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第275章

第275章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边渐渐泛起了鱼肚白,第一缕晨曦的出现标志着他们度过了一个危机四伏的夜晚。尽管疲惫不堪,但这份平安的到来无疑是最大的安慰。姜胜和文孝利直到上午十点才从沉沉的睡眠中醒来,他们迅速来到地下室,发现奈维尔正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脑屏幕,分析着从那只小丧尸身上提取的数据。

试验台上,那个看似年幼的丧尸静静地躺着,如果不是那微微起伏的胸膛显示着生命迹象,姜胜几乎以为它已经失去了生命。奈维尔的发现让他们震惊:“这只丧尸血液里的病原体与普通丧尸有显著差异,我怀疑它保留着某种程度的智能。”

姜胜不解地问:“这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奈维尔详细解释道:“如果我们能解析出它们对血液的异常嗜好的原因,或许就能针对性地开发抑制药物,这样一来,我们或许不必消灭所有丧尸,而是能转化它们,恢复它们的部分人性。”

对于姜胜来说,长远的科学探讨不如眼前的实际问题来得迫切,他更关心的是:“那抗病毒药物的研制还需要多久?”

奈维尔给出了乐观的估计:“如果一切顺利,明天晚上我们就能分离出抗病毒血清,如果活体实验没有排斥反应,就意味着我们的研究成功了。”

姜胜不失时机地奉上一句赞美:“如果真能成功,奈维尔博士您一定会成为全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这句话既是鼓励,也是对未来的期许。说完,姜胜和文孝利便离开了实验室,准备投入到今天紧张的任务中。

今天的任务确实繁重。他们不仅要继续加强房屋的防御,以防丧尸再次来袭,还得收集物资,为接下来的生存做准备。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规划如何在丧尸横行的世界中寻找其他幸存者,建立更广泛的联系,形成更强大的生存网络。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但有了昨晚的经历,他们对团队的合作与自身的潜力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这个末日的世界里,他们正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生存篇章,每一滴汗水,每一次努力,都是为了那一线生机,为了人类的未来。

从昨晚的战斗中,姜胜和文孝利深刻体会到,相较于照明设备,火墙对于阻挡丧尸的侵袭起到了更为关键的作用。于是,今日的主要任务便集中在扩大火墙隔离带上。街道上,昨日的火墙虽已熄灭,但仍余烟缭绕,空气中弥漫着塑料燃烧后的刺鼻气味,整個场景仿佛置身于战乱中的伊拉克,透着一股苍凉与绝望。

为了加强防御,他们沿用了昨天的方法,利用防爆车将街道上废弃的车辆拖拽至住宅周围,搭建起更为坚固的防线。鉴于上次的经验,这次他们将隔离墙设计得更宽更稳固,不惜耗费巨大精力,拖来了近两百辆汽车作为屏障。至于这些堆积如山的汽车是否会造成火灾隐患,他们已无暇顾及,生存成了眼下最紧迫的需求。

隔离墙初步成型后,接下来便是解决燃料问题。要同时点燃如此多的汽车,所需汽油量颇为惊人。于是,他们干脆开来一辆油罐车,以便于快速倾倒汽油,确保火墙的点燃效率。经过一番辛苦劳动,两人瘫坐在地上,喘着粗气,谈论着今后的生存策略,但姜胜的思绪始终被丧尸首领的身影缠绕。

那只丧尸首领的强大超乎想象,远比电影中描绘的更为恐怖。传统认知中,丧尸的弱点在于头部,然而文孝利对它头部的多次射击竟未造成任何实质伤害,这让他们对丧尸的认知产生了动摇。正是出于对丧尸首领的忌惮,姜胜灵机一动,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我们何不找一辆大型集装箱货车,把奈维尔和实验室设备转移到皇后区去呢?那里或许更安全。”

文孝利闻言,只是斜睨了他一眼,没有立即回答。姜胜见状,追问起来:“你怎么了?难道我的建议不行吗?”

