的时候有各色例钱赏赐七千三百两左右,随后王公公又捎来一千两,总有银八千三百两,不过千岁在年前赏了一应内侍卫尉,花了差不多一千四百两,现在府内现银也将七千两左右。”

“现下作什么最赚钱?”想到自己只有这么点银子,朱由检有种想立刻开办个商号经商的冲动。

“要说最赚钱的营生,要么卖粮,要么卖盐。”

“王府能卖粮盐吗?”

“现在怕是不能,千岁有了封地之后倒是没事儿,收了田租可以偷偷卖给私商,这种虽也犯禁,但没人敢乱嚼舌根,至于盐那就比较简单,朝廷有时付不起银子多半会发盐引,想想法子总能多夹带一些,这些将来是王府一大进项。”

朱由检一愣,“主事懂得还真不少。”

“千岁久在宫中,外面的事儿知道的不多,朝廷的盐课从太祖年就沿用开中法,成化年之前还好,现在嘛,各藩府勋戚多半占窝、夹带,还有的贩私盐,这在咱们大明不是什么秘密。”徐应元满不在乎地回答。

朱由检微微摇摇头,“算了,这些等就藩之后再说吧,孤看啊,天下最赚钱的营生是铸钱。”

徐应元一听,脸都白了,扑通一声跪下阻止,“千岁,千万莫想这事儿,千岁还未离京,别的倒还罢了,若敢在府里铸私钱,出了事儿,可不是能善了的。”

徐应元心中却想,信王还没长大,真要是敢铸私钱,信王大概不会有什么大事儿,自己这颗脑袋怕是很快就要搬家,断不能让信王胡来。

朱由检一见他这模样登时乐了,“起来吧,孤又没说去铸私钱,只是刚刚看了邸报,发现皇上日子也不好过,节慎库都没银子了,还要支付辽饷,便想给皇上出个主意,铸造银元,这样没了折色,朝廷要计算不说,铸造的利也是不少。”

徐应元的心就跟坐过山车一样,当然他没坐过,刚听说不是私铸,心才放下,一听要奏请皇帝铸钱,马上又提起来,“千岁万万不可,千岁但凡奏报铸银,立刻便要万劫不复啊。”

“又怎么了?”

徐应元叹了口气:“朝堂上至阁老下到百官,哪个不是聪明人,前元便已经开始铸造银元,朝廷赏的巴斯巴银币就是前元造的,为何大明这两百年却无人提?”

“为何?”

“各地官府的折色银运来京城都要重铸,千岁可知道?”

“知道。”

“各州府县衙铸银都有火耗,这火耗嘛,唉,便是官吏们的私产,有良心的官员一两银子折去二三钱,但有心狠的一两银子折去四五钱也不稀奇。”

朱由检听罢冷笑,“这便是合法贪污。”

徐应元又叹了口气,“老奴是贫苦人家出身,老奴未入宫前每年家里纳赋时,这折色一条,便将家里一年收成折去二三,这些银子十之八九都进了官吏的袋子。”

朱由检的脸渐渐冷了下来,“那便没人管吗?”

徐应元撇撇嘴,“谁敢管,张居正主持一条鞭法,把民间粮米布帛绢丝,都折银收讫,看似官府收税容易,但百姓的粮米布帛绢丝,先要卖掉换银子,才能纳赋,商人士绅兑银子时先盘剥一道,到了官吏那里再盘剥一道,谁若敢提铸银元,那是跟天下士绅商人官吏作对,便是内阁的阁老们怕是也不敢管。”

朱由检沉默了好半晌,没有回答徐应元,反而拿起笔,快速写了一封信,递给徐应元,“曹化淳被贬去南京戴罪已三年有余,也不知过得如何。孤在京师多有牵绊,不如让曹伴在江南寻些人,你着人去一趟南京,把这封信交给曹化淳,另给他捎去一千两现银,供他使用。”

徐应元见朱由检没再提铸钱的事儿,心总算是放下来了,他知道朱由检从小曹化淳就服侍他身边,内廷之中,朱由检最信任的人就是曹化淳,可惜因为大太监王安的牵连,被魏忠贤发配到南京去了,只怕朱由检就藩之后第一件事儿就是召回曹化淳,不过王府职司是内廷定的,他倒也不怕曹化淳回来顶了他的位置。何况曹化淳八面玲珑,与他的私交不错,当下应命去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明祚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明祚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章 天灾人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