文孝利懒洋洋地托着后颈,眼皮都没抬,直接否定了他的提议:“这简直是馊主意!你以为皇后区就没有高级丧尸?只是你没遇到罢了。那里的人口密度更高,丧尸的数量和强度只会更甚。而且,转移途中风险极大,万一遇到丧尸群或者车辆故障,后果不堪设想。”

姜胜闻言,不禁沉默。的确,他过于理想化了,忽略了末日世界中的种种不确定性和潜在危险。他们所在的区域至少是熟悉的,而未知的皇后区可能隐藏着更多未知的威胁。在这样的环境下,每一步行动都需要谨慎考量,任何轻率的决定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两人再次陷入沉思,思考着更为实际和可行的生存方案。

“而且你不要忘了,奈维尔是剧情人物,你要是敢拉着他在皇后区绕一圈,我可以向你保证,到了晚上会有十只昨天晚上那样的怪物去找你麻烦。”文孝利的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严肃,让姜胜意识到自己刚才的想法是多么天真。

“好吧,我忘记了他是剧情里的人物。”说完,姜胜颓然地坐下来,和文孝利并排躺在了一起,两人的背靠着破旧的墙面,享受着片刻的宁静。五分钟后,闭着眼睛的文孝利突然开口:“干嘛看我?”

姜胜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逗笑了,“我只是好奇,你为什么一直穿这套皮衣呢,不脏吗?”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好奇。

文孝利无奈地睁开眼睛,伸出手,半开玩笑地说:“把匕首给我,我给伱展示一下。”姜胜从后腰抽出一把硕大的剁骨刀递了过去,文孝利看着那把显然不适合做精细活的刀具,哭笑不得:“……你就不能换一把?”姜胜却嘿嘿笑道:“跟着我出生入死好些天,有感情了。”

文孝利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随即绷紧了腿上的皮裤,示意道:“来,用剁骨刀砍看看。”姜胜愣了一下,怀疑地问:“真得啊!”文孝利则是一脸的认真:“让你砍就砍,哪那么多废话。”

于是,姜胜半信半疑地抡起剁骨刀,朝着文孝利的皮裤削了过去。锋利的刀口在接触到皮裤的一瞬间似乎碰到了什么坚硬之物,竟被反弹开来,再看文孝利腿上的皮裤,别说划痕,连条白印都没有留下。

“卧槽,防弹皮裤?”姜胜惊讶得几乎要跳起来。

文孝利露出得意的神色,“500点任务值换来的。防火、防水、防弹、防色狼。”说完,还特意瞥了眼姜胜,话语中带着几分戏谑。

姜胜并没有在意她话里调侃的语气,反而更加震惊:“魔方出品?”对于这个能够兑换各种神奇物品的系统,姜胜一直抱有极大的兴趣。

“嗯!这只是最基础的装备,”文孝利解释道,“听说顶级的防护服可以豁免100%的魔法系伤害,50%的力量系伤害,像昨晚那样的丧尸,就算站在那里让它咬,都不见得能伤你分毫。”

听到这里,姜胜不由得陷入了沉思。在这个末世里,他们所面临的不仅仅是丧尸,还有各种未知的危险。而魔方的存在,无疑为他们提供了对抗这一切的可能。他开始盘算起自己手头的任务值,心中燃起了新的希望和斗志。

“看来,我也得好好规划一下自己的任务值使用了,不能光靠蛮力。”姜胜若有所思地说着,目光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待。

文孝利微微一笑,她知道,尽管外界环境恶劣,但只要心中有希望,就没有什么是克服不了的。两人继续躺在废墟之上,但此刻的他们,心中已经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在这个末日世界中,他们将携手共进,用智慧和勇气,书写属于他们的生存篇章。

姜胜听完文孝利的介绍,惊讶得目瞪口呆,半晌才找回自己的声音,难以置信地问道:“真得有这种防护服?听起来就像是科幻电影里的装备!”他心中的震撼难以言喻,毕竟在这样一个丧尸横行、资源匮乏的末日世界,拥有这样一套装备几乎等同于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文孝利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一丝遗憾:“是的,确实有这样的防护服存在。但是,非常遗憾的是,想要获得这种顶级防护服,不仅需要高达50000点的任务值,而且必须晋级到高级猎杀者的身份才有资格购买。”

姜胜一听这数字,心中顿时一阵计算:“50000点?那岂不是意味着要活过50场任务才能赚够?而且你提到的高级猎杀者又是什么?听起来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文孝利轻轻地摇了摇头,纠正了姜胜的误解:“你的理解有些偏差。比如你,如果这次任务能够顺利完成,不仅可以完成两项任务指标,保守估计至少能获得1000点以上任务值,再加上战利品的额外价值,累积起来的数值会更加可观。而且,随着任务难度的提高,每完成一场任务所获得的任务值也会相应增加,所以积累的速度比你想象中要快得多。”

她继续解释道:“至于高级猎杀者,他们并非什么神秘的物种,而是指那些成功完成了九次或以上任务的资深猎杀者。在魔方的体系中,猎杀者的等级划分非常严格,生存过三场任务即为初级猎杀者,六场为中级猎杀者,九场则晋升为高级猎杀者,十场以上则被誉为王牌猎杀者,他们是这个末日世界中的精英与强者。”

姜胜初听时不以为意,但当得知成为高级猎杀者需历经九场生死考验,他的心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与丧尸首领的那一战犹在眼前,他不由得对那些能够活过九场任务的高级猎杀者产生了深深的敬畏之情。在这样的末世,能够存活下来并且不断进步,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实力体现。

随着天边晚霞逐渐隐没在高耸的建筑之后,夜幕悄然降临,文孝利站起身来,动作中带着几分大姐头的豪迈,拍了拍姜胜的肩膀,语重心长道:“好好努力吧,小弟弟!未来属于那些敢于拼搏的人。”说完,她转身步入屋内,留下姜胜一人在原地,还未来得及反驳那句“小弟弟”。

晚餐后,姜胜和文孝利迅速进入备战状态。白天他们顺手牵羊,又搞到了两挺轻机枪,这样一来,四个窗口都可以各配备一挺,避免了以往需要抱着枪在各个窗口间奔波的不便。夜晚即将来临,他们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迎接可能到来的任何挑战。

虽然他们没能找到梦寐以求的单兵火箭筒,但姜胜心里明白,面对末日的挑战,他们必须利用现有资源创造奇迹。他心中暗自盘算,若是能有火箭筒在手,那个丧尸首领再嚣张,一发下去也足以让它尝尝绝望的滋味。但现实是,他们必须依靠现有的装备和智慧,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足准备。

夜幕降临,时针指向了晚上9点钟,第一波试探性的丧尸潮如期而至。丧尸们笨拙地爬上由汽车堆砌而成的隔离墙,它们似乎对这堵人造的火焰屏障毫无畏惧。姜胜站在窗口前,冷静地点燃了引信,四条火蛇般的引线迅速向前蔓延,紧接着,那由两百辆汽车组成的隔离墙在“轰”的一声巨响中化为一片火海,熊熊燃烧的火焰将半边天空映照得通红。刚刚攀爬到汽车上的丧尸们,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就被无情的火海吞没,凄厉的惨叫声响彻夜空,悲惨而渗人。

这场大火整整燃烧了一夜,但让姜胜和文孝利感到诧异的是,在第一波丧尸之后,竟然没有更多的丧尸前来攻击,就连那个狡猾的丧尸首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天边渐渐泛起曙光,两人交换了一个眼神,彼此的眼中都流露出相同的忧虑。他们清楚,丧尸首领不会轻易放弃,尤其是当它的孩子被抓,且屡次遭受挫败之后。

没有时间休息,随着东方第一缕阳光的升起,姜胜和文孝利便迅速行动起来,再次投入到防御工事的加强工作中。附近的汽车资源已被充分利用,而那些残骸成了新的障碍,他们不得不另寻他法。此时,汽油成为了他们手中最有价值的资源。

他们从河对岸拖来了一辆油罐车作为备用燃料,同时开始考虑如何在攻击策略上创新。城市中的武器店早被洗劫一空,他们求助于奈维尔,得知唯一可能找到重型火力的地方是联邦特勤局大厦。那里不仅藏着手雷、单兵火箭筒这类重武器,更有传说中的现代版加特林速射机枪M134,每分钟6000发的射速,足以让任何丧尸攻势化为乌有。

想到这里,姜胜和文孝利心中燃起了新的希望。尽管前路充满未知与危险,但他们愿意为了生存,为了在这末日世界中开辟出一片属于人类的净土,不惜一切代价。于是,两人制定了详细的行动计划,准备冒险潜入联邦特勤局大厦,这不仅仅是为了获取更强的武器,更是为了在这场与丧尸的战争中,找到一丝胜利的曙光。

面对迫在眉睫的危机,姜胜和文孝利没有时间犹豫,他们深知,与普通丧尸的战斗,无论如何都要比被动等待丧尸首领的报复来得主动。因此,两人决定立刻采取行动,直捣特勤局大厦,寻找那一线生机。特勤局大楼位于西南边的百老汇大道上,紧邻曼哈顿机动车管理处,地理位置优越,但也意味着周围的丧尸数量可能不少。

在奈维尔的情报支持下,他们得知特勤局的弹药库位于地下二层,这无疑是个好消息,但也预示着此行的危险与艰难。中午十二点,太阳正烈,两人驾驶防爆车直接冲到了特勤局一楼门口,为了确保安全,他们在几个关键通道口安置了太阳灯,利用强光驱赶或暂时阻碍楼上的丧尸。一切准备就绪后,姜胜和文孝利各自端着突击步枪,通过安全通道开始了他们的探险。

姜胜,胆大心细,他走在前头,负责开路和突破;而文孝利,以其敏捷的身手和精准的枪法,负责后方的火力支援和断后。两人配合默契,步步为营。

刚转过一个拐角,一扇厚重的防爆玻璃挡住了去路。文孝利冷静地以点射的方式精准击碎了玻璃,为两人清除了障碍。他们相互确认安全后,继续深入。

“安全--”、“安全--”两人依次报告,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和危险。然而,就在他们刚从楼梯下来时,一个黑影从墙后猛地扑出,企图偷袭。姜胜还没来得及反应,文孝利的枪声已经响起,两发精准的点射,那丧尸便应声倒下,头颅破裂。

“继续前进!”文孝利冷静地下达命令,没有时间停留,他们必须抓紧时间。

特勤局作为政府机构,其内部的安全防范措施极为严密,尤其像弹药库这样的敏感区域,更是难以接近。加之有防爆玻璃的保护,这里的丧尸数量相较于外界而言,确实少了许多。但即便如此,地下一层还是有二十只丧尸等待着他们。姜胜凭借着剁骨刀的近战优势,亲手解决了两只,其余的则全部由文孝利以她那堪称艺术的枪法逐一爆头。

战斗结束,姜胜甩了甩手臂上沾染的腐肉,抱怨道:“下次开枪前能不能先提醒我一下?我这已经是第四套衣服了。”然而,回应他的却是一声干脆利落的枪响,文孝利用这种方式提醒他,战斗中不容许任何懈怠。

“……你个疯婆子。”姜胜无奈地嘀咕着,揉了揉被枪声震得嗡嗡作响的耳朵,摘下肩膀上挂着的腐肉残片,脸色阴沉地继续向地下二层前进。在末日的环境下,每一次行动都充满了未知与危险,但为了生存,他们别无选择,只能硬着头皮,步步为营,向着那可能藏着人类最后希望的地方前进。

不同于昏暗的-1层,-2层的黑暗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入口,两人只能依赖头上戴着的工矿灯,摸索着前行,每一步都显得格外小心谨慎。空气中的沉寂与黑暗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压迫感,仿佛预示着即将踏入的是一个未知且危险的世界。

-

2层的入口处,一扇厚重的全钢制防爆门如同一座不可逾越的壁垒,阻隔着他们与目标的距离。幸运的是,他们早有准备,按照奈维尔的指导,带上了两束专门用于对付丧尸的炸.弹。他们小心翼翼地将炸.弹安放在大门两侧的墙体上,随后迅速撤回到-1层,一切准备就绪,只待那一声令下。随着遥控器按钮的按下,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瞬间震撼了整个空间,仿佛连大楼的根基都为之颤抖。硝烟散去,那扇原本坚不可摧的防爆门已轰然倒地,为他们打开了通往弹药库的道路。

姜胜点燃两支火把,投掷进黑暗中,火光瞬间照亮了前方的路,他端着枪,每一步都充满了警惕,慢慢走进弹药库。出乎意料的是,弹药库内没有预想中的丧尸埋伏,没有惨烈的嘶吼,一切都安静得出奇,仿佛是被遗弃的幽灵船。

弹药库的规模之大令人咋舌,超过五百平方米的空间,布局如同环形展览厅,玻璃罩和幕墙后展示着各种高科技武器装备,这些在影视作品中才得一见的间谍设备,在这里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这一刻,他们仿佛踏入了某个军事博物馆,而非末日中的废弃场所。

“吗得,早知道这么简单,我们应该早点过来。”姜胜感叹道。文孝利显然也赞同他的观点,她环顾着周围数百种各式各样的武器,用力点了点头,眼神中既有惊喜也有遗憾。

他们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m134速射机枪,二是RPG火箭筒。然而,弹药库中虽然发现了两套M-136型AT-4便携式火箭发射器,但配套的火箭弹却仅有一枚,显得颇为讽刺。虽然在火箭弹方面不尽如人意,但他们却意外发现了两挺崭新的M13速射机枪,这对于他们而言,无疑是意外之喜,今天的行动总算没有白费。

M134之所以备受推崇,除了其惊人的射速和威力,更因为它对弹药的兼容性。无论是北约标准弹药,如M59普通子弹、M61穿甲弹等,它都能完美适应,这种灵活性在末日环境下显得尤为宝贵。这意味着他们不需要过分担心弹药补给的问题,只要能找到任何一种北约制式子弹,M134就能发挥出其应有的威力,成为他们对抗丧尸、保护自身安全的重要武器。在黑暗与绝望中,这两挺M13速射机枪如同希望之光,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

在昏暗的地下二层,姜胜和文孝利开始了紧张有序的搬运工作。他们轮流充当搬运工,小心翼翼地将两挺珍贵的M134机枪和十几箱配套的弹链搬出弹药库。在美国,得益于出色的后勤保障体系,机枪弹药通常以定制的弹链形式出厂,无需手动装弹,虽然这种弹链在强度上可能不如手工组装的耐用,但对于他们来说,这并不是问题。毕竟,他们不是在复杂的战场上作战,也无需像电影中的英雄那样抱着机枪扫射,因此弹链的耐久性并不是他们首要考虑的因素。

紧接着,他们开始转移手雷和炸.弹。虽然这里是曼哈顿,全球金融的心脏地带,日常中这些爆炸物并无用武之地,但存放于此的样品在危机时刻却能发挥巨大作用。他们搜罗了十几枚高爆手雷,这些足以在关键时刻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

除了机枪和爆炸物,弹药库中还存放了各种型号的手枪、狙击枪和突击步枪,种类之齐全令人惊叹。文孝利作为枪械高手,对每一种枪支的来历和性能都了如指掌。她一边熟练地指认着:“这是FN9毫米大威力手枪,适合近战;那边是P117.62毫米水下手枪,潜水作战的理想选择;而那个架子上则是斯普林菲尔德0.45英寸专用战术手枪,精度和威力俱佳。”她的专业解说让这一场搜索行动也成了一次枪械知识的普及。

在文孝利的带领下,他们甚至发现了特勤局专用的袖珍炸弹,这些黑色圆球大小如乒乓球,但威力惊人,有效杀伤范围达到3×3米。文孝利随手砸碎防护罩,取出两颗递给姜胜一颗,介绍道:“这是特勤局的专用袖珍炸弹,关键时刻能救命。”姜胜接过后,疑惑地问:“光荣弹?”文孝利淡淡一笑:“你可以这么理解。”说完,她抱起一箱子弹,先行向安全通道走去。

当他们满载而归,回到奈维尔的住处时,意外地发现电影中的角色,母子安妮和伊森,竟不期而至。安妮,作为一个病毒免疫者,因为听到奈维尔的广播,带着儿子伊森前来寻求庇护,并在一次危机中无意间救了奈维尔。

(本章完)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四十不惑,觉醒属性面板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四十不惑,觉醒属性面板
上一章下一章

第275章

%